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杨广为啥会死在江都?是谁杀了他?

隋炀帝杨广为啥会死在江都?是谁杀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29 更新时间:2024/2/7 8:22:43

隋炀帝杨广

此事发生于公元618年,此时天下已然混乱不堪,隋朝的关中根据地也已经落入了李渊之手。

隋炀帝见中原已经大乱,各路枭雄竞相而起,便决定留在江都,试图割据一隅之地保全自己。

但让隋炀帝没有料到的是,由于随王伴驾的禁卫军多是关中子弟,这些人都渴望着回归故乡,他们哪里愿意滞留在人生地不熟的江都呢?

司马德堪

于是,禁军便不断地开小差。

可是别看杨广只剩下了一隅之地,但皇帝的架子却依然威风十足。所以,每当发现有人开小差,杨广都会采取杀一儆百的办法以儆效尤!

不过即使这样,也使然无法阻止禁军逃亡。

其实何止普通士兵!危机四伏的窘境,使得禁军上层将领也生了异心。

因为对前途失去了希望,禁军将领司马德堪便窜通了郎将元礼和裴虔通,相约密谋杀死隋炀帝,然后设法返回关中。

不过,隋炀帝却也不是傻瓜。

阴谋

为了防备不测,杨广也曾不惜花费重金笼络了一批"死忠粉″为他卖命!

但是,因为掌管议些“死忠粉”的司寇魏氏也参加了反对杨广的兵变,因此发生兵变时,杨广的死忠粉们一个也不在隋炀帝身边!

做为这场阴谋的策划者,禁军将领司马德堪认为自己的威望太低,害怕杀死隋炀帝之后难以控制局面,于是便想到了拉宇文化及入伙。

不过,司马德堪将阴谋告诉宇文化及之后,宇文化及却:"变色流汗,既而从之。”

其实,宇文化及的反应没有什么奇怪的。

宇文化及

因为宇文化及生性贪婪而又怯懦,既想趁乱捞好处,又怕担负弑君之罪的恶名。

不过,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宇文化及还是决定参加司马德堪发动的兵变。

此时,杨广却还懵然不知,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一步步逼来!

趁杨广毫无防备,司马德堪率领着哗变部队冲进了隋炀帝的行宫。

由于事发突然,而宫中又毫无戒备,隋炀帝彻底失去了反抗能力。

图穷而匕首见,开弓没有回头箭。

马文举

于是,司马德堪和校尉令狐达,以及裴虔通和马文举,就充当了杀死隋炀帝杨广的忽先锋。

哗变部队先是杀死了隋炀帝的爱子——赵王杨杲,然后便开始逼迫杨广就范!

杨广似乎已经预见了自己的不测结局,因此早就命人随身携带毒药。

只不过,杨广没有万万料到谋杀他的居然会是保护自己的禁卫军!

面对司马德堪和宇文化及的逼迫,杨广先是要求允许自己服毒自尽,但却没有得到哗变将领的许可。

见杨广迟迟不肯自尽,哗变将领马文举便拔出佩刀准备杀死隋炀帝。

杨广没有办法,只好解下练巾扔给哗变将领,让他们用练巾勒死了自己。

隋炀帝死后,宇文化及被哗变将领推上了台,取代杨广成了"江都集团″的一号人物!

隋朝疆域

结束语:隋炀帝杨广,既穷兵黩武而又奢侈无度,既拒谏饰非而又不思己过。因此,隋炀帝的死实属自误,诚为死不足惜。不过,首先谋划杀死隋炀帝的人却是司马德堪而不是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只是从贼而非首恶。不过,后来哗变将领内部又产生了分歧。所以,宇文化及又干掉了司马德堪等人,这才完全掌控了“江都集团”,直至最后覆没于“夏王”窦建德之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铁骨铮铮的陕西汉子,成与亡皆因此,却创造了战国的军事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秦30名将有多厉害,战国十大合战之谜,西汉军队真实战斗力

    白起是陕西眉县人,正处在关西故地的中心位置,一位铁骨铮铮的陕西汉子,给纷繁复杂的战国史添上了浓厚的一笔墨彩。[var1]古代官方认定的二十四史里,都是统一的纪传体体裁,帝王为本纪,诸侯将相为列传,主要记载帝王将相的主要事迹。大多数人物都有详细的事迹,尤其是帝王的一举一动都记载史册,而战国最有名的武将

  • 他是土木工匠的鼻祖,发明的东西曾被墨子批判,如今看却十分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著名土木工程专家,公认的中国工匠始祖,土木工匠祖师爷简介

