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朝代迁都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朝代迁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7 更新时间:2024/3/4 0:26:05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发生,比如说这个迁移都城。毕竟对于国家来说,一个都城的地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迁移都城这个事情又是一个非常大的。那么在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朝代迁移过都城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盘庚迁殷

殷商时期,盘庚将商朝的首都迁到了黄河北岸的殷,造就了稳定的政治局面,实现了商朝的中兴,并为商朝取得灿烂的文明成就创造了先决条件。从盘庚迁殷之后,中国的王朝历史也就此结束了频繁迁都的时代,出现了后世一个个历时长久的都城。

2、平王东迁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周王朝的都城由渭水流域的镐京迁到了黄河南岸的洛邑,史称“平王东迁”。这次迁都事件是西周与东周的历史分界线,同时也宣示着一个新的时代春秋时代的来临。

3、秦迁咸阳

商鞅的坚持下,秦国的国都由偏居西方的栎阳迁到了渭水下游的咸阳。从这之后,咸阳一直就成为秦国的政治中心而存在。秦国的这次迁都,使其势力向东大步推进,而政治中心的东移,也使秦国真正成为了与中原各国对等的政治大国,对秦国后来的统一中国的大业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

4、晋室南迁

公元317年,晋室遗族重以江南的建康为都城,将中断的晋王朝的皇统又延续了起来,是东晋的开始。这次迁都使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南方出现了一个政治中心。此后两百多年,不管北方的政局如何动荡,建康的政治地位始终是不可动摇的,它一直是南朝统治的中心所在,这也使南京开始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其次大批北方知识分子和掌握先进技术的生产者的南下,使长期落后的江南地区得到了一次大发展的机会,也就此拉开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

5、孝文迁都

孝文帝把北魏的都城从偏僻的平城搬迁到了处于黄河流域腹地的洛阳,伴随着此次迁都,鲜卑人开始了一场全面的汉化运动,之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鲜卑贵族阶层就基本完成了汉化,实现了融入中华民族的目标。而北魏政权的汉化对中国历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北朝由此结束了在中原汉人心目中“胡虏”的形象,开始以正统政权的面目出现,其政治也由此上了正轨。这就为一百多年后隋朝最终完成中国的统一而奠定了基础。

6、海陵南迁

海陵王于1153年完成了迁都中都的大业,金国的政治中心就从偏远的东北地区迁到了长城以南的汉族地区,这个王朝也成功地由一个边疆王朝转化为了一个中原王朝,在政治上大大有利于女真人的统治。北京这座城市也就此开始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7、元迁大都

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之后,就开始仿效汉族建立封建化的王朝元朝,并且将蒙古的都城从草原上的和林迁到了大都。从元朝的建立和定都大都开始,蒙古政权逐渐实现了中原化,并且使政治按照汉族封建国家的模式逐渐走上了正轨,从而为元朝最终稳固对中国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8、永乐北迁

朱棣统治期间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固然有“天子狩边”的豪情,也有重建明朝政治中心的原因。而北京,也就此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直至今日,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清迁北京

在清军占领北京之后,摄政王多尔衮立即做出了迁都北京的决定。仅仅半年之后,大清王朝的都城就由关外的盛京迁到了北京,从此,清王朝以北京为都城,开始了对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这一政治举措使满清政权的汉化速度异常迅速,并且很快就在汉族地区站稳了脚跟,对清朝历史的影响极其巨大。

10、国府迁渝

1937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全面战争终于爆发。中国在战争初期无法阻挡日本的强大攻势,首都南京的沦陷在所难免。国民政府不得不开始了一次规模浩大的迁都行动。这次迁都是分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从南京迁到武汉。在武汉失陷以后,国民政府又西迁重庆,历时一年多,终于完成了这次迁都。这使中国在首都南京失陷的情况下得以继续保持政府的完整性,并得以保持对日本的抵抗态势,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抵抗到底的决心。

标签: 迁都

更多文章

  • 荆州和汉中哪个对蜀汉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州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荆州和汉中的事情,再三国历史上还是非常著名的。作为蜀汉的一部分,刘备和曹操两边为了争夺汉中,也是损失不少。可是刘备争夺到汉中之后,关羽又失去了荆州。那么这个时候,很多人要问了,对于蜀汉来说,荆州和汉中哪个更重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就刘备的蜀汉而言,我认为汉中的作用

  • 清朝“火耗归公”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火耗归公

    最近小编有听说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火耗归公”的意思,很多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有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火耗归公是不是真的可以利民,其实仔细的分析后会发现,这个玩意真的没想象的那么好了,更多的跟随小编的脚步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这是完全虚构的一个结论。1、什么是火耗传统上,中国

  • 清朝“议罪银制度”历史事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议罪银

    说到这个清朝乾隆时期,虽然当时的朝代还算可以。但是还是会出现很多非常不好的现象以及制度,就比如说这个“议罪银制度”。很多人对于这个制度并不怎么了解,但是你只管知道,这个制度是一个专门敛财的就行了。那么这个制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发起的这个制度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

  • AD618-AD907唐朝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唐”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唐(消歧义)”。关于唐朝的其他意思,请见“唐朝(消歧义)”。唐朝(中古汉语IPA读音:/dang/,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国祚共历289年,23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

  • 唐朝行政区域划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

    隋朝前期实行州县制,后期实行郡县制。唐又改郡为州,恢复州县二级制。贞观元年,天下大定,又对州县进行省并。唐朝还在州一级的行政区划中设立“府”这一建制。先是开元元年设立京兆府和河南府。今后陆续升新的陪都和皇帝到过的地方为府。同时,唐朝根据山川形便将全国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

  • 唐朝三省六部制制度历史介绍 唐朝中央官制部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1]:285。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此外中央还有掌帝室器物车马的殿中省、掌帝室经史书籍的秘书省、掌宫官内侍的内侍省三个职权较小的省。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其中枢称“尚书都省”,都省下

  • 中国古代“和亲”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和亲

    和亲,又可称和蕃,是指中原王朝或自视为中华正统国家的君主将自己或宗室的女儿或国内其他女性嫁给藩属国或被视为夷狄的君主或以示两国友好,增进彼此关系,具有政治目的联姻(英语:Royalintermarriage)。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政治集团的联姻或各地位平等的国家联姻不算在内[1]。中国的和亲政策始于汉高

  • 唐朝人口最多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

    因隋炀帝杨广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唐高祖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3714万人。唐

  • 唐朝时期的女性地位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特色的一个王朝,人们在谈论唐朝时,除了他自身辉煌的文治武功之外,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个性解放,也常常被后人所津津乐道。人们很难相信,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那些唐朝女性们,竟然有这样奔放的自由灵魂,她们的婚姻,她们的服饰,成为了哪个朝代最为靓丽的色彩。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表现在日常

  • 唐朝君臣礼仪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自居,在千年前的古代,礼乐就被周工所提出,后来不断经历朝代的变迁后,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如孔孟等人不断提倡发扬,礼乐文化自此成为儒家学说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