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嬴异人力排众议,封吕不韦为丞相,到底是因为什么

《大秦赋》嬴异人力排众议,封吕不韦为丞相,到底是因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78 更新时间:2024/2/7 8:22:39

[var1]

在电视上剧中,嬴异人如此封赏吕不韦的“借口”是,吕不韦比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更有才更适合秦国发展的需要,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众所周知,不管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都有这么一个共识,那就是嬴异人之所以能从赵国回来,离不开吕不韦的帮助;而他之所以能当上太子嫡子,也离不开吕不韦的斡旋;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吕不韦,那么嬴异人绝无可能当上秦王,因此我们都知道,吕不韦对嬴异人本人来说,是有过“大恩”的,那么嬴异人如此厚待吕不韦,会不会不是因为吕不韦的才能,而是因为他俩的“私情”呢?

[var1]

对于这个问题,骆驼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因为吕不韦当时所被封的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高官,而是“综理百事,赏罚百官”的丞相,这个官职的大小,可以简单理解为“秦王之下,百官之上”,权柄是非常的大,如果嬴异人只是因为“私情”,就想把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吕不韦,那么别说华阳夫人和阳泉君不干,就是众大臣也不会答应,毕竟这个官职决定着大秦的安定繁荣。

那么嬴异人如果不是因为“私情”而筹吕不韦之功,那么难道说,嬴异人真是那么的看重吕不韦的治国能力吗?骆驼认为也不是。我们看影视剧或者书籍,经常会接触到“老成谋国”这个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谋划国家大事,要用经验资历丰富的人”,因此它经常会被皇帝用来表扬身边的老大臣,以表彰他们深谋远虑。

[var1]

其实在现实中,大家也不难发现,在国家体制中,官位往往和年龄、资历成正比,在一定的层级上,很少有人可以越级发展(地表最强80后那样的属于特例)。我们看吕不韦的工作经历,除了他在太子府的工作之外,他几乎没有在秦国的体制内有过“正经”的工作经历,而他担当丞相以后,除了攻灭东周这个“蕞尔小国”,和依靠手下门客编纂了《吕氏春秋》之外,他似乎也没有立下什么大功。

[var1]

因此,要说嬴异人是因为吕不韦有出色的治国才能,而让他当的宰相,我认为也不合适。那么既不是“私情”,也不是治国才能,那么嬴异人为何要如此的重用他呢?骆驼认为,嬴异人之所以看重吕不韦,可能是因为另外的原因。

我们先来分析下嬴异人继位时的背景,嬴异人继位于公元前251年,而他靠吕不韦搭救逃出赵国,是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说他在秦国发展属于自己实力的时间,只有短短6年左右,而在这六年时间里,他的位置不过是太子的嫡子(只当了三天太子),因此可想而知,他所能积累的实力,应该绝不会太过丰厚。

[var1]

而他仓促继位时所面临的问题,除了六国可能“合纵”的外忧之外,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亲政的“内忧”,这点从他同时立了两位太后就能管窥一斑。当时的华阳夫人非常强势,而秦国的大臣对这位“新主”也并不熟悉,嬴异人想要“亲政”,自然是非常的不容易,因此这个时候,他必须要掌控一支属于自己的嫡系,而吕不韦正是最好的人选。

为什么骆驼要说吕不韦是最合适的人选呢?原因有二,一是吕不韦和王后赵姬有过羁绊,算是王后的半个娘家人,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历史中见闻的“外戚”,因此他完全可以充当嬴异人这个秦王在宫廷之外的“代言人”,第二,吕不韦“易于控制”,吕不韦本身只是一个身份便宜的商人,而且又是“外来户”,且在秦国也没有过多的从政资历。因此吕不韦要想富贵长存,就绝不能下了秦王这架马车。

[var1]

综上所述,嬴异人之所以力排众议任用吕不韦为丞相,并不仅仅是因为,吕不韦对嬴异人有“私情”,而他的个人才具,也并非最终的影响因素,真正决定嬴异人重用吕不韦的原因,其实是嬴异人手边没有更合适的人选,而吕不韦这个和他有着紧密关系,且易于控制的人,在当时是最合适的人选,且没有之一,因此,嬴异人才会把商人出身的外乡人吕不韦,给推上了相位。

更多文章

  • 隋炀帝被后世骂了千年,可他做的这三件事,任何一位皇帝都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具有争议的隋炀帝,历史上的真实的隋炀帝,揭秘历史的隋炀帝

    在许多关于杨广的戏剧中,他的形象几乎被形容为“荒淫和残暴”。其实隋炀帝可以说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皇帝,用一句话来概括他,那就是“功在千秋,罪在当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随便做的一件事,任何皇帝一辈子也做不完。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任命为最高统帅,率领51万多人攻打南陈,完成统一。在此期间

