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门阀制度历史介绍

东晋门阀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75 更新时间:2024/2/3 17:45:59

王导保持安的方法是“镇之以静,群情自安”。就是让有势力的大族在相互牵制下,以民众为牺牲,各自满足他们的要求,朝廷不加干涉也不加抑扬。他晚年常说,人家说我糊涂,将来会有人想念我这糊涂。的确,东晋是靠糊涂来求安静的。晋成帝时,外戚庾亮当权。庾亮想振作帝室,排斥王导,疑忌上游重镇荆州刺史陶侃,任意杀逐大臣,引起各势力间的不安。

327年,野心家历阳(安徽和县)镇将苏峻、寿春(后改称寿阳,安徽寿县)镇将祖约以杀庾亮为名,率叛军攻入建康。幸得陶侃、温峤起兵救援,329年,击破苏峻祖约军。王导又执政,东晋朝又算危而复安。庾氏势力不得专擅朝政,转移到上游,宣称以北伐中原为己任,企图建立起自己的根基。庾亮庾翼兄弟相继镇守武昌,占有了东晋朝重要领土的一半。345年,庾翼临死,让他的儿子继任,开藩镇世袭的恶例。东晋朝廷不允许他的要求,是合理的,但用桓温去驱逐庾氏势力,东晋朝又出现篡夺事件。

桓温是当时最有才干的野心家。他做了荆州刺史以后,积极对外发展。347年,桓温灭成汉国,收复蜀地,威名大振。东晋朝廷疑惧,引用虚名甚大的清谈家殷浩参与朝政,专和桓温作对。桓温伐前秦伐前燕,都遭致失败,损害了他的实力和威望,在王谢两大族抵制下,桓温篡夺的野心未能实现。373年,桓温死,东晋朝又算危而复安。

桓温死后,谢安执朝政。桓温弟桓冲做荆州刺史,与谢安同心保护帝室。东晋朝内部出现前所未有的和睦气象,是和谢安完全继承王导力求大族间势力平衡的做法分不开的。谢安的做法是“镇之以和静”。383年,晋兵大破苻坚的南侵军。谢安乘前秦崩溃,使谢玄等率诸将北伐。384年,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385年,猛将刘牢之进入河北名都邺。东晋朝建立以来,这是最大的一次战胜扩地。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内部和睦,有些力量可以对外。

谢安立了大功,内部和睦状态又开始破坏。当时的皇帝是整天酒醉昏迷的晋孝武帝。他重用同母弟会稽王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也是一个整天昏醉的酒徒,引用一批奸人作爪牙,合力排斥谢安。385年,谢安病死,朝政全归司马道子。司马道子委任儿子司马元显当政。帝室间晋孝武帝和司马道子兄弟争夺权力,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争夺权力,同时帝室与大族间也展开权力的争夺。398年,京口镇将王恭联络藩镇殷仲堪桓玄、庾楷等起兵反帝室。王恭被杀,藩镇推桓温的儿子江州刺史桓玄为盟主,形成大族推翻帝室的中心力量。

司马道子父子当权,贪污奢侈,政治败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早在司马道子当权的初期,儒生范宁就说当时边境上没有战事,国家仓库却空匮无物,民众服徭役,一年里几乎没有三天的休息,生下儿子不能抚养,鳏夫寡妇不敢嫁娶。好比在着了火的柴草上睡觉,国家危亡就在眼前了。

司马道子父子一伙人当权十多年,受尽苦难的东晋民众再也不能忍受这种恶政。北朝颜之推作《观我生赋》,自注说,中原士族随晋元帝渡江的有百家,因此江东有《百谱》。晋孝武帝时,贾弼之广集百家谱记,朝廷派人帮助贾弼之撰定《十八州士族谱》,共一百帙,七百余卷。贾弼之、贾匪之、贾渊祖孙三代传谱学。

贾氏《百家谱》抄本藏在官府中,有专人掌管,并且有专长谱学的人来辨别真伪,防止冒滥,如贾渊受伧人王泰宝的贿赂,冒入琅琊谱,经王晏揭发,贾希镜几乎被齐明帝杀死。这一百家人才是享受政治权利的士族,后来渡江的北方士族,被这百家人呼为伧,不得享受同等的权利。东晋政权主要是这一百家的政权,西晋士族的全部腐朽性,也主要由这百家移植到长江流域。

