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1566》五个认知层级:是什么碾压了你的智商

《大明王朝1566》五个认知层级:是什么碾压了你的智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44 更新时间:2024/2/12 1:08:33

作者:洞见yimo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前几天,《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冲上9.8,成为国产剧评分第一。

国家一级编剧刘和平说这部剧标志着中国长篇电视剧的成熟。

它对人性的洞察,对规则的把握,对官场的描摹,这些年来几乎没有电视剧可以超越。

有网友评论说:看到剧中人物你来我往的斗法,精彩绝伦的计谋和决策,让人不由得生出一种智商被碾压的感觉。

剧中人的认知层次,大体可以分为五层。

不同的认知水平,也对应了不同的结局。

01

  • 第一层:郑泌昌、何茂才。不敬天,不畏地,做事不择手段。
  • 这部电视剧一开始就点出大明王朝面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嘉靖皇帝挥霍无度,严党集团贪墨不止,国库空虚。

    为了补上窟窿,严党想出了一个“改稻为桑”的法子。

    让浙江的农户都把农田改种桑田,好纺丝织绸,货与西洋,以此换来白银,弥补亏空。

    严党派去执行“改稻为桑”的人是郑泌昌、何茂才。

    他俩一个是浙江巡抚,一个是浙江按察使,为了推行“改稻为桑”,二人可谓是不择手段。

    因为粮食调拨不到位,加上对朝廷的不信任,当地人拒绝改稻为桑。

    在小阁老的授意下,他俩派人毁堤淹田,淹掉百姓已经插好的秧苗,逼着百姓去种桑苗。

    端午汛,新安江大堤被挖开,淳安全县被淹,建德半县被淹,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几千人死于非命。

    可谓丧尽天良。

    淳安被淹之后,百姓没有吃的,他们又限制各地粮船进入,逼当地百姓贱卖土地。

    这俩人本来还想把事情做好了,向上面邀功。

    谁曾想,东窗事发,小阁老毫发无损,他们却被拉出去抵罪。

    二人攀附严党,本来以为可以飞黄腾达,等来的却是砍头抄家。

    他们没有起码的规则意识,也没有任何的敬畏之心,为达目的,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最终自食恶果。

    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人在做,天在看。

    因果有轮回,你做出的任何事情,都会最终回馈到你自己身上。

    敬天畏地,守住底线,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护身符。

    02

  • 第二层:严世藩。做事只有小聪明,为人没有大格局。
  • 我们常说聪明不如智慧。

    智慧的人,看得深,看得远,往往有大格局,大胸怀。

    而聪明人虽然机敏,但是看得近,看得浅。

    一旦出了岔子,往往容易害人害己。

    剧中严世藩就是这样一个人。

    因为毁堤淹田的事情败露,浙江的郑泌昌又丢了皇帝的脸面。

    严世藩和父亲严嵩被皇帝痛骂了一顿。

    严世藩很不服气,依然觉得自己没错,和父亲理论。

    丝毫没有看出自己和父亲的差距。

    严党贪墨,天下皆知,但是却屹立朝堂二十年,靠的是严嵩用人罢人的本事。

    他手下有很多贪官,但是也有胡宗宪这样的国家柱石。

    东南战事吃紧,胡宗宪主持大局。

    一旦严党倒台,胡宗宪必被清算,东南就没人可用了。

    嘉靖投鼠忌器,这才是严党烂而不倒的原因。

    而严世藩用的却都是郑泌昌、何茂才这样的贪婪小人。

    只知道一心捞钱,却于国家无益。

    在严嵩看来,严世藩只有搞钱的小聪明,在大局上却逊色得多,将来必然会生出乱子。

    后来“改稻为桑”化为泡影,为了补上亏空,严世藩派鄢懋卿南下巡盐,结果又输在格局上。

    鄢懋卿南下一共收了五百多万的盐税。

    此时国库空虚,有一大笔窟窿要填,打仗、赈灾四处都要用钱,当然要以国事为重。

    先把烂摊子收拾了,严党才有存续的可能。

    他们却还是瞒报漏报,只上交国库230万两白银,给嘉靖的小金库一百万,自己却私吞了剩下的两百万。

    这样的不识时务,贪婪无度,彻底激怒了嘉靖。

    严世藩被下狱处死,严党倒台,严嵩被赶回老家,把持国家二十年的严党就这样轰然倒台。

    古人说:自私者不能成其私,有欲者不能济其欲。

    越是自私贪婪的人,往往越无法得逞。

    欲取先予,欲得先舍。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都懂得先立人,再成己。

    从大局考虑,让更多的人去获得受益,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格局和智慧。

    03

  • 第三层:高翰文。为人善良厚道,却全无用处。
  • 剧中有句经典台词:“圣人的书是拿来看的,拿来做事百无一用。”

