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唐太宗是如何稳定多民族的大唐帝国的

浅谈:唐太宗是如何稳定多民族的大唐帝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592 更新时间:2024/1/16 0:48:37

在我国历史上,唐太宗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打造的贞观盛世古今明。不过,要说李世民最雄才大略的地方非他的政治手段莫属,尤其是在维护边疆稳定、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可谓是成绩斐然。

纵览世界历史,一个帝国想要保持长久稳定,必须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各民族和睦相处、和平发展,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唐太宗所推行的一系列民族政策,以及它所起到的作用。

一、李世民制定的民族管理制度

秦朝时期,《属邦律》是它处理多民族关系的依据,汉朝时期的属国制和边郡制是它处理民族之间的基础,唐太宗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完善了这一体制。

根据历史的记载,唐太宗于朝廷中央设立了“民族事务管理机构”一部门,突厥、高昌、党项和疏勒等外族使者访问唐朝时,此部门便起到了接待的作用。

民族事务管理机构的专业性和职能性,不仅提高了唐朝处理与各大民族之间事情的效率,更维护了它与多民族关系的稳定,使得双方不再爆发大规模的流血冲突,百姓得以在和平的环境下生活。

与此同时,唐太宗消除东突厥、西突厥的威胁后,大量突厥百姓投降唐朝成为了唐人的一份子,李世民皆以宽广的胸怀收纳。不仅如此,他还给了少数民族与汉人几乎相等的待遇,甚至少数民族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之为“少数民族员外官制”,此制度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两点:其一,过员外官制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等于得到了唐朝官方的认可,在利益的趋势下他们更容易拥护唐太宗的统治。

其二,李唐朝给予少数民族上层人事官职,这些人在拥护李唐统治的同时又可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少数民族百姓融入唐朝内部的速度,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民心归附力。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西汉东汉400年的历史都没有解决北方匈奴问题,唐太宗却以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了民族的大融合,可见他设立的这一制度具备多么大的优势。

除了以上两个制度之外,李世民还在少数民族聚集区设立“羁縻府州”,这一制度具有很大的前瞻性,与现代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具备异曲同工之妙。

西汉时期、隋朝时期,两国都曾在少数民族聚集区设立相应的藩属国,利用少数民族自治的特点治理少数民族,比如呼韩邪单于就曾负责西汉与匈奴的政治稳定。

然而,这样的一种制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双方矛盾再起很容易回到之前的流血冲突状态,所以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既保证了少数民族自治的特点,又在此基础进行了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方面,羁縻府州制度依然沿用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体制,即任命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当首领管理辖区内的百姓,并承认各大首领的政治地位。

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各大首领在各自的管理区域内也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也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凝聚力,和各民族之间建立一个情绪、情感的沟通桥梁。

第二方面各地区的首领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却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唐朝官员体制内的一员。也就是说,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是以都督、刺史等形式存在的,他们的身份就是唐朝的官员。

官员在辖区内有行政权力,但也需要对唐朝中央负责,必须要听朝廷的派遣与吩咐,这样一种民族管理制度限制了他们军事权力的独立和扩大,避免了统一的政权再度分裂。

二、组建利益共同体

众所周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唐太宗解决少数民族侵扰的另一个手段,就是从政治经济角度出发的。

1.稳定政治环境促进经济交流

东突厥、吐谷浑、高昌和西突厥军事战争问题被平定后,唐太宗深知战争与压迫并不能迎来长治久安,只有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百姓手里的财富不断增加,才能够保障天下的太平。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唐朝统一局面基本形成后,李世民便以政策的形式带动西北百姓进行开发,使得西北百姓再度回到了和平发展的局面,当地的农业生产、经济交流欣欣向荣起来。

丝绸之路的畅通也为整个大唐的经济带来了活力,经济的频繁交流又会使得民族联系更加密切,以至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也塑造了唐朝的辉煌盛世局面。

