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虽然统一了,但相应的管理政策却没有落地,这就像一台重新组装的电脑,虽然硬件设施升级了,但软件用的却还是原来的旧系统,不死机才怪。
1.新旧制度交替,旧贵族利益不能度过阵痛期。
秦统一六国后,仍然实施在战时使用的依法治国政策,来管理庞大的帝国。之前商鞅在秦国推行法治时曾遭遇巨大的阻力,以至于旧贵族势力在秦惠文王时期疯狂反扑,始作俑者商鞅被车裂而死。
此后,秦仍沿用商鞅改革制度,历经六代国君才奠定了秦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如今,这项政策要向原来的六国一起推行,并且要在一夜之间迅速普及,没有缓冲,没得商量。
[var1]
六国的旧贵族被割到肉疼,但敢怒不敢言,毕竟活着更重要,所以这种不满的情绪只能被压抑,只等一个导火索,一触即发。然而,这根导火索很快就来了。
2.农民起义,触发了旧贵族对秦王朝群起而攻之的情绪
如果说,秦王朝没有建立与新政权相应的管理政策,是导致大秦王朝迅速覆灭的根本原因,那么秦末的农民起义就是导致秦帝国灭亡的直接原因。
陈胜吴广原本是最底层的农民,他们被调到渔阳当保安,半路遇上大雨耽误了行程,按照秦律,不能按时到岗上任是要杀头的。
反正是个死,陈胜喊出了一声炸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想当王侯的士兵不是个好保安。光有口号不行,还得有仪式感,于是起义军光着膀子,打着“张楚”的旗号,起义队伍正式成立。
[var1]
几个月的时间,起义军就先后攻克了铚、酂、苦柘、谯、陈等地,起义军规模的不断壮大,像星星之火,在全国各地迅速形成燎原之势,赵、齐、燕、魏等地,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起义军一路向西很快攻克关中,直逼秦国都咸阳。秦二世连忙派出大将章邯率领的正规军反扑,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很快被镇压。
刚刚扑灭西面的这团起义之火,北面的定陶(山东省定陶县)起义军燃起的战火,已经火烧眉毛了。
秦二世又派章邯来北边儿灭火。然而这一次,正规军遇上了楚霸王,两军在赵地狭路相逢,最终,项羽击败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起义军大获全胜。
[var1]
后边的事儿是刘邦项羽哥倆比速度,刘邦跑赢,妥妥的当了长跑冠军,建立了汉王朝。至此,秦帝国就像一朵烟花一样,灿烂的照亮了历史的夜空,又悄无声息的很快陨落。取而代之的是长达400多年的汉王朝统治。
4.羊毛总有薅完的一天
秦始皇打下江山后,并没有及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生产力,而是坐吃山空,可劲儿薅羊毛。
他修长城用了几十万人,给他修坟用了几十万人,修建阿房宫又用了几十万人,人就那么点人,钱就那么点钱,可劲儿造,最后落得官逼民反。老百姓他得活呀,被法律惩治是个死,造反也是个死,万一成功了呢?
当领导你得为底下人谋福利呀,不能光顾着自己奢侈享受,让底下人喝西北风。老百姓吃饱了穿暖了才更有力气给你干活,你让他们活着都困难,更别说给你干活了。
[var1]
秦帝国建立了一整套适用于封建统治的管理制度,但却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规划政策,和与之相匹配的、完善的道德体系。只会用拳头揍人,底下人只会一时服软,一旦机会成熟,必然疯狂反扑。
结语: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不仅要依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汉王朝学聪明了,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基本国策是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生产力,老百姓日子过好了,还会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