依靠大族支持和民众容忍而存在的东晋朝,在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和民众起义反抗的情况下,不得不归于崩溃。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皇权衰落。司马睿称帝有赖于南方官僚士族的拥戴,东晋政权建立之初,先后平息了王敦和苏峻之乱,统治趋于稳定。宗室、外戚和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先后共同支配着王朝政局。

标签: 东晋

更多文章

  • 北魏赋税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魏

    北魏规定租调税收为“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不过这是个一般办法,政府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征收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租调是按户收取的,户的大小没有限制,孝文帝改革之前,三五十家组成一户的情形很普遍。除了这种一般性税收外,政府经

  • “安化蛮”是什么?宋朝政府为什么要招抚安化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安化蛮

    五朝后建立宋朝。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强势崛起,极大地压制了宋朝。与此同时,西南民族地区成为宋代重要的“内陆边疆”。对这一领域的有效治理尤为必要。然而,在历史悠久的西南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民族分布的复杂性,宋朝无法采取刚性控制有效治理。文化治理战略主要源于中国传统

  • 明朝辽东军政管理体系是如何转变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

    辽东都司作为明政府防御北方游牧政权和部落南下的军事指挥机构,其职权在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就发生了转变,从单纯的防御草原民族南下入侵防线的前沿,逐步转变为兼理地方军政、民政事务的管理机构。由单一的军事机关逐渐向军民行政合一的行政机关转变。后又随着行政机构的变化出现了职权逐步分离、削弱的情况。一、辽东都司

  • 唐朝宝应元年政变的原因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

    关于宝应元年政变的过程,各种传世史料记载基本一致。两《唐书》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过程大致为:宝应元年四月,张皇后假传肃宗之命召太子李豫(即后来的唐代宗)入宫,意图谋害;李辅国、程元振知情后,率兵至凌霄门迎候,将张皇后的阴谋告知了代宗,并将代宗强行转移至飞龙厩保护了起来,之后率军诛杀了张皇后等人。两

  • 北宋对于蕃部迁入进行了怎样的管控?有哪些法律条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北宋

    在西夏李继迁起兵反宋之前,北宋西边形势相对稳定,蕃汉民众安居。而当边事兴起之后,北宋希望招诱边境的蕃汉民众以助长己方实力,更希望能通过“招诱远处大族首领,啖之以官爵,诱之以货财,推恩信以导其诚,述利害以激其志”,从而达到削减西夏羽翼的目的,而这样也就必然损害了西夏的利益。从宋

  • 宋朝赣南知府是如何建设城市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知府

    淳熙年间,任江西转运判官的赵汝愚便在其奏扎中说:“江西十一州内,赣州地最险,俗最悍,而官吏科扰为最甚。”知州吏治因人而异,朝廷既要精择守臣,守臣也要勤身率下,做好表率与监督。南宋时期,除部分“非人”的赣南知州外,大部分知州都能对赣南进行较好的治理。地方

  • 侯景之乱爆发的原因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侯景之乱

    高欢死时告诫高澄:我死后,侯景必反,举国之中,能敌过侯景的,只有慕容绍宗,但自从他投奔我以来,我一直不重用他,就是留给你的,你可以对他委以重任。高欢死后五天,侯景发动叛变,天下大乱。但侯景没想到,自己叛乱后,除了所部之军,应者寥寥,未免被高澄所灭,立马找了两座靠山:一面派人跑去西魏请求归顺,一面派人

  • 古代帝王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怎么评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庙号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

  • 唐朝世家大族:七姓十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

    七姓十家,亦称“禁婚家”,为唐朝“山东郡姓”中的几个世家大族,由北魏四姓、五姓发展而来,为唐代社会影响力最大、最具清望的十个家族,地位居全国甲族之首。这十个家族分别是:“北魏陇西李宝之六子,太原王琼之四子,荥阳郑温之三子,范阳卢度世之四子、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

    货币是经济流通的的一种物品。而早在商朝时期我国就有了货币起源。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在经济和文化上各有差异,那么当时货币是否也有差异?下面就由翻历史网为大家解析战国七雄的货币分别是什么?战国通行的货币主要有四种:(1)布币:形状像铲形,主要国家为三晋地区韩、赵、魏三国;(2)刀币:形状像刀形,主要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