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柴荣与赵匡胤各有所长,赵匡胤虽建立文官体系但崇文过度

柴荣与赵匡胤各有所长,赵匡胤虽建立文官体系但崇文过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54 更新时间:2024/1/20 9:28:11

柴荣向来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纵观其短暂一生,确实有一番“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风采。他最让人印象深刻一大特点,就是勇气、魄力非比常人。

显德元年(954年),听闻郭威驾崩、柴荣(郭荣)继位,北汉联合契丹大举进攻。当时柴荣并没有多少威信,北周上下人心浮动,因此以四朝元老冯道为代表的宿臣们提出了保守避战、消极防御的策略。柴荣表示:“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冯道等人甚至直接讥讽:“未审陛下能为唐太宗否?”“帝曰:‘以吾兵力之强,破刘崇如山压卵耳!’道曰:‘未审陛下能为山否?’帝不悦。”

最终“惟王溥劝行,帝从之”、亲自赶往前线。双方主力在高平交战后,周军右翼骑兵将领樊爱能、何徽等临阵脱逃,步兵解甲投敌,形势极为危急。关键时刻,柴荣毫无惧色,“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大大鼓舞了士气,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北汉军队。

班师后,针对战斗中暴露出来的纪律涣散、兵骄将悍等痼疾,柴荣采取雷霆铁血手段,严厉惩处了临阵脱逃、沿路劫掠百姓的樊爱能等将校,提拔作战勇猛的张永德、赵匡胤等将士。经过这番处理,长期以来“战胜则擅兵挟主,战败则倒戈投敌”的现象被有效遏制。

高平之战示意图

后世对高平之战的评价极高,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柴荣的魄力与能力、巩固了其地位,还初步改变了晚唐以来军队的恶劣风气,所以有史学家认为,高平之战后,“主乃成乎其为主,臣乃成乎其微臣”。

在站稳脚跟后,柴荣着手对北周军政进行大规模整顿。军事领域,他裁汰老弱病残,将各地藩镇的精锐悉数调到中央禁军,并且在民间招募壮士,打造了一支为朝廷直接掌握、战斗力强悍的精兵,扭转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局面。

在政治领域,柴荣致力于改变唐末以来武人执政的局面,回到重视传统士大夫的文治轨道。他曾下令让二十多位文士各撰写一篇策论,既了解了他们的学识、量才录用,又从中汲取了一套完整且具可实施性的治国方略。

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王朴的《平边策》,其核心就是在政治上励行改革、在军事上先易后难结束乱世。从柴荣随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来看,他确实汲取了王朴等人的思想,并结合自己对局时的判断做出了调整。

他澄清吏治、严惩贪腐;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曾经“不限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召” 向社会广泛征集有识之士;他整顿刑律、重拾以法治国,于显德五年(958年)颁行《大周刑统》;为了发展经济,他减免赋税、均定田赋、大兴水利、改善漕运、重铸钱币,限制寺院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极大减轻了国家负担、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柴荣

更难得的是,在当时以猛力较高下的氛围中,柴荣却能高度重视教育,亲自对科举制的弊端进行改进,并重拾礼乐、编修书史、修订历法,已丧失许久的传统政治生态初现端倪。

经过短短数年的整顿,后周国富兵强,柴荣率先对南方实力最强、勾结辽国的后蜀和南唐用兵。经过征战,他获得了后蜀的秦、成、阶、凤四州,对其形成有效战略威慑;拿下了南唐的长江以北十四州,迫使其俯首称臣。

随后,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平边策》的思路,把战略目标转向北方。因为当时的辽国正值有着“睡王”之称的辽穆宗耶律璟在位,此君怠理国政、国内叛乱迭起,对于南方心力均有不及。对于中原来说,这正是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绝佳时机。

可惜的是,经过42天的出征,虽然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十七县,但柴荣却途中染病,不得不班师返京,不久后就溘然离世,年仅39岁。

虽然执政还不到6年,但柴荣却给五代以来的中原王朝带来了一股新风,让人们看到了终结乱世的希望。就像南宋大儒朱熹所说的那样:“五代时甚么样!周世宗一出便振。”对于这样的人,无愧英雄的头衔。

