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是怎么灭亡的_赵国被谁灭亡的_赵国灭亡的历史过程

赵国是怎么灭亡的_赵国被谁灭亡的_赵国灭亡的历史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75 更新时间:2023/12/17 1:56:11

秦国与赵国是老对手了,一直打,打个没完,互有胜负。赵国因为连年征战,战斗力也练出来了,算是六国中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强国。

公元前236年,秦国乘赵与燕大战,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偷袭赵国,分别由王翦桓齮担任将领。这一次偷袭作战大获成功,连下赵国河间九城。

不过赵国主力却未损,况且有太行山天险可以凭借,赵国依然高枕无忧。

公元前234年,憋了两年都快憋出内伤的桓齮终于抓住了赵军松懈的机会,向东迂回百公里,从漳水的下游偷渡过河,一举攻下了防备不严的平阳、武城,赵军统帅扈辄见到突然出现在自己侧后方的秦军,方寸大乱,匆匆忙忙地就和秦军干上了,结果自然是被秦军毫不留情地碾压成渣,小命也丢掉了。

此一战赵军损失十万人,已经是伤筋动骨了。秦军那边,桓齮却是蛇心不足,还想再干票大的,于是大手一挥,率军越过太行山,占领了赤丽、宜安两邑,直接威胁着赵国的腹地。

赵王迁一见这架势不干了:得寸进尺是吧?真当我赵国是你家后院,可以随意撒野?于是他一道命令下去,将正在代北和匈奴干架的猛人李牧召了回来。

李牧可是个不得了的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称号岂是浪得虚名,他在多年与匈奴的对战中,不仅掌握了步骑兵结合的多兵种联合作战技能,而且非常擅长示敌以弱从而打出凌厉的防守反击来。

李牧一接管与秦军的战斗,便定下战略方针:秦军连续获胜,士气正高,此时正面作战的话,即使获胜也是得不偿失的,必须高筑墙、广积粮,坚守不出,等待时机。

就这样,秦赵两军便在宜安山下两两相望起来。没多久,望眼欲穿的桓齮不耐烦了,心说再望下去就得成斗鸡眼了,得想个办法。于是他便想出个“围点打援”的法子来:先率兵去攻打肥下,引诱赵军去救,然后乘机将赵军消灭于路途。想法不错,而且桓齮也照着去做了。可惜他却算漏了一点,那就是李牧的性格。

李牧常年在代北领兵作战,在当地犹如土皇帝一般,性子是十分骄傲的人。这种敌攻而我救,最后受制于人的战法绝对不是李牧的风格。

果然,李牧见到秦军的动向后,十分不屑地嗤笑道:“雕虫小技耳!”随后,他派兵出城袭击了秦军留守的大营,俘获了大量的秦军辎重和物资。

这样一来,轮到秦军急切回救了。李牧顺势布了个口袋,并将重兵放在两翼,最终重创了秦军,桓齮只带着少量亲随逃出,后畏罪逃往燕国。

此战过后,秦国并不死心,又于公元前232年派兵来攻。但是,李牧就像一堵无法逾越的城墙一般,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秦军的进攻。

不过,赵军在获得胜利的同时却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大量的精锐战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消耗掉了。

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29年,赵国北部发生地震,再加上大面积旱灾以及连年的征战,国力变得羸弱不已,人心慌乱不堪。当此之时,秦军将刚占领的韩地改建为颍川郡,并以此为跳板,趁赵国被各种灾祸搅得手忙脚乱之时,悍然来打闷棍占便宜。

秦军以王翦与杨端和为将,分南北夹击邯郸,赵军负责守城的仍然是李牧,他也仍然采用坚守不出的策略,与秦军对峙。

秦军一时半会儿也奈何不了这种龟缩战术,于是动起了歪脑筋:你李牧不是能吗?战场上打不赢你,那就战场外给你上点眼药,看你怎么办。

秦于是派出间谍携带重金潜入邯郸,用一波又一波的糖衣炮弹轰炸赵国权臣郭开,还四处散布谣言说李牧私自与秦讲和,相约在破赵之后分封代郡。

赵王迁是个耳根子很软的人,被这三人成虎的谣言一说,也不动脑筋想一想,竟然真信了,来了个临阵换将,派宗室赵葱和颜聚替下李牧。李牧不服,抗命不遵,被赵王以专治不服的手段给杀了。

