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有哪些人起兵反抗过?

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有哪些人起兵反抗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40 更新时间:2024/1/11 12:22:21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都城传来消息,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从而发动了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立即率军返回开封城,并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都城开封。不久之后,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大权,并改封柴宗训为郑王。

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北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赵匡胤篡位过程比较顺利。但是,在他篡位后,还是有两位后周将领起兵反抗。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不过,这两位将领可谓无愧于后周了。

首先,这两位将领分别是李重进和李筠。一方面,李重进(920年~960年),沧州(今河北沧州市)人,五代时期后周将领、后周太祖郭威四姐福庆长公主之子。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李重进和创立后周的郭威存在姻亲关系,所以累拜殿前都指挥使。后周世宗即位,迁侍卫亲军都虞候。对于周世宗柴荣来说,自然也对李重进格外信任和重用。

在此基础上,李重进参加高平之战,颇有战功,拜成德节度使、同平章事,取得“使相”之位。后周恭宗即位,李重进迁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而这,意味着李重进成为了后周重臣。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李重进联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起兵反抗。对于和后周创立者郭威存在姻亲关系的李重进,自然不愿意后周的基业被赵匡胤篡夺。

不过,李重进联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的消息,提前让翟守珣走漏了风声。于是,宋太祖赵匡胤要求翟守珣破坏李重进和李筠之间的联合。在此基础上,翟守珣故意诋毁李筠不足与谋,导致后者没有及时出兵,也即给了北宋先对付李筠的时间。公元960年九月,李重进正式起兵。一个月后,赵匡胤亲自出征,带领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等北宋将领平叛。

公元960年十一月,李重进兵败,在城池被北宋大军攻破之前,李重进无奈仰天长叹说道“我有愧于周太祖之恩也”,言毕自尽。由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能力有限,完全不是赵匡胤的对手。但是,在王朝更替频繁的五代十国时期,李重进对于后周的忠心还是比较令人动容的。换而言之,李重进完全可以不用起兵,继续在北宋为官,但是,他选择了无愧于心这条道路。

另一方面,李筠(?-960年),初名李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李筠擅长骑射,骁勇善战。在五代十国时期,李筠追随郭威攻破汴京,成为后周开国功臣,拜昭义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抵御北汉和契丹。对于李筠来说,跟随郭威征战多年,如同诸葛亮对于刘备一样,李筠愿意为后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赵匡胤篡位后,为了笼络李筠这位手握兵权的大将,派遣使者加兼中书令,也即赵匡胤希望李筠可以归顺自己。但是,在迎接赵匡胤使者的时候,李筠故意取出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画像挂在大厅墙壁上,对着画像哭泣不已。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李筠的这一举动,意味着其选择拒绝赵匡胤抛过来的橄榄枝。

最后,公元960年4月,李筠勾结北汉和李重进发动叛乱,并且自己亲自率兵南征。结果,让李筠没有想到的是,赵匡胤已抢先一步,派遣大将石守信和慕容延钊等两路出兵夹击李筠。在初期的交锋中,李筠先是败给了慕荣延钊。紧接着,赵匡胤、石守信等人率领的大军赶到,又重创了李筠的主力。在节节败退的背景下,李筠南征的方案自然无疾而终,并且只能坚守泽州。虽然李筠全力抵抗,但是,赵匡胤亲自督战,北宋将士士气高涨,顺利攻下泽州城池,在城池被攻破之前,李筠和李重进一样,都选择自尽。

综上,在赵匡胤登基称帝后,李筠和李重进一样,都选择起兵反抗。不过,因为实力上的差距,两人很快就被赵匡胤给平定了,没能在北宋初期泛起多大的浪花。当然,对于赵匡胤来说,迅速平定叛乱之后,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一统天下上了。宋太祖在位时,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割据势力,并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孙权登基称帝后的东吴疆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权

    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不过,在夷陵之战后,孙权和曹丕决裂,并恢复了蜀吴联盟。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其实力取决于人口、疆域等客观条件。其中,就孙权建立的吴国,在全盛时期拥有25

  • 东林党真的误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东林党

    东林党和阉党,这在明朝末年一直都是敌对的两个势力,天启皇帝时期,魏忠贤代表的阉党一直压着东林党,而崇祯继位之后直接铲除了魏忠贤,阉党自然也没有放过。可是原本他以为的局面并没有出现,魏忠贤这个不“忠贤”的人死了之后,曾经被打压的东林党得以喘息,可是明朝依旧不可阻止地走向了灭亡。

  • 司马昭掌权为何实行先灭蜀汉后攻东吴的国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昭

    公元255年,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立晋国。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在弑杀曹魏皇帝曹髦后,司马昭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曹魏的权势,更是扫清了支持曹氏的力量。当然,在完全掌握曹魏大权后,司马昭希

  • 晋成帝司马衍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成帝

    司马衍,即晋成帝,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生母是明穆皇后庾文君,西晋第三位皇帝,在位共18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成帝于325年即位,因其年幼故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司马衍在位期间,任用外戚庾亮执政,试图排斥王导势力,振作东晋王室。咸康

  • 宋朝谁都打不过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

    大一统的中原王朝,除了宋朝,其他朝代面对外敌从来是毫不畏惧的,但是宋朝面对辽、金、夏、蒙古等过,从来都未占优势,你要说实在穷那也算了,但是无论北宋南宋,都是一片祥和景象,长安,洛阳,开封,南京都是世界级大都市,但就是谁也打不过,面对其他国家又是进贡,又是和亲的,实在是丢尽颜面。看看大秦,大汉,大唐,

  • 宋朝被蒙古人灭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宋朝能抵抗辽国和金朝这么多年,却始终过不了蒙古人这一关,最终被蒙古人灭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蒙古人比金朝和辽国的战斗力都要强,还是说宋朝自己到了后期汉奸太多,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发挥不出来,最后被灭掉似乎也是大势所趋。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宋朝最后被蒙古人灭掉。辽金两个少

  • 金朝没有灭掉南宋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金朝

    宋朝从王安石变法以后就逐渐走向了政局混乱。新党旧党互相攻伐,新政和旧政交替进行,没人能说得清楚到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但无论是朝臣还是百姓,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处。有时候甚至连皇帝个人的喜好对国家的政治影响也不小。宋徽宗爱好艺术,不思治国,最后使得天下在他手里崩坏,迫使汉文化又再次上演了一次南渡。在

  • 南宋打不过蒙古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

    在很多人印象中,南宋军事实力羸弱,所以最终被蒙古人灭国实属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事实真相却并没有那么简单。蒙古帝国的实力在当时虽然如日中天,但也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比如在征服高丽的过程中,蒙古人前后花了数十年时间,最后才勉强迫使高丽国王接受了蒙古帝国的宗主国地位。另一方面,南宋也并非弱不禁风,一座

  • 魏晋清谈之风具体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晋,清谈,之风,具体,表现,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

  • 伐齐建梁后梁武帝萧衍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梁武帝

    萧衍,即梁武帝,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齐高帝族弟萧顺之之子,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开国皇帝,在位共47年,是南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颇受齐明帝宠待。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