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皇贵妃”制度历史介绍

中国古代“皇贵妃”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771 更新时间:2024/2/13 5:21:57

皇贵妃这个职位,最早起源于明朝。拥有这个位置的嫔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因为是刚刚设立的关系,皇贵妃职位为后宫带来许多弊端。因为皇贵妃在嫔妃中最有分量,又得皇帝喜爱,所以可以直接对皇后产生威胁。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也造成后宫的混乱争斗。当清朝继承明朝制度后,就对皇贵妃制度,进行了诸多改变。到康熙时,清朝的后宫制度已经基本完善。当时对嫔妃等级、数量、待遇,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在康熙时规定,后宫中皇后、皇贵妃各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这五个嫔妃等级较高。当然,除了皇后、皇贵妃数量较为固定,嫔妃数量则会出现变动。嫔妃以下,就是贵人、在、答应三个等级。她们各自生活在东、西两宫中,地位不高。

只有生下儿女,才可以被提高待遇。而清朝时,皇贵妃仍然沿袭过去的地位。皇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相当于副皇后。如果皇后不在,皇贵妃可以代替皇后行使职权,统摄嫔妃,处理后宫事务。

清朝时,册封皇贵妃的礼仪并不低。册封当天,皇贵妃要到宫门口迎接金册、金宝,行三叩九拜的礼节。皇贵妃的金册,每页达到三等赤金十五两。这些仪式册封,跟皇后的差距并不大。

在其他待遇上,按照《清皇室四谱》的记载,皇后可以使用十人名额的宫女,而皇贵妃用八人名额的宫女。其他的月例、生活物品、衣帽服饰等,差距都极为有限。

清朝把皇贵妃地位提拔到这么高的位置,肯定容易再次产生后宫混乱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清朝做了一些其他安排。

一方面就是抬高皇后地位,让皇后的位置难以撼动。清朝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皇后是正妻,其嫔妃都是妾。妻妾的差距,在古代犹如鸿沟。

而且,皇后的身份不仅是皇帝正妻,后宫之主,更是朝廷国母的身份。在皇帝参加重大典礼时,如果有现任皇后,只要条件允许,就必须陪同参加。所以,皇后的册封、废黜,不仅是皇帝家事,也是朝廷国事。

皇帝不可能直接拍板决定。清朝二百余年的历史中,只有两次废后的事情发生。而皇贵妃不一样,她虽然可以统摄后宫,但身份上仍是妾,而不是正妻。换句话说,废除皇贵妃,皇帝可以直接拍板决定。

在一些真正有分量的待遇中。如皇后生的女儿,可以被称为“固伦公主”,皇贵妃生的女儿,只能被称为“和硕公主”。

皇后的儿子是嫡子,将来入选皇位几率最大。皇贵妃被册封时,需要到皇后面前行礼。可见两者之间的地位差距。

在拔高皇后地位的同时,就是对皇贵妃的设立时间进行区分。清朝历史中,共册封过28位皇贵妃。这些皇贵妃的升迁各有不同。有的是从末等嫔妃升到皇贵妃位置的,一共有11人。

有的是在死后追封的,一共有10人。有两位是在生前从皇贵妃加封皇后,四位是在死后从皇贵妃追封皇后,还有一位是乾隆的乌拉那拉氏皇后,她是由皇后降为皇贵妃。

除了在顺治时期,曾有孝惠章皇后跟皇贵妃董鄂氏一起设立的情况外,到康熙以后,后宫制度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再也没有皇后跟皇贵妃同时册立的情况发生。清朝设立皇贵妃,除了死后追封,以及提拔先帝遗孀外,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皇后去世,皇帝需要有人处理后宫事务,才册立皇贵妃。

这是为了不让皇后跟皇贵妃同时存在,让后宫产生混乱。或者是嫔妃病危,皇帝特旨加封。如雍正皇帝的敦肃皇贵妃年氏,就是在病危前进封皇贵妃。

也就是说,对于一般嫔妃而言,她们要面对的皇贵妃只有四种情况。去世追封跟病危加封两种,都没有实际影响力,不构成竞争。

而先帝遗孀都跟太后住在一起,她们属于长辈级选手。既没有构成实际威胁,不产生竞争。现任嫔妃也完全不是这些长辈级别的对手。

至于现任皇贵妃。她们在皇后去世后册立,皇宫中地位最高。而且,她们能在皇后去世后,从嫔妃中被皇帝选出授予皇贵妃职位,都是非常受皇帝信任的嫔妃,将来还有可能加封皇后。想要撬动这种墙角,难度极高,几乎不可能。

