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庆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

安庆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42 更新时间:2024/1/23 20:18:36

清代末年由光复会成员发动的反对清廷的武装起义之一。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徐锡麟,在安庆策划、组织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并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在激战4小时后,起义失败,徐锡麟等被捕,慷慨就义。审讯时,徐锡麟挥笔直书:「蓄志排满已十余年矣,今日始达目的。本拟杀恩铭后,再杀端方、铁良、良弼,为汉人复仇。」

时代背景

清朝末年,政府的腐败,全国各地战火四起,社会出现了很大动荡,平民百姓的生活不堪入目,导致后来个个地区的农民起义的涌起,安庆是一个地区名字,安庆有一批反清的志士:在1907年安庆起义之前,安徽就有一批革命志士从事反清秘密活动。陈独秀受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刺激,开始考虑国家前途,产生了反清思想,1902年在安庆藏书楼组织爱国会,发表演说,传播新知,牖民智,宣传爱国,鼓吹革命。1904年陈独秀创办了《安徽俗话报》,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旗帜。陈独秀还策划了吴越炸“五大臣”,孙毓筠、权道涵谋划刺两江总都端方,并在安庆新军、巡警学堂、安徽公学中发展“岳会”,准备武装起义。柏蔚、常恒芳都是骨干分子。安庆新军中炮营管带熊成基(江苏江都人,是光复会的会员),步兵管带薛哲、马营管带倪映典都是秘密的反清志士。

徐锡麟

1873年生,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到浙东联系会党,又在绍兴办大通学堂,招会党首领来校受兵操练,借此积蓄革命力量。后纳粟捐官,以道员分发安徽候补,在巡警处供职。1907年与著名的女革命党人、浙江同盟会负责人秋瑾联系,准备于浙、皖两省同时起义。部署未定,嵊县等地会党先期发难失败。徐锡麟仓卒举事,孤军力薄而失败。

1907年秋瑾

1月14日,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并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旋因母丧回绍兴,又先后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这时大通学堂无人负责,乃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遂以学堂为据点,继续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原定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

过程

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绍兴坤士胡道南出卖了秋瑾。

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标签: 安庆起义

更多文章

  • 1912年发生的北京兵变后的北京老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京兵变

    一九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北洋军第三镇发生哗变,其直接起因是裁饷。袁世凯当选总统后,有解散北洋军的谣传,于是势倾一时的北洋军,内心既失望又疑惧,加之裁饷传言,兵士以讹传讹,遂造成兵变。三月一日下午4时,袁世凯在迎宾馆召集北京高级军政首长会议,决定立即采取行动制止乱事蔓延,除照章补发未变各军应领之欠饷外

  • 北京兵变的过程 北京兵变最后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京兵变

    经过专使到达北京之日,全城遍悬五色国旗。主要路口均搭起了彩牌楼,并大开中华门,请专使由中门而入。中华门是清代的“大清门”,平时关闭着中门,只有皇帝出入时才大开中门。袁世凯“开中门迎客”,可谓给专使以极高的礼遇。在欢迎专使的宴会上,袁世凯“诚

  • 北京兵变发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京兵变

    北京兵变,又名“京保津兵变”,发生于1912年2月29日的清王朝刚刚宣布逊位的北京。北洋军曹锟的第三镇(师)下属的军队哗变,一般说法是这是在袁世凯的策划和具体部署下进行,但南京临时政府军令部长的徐永昌在回忆录中说这是污蔑。北京大学教授尚小明称袁世凯策划“北京兵变&

  • 美丽岛事件过程 美丽岛事件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美丽岛事件

    事件经过“美丽岛事件”又称“高雄事件”,是台湾党外势力直接领导的、与国民党当局展开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政治较量。1979年9月,由黄信介为发行人、许信良任社长、张俊宏任总编辑的党外政论性刊物《美丽岛》在台北创刊。该刊不仅言论激烈,而且来势凶猛,仅社务

  • 台湾美丽岛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美丽岛事件

    美丽岛事件(又叫高雄事件、高雄暴力事件叛乱案,当时国民党当局称其为“高雄暴力事件叛乱案”)发生于1979年12月10日的台湾。《美丽岛》杂志社在高雄举行的一次争取民主示威的游行,有两万人庆祝联合国发表《世界人权宣言》一周年纪念会,最后演变成警民对峙,台湾当局出动镇暴部队、镇暴

  • 北魏拓跋珪政治上的贡献有哪些 拓跋珪为政举措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拓跋珪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ld

  • 中国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拓跋珪

    古人喝的酒跟现在喝的酒不一样,现在的酒大都是蒸馏酒或者是酒精勾兑的酒,但是在古代古人们喝的酒可都是纯手工酿造的酒,这种酒跟我们现在的黄酒差不多。它们这些酒度数一般只有七度或者八度,除非是烈酒,否则很难超过十度,这些酒大都入口甘甜解渴,并不是和现在的酒一样特别烧心,所以说古人们就算喝再多的酒也很难醉倒

  •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到达哪三个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从指导思想上来看是要达到三个要求:其一即细上已提及的,要使并之家不得乘农民之急大搞高利盘剥,这体现了他念念不忘的抑兼并、乏的思想。其二使农民“时趋事,发展农业生产,这体现了他的“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通过发展生产以增加社会财富的理财思楚。其三

  • 青苗法在实施过程有什么调整 调整的地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青苗法

    青苗法目的改革之前的常平制度缺陷,希望抑制兼并之家盘剥农民同时,也期望通过该制度施行为政府“开源”,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最终达到“强兵”与“富民”。制度设计青苗法又称常平新法,熙宁二年(1069年)

  • 蒙古灭大理之战过程及结局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理

    战役过程进军大理1252年(蒙古宪宗二年、大理天定元年)九月,忽必烈奉命带领将领兀良合台等率军十万人,誓师启程。1253年(蒙古宪宗三年、大理天定二年)夏,忽必烈率大军出萧关(今宁夏同心南),经六盘山集结于临洮(今甘肃),练兵备战。同时,蒙哥命便宜都总帅汪德臣率军入蜀,抵嘉定(四川乐山),配合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