赵匡胤

而作为柴荣的得力干将,赵匡胤也不是泛泛之辈。

他出身武将之家,骑射绝伦、武艺过人,郭威在位期间他已立下赫赫战功。高平之战中,当樊爱能临战脱逃、后周军队即将崩溃之际,赵匡胤和张永德各自带领人马搏命冲锋,战局得以逆转、二人可谓首功。凭借战场上的勇猛与忠诚,赵匡胤逐渐成了柴荣的亲信之一,并且连续立下赫赫战功。

但跟过去的枭雄豪杰们一样,随着权势地位的提升,赵匡胤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北伐期间,柴荣意外得到一个木板,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矛头直指郭威的女婿、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随后张永德被撤换、赵匡胤取而代之。根据后来分析,这一事件极有可能是赵匡胤一党蓄意制造的陷害阴谋,由此掌握禁军大权。

柴荣驾崩后,七岁的柴宗训被赵匡胤轻松篡位,北宋王朝建立。承接柴荣留下的基础与思路,赵匡胤兄弟俩历经十余年统一了除幽云十六州以外的地区。他的各项政策,既有柴荣的影子,也实现了不少创新。

在政治军事领域,赵匡胤一方面继承柴荣“强干弱枝”的中央禁军模式,收藩镇精兵,还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手段解决了功臣的兵权。另一方面,为了同时抽掉藩镇的政治与经济血脉,他在中央分化事权,在地方设置通判,将全国的军权、行政权、司法权和财政权牢牢地握在了中央手中,唐代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土壤被彻底铲除。

经济领域,赵匡胤也大致继承了柴荣期间的政策,进一步减轻徭役、兴修水利、劝奖农桑、移风易俗。承接柴荣打下的基础,北宋社会经济的恢复进一步加快,为结束中原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北宋形势图

赵匡胤的最大突破集中在文化制度领域,与柴荣的政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确立了“以文治国,崇文抑武”的基本方略,通过提高文人地位与待遇、完善科举等手段鼓励社会精英弃武从文;加上厚禄养廉、整饬官箴以及“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等举措,彻底扭转了过去百年来武将专权的黑暗局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文官体系,将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扭转到正确轨道上来。

在一系列建章立制的同时,赵匡胤(及他弟弟赵光义)先后灭掉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政权,华夏主要地区得以基本恢复了统一,长达五十余年的分裂动荡局面终于结束,从这个角度而言,赵匡胤功莫大焉。

同时,赵匡胤本人勤政爱民、兢兢业业,宽仁大度、善待后周皇族,对待平民真正做到了不枉杀一人。同时他崇尚节俭、禁止大兴土木,改变了多年来的奢靡风气。从个人公德来看,他也确实值得称道。

不过,赵匡胤最值得诟病之处有二。其一,过于重文轻武,导致其后两百年一直被动挨打;其二,强化中央集权、强化资源控制,为其后的冗官、冗员、冗费埋下了隐患。

总之,柴荣、赵匡胤都是优秀的帝王,二人各有所长。只是柴荣英年早逝,扼杀了他创造更多辉煌的机会。否则,也许历史上真的会出现第二位唐太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名臣介子推:我只是割股侍奉君王,清明节怎会与我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杜牧用一句话,写尽了清明节悲伤的韵味,它的来历相传源自一段感人的故事。晋献公末期,国内发生了一场变乱。太子申生被献公宠妃骊姬陷害而死,公子重耳怕遭不测,带着一众家臣和奴仆落荒而逃。当时,跟随他左右的家臣有5人,分别是: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和介子推。君臣5人来到卫国,重

  • 勇于担当率民成功剿匪的知县,为何被明宪宗违律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潞县知县王浚为人刚硬且独断,得知匪帮屠戮治下百姓后当即决定予以剿灭。但是王浚并没有依常规向州府、布政使司申报并等待上级调兵,而是不顾左右劝说,决定自率县衙差役和各乡民勇前往清剿。王浚率队虽然对匪帮穷追不舍,但人数以及经验不足连续几日也未能围住匪帮,只抓获了掉队的三十多名贼人家眷。一时没有办法的王浚只

