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汉之争时,恭敬慈爱的项羽为何不如刘邦更得民心?

楚汉之争时,恭敬慈爱的项羽为何不如刘邦更得民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70 更新时间:2023/12/5 2:57:16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

秦灭楚,项燕战死,项梁、项羽等项燕的子孙流亡四方。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始皇病亡于沙丘,继承皇位的秦二世昏庸无道,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英雄群起响应,这其中便包括后来名声大噪的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在江东避难时,就展现出了极强的才气,为江东子弟所钦佩。拉起一批队伍之后,项羽对子弟兵也是极好的: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史记·淮阴侯列传》

然而,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时候,为什么才气过人、恭敬慈爱的项羽反倒不如汉王刘邦更得民心呢?

项羽到底有多么地不得民心呢?垓下之战之后的一个细节很说明问题: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史记·项羽本纪》

在项羽仓皇跑路的时候,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都骗项羽。

如果没有老农的欺骗,项羽就不会深陷大泽之中,如果没有老农的欺骗,项羽就不会浪费宝贵的逃跑机会,如果没有老农的欺骗,项羽也就未必会被汉军追上。

正因为项羽的不得人心,所以楚汉相争的最后胜利者是汉王刘邦,而非霸王项羽。

为什么汉王刘邦比霸王项羽更得民心呢?

也从一个细节就能反应出来。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史记·高祖本纪》

这时候的刘邦,已经是一统天下的皇帝了,赫赫武功无人能及,造个恢弘的宫殿又能怎么样呢?

但刘邦却不愿,刘邦害怕劳民伤财,害怕百姓负担过重。

这段故事还有下集。

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困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史记·高祖本纪》

萧何的意思很明确,作为开国皇帝,把宫殿造得足够隆重了,后世帝王文治武功赶不上开国皇帝,就不会再浪费民脂民膏营造宫室了。

萧何的解释,让刘邦看到了更长远的未来。

刘邦原本担心营造宫殿加重百姓的负担,但萧何告诉他,趁着这时候营造,后世子孙便不会营造了,后世的百姓也就没有沉重负担了,这是刘邦开心的原因。

这样一个既关注眼下又关注未来的刘邦,怎能不得民心呢?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淮阴侯列传》

标签: 恭敬慈爱民心

更多文章

  • 项羽的武力值极高,为什么樊哙还敢对他瞪眼?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瞪眼,项羽,武力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楚霸王项羽的武力值极高,除了武侠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之外

  • 司马懿留下一道难题,此后400年困扰无数皇帝,李世民也伤透脑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早在东汉的时候,东北就已经有一个叫做高句丽的小国家。这个国家看到汉朝的制度相当先进,为此就不遗余地加以学习、引进和吸收。待到羽翼丰满之后,周边那些地盘完全就是蛮荒之地,自然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因此就被他们给侵吞了。到了三国乱世,这个小国家就更是异想天开,居然想着要玩个“蛇吞象”的游戏,把侵吞的目

  • “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墓中水银是否消失?墓顶的树不会说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出土的兵马俑不过是陵墓的冰山一角,在更深的地下隐藏着更多奇迹,司马迁的{史记}中称:秦始皇在修建陵墓时,命令工匠“以水银百川江河大海”,经过权威部位的多次调查,陵墓地宫内东南,西南测试水银爆表,而东北,西北偏弱一些,正好印证了与黄海,渤海的位置。作为“千古一帝”征服天下的雄心依然实现,对于自己的

  • 三国时期,曹操到底盗取了谁的墓葬,能够养活自己15万军队三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时期曹操最怕谁,曹操时期军事实力,曹操后期仰仗的军事

    三国乱世,战乱不断,打仗是一项烧钱的职业,而曹操在斗争初期,地盘只有那么一点大,部队也没有多少,到哪里去弄钱呢?曹操就打起了过去那些贵族墓葬门的算盘,设立了专门人员去发掘他人墓葬,因为中国古人对先人的遗体是非常尊敬的,这样光明正大的刨别人家的坟肯定说不过去,盗墓的人自然也就被大家称之为贼,曹操认为这

  • 西汉皇帝的诏书圣旨的开头为什么基本都是“制诏御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史料记载,“史”最早指的是处理文字工作的官员(《周礼》: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御”则有侍奉君主的意思(《孔传》:御,侍也)。因此“御史”最初指的是在君主身边负责文字工作的侍从官员。到了秦朝和西汉初年,皇帝与各级官员的文书基本都由御史掌管。御史便在秦朝和西汉初年的中央朝廷的运转流程(特别是皇帝

  • 汉武帝设置刺史并规定其监察的六个方面,东汉刺史权力逐步扩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刺史制度的建立过程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和考核,汉武帝又建立了刺史制度。刺史制度是由秦代的御史制逐渐发展而来的。在秦代,御史大夫之下有监御史“掌监郡”,是代表皇帝监察地方的官吏。汉初,对地方的监察,只是由丞相不定期派使者到各地巡察,“丞相遣使分刺州,不常置”。由于此时郡国并行,郡的权力不算太大,所以

  • 汉末三国时少数民族也曾入侵,但被各割据集团纷纷击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按说,这应该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的绝佳机会,但事实上,这个时期的边境,是异常地稳定。别说入侵了,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北方游牧民族在干啥,因为这个阶段的他们,实在是太没存在感了。是游牧民族变怂了,消失了,温顺了,低调了?怎么可能!自古以来,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的游牧文明之间,就存在着天然的较量,

  • 汉朝并不介意二婚,当时“宜子妇人”受到关注也是王氏成功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王皇后的名字“娡”出自唐代司马贞所著《史记索隐》,这里尊重史料称之为“王氏”或“王皇后”。王氏的婚姻之所以极具传奇色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有个更传奇的妈。其母名叫臧儿,是西汉初年异姓王臧荼的孙女。虽然臧荼因谋反罪被杀,但刘邦并不像后世一些皇帝那样喜欢动不动“灭族”,臧氏后人倒也活得有滋有味。臧儿成年

  • 汉朝无追尊皇帝之制,加之法统和霍光因素,刘询只得谥刘据为“戾”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和“皇”是两码事。前者指的是追封某某为皇帝,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追封。被追封者不仅可以享受皇帝规制的陵寝,还可以有谥号,能进太庙;后者指的是追封某某为皇帝的生父,相当于是一种身份认证。被追封者也可以建陵,但是没有谥号,也不能进太庙。并且,“皇”只能追封父辈,隔了辈的不能追封。戾太子刘据是汉宣帝

  • 汉文帝和汉武帝的母亲均为二婚,既母以子贵也极为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薄太后(薄姬)是一个二婚女人,其母是早已没落的魏国宗室之女魏媪,为了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魏媪将薄姬送到了秦末魏王魏豹的宫中,而且魏媪还专门找许负给魏媪看相,结果就是薄姬“当生天子”。魏豹一听心里的野心就怎么也藏不住了,能生天子的自然也是天子啊,但他哪里知道,能和薄姬生天子的压根就不是他魏豹,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