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名臣介子推:我只是割股侍奉君王,清明节怎会与我有关?

春秋名臣介子推:我只是割股侍奉君王,清明节怎会与我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79 更新时间:2024/1/24 8:44:08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杜牧用一句话,写尽了清明节悲伤的韵味,它的来历相传源自一段感人的故事。

晋献公末期,国内发生了一场变乱。太子申生被献公宠妃骊姬陷害而死,公子重耳怕遭不测,带着一众家臣和奴仆落荒而逃。

当时,跟随他左右的家臣有5人,分别是: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和介子推

君臣5人来到卫国,重耳的贴身随从凫须偷了主公的钱粮,不辞而别。

《韩诗外传》记载:里凫盗重耳资而亡,无粮馁不能行,子推割股肉以食。

大家饿得难受,不得已向田里农夫乞食。谁知,不仅没要来粮食,还被农夫拿土块羞辱了一番。

[var1]

眼看重耳饿得两眼发花、倒地不起,随从们只好四处捡拾野菜、野果充饥。为了让主公活下去,介子推来到无人之处,从腿上割下一块肉与野菜一起煮汤喂给重耳吃了。

吃完肉汤,重耳恢复了气力。便问介子推:周围没有飞禽走兽,你这肉何处寻来的?

介子推无法隐瞒,只好把衣服下摆抬起,亮出腿上伤口给重耳看了。

当重耳得知自己吃下的,竟然是介子推割下的大腿肉时,感动得流泪不止。

他握着介子推的手说:吾富贵之后,勿忘君之恩情,一定百倍报答你。

介子推性格高尚,不在乎富贵荣华,他仍旧默默地跟着重耳流亡于各国。

[var1]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登上晋国国君之位。

有旧臣找到重耳邀功请赏,表示“苟富贵,勿相忘”。因而,得到了重耳的赏赐。

可是介子推却觉得这些人太无耻,在他看来,重耳复国乃是顺应天意,做臣子的不应该凭这一点微末的功绩向主公索取回报。

介子推表示羞于与此人“同列朝堂”,随即带着老母亲隐入山林。

《史记》: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乃自隐……

介子推离开后,重耳因国事繁忙,还真把他给遗忘了。

[var1]

对于君的薄情,介子推也没有丝毫抱怨,他为了表明心志,还写诗一首: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四蛇从之,得其雨露。一蛇羞之,死于中野。”

介子推的邻居解张为他鸣不平,夜里把这首诗挂到晋国都城的城门上。

重耳看到诗后,后悔万分。他立即派出使者征召介子推出仕为官。可是,介子推避而不见,甚至躲到了绵山深处隐居。

感念介子推割股喂肉的恩情,重耳亲自带人前往绵山中寻访。可是山林叠嶂,哪里能找到人的踪影?

此时,有人给重耳出主意:大王可放火烧山,山火一定会把介子推母子逼出大山。

[var1]

重耳寻人心切,竟然采用了这个馊主意。于是,山火漫天,却始终不见介子推走出来。

山火熄灭后,在山中一棵枯柳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体。重耳后悔不已,大哭一场,只能隆重安葬了母子二人。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重耳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从此,百姓在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

介子推一年祭日,重耳带领群臣登山祭奠。

[var1]

突然发现原本枯死的柳树,竟然长出嫩新芽。重耳十分高兴,赐名老柳树为“清明柳”。从此,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后来,因为寒食、清明两个节日有些习俗重合,所以最终合而为一。

当然,对寒食节(清明节)是纪念介子推的说法,后世一直存在争议。

可是人们之所以纪念介子推,是敬佩他“不言禄”的骨气。他的故事,恰好又符合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食的意境。因此,介子推和清明节的故事才广为流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勇于担当率民成功剿匪的知县,为何被明宪宗违律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潞县知县王浚为人刚硬且独断,得知匪帮屠戮治下百姓后当即决定予以剿灭。但是王浚并没有依常规向州府、布政使司申报并等待上级调兵,而是不顾左右劝说,决定自率县衙差役和各乡民勇前往清剿。王浚率队虽然对匪帮穷追不舍,但人数以及经验不足连续几日也未能围住匪帮,只抓获了掉队的三十多名贼人家眷。一时没有办法的王浚只