  • 电影剧本定稿《大将李牧》完成,现在放出自拍的精彩片段分享给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图片来自网络嬴政:“听说李丞相率领燕朝军队,很有条理,燕朝弱旅一举打败匈奴十万余骑兵,李丞相是军神!我太佩服他了!”李牧:“李牧实太有名不敢称王!”嬴政:活该!你敢问李丞相是怎么治军练兵的,用什么战术打败了数万蛮族的大军?还望李丞相不吝赐教。“李牧:“陛下太谦虚了!治军之道在于练兵,而不

  • “靖康之耻”有多耻?三千妃嫔上身扒光、身披羊皮,皇后受辱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靖康之耻的记载真实性,靖康简介,靖康帝姬的真实照片

    导语: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北宋时期是出文人最多的朝代,因为重文轻武的原因,最后导致被金兵破城而入,北宋被灭。而金兵攻入北宋之后,还发生了“靖康之耻”,这在历史上是非常耻辱的一件事,三千妃嫔上身被扒光,披上羊皮被人羞辱,而皇后在“牵羊礼”之后,不忍受辱选择自尽。北宋到了宋徽宗时期,国家已经变成了

  • 孔子的儒家学说与他从政失败有关?谁是第一个祭孔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主人公叫丁龙。丁龙是一个山东的农民,在一百多年以前的晚晴时期漂洋过海到了美国的大都市纽约去谋生。因为没有什么学问,只能给人家干仆人。正好在纽约有一个南北战争时期退休的将军叫做卡宾特,这个人一个人独居,但是有一大套房子,需要找一个男仆来打理他的生活。但是这位卡宾特将军性情古怪,所以

  • 不许笑,宋高宗在杭州段子一般的几件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高宗的缺点,最近调侃杭州的段子,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失节之谜

    德寿屁股不在龙椅上,不过,威望在禅让前后,几乎丝毫未变。有一次,屁股还在龙椅上时,宋高宗赐宴众大臣。席间,忽见张循王(张俊)手持一扇,扇坠是一个玉雕小孩,很面熟。沉首一思,果然,此玉孩儿是十年前,乘船渡江,失手坠入江中之物,数次派人潜水寻找不得,最终不了了之。睹物思物,于是,宋高宗询问张循王何处得此

  • 异族入侵,改朝换代,为何孔子后人“衍圣公”总是第一个俯首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衍圣公简介,异族称臣,孔子的第七十三代衍圣公

    朽木不可雕也。——孔子说到孔子,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甚至已经非常熟悉了,他是我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就算到今天,他的很多思想和道理依然被人们所学习,孔子的名气也不再仅仅是在中国影响深远了,就算在外国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在很多国家都设有“孔子学院”,就是他们处

  • “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宋朝只是个戏曲版,汉朝倒有个现实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油画《孟良与焦赞》评书《杨家将》里有一句“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说的是杨延昭部下两员大将孟良、焦赞结为兄弟,情同手足,形影不离。事实上,孟良虽然史上确有其人,但关于他的史料有限,只记载他是杨延昭部将,“授朝散郎守殿中丞,致仕骑都尉。”而焦赞则是北宋枢密副使(后升任宰相)富弻的部将,和杨延昭毫无瓜葛。

  • 熊逸讲透资治通鉴3•秦汉风云课程分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熊逸讲透资治通鉴3•秦汉风云是一门深入浅出的历史课程,内容丰富,讲解生动,让我在学习中不断领略历史的魅力,以下是对该课程的评价。首先,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熊逸老师通过对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深入剖析,让我们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讲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的

  • “吃货”张小敬,可惜你没活在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网络热播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可以说赚足了口碑,精美的服装造型,考究的细节设计,以及对历史的尊重,为观众还原了一幅盛唐景象。相比起之前同样展示盛唐题材的《妖猫传》和《狄仁杰》系列,《长安十二时辰》的视角更加“平民”——除了长安城华丽的宏观视角,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一饮一酌等微观视角也有着重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