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后成立了哪四大南明政权?

明朝灭亡后成立了哪四大南明政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20 更新时间:2024/2/12 10:28:38

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城,朱由检见大势已去,在煤山自缢。其实此时明朝就已经等于是灭亡了,但很多官员逃到了南京,然后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弘光政权。虽然从地图上看,南明势力很大,军队人数也不少,但只要开战便是溃不成军,没有丝毫战斗力。除了南明,当时还有三个政权,其中清军是完成了最终的统一,为什么其他政权始终没办法击败清军呢?

四大政权

1644年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传统意义上的明朝就此灭亡。4月,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李自成不敌遂退出北京。同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

此时,中国版图上有四大政权同时并存。最北面的是清朝政权,最南面的是南明弘光政权,中间夹着的则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除此之外,还有在四川的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

明朝以往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清军入关占领北京以后,明朝在北方的国土基本丧失殆尽,但就明朝实力而言,损失不过半数而已。

所以,在理想的情况下,南明实现赶走清军、复国大明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因为从版图面积上来看,南明最大;从军队数量上来看,南明最多;但从战斗的结果来看,南明最弱。

但可惜的是,南明政权自从弘光开始,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斗之中,各路人马之间相互掣肘,互相牵制,战斗力反而不如人数较少的清军。南明前后的几个政权一路往南逃亡,要么逃到海上,要么逃到国外,最后都免不了人死国亡的下场。

弘光政权

明朝南渡后,李自成打不过清军,先后丢失了北京和西安,退往湖北。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与李自成正面交战,以“清君侧”为名,顺长江东下争夺南明政权,弘光朝廷那帮人当然不干,于是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几十万人迎击左良玉。

此时,清军也抽出手来,将军事重心放到了南明身上,1645年三月多尔衮命多铎南征。

由于南明主力都去对付左良玉部队去了,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史可法时在扬州虽有督师名义,却无法调动四镇之兵。一月中,清军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好巧不巧,左良玉这时候莫名其妙的死了,他的儿子左梦庚又打不过南明部队,竟然索性投降了多铎。南明四五十万军队鹬蚌相争,却让清军渔翁得利。

随后,清军渡过长江,克京口镇江。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南京降清。五月二十二朱由崧被俘获,在位时间仅一年。

其次是唐王朱聿键在福建建立的隆武政权,以及鲁王朱以海在浙江监国。

弘光政权灭亡后,明朝皇室后代和大臣们继续往南逃亡。由于信息不通,唐王朱聿键在福建建立隆武政权,而鲁王朱以海则在浙江绍兴宣布监国。此时恰好清军后方发生动乱,一时间无力继续南进。

这本是两个小朝廷形成合力、整合力量的好机会,可惜他们俩互相看不顺眼,为争正统地位,竟然搞得形同水火,各自为战。1646年,清军再度南下,两个小朝廷无力抵抗,很快就为清军所灭。隆武帝被杀,鲁王逃亡海上。

永历政权

隆武帝死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宣布建国,但几天后便因害怕清军而逃亡广西,导致在广东人心尽失。此时,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趁机在广州自立,准备明年改元邵武,只可惜还没等到那一天,朱聿鐭就被清军俘虏,之后自缢而死。

胆小的朱由榔在广西称帝,次年定年号为永历。这个时候,抗清的形势出现了转机,不过大家不要误会,这个转机并不是新建的永历朝廷多么厉害,而是起义军余部的出现挽救了危局。

原来,李自成在弘光元年战死在九宫山后,部队就分成了两支,先后进入了湖南,与当地明军联合抗清。到了永历元年,起义军和明军接连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部。永历二年,清军中突然掀起了反正高潮,大批将领回归明朝,一时间永历政权的版图达到了七个省,以及东南沿海的部分岛屿,事情似乎看到了转机。

但是,永历政权内矛盾重重,各派势力相互攻击,起义军得不到明军的信任,双方根本不能团结对敌。到了永历四年,清军重新占领湖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

之后永历政权就陷入了不死不活的地步,在与清军的相持中,败多胜少,大批明军先后降清。永历十年,孙可望密谋篡位,引发内讧。李定国拥朱由榔到了云南,次年又大败孙可望,绝望的孙可望便投降了清军。

孙可望投降之后,使得明军西南军事情况几乎完全透明。永历十二年吴三桂攻入云南,永历十三年(1659年)朱由榔逃亡缅甸,最后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死在昆明。

