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朝宋文帝几次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南朝宋文帝几次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46 更新时间:2024/1/21 21:12:16

战争的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不仅仅跟敌人的实力强弱有关,还跟自身的实力强弱有关。在历史上,朝是一个非矛盾的朝,明明是一个非常富有的王朝,却总是因为各种战争的失败让自己创伤累累。

在宋帝统治的时候,这位统治者又发动了一次北伐战争,而这次战争结果却以失败告终,宋文帝北伐为什么失败?重点原因是宋朝的内部危机。

1、宋文帝太过迂腐,不能听取他人意见

作为一个贤明的统治者,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够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决策,而宋文帝恰恰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我认为宋文帝凭借一时之气就决定要开始北伐战争,并且完全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是他北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宋文帝本身并没有什么厉害的军事才能,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元嘉时期的北伐战争进行了三次,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这与宋文帝本人没有什么军事才能有非常大的关系。

因为宋文帝没有厉害的军事才能,在北伐的战争布局和战争策略的制定上就有非常大的不足,每次参与军事讨论的大臣就只有宋文帝的亲信,例如江湛、湛之等人,既然是亲信,肯定就是无条件附和宋文帝的决策,基本是不会提出什么反对意见的。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跟宋文帝玩到一起的人,在军事上必然也没有什么大的才能,即使能够提出建议来,也都是小打小闹,不可能对结果有什么大的影响。

另外,每次军事活动的进行都十分的仓促,往往就是宋文帝和这几位亲信决定后,立马就开始这次北伐,所以,在战前的布局和策略制定上,北伐战争就已经显露除失败的苗头了。

其次,宋文帝对北伐有非常大的执念,在北伐的问题上固执己见,完全不能听取任人的建议。

在宋文帝登基之前,前面的皇帝就与北魏军队有过交锋,但几乎都是失败的结果,并且损失了几座城池,而宋文帝继位后,认为自己要做出非常大的贡献才可以,北伐战争就成了宋文帝个人获得名誉的一场战争,所以不能够听取他人意见的宋文帝为了自己的名誉而战。

战争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扩大皇帝的声誉,这样的出战目的,违背了战争本身的意义,完全不符合当时的王朝需要,结果也必然是不好的。

宋文帝作为一个统治者,他不具备一个贤明的统治者的美德,至少在北伐战争这件事上是这样表现的。作为没有什么军事才能的皇帝,对自己军事才能的认识没有清醒的认知,再加上亲信的附和,北伐战争的布局和策略就在几天之内确定。

另外,宋文帝发动北伐战争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在位统治的历史好看一些,严重违背了战争的初衷,并且不能听取任何人的反驳意见,所以宋文帝个人的缺点是导致北伐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2、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宋朝军队实力下降

宋王朝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政策,那就是重文抑武,从表面意思来看,就是重视文官的发展,忽视武官的发展,而在这样的政策下,也造成了宋朝的军队实力大大下降,成为了北伐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1)各地军队部署不完备

上面说到,宋文帝对北伐战争是非常固执己见的,几乎不能听取别人反驳的意见,并且只在他的亲信集团内进行军事讨论,这就造成了军事策略根本不能得到彻底地实施,下达到各地军队的部署命令也是非常模糊的,就造成了各地军队的部署根本不是宋文帝想象的那样,甚至还有着极大的差距。

宋文帝对北伐战争的迫切,导致每次在亲信集团的军事讨论结束后,都会立刻下传达部署命令。

而这样的命令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当这样不切实际的命令传达到各个军队的时候,将领也很难理解宋文帝的意思,部署自然不会如宋文帝所想,但是宋文帝并不知道这些,只有到了真正开始打仗的时候,才会知道原来各地的军队部署是如此的不合期望。