李牧一死,犹如擎天巨柱轰然倒塌,赵军的军心也随之溃散,赵国离败亡不远了。

果然,公元前228年,战国四大名将中的另一位,王翦,率军一举击溃了由赵葱这根“葱”率领的赵军,赵葱被秦军当成“葱”给咔嚓掉了,颜聚则十分狡猾地逃跑了。

十月,主力尽失的赵国都城邯郸被攻破,脑子缺根弦的赵王迁被俘,押往咸阳劳动改造去了。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往代地,自立为王。

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破代,俘获代王嘉,赵彻底灭亡。

标签: 赵国

更多文章

  • 韩国是怎么灭亡的_韩国被谁灭亡的_韩国灭亡的历史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国

    公元前231年至前230年,秦开始了攻灭韩国的作战,彻底拉开了灭亡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历史帷幕。如果说之后的秦赵之战打的是惊天动地的话,那这秦韩之战可就属于大餐之前的开胃小菜了,虽然并不是不声不响,却也只能算是微风细雨,只激起了一点不起眼的小涟漪。不过在消灭韩国之前,秦国还和赵国打了一架,原因其实

  • 扬州十日屠城原因 扬州十日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抵抗清兵失败后,清兵对扬州百姓进行了大屠杀,时间延续十日,故而被称作“扬州十日”。书中记载,扬州百姓基本被屠杀干净,光光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还有被掳走的妇女不计其数。扬州十日屠城原因1.清朝入关,多尔衮采取剃发易服之策,“留头不留发,

  • 大泽乡起义简介_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索_大泽乡起义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泽乡起义

    秦二世坐上皇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七月,政府派兵去驻守渔阳。这其中有一支九百人的队伍,他们在赶往目的地时,被大雨困在了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眼看就没法在规定的日期前赶到了。秦朝崇尚“乱世用重典”,素来以法律严苛著称,尤其是胡亥上台后,更是不拿百姓当人看。一

  • 沙丘政变是怎么回事_秦始皇的死跟沙丘政变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沙丘政变

    公元前210年,正值夏季,秦始皇第五次东巡到了沙丘这个地方。这天,空中乌云密布,天气异常闷热。一直负责始皇饮食起居的大宦官赵高,神色匆匆,直奔公子胡亥的住处。胡亥是秦始皇众多儿子当中的一个,这次出巡,皇帝老爸也让他随行了。这家伙从小不学无术,但却和赵高的关系很好,还拜了对方为老师,向其学习书法和法律

  • 秦始皇焚书坑儒竟跟李斯有关_揭秘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一场文化界的灾难悄然降临。这一天,秦始皇同学在首都咸阳举办了一场宫廷盛宴,召集文武百官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大家都兴致勃勃,觥筹交错间,人人畅所欲言,好不欢快。不过,人一多的话,就容易起争论,一个关于“师古”还是“师今”的命题提了出来。一

  • 嘉定三屠死了多少人 嘉定三屠纪念馆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嘉定三屠是一场清兵对嘉定反抗百姓发动的屠杀,此次屠杀前后三次,清兵在嘉定城内大肆屠杀、奸淫掳掠,约有10万平民惨死刀下。嘉定三屠后,嘉定反清运动基本被平息了,至今当地仍可见相关纪念遗址。嘉定三屠死了多少人关于死亡人数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总共在5至20万人之间。随着城墙在炮声中轰然倒塌,清兵攻

  • 刘邦约法三章的内容是什么_刘邦和谁约法三章_刘邦约法三章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

    陈胜、吴广打响起义的第一枪之后,社会上反抗暴秦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这其中就有刘邦领导的起义军。公元前206年,刘邦带领着自己组建的大军,攻进了关中一带。这会儿,秦朝当家的是秦三世子婴。子婴这个人,比起秦二世来,强得那不止一倍两倍,但无奈秦国早已经没有了始皇在世时的风光,整个国家的运势一路下滑,此时只

  • 李自成政权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大顺政权为何没能占住北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自成

    杜牧在《阿房宫》里有一句名言,一直为各朝代统治者提醒自己: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灭亡,新建立的朝代

  • 同治中兴指哪一时期 同治中兴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同治中兴

    同治皇帝在位期间启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发展洋务运动,让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相对中兴的时期,故而被称作“同治中兴”。然而这场变革最终还是失败收场,其中有何原因?同治中兴是发生于同治皇帝在位的清朝后期的一个阶段,当时的政治局相对和谐,于是开展

  • 清末新政的意义 对清末新政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朝末年光绪时期,清政府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挽救民族危亡,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被称作“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废除了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那么,这场清末新政有什么意义?清末新政的意义对清末新政的评价经济意义从光绪二十七年(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