    中国古人的智慧无穷,很多古人留下的东西,尽管当代科技已经超出古代百倍,可依旧难以看破其奥秘。在中国工匠史上,有一人身为工匠鼻祖,发明的东西被墨子看不上,并且曾正面批判,但是当代人深究起来却可以感受到其作品背后的先进科技。此人便是鲁班。如今再度研究此人,依旧可以感受到其身上的层层迷雾。[var1]鲁班

  • 秦国人为什么崇尚黑色?背后的原因,大多数人不敢明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统一天下,秦国版图覆盖了整个华夏,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封国了,蛹化蝶,国号未变,本质却变了。嬴政作为一国之君,最先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扫平六国以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为秦国“正名”。秦始皇给丞相、御史下了一道谕令:“天下大定,今名号不定,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最后通过商议,大臣

  • 宋孝宗为何能够胜出,成为南宋的皇帝?他听老师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战胜“熊孩子”1129年,宋高宗的独生子赵敷夭折,此后他再也没有生出孩子。到了1132年,宋高宗不得不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于是他下旨让管理宗室事务的赵令畴访求宗室子弟。宋高宗赵构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是宋太祖的子孙;第二,必须比自己低一辈;第三,年龄不能太大。经过筛选,最初选出了十个男孩,又经过一

  • 王守仁熟读兵书,为迟滞朱宸濠行动进行一系列反间计和心理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仲尼有文事,必有武备”的王阳明少年时代的王守仁就对兵法展现了出了偏爱。据《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中记载:“十二岁在京师就塾师、不肯专心诵读,每潜出与群儿戏。制大小旗帜,付群儿持立四面,自己为大将,居中调度,左旋右转,略如战阵之势。”14岁“习学弓马,留心兵法,多读韬韬钤之书 。尝日:‘儒者患不知兵 。

  • 洪武年间帖木儿不断遣使来华,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者曾留在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帖木儿大帝是谁?帖木儿出自巴鲁剌思部,至元二年(1336年)在撒马尔罕以南渴石地方的萨布扎尔村出生。巴鲁剌思部是古老的蒙古——尼伦部落,即纯洁的蒙古部落。早在成吉思汗建国之初,分给察合台的4000户中,就有巴鲁剌思部的合刺勒札儿千户,察合台手下主要将领哈剌察儿就是巴鲁剌思部首领。河中地区成为察合台封

  • 秦灭六国势不可挡,为何统一后却连农民起义都抵挡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灭六国过程简介,秦灭六国后为何只能统治15年,秦灭六国最终统一

    国家虽然统一了,但相应的管理政策却没有落地,这就像一台重新组装的电脑,虽然硬件设施升级了,但软件用的却还是原来的旧系统,不死机才怪。1.新旧制度交替,旧贵族利益不能度过阵痛期。秦统一六国后,仍然实施在战时使用的依法治国政策,来管理庞大的帝国。之前商鞅在秦国推行法治时曾遭遇巨大的阻力,以至于旧贵族势力

  • 柴荣与赵匡胤各有所长,赵匡胤虽建立文官体系但崇文过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柴荣向来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纵观其短暂一生,确实有一番“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风采。他最让人印象深刻一大特点,就是勇气、魄力非比常人。显德元年(954年),听闻郭威驾崩、柴荣(郭荣)继位,北汉联合契丹大举进攻。当时柴荣并没有多少威信,北周上下人心浮动,因此以四朝元老冯道为代表的宿臣们提出了保守

  • 春秋名臣介子推:我只是割股侍奉君王,清明节怎会与我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杜牧用一句话,写尽了清明节悲伤的韵味,它的来历相传源自一段感人的故事。晋献公末期,国内发生了一场变乱。太子申生被献公宠妃骊姬陷害而死,公子重耳怕遭不测,带着一众家臣和奴仆落荒而逃。当时,跟随他左右的家臣有5人,分别是: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和介子推。君臣5人来到卫国,重

  • 勇于担当率民成功剿匪的知县,为何被明宪宗违律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潞县知县王浚为人刚硬且独断,得知匪帮屠戮治下百姓后当即决定予以剿灭。但是王浚并没有依常规向州府、布政使司申报并等待上级调兵,而是不顾左右劝说,决定自率县衙差役和各乡民勇前往清剿。王浚率队虽然对匪帮穷追不舍,但人数以及经验不足连续几日也未能围住匪帮,只抓获了掉队的三十多名贼人家眷。一时没有办法的王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