经济的繁荣使得北方、西北地区的百姓生活、生产恢复正常,老百姓衣食住行皆迎来了长期的稳定,这又使得大唐王朝赢得北方和西北民族百姓的信赖与支持。

2.不断扩大经济交流的范围

唐朝时期疆域幅员辽阔,为了促进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满足民族间经济往来的需求,在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朝廷又不断开辟各种新的渠道。

比如,水路交通系统的建立就促进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商品贸易,新渠道的开辟也为民族交流做出了贡献,唐朝时期还出现了南方、长安、西域三点一线的经济交易路线,其交通基础便是水上运输、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

在交易通道的开辟的同时,唐太宗还放开了对商业的限制、官制,允许官、商、民三者之间相互互市,所买卖商品的范围也进行了扩大调整。

商品贸易范畴的扩大,使得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可交易的商品也变得更多、经济往来也就会增加,促进物质交换的同时也间接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3.差异性的经济发展

如上述所言,唐朝疆域幅员辽阔,东西和南北距离相隔遥远,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土壤、水源等皆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生产资料的差异化。

唐太宗立足于这一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关的政策调整,比如在降雨少、以草原为基础的西北地区仅仅只进行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其余大部分地方进行放牧经济。

我国南方全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农业生产所需的土地非常少,往往民族的经济利益就是他们共同的利益,此时商品贸易便会解决生活上的“供给矛盾”。

总的来说,唐朝各个区域的生产资料不同、生产资料有限制,而他们则可以在自己的生产资料下生产相应的产品,后期只需要通过经济贸易即可换来自己需求的东西。

这样一种制度既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又刺激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经济,使得不同民族在商品输入和输出的同时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了民族融合的程度。

民族之间的交换既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生产关系的高度分化,与现代的流水线形式类似,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不足的部分则可以通过经济交流进行弥补。

也就是说,在唐朝的民族政策下,民族与民族之间可以通过外部的交换完成对自己短板的补全,这一个交换的过程也可被称之为民族聚合的过程。

纵览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各民族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而发动战争与冲突,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共享成为时代的主题,进一步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大唐王超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昌盛。

三、总结

回首往昔,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因为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利益不同、管理不同,使得经济交流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商品贸易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平衡的经济发展自然会导致矛盾的激化,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了争夺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的战争,战争又会进一步破坏生产活动、激发民族矛盾,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唐朝时期,经济上的高度往来使得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实现共享,彻底解决了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民族矛盾,这样的经济关系也直接促进了民族交融。

纵览整个贞观年间的发展历史,前期唐太宗虽然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可是当问题解决之后他并没有以高压的政策进行剥削和统治,而是以怀柔的方式对待。

从政治和经济上给少数民族带来巨大的优惠,古人曾言“民以食为天”,当百姓的利益与李世民绑在同一辆马车上时,他们自然会维护大唐政权的稳定,这也是唐太宗最高明的地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1566》五个认知层级:是什么碾压了你的智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洞见yimo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前几天,《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冲上9.8,成为国产剧评分第一。国家一级编剧刘和平说这部剧标志着中国长篇电视剧的成熟。它对人性的洞察,对规则的把握,对官场的描摹,这些年来几乎没有电视剧可以超越。有网友评论说:看到剧中人物你来我往的斗法,精彩绝伦的计谋和决策,

  • 武则天姐姐和李治关系不正常, 武则天知道后, 是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在成为皇后后,后宫中的妃子们都是不敢招惹武则天的,毕竟武则天的手段实在是太厉害来了,而且李治还十分喜欢她,所以趁此机会,武则天为了防止其他女人勾引李治,于是就将后宫的编制改变了,对皇帝的女人进行大洗牌,除了自己之外的后宫女人都编制成女官,让她们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事情要做,这样就没有时间接触