    这是浙直总督胡宗宪批评翰林院高翰文的话。

    高翰文见到“改稻为桑”的国策无法施行,于是向朝廷提出了“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

    淳安和建德两县受灾,便让当地的大户买田,大户买了田,再雇佣灾民种桑。

    这样灾民既可以有粮度过荒年,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而大户再通过售卖丝绸,获得可观的利润,实现互利共赢。

    这样“改稻为桑”就可以完美解决了。

    高翰文出身翰林,读书多,心眼好,但是却没有实际做事的经验,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

    他认为,土地私有,买卖再正常不过。

    丰年55石一亩,歉年40石一亩,自古都有公价。怎么也不会亏待了灾民。

    但是严党却封锁各地粮食进入灾县,百姓没有吃的,只能被迫卖田。

    价格被大户压到8石一亩,只有平时价格的五分之一,其中的差额都被大户和严党赚走了。

    在胡宗宪点拨下,他想明白其中的猫腻,才知道自己的“两难自解”只是一厢情愿,登时心凉了半截。

    但是这些年的圣贤书毕竟没有白读。

    他联合淳安、建德两县的知县,为灾民据理力争,争一个公道的价格。

    谁曾想,一不留神就中了人家的仙人跳,被人拿住把柄,只能乖乖被别人摆布。

    高翰文是很多好人的代表。

    心是好的,肠子是热的,但是做出来事情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他们的认知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于实践尚隔着一层厚厚的壁障。

    古人说:知行合一。光读书是不行的。

    梨子尝了才知道是酸是甜,鞋子穿上才知道夹不夹脚。

    把理论放进现实,把知和行统一。

    多在事上磨,人生才能有所进益,个人才能真正有一番作为。

    04

  • 第四层:海瑞。严守底线,但是不知变通。
  • 严党派人去浙江改稻为桑。

    裕王怕生出乱子,派了海瑞担任淳安知县,以便给灾民一条活路。

    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人。

    严党在浙江“改稻为桑”的过程中,威逼利诱,无数人同流合污。

    唯有海瑞坚守底线不为所动,始终站在百姓这一边,站在公理这一边。

    知府高翰文中了仙人跳,不能为百姓发声的时候,是海瑞站出来,抵制大户低价买田。

    何茂才制造通倭冤案,逼着海瑞杀人的时候。

    是海瑞找到案件漏洞,赌上性命,救下了齐大柱等淳安灾民。

    毁堤淹田东窗事发,各方势力都想和稀泥的时候,又是海瑞,顶住压力,找到关键证据,把案子办成铁案。

    亲手为郑泌昌等人的棺材板钉上最后一颗钉子。

    作家凯里讲:一个人的高度与身份无关,与他所坚守的底线有关。

    一个人有底线,才能守分寸,知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利益面前、威胁面前,守住正义、守住善良,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但是海瑞却没有像样的政绩,受他庇护的百姓,其实只有一县。

    他在官场横冲直闯的姿态,让大家心有余悸。

    他不懂圆融,不通世故,道德上没有瑕疵,对别人严格,对自己严苛,让身边人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大家都不愿和他共事。

