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初期魏武卒实力有多强?魏国后期为何没有重建魏武卒?

战国初期魏武卒实力有多强?魏国后期为何没有重建魏武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213 更新时间:2024/1/16 15:46:25

吴起训练的魏武卒有多厉害,史书记载,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战绩,堪称是百战不殆。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魏秦阴晋之战,吴起率领五万新训练的魏武卒,配以战车百乘,轻骑三千人,与秦国的五十万人展开大战。

吴起指挥魏武卒率先发起攻击,大破秦军的步兵主力,五十万秦军随即溃败,魏武卒创下了以一当十的著名战役,从此名动天下。

魏武卒为什么能这么厉害呢?其实这不是偶然现象,我国古代,在缺乏精锐重甲骑兵的情况,重装步兵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历史上这样的精锐重装步兵有不少,比如唐军中的陌刀队,宋军中的重甲军,还有郑成功的铁甲军,这些重装步兵,都是令天下闻风丧胆的军队。

而作为最早的重装步兵的魏武卒,牛逼岂不是理所当然啊。毕竟以当时的生产力,士兵的披甲率是不高的,遇上披三层甲的魏武卒,还不被砍瓜切菜拿下了。毕竟三层甲的重兵,明末都没什么办法搞定的。

六七个小时,上百斤的负重,要跑五十公里,这样的体力,感觉个个都是兵王的水平啊!这样的训练标准,搞下来,各个都是精悍之士,百战百胜自然不在话下。

魏国后期为什么无法再训练一支魏武卒呢?

唐朝鼎盛时期,可以支撑三千多玄甲军和数千陌刀队的建立,安史之乱后,也同样难以支撑。

战国后期,魏国因为战略和外交的失败,军事上屡战屡败,供养魏武卒的河西之地尽失,老封地河东之地也丢失殆尽,魏国国力断崖式下滑。

以当时魏国的国力已经难以一支像魏武卒这样的精锐重步兵的建立和运作,国家负担不起啊!

而随着桂陵、马陵,魏军精锐被孙膑的齐军尽数围歼,魏武卒的老兵已经损失殆尽,新训练的魏军已经缺乏老兵的带领和教导,怎么能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呢?

战斗力都是在不断的血战中形成的,经历血战的老兵,从来都是一支军队的最大财富。而魏国可悲的是,从马陵之战后,总是面临被全歼数万、十余万的尴尬境遇,军中严重缺乏的百战老兵。

魏国自从庞涓、龙贾之后,就很少有良将产生,这主要是因为魏国缺乏战略缓冲区域。魏国周围全是强国,将领还没成长起来,就被强国给揍趴下了。

反观秦国、赵国,都有丰富的练兵场,戎狄和匈奴,完成了名将刷经验的新手场,所以秦、赵良将频出。

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各国都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此当兵吃皇粮成为了传统。

秦、赵等连年征战的国家,军队的装备、粮草等物资,都是由国家提供的。而魏武卒制度,却依然是奴隶制的延续,军士需要负担自己的装备和后勤物资。

这完全是奴隶制和封建集权制的中间过渡产品,随着秦国完全进入封建集权制,在国力和制度上,对魏武卒制度形成了全面的压制。

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继位后,魏国开始重新重用贵族大臣,吴起这样寒族士子,逐渐被挤出朝廷。

这样随着魏国国土的一步步缩小,贵族执政者也不愿意拿出自己的土地来封赏魏武卒,魏武卒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没有强大个人财力支撑的武卒,何来的战斗力啊!

可以说,秦锐士是从百战精锐中选拔的敢战敢死之士,这样的兵力虽然稀少,但是战斗力强,同时兵力补充可以源源不断。

而魏武卒却是从小地主阶层中训练一批精锐重装步兵,其先决条件,就限制了它的兵员储备,随着土地减少,最后就无兵可征可练了!

标签: 魏武卒

更多文章

  • 古代“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度”历史介绍及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分封制

    分封制是对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完善和君权的强化,实际上从其本质上来说,分封制是对利益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和措施。世袭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奠定了君主的权力地位和特权,国家的最高权力仅限在君主的嫡系或庶出之间交接,这一最高权力无可撼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分封制则是这一最高权力拥有者对社会利益(

  • 古代“衣冠南渡”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衣冠南渡

    史书上记载,由于北方战乱,中原汉人3次大规模衣冠南渡,分别为:晋末永嘉南渡、安史黄巢之乱南渡、靖康之难衣冠南渡。这3次大移民,大量中原人口迁移南方,使得我国经济中心也跟着从中原移到南方。因此,史学界认为,目前南方人才是最正宗的古中原人,南方方言诸如粤语、闽南语等是古代中原各时期的官话。图:衣冠南渡但

  •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位

    提起清朝的即位制度,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争,的确,清朝前期的皇位都是靠争抢的,这种争抢到了康熙时期达到了白热化,由于康熙的儿子很多,多到康熙不能全部认识,而且这其中优秀的很多,而康熙当皇帝的时间非常长,给了这些皇子们充分的时间去展示自己,去争夺皇位,九子夺嫡就是这样来的,最终皇四子胤禛胜出,成为了皇

  • 清朝是怎么控制宦官势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

    历史上的太监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很多个王朝,最终都是经历过宦官专权,然后加速灭亡的情况的,比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唐朝不断涌现出来的太监,还有明朝末期的魏忠贤,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个朝代的覆灭。然而为什么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清朝的太监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专权的呢?封建时期

  • 西周的都城成周位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周

    成周为西周都城,位于河南洛阳,其名见于周成王五年的“何尊铭文”:“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周武王灭殷商后就着手在中原建立新都,是为成周,成周城由周公负责营建,到周成王五年建成。何尊铭文详细记载的周成王五年“宅兹中国”即是此事。下面历

  • 唐朝为什么会出现三教并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唐代是一个宗教盛行、多元并包的社会,佛教、道教及各种外来宗教都获得巨大发展,相互之间也在影响、交融。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这一时期,发生了玄奘西天取经,却又出现了会昌灭佛;道教取得了类似于国教的地位,却始终不及佛教深入人心。在相互竞争又相互渗透的各种宗教之上,则是笼罩一

  • 战国时期鲁国实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鲁国

    鲁国(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55年),先秦诸侯国,姬姓鲁氏,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周文公)之子鲁文公伯禽。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地“鲁”称

  • 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五燕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前燕

    燕国总共拥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战国时期还是七雄之一。不过我们这次要说的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只是用了同一个国号。前燕是由鲜卑族创立,鼎盛时期统治的区域包含了冀州、兖州、青州、并州等,因为所处地是燕国的旧址,所以才用同样的国号“燕&rdq

  • 明朝卫所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卫所

    明朝军队主要由卫所、边军、京营三部分组成,其中卫所主要负责驻守全国各地,边军驻守九边重镇负责边防,京营驻守京城内外负责京城安全。明朝的军事编制其实主要以卫所制为主,所谓的京营和边军其实都是从卫所制演变而来,是对当地卫所的重新整编。卫所卫所是明朝全国各地的重要武装力量,以五军都督府为最高统帅机构。五军

  • 中国古代鲜卑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鲜卑族

    华夏文明史上出现了很多游牧民族,包括匈奴、突厥等等,这些民族曾经都给中原王朝带来过伤害,不过随着战争的出现,这些民族大部分都被消灭了。拿匈奴来说,从西汉时期汉武帝开始,匈奴就走向了下坡路,到了汉宣帝时期就更是如此了。在华夏历史上,秦朝、汉朝都被匈奴不断的侵扰,到了汉朝时期,才将匈奴打败。不过这时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