不完备的军队部署现状不能及时得到合理的调整,到打仗的时候自然漏洞辈出,所以宋文帝的北伐战争必输无疑。

(2)军队疏于训练

重文抑武的政策减少了武官的数量,而武官的减少,就会造成能够训练强大军队的武将减少,武将减少后,几个武将管理一堆士兵,这里面自然会有浑水摸鱼的人存在,这些人不好好训练,也带着别人不好好训练,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军队整体疏于训练,完全不能达到能够上战场的军队实力。

武官因为皇帝的不重视,国家的不重视,对于军地的训练自然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知道军队中有哪些浑水摸鱼的人存在,也不会去管,军队的训练自然就减少了,直到最后都变成形式化的训练了。

充满形式的训练,充满懒散气息的军队,根本就不是一个能够打胜仗的军队,所以宋文帝用这样疏于训练的军队去进行北伐战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3)军队将领大多没有军事才能

前面说到,重文抑武的政策是在减少武官的数量,武官的选拔越来越少,越来越多有才能的武士就被官府拒之门外,到了宋文帝想要进行北伐战争的时候,任命的将领大多都是非常没有才能的武将,这样的武将上了战场之后,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失败。

仓促的军事策略制定,不完备的军事布局,重文抑武导致武官不受到重视,军队的训练也越来越形式化,有才能的武将大多被拒之门外,宋文帝能够任命的武将都是没怎么有军事才能的,所以宋文帝的北伐战争是一定会失败的。

3、战前粮草准备不充足

北伐战争商量得仓促,也导致了粮草不能及时得到充足的筹备,而粮草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军队生命补给,所以我认为匆忙的战事决定导致战前粮草不能得到充足的准备,就会造成宋朝军队不能得到及时的补给补助,因而导致北伐战争的失败。

在《宋书》中曾这样记载,宋文帝在北伐战争开始后才开始筹集粮草,而这样的举动无疑是让前线的军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并且粮草的筹备也不是顺利的,王公贵族都掏出了自己的一些财产来补充军需,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到后来,宋朝政府甚至都向僧人借了粮草,承诺战后会归还,如此,才刚刚好地凑够了军队所需要的粮草,但是最好的补给时间已经错过,所以宋文帝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也是因为战前粮草的筹备不充足,错过了给宋军最好的补给时间。

4、复杂的军事指挥制度阻碍了将领的发挥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奉行的制度一直都是中央集权制度,宋文帝也不例外,甚至更过分。在政治上,宋文帝几乎是将所有的中央权力集中到自己身上。

而在军事上,宋文帝更是开始了军事大忌,那就是遥控前线战场,所以我认为宋文帝建设的遥控战场制度阻碍了前线将领的发挥,从而导致北伐战争失败。

古代的信息并不是跟现代的信息传播一样迅速,所以宋文帝遥控战场的制度就造成了战机的延误,并且阻碍了前线将领的发挥,让很多将士白白丧失性命。

战争本就是一种实时性的活动,前线的将领要根据战场的现状迅速做出相对的反应,但是宋文帝的遥控战场制度使得很多将领不能及时做出决定,必须在得到宋文帝的允许后才可以做出下一步的部署,而上面就说到了,宋文帝本人没有什么军事才能。

所以,这样一来,不仅延误了战机,还导致了军事战略的失误,而一次军事战略的失误,就可能造成整个战争的失败,所以没有军事才能的宋文帝建设的遥控战场制度,阻碍了将领的发挥,造成北伐战争的失败。

5、结语

宋文帝北伐战争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北魏的军事实力相对比较强大,更多的是因为宋朝内部的危机造成的北伐战争的失败。

宋文帝本人顽固不化,在北伐战争这件事上固执己见完全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且在进行军事讨论的时候,只在小集团内尽心讨论,格局比较狭隘。

另外,重文抑武的政策使得朝中没有有才能的武将可用,军队也疏于训练,完全不是能够上战场的军队实力,再加上宋文帝筹备粮草开始晚,筹备也非常慢,等到筹集足够粮草的时候,已经错失了最好的补给时间。

