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之上,经常会出现军事实力明显,但政治建设却滞后的朝代,而这尤其在少数民族政权中尤为突出,无论是五胡乱华时期,还是北魏亦或者是南北朝时期,以及金国、辽国,当然也少不了最为著名的元朝,可是即便是这些朝代的一如有海陵王完颜亮、忽必烈的铁骑纵横,但看似所向披靡的背后,却也是危机四伏,所统治大多更是不过百年而亡,这也为我们展现了合理的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而在这些朝代之前,在战国七雄齐国、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秦国之中,赵国也为我们上演了这样的一幕。
[var1]
赵国的军事实力堪比秦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战国后期赵国也是秦国最强大的敌人,灭亡赵国是秦国的头等大事,因为,赵国横亘在秦国北面基本上阻断了秦国北上的道路。但是让整个中原人大跌眼镜的是,强大的赵国比柔弱的燕国灭亡的还要早,这是一个大国的悲哀,可是是什么原因导致赵国哪怕是拥有极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依旧成为了秦国第二个消灭的国家呢?
[var1]
实际上赵国就属于是头重脚轻发展的国家,只顾一个部分的发展不顾整体实力的提高,就如同一个人,如果一条腿特别健壮另一条腿肌肉萎缩也不可能在战斗当中获得优势。赵国就是一个被政治给拖了后腿的国家。
赵国中后期,通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变法,赵国军事实力大大加强,但是,在此同时政治环境却越来越混乱。赵武灵王时期,赵国上下统一进行军事变法,把中原留下来的军事行兵打仗的传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整个国家在尚武的基础之上加入胡人的作战风格从而使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度让秦国惧怕。在两国争夺和氏璧的时候,赵国设重兵在秦赵的边境,秦国则未敢轻举妄动,那时候军事实力一度成为赵国最佳仰仗的底牌。但是如此叱咤风云的赵武灵王最终又是怎么去世的呢?
[var1]
赵武灵王在与自己的儿子赵惠文王争夺王位的过程当中失败,被后来的赵国君臣囚禁起来最终被活活饿死。实际上,所谓的王位之争,在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没有一个例外的是无论是那一次王位争夺战,都足以体现出那一个朝代在政治方面上极大的缺陷,如果这个缺陷可以得到弥补的话,那么后期国家的发展就会慢慢的步入正轨,但是如果这个缺陷一直存在,那么后期国家的发展就会步入低谷。而赵国就是一个不懂得如何去改善政治环境的国家,这种君臣之间,大臣与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实际上正在一点一点的拖垮赵国,让一个军事实力堪比秦国的国家最终消亡在了历史的进程当中。
[var1]
除去赵武灵王这件事情,在战国后期的赵悼襄王与奸臣郭开搭配的时期赵国是出现了令人咋舌的乱政局面。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除了发动正面战争之外,暗地里的争斗也是接连不断的。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基本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探查情报的专门人员,这些人员负责探查其他国家的军事机密,政治朝堂之上的秘辛,以及负责打入到其他国家的内部挑唆君臣关系或者是收买各地的大臣,赵国的郭开就是一个被秦国所收买的大臣。
[var1]
赵悼襄王掌权的时候,基本上他是没有自己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的,虽然它是一个国家的国君,但是他的昏庸程度不亚于三国时期的刘禅,那个时候的郭开就掌握了赵国了一切的军政大权,赵国的名将廉颇,李牧等等先后都背郭开搭逼走,或者是陷害,让赵国本身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在混乱的政治环境当中得到了极大的削弱。最终赵国本身也以为傲的军事实力也在也比不上秦国,再加上长平之战当中赵国损失的四十万士兵,让本来元气大伤的赵国更是雪上加霜,试问一下,在如此的混乱的政治背景之下,赵国又怎么可能与秦国一较高下了。
[var1]
实际上,赵国其实是战国时期最为可惜的一个国家,他是在三家分晋之后新成立的诸侯国与其他的诸侯国所不具备的朝气,立国时间决定了赵国受到的周朝的影响远远低于其他的国家,从而让整个赵国可以变得更加的蓬勃,这也是为什么在战国时期,赵国可以拥有与秦国相提并论的军事实力的原因。
[var1]
但是因为赵国可以不受周朝的影响,他少了约束君臣的框架,整个国内的民风太过于自由,整个朝堂的环境太过自由而导致混乱,最终,赵国就在这样的混乱当中消亡了。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发展绝对不能够头重脚轻,不能够单纯的发展一个方面,就如同赵国一样,单纯的发展军事实力,但是实际上仅是实力的鼎盛,离不开其他实力的支持,如果只一味地在军事方面高歌猛进的话,最终也是会失败的,而赵国也终成了秦国统一的背景板。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