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中后期的南衙禁军的历史由来及战斗力如何?

唐朝中后期的南衙禁军的历史由来及战斗力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02 更新时间:2024/1/23 8:18:48

高宗龙朔元年,发兵远征高丽包围了平壤,但因同年十月铁勒叛乱而不得不放弃继续进攻。“时苏定方奉诏伐高丽,进围平壤,不克而还。高宗敕书与仁轨曰:‘平壤军回,一城不可独固,宜拔就新罗,共其屯守。若金法敏藉卿等留镇,宜且停彼;若其不须,即宜泛海还也。”此时,唐高宗已经放弃新攻下的百济,要不是刘仁轨立主坚守,唐兵将全部撤离。

之后,唐与吐蕃、突厥不断交战

乾封元年又大举东征高丽,并于乾封三年攻克高丽全境。但是一年之后,吐蕃攻陷安西四镇。咸亨元年,派遣薛仁贵等率军西征吐蕃,被吐蕃击败于大非川。此役,唐朝元气大伤,兵力损失严重,攻势战略无法延续。“其后,新罗外叛,高宗将发兵讨除。时文瓘疾病在家,乃舆疾请见,奏曰:‘比为吐蕃犯边,兵屯寇境,新罗虽未即顺,师不内侵。若东西俱事征讨,臣恐百姓不堪其弊。请息兵修德以安百姓。高宗从之。”

到了武后时期,突厥中兴,契丹、奚叛乱,因此,不能同时兼顾东西两线。“臣闻吐蕃近日将兵围瓜州,数日即退。或云此贼通使默啜,恐瓜沙止遏,故以此兵送之。臣虽未信,然惟国家比来劲敌,在此两番,至于契丹小丑,未足以此类,今国家为契丹大发河东道六胡州绥、延、丹、儑等州稽胡精兵悉赴营州,而缘塞空虚,灵夏独立。今冰生河谷,草秋马肥,秦中北据陇右,亦关东临党,凶羯奸谋,觇知此隙,趋其丑类,大盗秦关、陇右马群,是国所宝,防备远策,良宜预图,不可竭塞上之兵,使凶虏得计。”

唐王朝与吐蕃

契丹等民族战争频繁,卫士伤亡惨重,继续补充,人民为了躲避繁重的徭役和兵役而逃亡,使得府兵卫士得不到补充。玄宗天宝八载(公元749年)五月九日,因“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玄宗下诏“停折冲府”。西魏宇文泰于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创立风行华夏两百余年的府兵制最终寿终正寝。其后折冲府“但有兵额,其军士、戎器、驮马、锅幕、糗粮并废”。

府兵制废除后,南衙禁军仍然存在,左右金吾卫仍然忠诚地在京城与皇宫巡逻警戒而且仍然是朝会时的仪仗队,甚至在文宗时参与了甘露之变。左右千牛卫仍然是皇帝的亲近侍卫;亲、勋、翊卫也仍旧上番京城,其职能与地位已被北衙诸军所取代。唐代中后期的南衙禁军犹如风烛残年的老人,苟延残喘地活着,直至最后消亡。

结语:

隋文帝改革北周二十四军制度而形成了十二府,同时隋文帝又创立了太子十率,是为唐代南衙禁军的前身。而隋炀帝即位后,于大业三年(公元607)改十二府制度为十六府制,并对十二卫的建制进行了改革。隋文帝创立的十二府为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府,左、右武侯府,左、右领左右府,左、右监门府,左、右领军府,合为十二军。十二府中,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府,左、右武侯府和左、右领军府是府兵卫士到京城上番的统领机构,统领到京城上番的府兵和内府卫士。

标签: 禁军

更多文章

  • 西周“三监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监之乱

    周武王灭商后,听取周公旦意见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殷民。同时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见机拉拢发动叛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

  • 牛李党争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指唐代统治后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从唐宪宗元和三年至唐宣宗大中初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李德裕为代表的官僚集团之间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史称&ldquo

  • 宋朝的朋党之争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朋党之争

    封建社会,士大夫为争权夺利,在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就叫朋党之争。朋党问题虽不始于宋代,却是宋代政治史上挥之不去的阴影。朋党之祸成为宋代政治生态最为突出的现象和内容。宋朝的朋党之争,真正的白热化时代,是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当时的北宋王朝,虽说表面繁荣,其实却已不堪重负。国家财政连年赤字,行

  • 春秋时期晋国赏赐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晋国

    春秋时期,地处北方的晋国东服齐鲁,西抗强秦,南拒蛮楚,北和戎狄,八十年间称霸一方,是霸业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用人方面,晋国秉持着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在赏赐活动上,晋国则以论功行赏为原则。在春秋时期的风云变幻中,晋国的赏赐无疑对国家政治产生着重大影响。晋国用什么赏赐国人?又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什么样的影

  • 中国古代宗族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宗族

    组织传播作为传播的一种形式,存在于组织群体之间。祠堂作为宗族组织传播活动的重要场所,彰显着宗族的权威,关乎着宗族的兴盛。而传统的家礼,则是礼仪与秩序的象征。通过儒家忠孝思想的传播,宗族组织将家庭中的规范与秩序推至社会与国家层面,从而建构家国一体的社会形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现代社会的追求,是相

  • 行省制度的历史由来 古代行省的权力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行省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行省制度的问题,很多人也都发现了这个行省制度还是非常的科学的,到现在我们也都在用,那么这个行省制度的概念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说说行省制度的概念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1、行省制度释义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设

  • 东周造成礼崩乐坏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周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孔子所提出的这个礼崩乐坏就是指西周“郁郁乎文哉”的礼乐制度到东周时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是对于在东周时期造成礼崩乐坏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四大制度西周有四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

  • 东汉末幽州刺史公孙瓒为何败于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圭,东汉末年军阀之一,割据幽州一带,麾下大军十余万,更有一万白马义从,威震塞外,可惜后期与袁绍争霸之时,被袁绍率军击败,最后下场悲凉。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公孙瓒的军事力量还要强过袁绍,但最终却被袁绍击败了,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公孙

  • 秦二世东巡路线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二世

    秦始皇于出巡途中驾崩,车队在“秘之,不发丧”的情况下继续行进。秦二世胡亥与载运秦始皇尸身的辒凉车经行直道回到咸阳。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曾效法“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以扩张行政权势为目的东巡,至辽东,还至咸阳,很可能再次经历直道。导致望夷宫之

  • 赵佗为什么会到岭南称王 赵佗是否背叛了秦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佗

    秦始皇完成一统大业后,便开始进军岭南百越之地。此后赵佗率领大军平定岭南,并任龙川县令。赵佗一边防止范越人反抗,一边大力安抚当地民众,还传播中原文化。而秦朝所面对的情况越来越糟,赵佗也是看在眼里。等任嚣病逝后,赵佗将南海郡的官吏换成自己的亲信,此后找准机会在岭南自立建国。有人觉得赵佗此举是背叛了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