  • 北宋为何定都开封?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使其一跃成为“新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开封都城作为城市中具有政治中心职能的特殊类型的城市。从古至今,统治者对都城的选择都往往会涉及到城市的政治、军事、地理等因素,北宋定都开封也在此规律之内。那么究竟是何种缘由使得北宋没有定都于有山川之固的长安或洛阳,而是建都于地势开阔的开封呢?下面,本文就将对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进行探究。历史遗留问题:长

  • 武则天如何挑选男宠?第一要求是帅,第二个要求极少人能达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古代美男子并不少,所以想要挑选一些可心的男宠也是很容易的,武则天设立控鹤监后,里面就有许多年轻的美男子,但是大多数都受不到武则天的青睐,因为她千辛万苦挑选男宠并不只是为了陪伴自己,在武则天晚年最受宠的就是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其实他们两个人并不是姿容最出色的人,之所以能够受到武则天宠信,是因为

  • 南宋明知唇亡齿寒,为何仍然执意要“联蒙灭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宋灭金是引狼入室的吗,唇亡齿寒真实历史,唇亡齿寒的典故

    宋与蒙古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交往,但金国犯下一连串的错误,最终使蒙古坐大,成为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这一军事同盟政策的形成,对南宋而言。有其几方面的原因:南宋的复仇意识;金朝错估形势,将可能的盟友推向敌方;蒙古势力强大,南宋不得已而为之。最终使南宋和蒙古走到一起,南北夹击,使金朝走向灭亡,主要是金朝错估

  • 《永乐大典》的编修与佛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十五世纪初,明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朱棣)命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等一百四十七人纂辑《文献大成》,次年即成,由于时间仓卒,当时就有人指出“所纂尚多未备”的缺点。旋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刑部侍郎刘秀篪等与解缙同任监修,以翰林学士王景等为总裁,翰林院侍读邹缉等为副总裁继续纂修类书。参与其事的凡

  • 构衅阶祸-盘点东晋六大掘墓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晋兵丁流民现状,历史上偷坟掘墓的人物,孔令贻被掘墓照片

    一、称兵犯阙——王敦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山东临沂人。出身琅琊王氏,,眉目疏朗,性简脱,有鉴裁,经略指麾,千里之外肃然。历官中朝,威名夙著。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即有重名,又立大功,专任阃外之重,控强兵、据上流,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衅隙起自刁、刘,

  • “患者”朱元璋: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那些年》小小那如果生活在现代,朱元璋恐怕是需要看看心理医生的。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位心理有些扭曲的皇帝。用历史学者张宏杰的话说,“此人疑是伴有情感焦虑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并有攻击性施虐倾向”。真有这么严重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人格?我们又该怎样面对偏执狂?本期《那些年》带你探秘“偏执狂”

  • 狄仁杰劝阻武则天戒色,武则天露出宝贝让狄仁杰看,他开始屈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子侄孰轻孰重,武则天狄仁杰cp漫画,武则天和狄仁杰吻戏

    武则天以后,武则天开始了科举制度,以巩固皇帝的权力,这给广大冷漠的学生更多的机会成为官员,不仅供他们自用,而且完善了制度。才华横溢。武则天的才华在统治期间得以整顿朝廷,奖励农业使人们生活和工作,并使大唐的繁荣得以继续发展,但是在武则天的后期,长期疲惫她感到筋疲力尽。朝代逐渐出现了一些不足。在武则天六

  • 宣德弃地的背后:明宣宗为何放弃大片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宣宗丢了哪些地,宣德郎相当于什么官,宣德皇后简介

    在武功方面,明成祖多次北伐蒙古各部,明成祖还率领明军深入斡难河畔——在汉人君主中,亲自率军抵达此地的君主可谓绝无仅有。讨伐蒙古各部的同时,明成祖的永乐朝廷还收降了当时东北亚地区的生番,并且一度在东北亚地区设立行政机关,负责处理当地生番各部的事务。此外,在五代时期分裂出去的安南,也被明朝光复——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