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治水为什么能成功?

大禹治水为什么能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46 更新时间:2024/3/4 0:26:11

说到大禹治水,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毕竟这个故事可是非常的出名。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大禹治水最后还成功了,舜将帝位禅让给了他,禹从而建立了夏朝。那么大禹治水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部落联盟各位一致推荐专门负责治理水害。既然有人推荐,那就说明鲧肯定有着治水的能力和专长,也是唯一合适的人选。尧下令鲧治水,鲧担当重任尽心尽责。

鲧招集沿河百姓,在各个河道上修筑堤防,逐年加高加厚。釆用的是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原始方法。并不是疏通各处河道,将水引大的河流和海域,所以水无归宿。这项工程历经九年完成,一场洪涝灾害过后,所有大坝全部被冲毁,灾情更加严重,许多老百姓在水灾中冻死饿死,无家可归。鲧的治水失败,受到了严重的惩罚,被殛之羽山。

舜即位之后,更加重视治水,即派鲧的儿子禹专门治水。大禹接过重任之后,到各个大小河流走访察看,了解和掌握第一手如何治水的资料素材。吸取鲧的失败经验教训,第一步是清理河道,开挖河渠,让洪水能从各条渠道分流出去,减轻河床的负荷。与此同时,修筑各路堤坝,以随时应对洪水的到来。他尊重自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舜的赏识。

为了治水,大禹及其助手在野外奔走十三年,过着野人的生活。手上满是老茧裂口,脚上满是血迹斑斑。经常蓬头垢面地加急做事。有过失败挫折,有过艰幸苦难。他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能力,倾注毕生精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和成就。

尧舜禹时代,洪水滔天,吞噬百姓,三个部落首领前赴后继与洪水战斗,却无能为力,鲧治水无功,被杀;大禹治水战战兢兢,却成功了。然而,大禹的成功不是人定胜天的结果,而是老天爷开眼的结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4000年前的气候进行重建,表明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肆虐结束的年代,就是气候好转的开始阶段,在测年误差范围内恰好对应于夏朝的始建时期,即传说中大禹成功治理洪水的开始。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的一致性,表明大禹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制服洪水,可能得益于气候的好转。一般认为从暖期向冷期的气候转变往往是相对缓慢、逐渐的,而从冷期向暖期的转变则是快速的、突变的。大洪水时代结束后,恶劣的气候很快便好,洪水自己消失,与大禹有什么关系呢?大禹提心吊胆地带领百姓没日没夜地做无用功,生怕哪天被杀,13年间当苦行僧,终于赶上了好时候,洪水撤了,自己的命保住了,名义上治水成功了,还获得了好名声。

其实,说大禹治水成功,就相当于一只公鸡把太阳每天升起的功劳,归功于自己在早晨的鸣叫。

标签: 大禹

更多文章

  • 慕容复要复的燕国被谁灭的 慕容氏最后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慕容复

    《天空八部》中,慕容复和乔峰齐名,是江湖上的翘楚。慕容复凭借一招斗转星移,可以和乔峰的降龙十八掌打成平手,可见其实力还是非常强的。不过慕容复后期武功直线下降,其原因和他的家族使命,复兴燕国有关。燕国被灭后,慕容氏便立志要复兴燕国,实际上到了宋朝,这已然成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那历史上的燕国到底是被

  • 中国古代为何有百分之50的朝代选择在河南地区建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古代

    河南长期以来是中国的经济重心,想要建都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没有粮食,皇帝和一帮不耕地的大臣都饿着肚子上班?况且除了官员,还有大量从事工商业的工匠,商贾,都需要大量的粮食。所以,首都所在地必须经济富饶,农业发达。以河南为代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从部落时代就已经得到开发,至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为全国绝对

  •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朝代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迁都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发生,比如说这个迁移都城。毕竟对于国家来说,一个都城的地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迁移都城这个事情又是一个非常大的。那么在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朝代迁移过都城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盘庚迁殷殷商时期,盘庚将商朝的首都迁到了黄河北岸的殷,造就了

  • 荆州和汉中哪个对蜀汉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州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荆州和汉中的事情,再三国历史上还是非常著名的。作为蜀汉的一部分,刘备和曹操两边为了争夺汉中,也是损失不少。可是刘备争夺到汉中之后,关羽又失去了荆州。那么这个时候,很多人要问了,对于蜀汉来说,荆州和汉中哪个更重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就刘备的蜀汉而言,我认为汉中的作用

  • 清朝“火耗归公”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火耗归公

    最近小编有听说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火耗归公”的意思,很多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有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火耗归公是不是真的可以利民,其实仔细的分析后会发现,这个玩意真的没想象的那么好了,更多的跟随小编的脚步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这是完全虚构的一个结论。1、什么是火耗传统上,中国

  • 清朝“议罪银制度”历史事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议罪银

    说到这个清朝乾隆时期,虽然当时的朝代还算可以。但是还是会出现很多非常不好的现象以及制度,就比如说这个“议罪银制度”。很多人对于这个制度并不怎么了解,但是你只管知道,这个制度是一个专门敛财的就行了。那么这个制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发起的这个制度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

  • AD618-AD907唐朝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唐”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唐(消歧义)”。关于唐朝的其他意思,请见“唐朝(消歧义)”。唐朝(中古汉语IPA读音:/dang/,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国祚共历289年,23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

  • 唐朝行政区域划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

    隋朝前期实行州县制,后期实行郡县制。唐又改郡为州,恢复州县二级制。贞观元年,天下大定,又对州县进行省并。唐朝还在州一级的行政区划中设立“府”这一建制。先是开元元年设立京兆府和河南府。今后陆续升新的陪都和皇帝到过的地方为府。同时,唐朝根据山川形便将全国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

  • 唐朝三省六部制制度历史介绍 唐朝中央官制部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1]:285。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此外中央还有掌帝室器物车马的殿中省、掌帝室经史书籍的秘书省、掌宫官内侍的内侍省三个职权较小的省。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其中枢称“尚书都省”,都省下

  • 中国古代“和亲”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和亲

    和亲,又可称和蕃,是指中原王朝或自视为中华正统国家的君主将自己或宗室的女儿或国内其他女性嫁给藩属国或被视为夷狄的君主或以示两国友好,增进彼此关系,具有政治目的联姻(英语:Royalintermarriage)。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政治集团的联姻或各地位平等的国家联姻不算在内[1]。中国的和亲政策始于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