  • 重军事轻政治,堪称最可惜的战国七雄之一,终成秦国统一背景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之上,经常会出现军事实力明显,但政治建设却滞后的朝代,而这尤其在少数民族政权中尤为突出,无论是五胡乱华时期,还是北魏亦或者是南北朝时期,以及金国、辽国,当然也少不了最为著名的元朝,可是即便是这些朝代的一如有海陵王完颜亮、忽必烈的铁骑纵横,但看似所向披靡的背后,却也是危机四伏,所统治大多更是

  • 流亡十九年,父亲兄弟想要杀他,却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堪称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骊姬之乱,自己的父亲晋献公先是杀了长兄太子申生,转年便要将自己碎尸万段。都说虎毒不食子,但在这场祸乱之中,哪里又有什么父子之谊。跑,跑就完了。狄国,母亲的老家,外加自己早就招徕的贤良家臣。五年并不长,晋献公去世,可是自己的弟弟夷吾上位,眼里又怎么能容得下沙子。又一次派人前去刺杀重耳。能怎

  • 隋炀帝杨广为啥会死在江都?是谁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杨广 此事发生于公元618年,此时天下已然混乱不堪,隋朝的关中根据地也已经落入了李渊之手。隋炀帝见中原已经大乱,各路枭雄竞相而起,便决定留在江都,试图割据一隅之地保全自己。但让隋炀帝没有料到的是,由于随王伴驾的禁卫军多是关中子弟,这些人都渴望着回归故乡,他们哪里愿意滞留在人生地不熟的江都呢?

  • 铁骨铮铮的陕西汉子,成与亡皆因此,却创造了战国的军事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秦30名将有多厉害,战国十大合战之谜,西汉军队真实战斗力

    白起是陕西眉县人,正处在关西故地的中心位置,一位铁骨铮铮的陕西汉子,给纷繁复杂的战国史添上了浓厚的一笔墨彩。[var1]古代官方认定的二十四史里,都是统一的纪传体体裁,帝王为本纪,诸侯将相为列传,主要记载帝王将相的主要事迹。大多数人物都有详细的事迹,尤其是帝王的一举一动都记载史册,而战国最有名的武将

  • 他是土木工匠的鼻祖,发明的东西曾被墨子批判,如今看却十分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著名土木工程专家,公认的中国工匠始祖,土木工匠祖师爷简介

    中国古人的智慧无穷,很多古人留下的东西,尽管当代科技已经超出古代百倍,可依旧难以看破其奥秘。在中国工匠史上,有一人身为工匠鼻祖,发明的东西被墨子看不上,并且曾正面批判,但是当代人深究起来却可以感受到其作品背后的先进科技。此人便是鲁班。如今再度研究此人,依旧可以感受到其身上的层层迷雾。[var1]鲁班

  • 秦国人为什么崇尚黑色?背后的原因,大多数人不敢明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统一天下,秦国版图覆盖了整个华夏,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封国了,蛹化蝶,国号未变,本质却变了。嬴政作为一国之君,最先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扫平六国以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为秦国“正名”。秦始皇给丞相、御史下了一道谕令:“天下大定,今名号不定,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最后通过商议,大臣

  • 宋孝宗为何能够胜出,成为南宋的皇帝?他听老师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战胜“熊孩子”1129年,宋高宗的独生子赵敷夭折,此后他再也没有生出孩子。到了1132年,宋高宗不得不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于是他下旨让管理宗室事务的赵令畴访求宗室子弟。宋高宗赵构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是宋太祖的子孙;第二,必须比自己低一辈;第三,年龄不能太大。经过筛选,最初选出了十个男孩,又经过一

  • 王守仁熟读兵书,为迟滞朱宸濠行动进行一系列反间计和心理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仲尼有文事,必有武备”的王阳明少年时代的王守仁就对兵法展现了出了偏爱。据《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中记载:“十二岁在京师就塾师、不肯专心诵读,每潜出与群儿戏。制大小旗帜,付群儿持立四面,自己为大将,居中调度,左旋右转,略如战阵之势。”14岁“习学弓马,留心兵法,多读韬韬钤之书 。尝日:‘儒者患不知兵 。

  • 洪武年间帖木儿不断遣使来华,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者曾留在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帖木儿大帝是谁?帖木儿出自巴鲁剌思部,至元二年(1336年)在撒马尔罕以南渴石地方的萨布扎尔村出生。巴鲁剌思部是古老的蒙古——尼伦部落,即纯洁的蒙古部落。早在成吉思汗建国之初,分给察合台的4000户中,就有巴鲁剌思部的合刺勒札儿千户,察合台手下主要将领哈剌察儿就是巴鲁剌思部首领。河中地区成为察合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