    百姓敬他为海青天,同僚却都绕着他走。

    嘉靖帝把他打发去了兴国县,他也想做一些事情,但是每次都是事情做得很难,且都收效甚微。

    后来张居正改革,用海瑞,却也只是给了他一个虚职,让他在南京养老。

    海瑞是大明朝的利剑,但是这柄剑却没有人愿用,一生的抱负和学识,就这样烂在了肚子里。

    他笃信孟子和韩非,对老庄却是一窍不通,像极了青年时代在官场左冲右突,郁郁不得志的曾国藩。

    但是他最终也没有领悟和光同尘的道理,在道德楷模的荣誉下,走完了落寞而又孤独的一生。

    黄炎培说: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人这一生要像铜钱一样,外圆内方。

    如果只圆不方,那这个人八面玲珑,滚来滚去,没有可以栖身的地方。

    若是只方不圆,那这个人只能处处碰壁,寸步难行。

    对待自己,谨守原则,恪守底线;对待别人,收起棱角,和气宽容。

    外圆内方,方圆有度,是一个人的处世智慧,也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05

  • 第五层:胡宗宪。洞明世事,依然不忘初心。
  • 剧中有个很有名的“媳妇论”。

    上面有公婆要照顾,下面有儿孙要操心,中间还要把丈夫管好,最难的,就是当媳妇的人。

    而胡宗宪就是一个合格的“媳妇”。

    他是严嵩的学生,要顾念严阁老的恩义。

    他又是朝廷里的实干派,某种意义上站在了清流这边。

    嘉靖帝对他很青眼有加,宦官头子吕芳,对他也是十分赞赏。

    让彼此对立、彼此制约的各方势力满意,又能护住百姓,造福国家。

    胡宗宪权谋之强,境界之高,整部剧中无出其右者。

    若单论权谋,胡宗宪、徐阶、吕芳、严嵩、赵贞吉、嘉靖都在同一水准。

    但是唯有胡宗宪,始终不忘初衷,仁心爱民。

    他的属下杭州知府马宁远被严党的人洗脑,一起参与了毁堤淹田。

    他三两句就点破其中缘由,略施小计,就让马宁远供出了幕后主使。

    而后以此为筹码,逼着郑泌昌、何茂才一起上书,暂缓“改稻为桑”。

    他知道,浙江这个地方七山二水一分田。

    一旦改稻为桑,百姓失了土地,将来必出乱子。

    他是浙直总督,要为大局负责,也要为百万百姓的身家性命负责。

    但皇帝执迷不悟、严党利欲熏心,裕王一党的徐高张又想火中取栗。

    夹缝之中,他却依然不愿放弃。

    一方面,以抗倭为由,向江苏巡抚赵贞吉强征军粮以赈灾,让海瑞有了和大户谈判的筹码。

    一方面在路上拦住了新任的浙江知府高翰文,让高翰文看清严党和大户吞并土地的险恶用心。

    两步棋,盘活了浙江的局面。

    也直接促成了“改稻为桑”的流产,为浙江的百姓谋了一条活路。

    赵贞吉曾劝他明哲保身,不要趟这趟浑水。

    他却激愤地说:“那个当年和我谈论阳明心学的赵贞吉哪里去了?”

    后来严嵩为了要挟皇帝,让胡宗宪养寇自重。

    胡宗宪却亲冒矢石,毕其功于一役,为大明平定倭患,安定东南。

    黑格尔曾说过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始终如一地忠于自己。

    永远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自己为何出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个人不曾忘记自己启程时的心愿,才能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

    一个人不曾被外界的纷扰改变,才算没有白活。

    06

    很多人说,《大明王朝1566》是中国最好的权谋剧。

    其深刻水平远远超越英剧《是,首相》与美剧《纸牌屋》。

    但实际上,权谋只是表象。

    嘉靖有个著名的“长江黄河论”。

    嘉靖把长江比作忠臣,把黄河比作奸臣。

    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长江黄河都会泛滥,忠臣奸臣都要启用,也都要防着。

    什么圣贤明君都早已被他抛诸脑后,满脑子都是权谋和制衡之道。

    全剧几乎都是如他一般,被权欲遮蔽,被异化的人。

    没有被异化的只有:胡宗宪、海瑞、戚继光、王用汲、李王妃等寥寥数人。

    胡宗宪和戚继光都是心学的门徒,是王阳明的传人。

    王阳明临终的时候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最顶级的认知,从来不是对人性的洞察,对权谋和规则的领悟。

    而是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认清自己的心,守住自己的心。

    无论何种境地,都能保持自己的良知和理想。

    看透世态炎凉,依然初心不改;历经人心险恶,依然不让自己的心蒙尘。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这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姐姐和李治关系不正常, 武则天知道后, 是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在成为皇后后,后宫中的妃子们都是不敢招惹武则天的,毕竟武则天的手段实在是太厉害来了,而且李治还十分喜欢她,所以趁此机会,武则天为了防止其他女人勾引李治,于是就将后宫的编制改变了,对皇帝的女人进行大洗牌,除了自己之外的后宫女人都编制成女官,让她们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事情要做,这样就没有时间接触