标签: 皇贵妃

更多文章

  • 宋金和议的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金和议

    宋靖康二年(西元一一二七),汴京陷金,徽、钦二宗北狩,北宋亡。其後宋室南渡,改元建炎,以迄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之十五年间,与金始终处於交战状态。惟交战期间,宋未尝一日忘和,一面请和,一面抗战。宋金酝酿议和,始於绍兴七年(一一三七)。方是时,伪齐刘豫废,中原空虚,金熙宗又新立,内部不安,无暇南顾,正

  • 隋文帝称帝建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固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文帝

    隋朝的经济实力相较于南北朝时期有了很大的提升,唐朝能在建国初期就达到这么高的成就,与隋朝时期的经济积累有很大关系,开皇之治时期,隋文帝的哪些措施大大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呢?修建水渠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

  • 东魏权臣高澄是如何维护自己统治集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澄

    在封建制度的不断延伸下,君臣之间的关系也是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异,君是君,臣是臣,两者之间的礼仪是不可逾越的。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与臣子之间完全是上下级的关系,可以直白地说皇帝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位大臣的生死。虽然这表现得十分残酷,毕竟一个人的生命因为一句话就可能会被改变,但这也同时突出了皇帝权力的

  • 中国国土最小的朝代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

    最近很多人对中国历史上这个朝代的大小非常的感兴趣,近期问得比较多的就是中国国土最小的朝代是哪个朝代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排名,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一起来简单的学习分析看看,一定别错过了,速度的来看看吧。一、中国国土最小的朝代是哪个朝代中国最小的朝代应该北宋这个朝代了,北宋的疆域面积是28

  • 鉴真东渡的原因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鉴真

    说到鉴真其实应该还是有不少人知道这个人的,毕竟在历史上还是非常的出名的,话说这个鉴真是一位大师,是唐朝的高僧,鉴真最为出名的历史事件就是东渡日本,一般人看的话,那就是给日本带去了佛教相关的东西,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呢?还有这个东渡都的影响还有意义还有贡献又分别是什么,下面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鉴真

  • 北魏后期“河阴之变”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河阴之变

    说到这个河阴之变,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事变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屠杀官员事件。然而因为这个事件发生在洛阳的郊外河阴,所以才称之为“河阴之变”。那么这个事变的起因是什么呢?最后结果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什么是河阴之变河阴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

  • 北魏拓跋为什么改姓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魏

    北魏帝国的开国君主乃鲜卑人拓跋珪,由他建立的帝国,后世君主自然皆姓拓跋,但是自北魏第七任皇帝起就全改姓元了,对于没有深究这部分历史的人大概都认为,北魏帝国被某某元姓的人篡权了,所以改姓元,其实并非如此。这一切都是因为北魏的第七任皇帝孝文帝拓跋弘,他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由于当时的鲜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

  • 隋朝末年三只比较强大的起义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

    隋朝末年,统治者征敛无度,民夫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多列沟壑,骸骨遍及平野。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成蒿莱。加之灾年饥馑,谷价猛增,百姓困苦,冻馁交加。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农民揭竿而隋朝统治,计当时约百余支,遍及全国。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

  • 隋朝国库收入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

    大家都说隋朝很富,相关的论据不少,一般都是说粮食很多,例如《通典·食货志》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多者千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州库布帛各数千万。。。亦魏晋降之未有。”虽然文字描述很多,可是翻阅文献,却很难

  • 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后为何迅速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自成

    李自成的故事经常出现在文学,还有影视作品中,相对来说,大家会更加了解李自成一些。李自成早期征战四方,花了十几年建立大顺政权,可能当时的人们都觉得李自成彻底取代明朝只是时间问题。后来李自成顺利入京,结果入京没多久,李自成便快速走向衰败,令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能找出各种各项的分析文章,那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