综上所述,南明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的确很有实现复国的希望,但那个时候的明政府仍旧致力于内斗,甚至制定了所谓的“联虏平寇”的策略,要联合清军消灭起义军。

而史可法就是这个策略的坚定拥护者,真是让我读到此处的时候吐了一口老血。没有形成一个团结的力量,使得空有几十万兵力的弘光政权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反而因为相互制约,被清军迅速击败。

标签: 南明

更多文章

  • 南朝宋文帝几次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伐

    战争的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不仅仅跟敌人的实力强弱有关,还跟自身的实力强弱有关。在历史上,宋朝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王朝,明明是一个非常富有的王朝,却总是因为各种战争的失败让自己创伤累累。在宋文帝统治的时候,这位统治者又发动了一次北伐战争,而这次战争结果却以失败告终,宋文帝北伐为什么失败?重点原因是宋朝的内

  • 如何评价王安石宋神宗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安石

    每一任皇帝都能够希望创造一定的丰功伟绩,都能够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国泰民安,国家富强民,人民幸福。每个皇帝都希望励精图治,都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理之下,把国家昌盛起来,宋朝其实有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宋神宗。宋朝是我国唯一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家,宋朝变法集中表现在宋神宗这里。宋神宗刚刚上台的时候,国家

  • 李密夺权的过程 李密用了哪些手段使翟让失去领导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密

    在《水浒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叫林冲火拼王伦。水泊梁山的主人原本是王伦,林冲上山之后,因为林冲能力强,武艺高,而且人品也很好,王伦的地位受到威胁。不久之后,晁盖带着六个好汉投奔梁山。王伦好吃好喝招待一顿之后,就要把他们赶走。理由很简单,一个林冲就已经危及他的地位,这下来了七个,他如何领导得了?王伦

  •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堕落真的跟杨玉环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玄宗

    安史之乱爆发后,避难成都的唐玄宗曾与大臣裴士淹谈论他任命过的宰相们。关于姚崇,他说:“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谈起宋璟,他有些不悦:“彼卖直以沽名耳”;说到张九龄,唐玄宗给予高度评价;提及李林甫,他说:“是子(这个家伙)妒贤嫉能,无人能比&

  • 东汉末家族袁绍的实力多大:四世三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

    了解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老是标榜自己是“四世三公”,所以别人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他,别人也应该对他们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就连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一直被袁绍嫌弃,说曹操不过就是个宦官之后,完全都不能跟他的“四世三公”相比。事实上也是如此,不然十

  • 秦朝李斯统一文字推行小篆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李斯,小篆

    因为李斯和赵高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导致他的名声一度很差。不过李斯一生的确也做出过诸多贡献,例如统一文字这件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繁简不一,等秦国一统六国后,李斯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下令全国都已小篆为标准,进行书写。统一文字可以说具有重大意义,能让各国的文化相互交

  • 王莽时期山东义军赤眉军历史介绍 赤眉军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赤眉军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进入长安。更始皇帝刘玄单人独骑逃出长安,他的那些将相大都向赤眉军投降。十月,刘玄向赤眉军投降,把皇帝的玺绶交给了赤眉军立的十五岁的小皇帝刘盆子。占领长安的赤眉军,达到了起义的全盛时期。同时,赤眉军内部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出来。年终祭祀的那天,“赤眉设

  • 汉朝和唐朝的比较异同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

    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轮回圈,在中国的11个大一统王朝中,汉与唐是两个鼎盛的朝代,两个最能代表中国的朝代,而这两相隔几百年的王朝中,居然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汉、唐的前任王朝命运相似汉朝之前是秦朝,唐之前是隋朝,而这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辉煌的朝代,在文化上秦始皇制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

  • 从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分析宋朝的实际国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

    由赵匡胤开辟的宋朝,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高峰。近代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那么,宋朝的实际国力究竟怎

  • 古代皇帝是怎么制定年号纪元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现代的中国已经废除了年号纪年,现在全球仅有日本还在使用年号纪年,但古代的时候,经常都会听到乾隆十年、康熙五年等说法,在封建时代,年号的制定以及颁行都与皇帝的政治意志紧密相连,历史上的皇帝正是通过年号的形式,将自己的政治意志体现在国家日常生活之中,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封建时代了,但他们留下的年号,仍然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