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科举考试为什么要考八股文?八股文有哪些弊端

科举考试为什么要考八股文?八股文有哪些弊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561 更新时间:2024/2/18 2:07:17

科举制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制度发明,为中华明的延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科举制为历朝历代选拔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关于科举考试自然也有很多的科目,而今天历史小编就大家聊一聊其中的一个备受争议的科目--八股文。

很多人虽然听说过八股文,但真正了解的并不多,所谓的八股文其实是指文章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并且题目均出自四书五经中。不仅如此,还要求后四部分每个部分都要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八股文早在科举制度最初的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所以八股文在科举制中的分量一直都不小。但随着朝代的更替,科举制的一些考核方式也在慢慢变化,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八股文成了决定朝廷官员的主要考试内容。清朝时期清代科举制度分为四级,分别为童试、乡试、会试,以及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上面的四级考试,前三级的主要内容均是八股文为主的诗词类内容。也就是说以前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现在只需要学习儒家的八股文就可以了。

科举制走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是走流程的感觉了,按八股文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让科举制的考核过程更加便捷,但明显是不利于人才的发展的。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就多次反对将八股文做为主要考试内容。八股文的种种弊端也成了后世反对科举制和最终废除科举制的重要原因。

自从实行科考后,朝廷招揽了大量的优秀人才。那时的科举制度不仅让社会风气良性发展,也让国家更加强盛。而八股文却有着严格的格式,不允许考生去创新、思考,只要熟读四书五经就行了。这是一种病态的现象,这时的科举制不仅不会促进学术文化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的进步。当西方的炮火打开清朝的大门时,人们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后到如此的地步了。

标签: 八股文

更多文章

  • 哈扎拉人是中国人吗 哈扎拉人与普什图人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哈扎拉人

    说起哈扎拉人,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歌,会觉着非常的陌生。哈扎拉人是目前阿富汗境内的一个民族,这个民族的存在就足以证明了中国人在历史上西行的脚步。从公元1世纪开始,一直到15世纪,东西方世界的接触和交流主要就靠的是丝绸之路的维系。就在个接触过程中,多少都会有类似于“哈扎拉人”这样

  • 行省制度是谁创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政治制度,它诞生自元朝,在明清两朝的到了很大完善,沿用到现在,已经是一套十分成熟的制度了。朱元璋在起义过程中,凡略定的地方,都沿袭元朝行中书省的制度,设置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行中书省的负责人叫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省内设置的机构和官吏,大体上和中书省相同。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

  •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历史介绍 越国是怎么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越国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非常有名,时至今日,依然激励了不少青年,给他们带来力量。勾践灭吴后,其势力不断扩大,一度延续到了齐鲁。当时越国国力非常强大,只是越国的强盛并没能保持太久,到了战国时期开始由盛转衰。有网友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越国不在战国七雄当中呢?还是因为越国没像其他强国那样,找到一条可持续发

  • 东汉末“上屋抽梯之计”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汉

    秦朝末年,刘邦帐下有两位著名的谋士,一位是张良,擅长用阳谋;另一位是陈平,擅长用阴谋。陈平在刘邦击败项羽、攻打匈奴时,屡屡贡献出奇谋,多次拯救刘邦。作为一代谋士,陈平在刘邦驾崩后,立即想了一个奇谋,以求自保。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归来后,一病不起。此时,燕王卢涫叛变,刘邦派大将樊哙出兵讨伐

  • 宋朝的综合实力到底是个什么层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

    由赵匡胤开辟的宋朝,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高峰。近代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那么,宋朝的实际国力究竟怎

  • 宋朝乌纱帽两边为何会有翅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乌纱帽

    如果大家看过宋朝官员们佩戴的官帽,一定会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帽子两边会长有两根翅膀呢?实际上这是赵匡胤故意这样设计的,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原有。赵匡胤出了名的控制欲比较强,不过为人算是情商比较高,不会把双方境地弄的很尴尬,这次帽子的设计就跟百官上朝有关,为了能让自己受到尊重才出此下策。一起来看看赵

  • 北宋为什么没能吞并西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宋,西夏

    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赵光义削藩镇的兵权,把西夏的李氏亲族全部押到京城,准备彻底剪除这一西北的虎狼窝。这本来应是上策,弄到京城,或同化,或赐坛毒酒啥地将他“喝”没有,作为封建王朝政治,都是正常,正如他哥赵匡胤所强调指出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元朝远征日本为何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13世纪初,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及其后人的领导下,冲出高原,并在极短的时间横扫欧亚大陆。1209年到1218年,蒙古人先后征服高昌回鹘与西辽,打开了挺进中亚与欧洲的门户,紧接着,蒙古人又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战争。三次西征奠定了这个世界性帝国的大部分版图,将现在的俄罗斯与欧洲大部、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

  • 成吉思汗怯薛军职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怯薛军

    《元史·兵志二》:“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怯薛(Keshig)并非单纯的战士,他们是成吉思汗钦点的禁卫军,最早是由百人的贴身护卫发展为一万人的勇猛军队,包括1千名宿卫,1千名弓箭手,8千名散班。这一万怯薛军由纳牙阿统领,没有可汗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调动包括纳牙阿

  • 成吉思汗进攻金国的步骤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当年最远打到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Khan),颁布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