  • 电影剧本定稿《大将李牧》完成,现在放出自拍的精彩片段分享给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图片来自网络嬴政:“听说李丞相率领燕朝军队,很有条理,燕朝弱旅一举打败匈奴十万余骑兵,李丞相是军神!我太佩服他了!”李牧:“李牧实太有名不敢称王!”嬴政:活该!你敢问李丞相是怎么治军练兵的,用什么战术打败了数万蛮族的大军?还望李丞相不吝赐教。“李牧:“陛下太谦虚了!治军之道在于练兵,而不

  • “靖康之耻”有多耻?三千妃嫔上身扒光、身披羊皮,皇后受辱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靖康之耻的记载真实性,靖康简介,靖康帝姬的真实照片

    导语: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北宋时期是出文人最多的朝代,因为重文轻武的原因,最后导致被金兵破城而入,北宋被灭。而金兵攻入北宋之后,还发生了“靖康之耻”,这在历史上是非常耻辱的一件事,三千妃嫔上身被扒光,披上羊皮被人羞辱,而皇后在“牵羊礼”之后,不忍受辱选择自尽。北宋到了宋徽宗时期,国家已经变成了

  • 孔子的儒家学说与他从政失败有关?谁是第一个祭孔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主人公叫丁龙。丁龙是一个山东的农民,在一百多年以前的晚晴时期漂洋过海到了美国的大都市纽约去谋生。因为没有什么学问,只能给人家干仆人。正好在纽约有一个南北战争时期退休的将军叫做卡宾特,这个人一个人独居,但是有一大套房子,需要找一个男仆来打理他的生活。但是这位卡宾特将军性情古怪,所以

  • 不许笑,宋高宗在杭州段子一般的几件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高宗的缺点,最近调侃杭州的段子,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失节之谜

    德寿屁股不在龙椅上,不过,威望在禅让前后,几乎丝毫未变。有一次,屁股还在龙椅上时,宋高宗赐宴众大臣。席间,忽见张循王(张俊)手持一扇,扇坠是一个玉雕小孩,很面熟。沉首一思,果然,此玉孩儿是十年前,乘船渡江,失手坠入江中之物,数次派人潜水寻找不得,最终不了了之。睹物思物,于是,宋高宗询问张循王何处得此

  • 异族入侵,改朝换代,为何孔子后人“衍圣公”总是第一个俯首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衍圣公简介,异族称臣,孔子的第七十三代衍圣公

    朽木不可雕也。——孔子说到孔子,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甚至已经非常熟悉了,他是我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就算到今天,他的很多思想和道理依然被人们所学习,孔子的名气也不再仅仅是在中国影响深远了,就算在外国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在很多国家都设有“孔子学院”,就是他们处

  • “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宋朝只是个戏曲版,汉朝倒有个现实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油画《孟良与焦赞》评书《杨家将》里有一句“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说的是杨延昭部下两员大将孟良、焦赞结为兄弟,情同手足,形影不离。事实上,孟良虽然史上确有其人,但关于他的史料有限,只记载他是杨延昭部将,“授朝散郎守殿中丞,致仕骑都尉。”而焦赞则是北宋枢密副使(后升任宰相)富弻的部将,和杨延昭毫无瓜葛。

  • 熊逸讲透资治通鉴3•秦汉风云课程分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熊逸讲透资治通鉴3•秦汉风云是一门深入浅出的历史课程,内容丰富,讲解生动,让我在学习中不断领略历史的魅力,以下是对该课程的评价。首先,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熊逸老师通过对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深入剖析,让我们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讲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的

  • “吃货”张小敬,可惜你没活在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网络热播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可以说赚足了口碑,精美的服装造型,考究的细节设计,以及对历史的尊重,为观众还原了一幅盛唐景象。相比起之前同样展示盛唐题材的《妖猫传》和《狄仁杰》系列,《长安十二时辰》的视角更加“平民”——除了长安城华丽的宏观视角,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一饮一酌等微观视角也有着重呈现

  • “看上去”很酷:被误会的锦衣卫,缉捕刑罚是副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锦衣卫的雅称,锦衣卫御用的小捕快,锦衣卫完整版免费看

    在三法司之外,明朝司法机构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存在——锦衣卫。锦衣卫不同于三法司,他游离于明朝的刑罚体系之外,而缉捕刑罚对于锦衣卫来说也只是副业。电影《绣春刀》中的锦衣卫形象锦衣卫的前身为仪鸾司,作为官署名称早在后梁朱温时期就已出现,作为皇帝的贴身保镖还有仪仗队存在。而在明朝,朱元璋登基的四年前,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