    • 北宋为何定都开封?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使其一跃成为“新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开封都城作为城市中具有政治中心职能的特殊类型的城市。从古至今,统治者对都城的选择都往往会涉及到城市的政治、军事、地理等因素,北宋定都开封也在此规律之内。那么究竟是何种缘由使得北宋没有定都于有山川之固的长安或洛阳,而是建都于地势开阔的开封呢?下面,本文就将对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进行探究。历史遗留问题:长

    • 武则天如何挑选男宠?第一要求是帅,第二个要求极少人能达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古代美男子并不少,所以想要挑选一些可心的男宠也是很容易的,武则天设立控鹤监后,里面就有许多年轻的美男子,但是大多数都受不到武则天的青睐,因为她千辛万苦挑选男宠并不只是为了陪伴自己,在武则天晚年最受宠的就是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其实他们两个人并不是姿容最出色的人,之所以能够受到武则天宠信,是因为

    • 南宋明知唇亡齿寒,为何仍然执意要“联蒙灭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宋灭金是引狼入室的吗,唇亡齿寒真实历史,唇亡齿寒的典故

      宋与蒙古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交往,但金国犯下一连串的错误,最终使蒙古坐大,成为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这一军事同盟政策的形成,对南宋而言。有其几方面的原因:南宋的复仇意识;金朝错估形势,将可能的盟友推向敌方;蒙古势力强大,南宋不得已而为之。最终使南宋和蒙古走到一起,南北夹击,使金朝走向灭亡,主要是金朝错估

    • 《永乐大典》的编修与佛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十五世纪初,明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朱棣)命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等一百四十七人纂辑《文献大成》,次年即成,由于时间仓卒,当时就有人指出“所纂尚多未备”的缺点。旋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刑部侍郎刘秀篪等与解缙同任监修,以翰林学士王景等为总裁,翰林院侍读邹缉等为副总裁继续纂修类书。参与其事的凡

    • 构衅阶祸-盘点东晋六大掘墓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晋兵丁流民现状,历史上偷坟掘墓的人物,孔令贻被掘墓照片

      一、称兵犯阙——王敦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山东临沂人。出身琅琊王氏,,眉目疏朗,性简脱,有鉴裁,经略指麾,千里之外肃然。历官中朝,威名夙著。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即有重名,又立大功,专任阃外之重,控强兵、据上流,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衅隙起自刁、刘,

    • “患者”朱元璋: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那些年》小小那如果生活在现代,朱元璋恐怕是需要看看心理医生的。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位心理有些扭曲的皇帝。用历史学者张宏杰的话说,“此人疑是伴有情感焦虑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并有攻击性施虐倾向”。真有这么严重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人格?我们又该怎样面对偏执狂?本期《那些年》带你探秘“偏执狂”

    • 狄仁杰劝阻武则天戒色,武则天露出宝贝让狄仁杰看,他开始屈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子侄孰轻孰重,武则天狄仁杰cp漫画,武则天和狄仁杰吻戏

      武则天以后,武则天开始了科举制度,以巩固皇帝的权力,这给广大冷漠的学生更多的机会成为官员,不仅供他们自用,而且完善了制度。才华横溢。武则天的才华在统治期间得以整顿朝廷,奖励农业使人们生活和工作,并使大唐的繁荣得以继续发展,但是在武则天的后期,长期疲惫她感到筋疲力尽。朝代逐渐出现了一些不足。在武则天六

    • 宣德弃地的背后:明宣宗为何放弃大片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宣宗丢了哪些地,宣德郎相当于什么官,宣德皇后简介

      在武功方面,明成祖多次北伐蒙古各部,明成祖还率领明军深入斡难河畔——在汉人君主中,亲自率军抵达此地的君主可谓绝无仅有。讨伐蒙古各部的同时,明成祖的永乐朝廷还收降了当时东北亚地区的生番,并且一度在东北亚地区设立行政机关,负责处理当地生番各部的事务。此外,在五代时期分裂出去的安南,也被明朝光复——这也是

    • 上官婉儿的墓中有意外发现,揭开她传奇一生,还有多彩的感情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可以得知,上官婉儿在13岁的时候就被封为才人,那她所谓的第一个男人就是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其实才人这个名分应该是武则天为了免去上官婉儿奴隶的身份所赐的,那这第二位呢?就是武则天身边的男宠张昌宗,据说当时和张易之也闹过绯闻,不过和张昌宗一起的时候,当时被武则天给发现了,武则天当时就十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