最后,宋文帝建设的遥控战场制度严重阻碍了将领的发挥,延误了战机,造成很多军事失误,总体来说,宋朝的内部危机是宋文帝北伐战争失败的最大原因。

标签: 北伐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王安石宋神宗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安石

    每一任皇帝都能够希望创造一定的丰功伟绩,都能够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国泰民安,国家富强民,人民幸福。每个皇帝都希望励精图治,都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理之下,把国家昌盛起来,宋朝其实有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宋神宗。宋朝是我国唯一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家,宋朝变法集中表现在宋神宗这里。宋神宗刚刚上台的时候,国家

  • 李密夺权的过程 李密用了哪些手段使翟让失去领导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密

    在《水浒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叫林冲火拼王伦。水泊梁山的主人原本是王伦,林冲上山之后,因为林冲能力强,武艺高,而且人品也很好,王伦的地位受到威胁。不久之后,晁盖带着六个好汉投奔梁山。王伦好吃好喝招待一顿之后,就要把他们赶走。理由很简单,一个林冲就已经危及他的地位,这下来了七个,他如何领导得了?王伦

  •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堕落真的跟杨玉环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玄宗

    安史之乱爆发后,避难成都的唐玄宗曾与大臣裴士淹谈论他任命过的宰相们。关于姚崇,他说:“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谈起宋璟,他有些不悦:“彼卖直以沽名耳”;说到张九龄,唐玄宗给予高度评价;提及李林甫,他说:“是子(这个家伙)妒贤嫉能,无人能比&

  • 东汉末家族袁绍的实力多大:四世三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

    了解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老是标榜自己是“四世三公”,所以别人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他,别人也应该对他们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就连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一直被袁绍嫌弃,说曹操不过就是个宦官之后,完全都不能跟他的“四世三公”相比。事实上也是如此,不然十

  • 秦朝李斯统一文字推行小篆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李斯,小篆

    因为李斯和赵高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导致他的名声一度很差。不过李斯一生的确也做出过诸多贡献,例如统一文字这件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繁简不一,等秦国一统六国后,李斯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下令全国都已小篆为标准,进行书写。统一文字可以说具有重大意义,能让各国的文化相互交

  • 王莽时期山东义军赤眉军历史介绍 赤眉军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赤眉军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进入长安。更始皇帝刘玄单人独骑逃出长安,他的那些将相大都向赤眉军投降。十月,刘玄向赤眉军投降,把皇帝的玺绶交给了赤眉军立的十五岁的小皇帝刘盆子。占领长安的赤眉军,达到了起义的全盛时期。同时,赤眉军内部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出来。年终祭祀的那天,“赤眉设

  • 汉朝和唐朝的比较异同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

    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轮回圈,在中国的11个大一统王朝中,汉与唐是两个鼎盛的朝代,两个最能代表中国的朝代,而这两相隔几百年的王朝中,居然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汉、唐的前任王朝命运相似汉朝之前是秦朝,唐之前是隋朝,而这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辉煌的朝代,在文化上秦始皇制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

  • 从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分析宋朝的实际国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

    由赵匡胤开辟的宋朝,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高峰。近代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那么,宋朝的实际国力究竟怎

  • 古代皇帝是怎么制定年号纪元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现代的中国已经废除了年号纪年,现在全球仅有日本还在使用年号纪年,但古代的时候,经常都会听到乾隆十年、康熙五年等说法,在封建时代,年号的制定以及颁行都与皇帝的政治意志紧密相连,历史上的皇帝正是通过年号的形式,将自己的政治意志体现在国家日常生活之中,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封建时代了,但他们留下的年号,仍然能够

  • 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商

    说到晋商就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的八大晋商了,非常的知名的,也极富传奇色彩,但是但是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八大晋商好像都不存在了,的的确确是这样的,历史上的八大晋商集体覆灭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在中国,自古以来做大商人必须有政治背景。从秦始皇开始算起,做水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