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安石原为致富的青苗法为何使穷人愈穷而富人亦贫

王安石原为致富的青苗法为何使穷人愈穷而富人亦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66 更新时间:2024/2/5 8:07:38

青苗法是什么

青苗法,亦称“平新法”,是中国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由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

主要是改变旧有常平仓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改善北宋“积贫”的现象。

但事实上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后于元丰八年(1085)神宗去世后废止。


青苗法的内容

1、贷还规定:在每年春耕和夏种时“以诸路常平、广惠仓钱谷依陕西青苗例,预借之,出息二分,随夏秋税输纳。如遇灾份、许展至丰熟日纳”。

2、贷借方法和数目

(1)五户以上组成一保,约定所贷钱币,由耆户长根据每户的物力进行“识认”。每户贷借再少不能少于一贯。

(2)不愿贷者,不能强迫借贷。其中有的愿以贷借谷物的,即以按照时价,计成钱数支给。

(3)客户愿贷者要与主户合保,量所保主户物力多少交借。

(4)如支与乡村人户有剩的话,“亦按照土法,表与坊郭有物业可抵挡的市民”。

(5)按户等借贷:“第五等及客户毋得过千五百,第四等三千,第三等六千,第二等十千,第一等十五千余钱”。从上述两个规定,可见其特点是:“以货币贷还代替旧的实物贷还”,但有弊病存在。


青苗法的利弊

一、青苗法的利

从目的上看,王安石主张推行青苗法最初的动机是“富民”、“强兵”。希望通过青苗法的施行使得政府在不动摇官僚体制的情况下,避开冗官现象,通过“理财”,在财政上的“开源”来解决现实中“积贫”困境,并同时改善民户生活,使其避免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最后通过使国、民都富裕后,达到“强兵”的目的。

从客观效果看,青苗法一方面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对其“富国”、“强兵”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民。

二、青苗法的弊

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

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原本应该充分考虑农民利益的低息贷款,变成了一种官府垄断的高利贷。而且,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还要高。

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过去,农民富户贷款,双方讲好价钱即可成交。后来向官府贷款,先要申请,后要审批。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每过一道程序,就被贪官污吏敲诈勒索从中盘剥一回。

更可怕的是,为了推行新政,王安石给全国各地都下达了贷款指标,规定各州各县每年必须贷出多少。这样一来,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

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清明上河图》中发现十个关于宋朝的冷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唯一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而近日开展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石渠宝笈特展”更是让这幅尘封几百年的传世珍宝再次令世人“疯狂”。据了解,人们为看《清明上河图》需要排队6小时,但真正能与这幅经典作品面对面品鉴赏阅的时间却“不到三分钟”。那

  • 大元帝国为何未过百年大限的梦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世所共知,蒙古帝国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帝国,中世纪蒙古铁骑天下无敌,雄心勃勃征服世界,他们在欧亚大陆上创造了惊世的战绩,但他们雄霸世界的年头并不长。 有人言蒙古帝国纵横世界400年,其实远没有那么长,从整个蒙古帝国的成年寿命期来计算,崛起于13世纪初的蒙古帝国,其五大汗国:大汗汗国、察合台

  • 宋高宗为什么非要杀岳飞?真实原因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岳飞,我们就想到了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历史课本上看到岳飞被杀了,心里那个捶胸顿背啊,但是随着前几年把岳飞从中学课本中删去的事件,对岳飞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宋高宗杀岳飞是时代和政治的使然性。在宋徽宗宣和四年的时候在跟契丹作战的时候大败,河北的官员就在当地招募抗辽的敢死队。这个时候岳飞就应募成为其中的

  •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五则,宁死不做降将一生都为宋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见贤思齐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要做到。2、严父良师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做官。他嗜书

  • 成吉思汗创下这十大记录几乎无人能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创建了版图最大的帝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历来被中外史所公认,其稳定时期版图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亚俄罗斯诸公国,南达爪哇中南半岛,版图最大时期面积超过4500万平方公里,是现在中国版图的四倍还多,占当时整个人

  • 元朝是怎样掠夺压迫汉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组织架构元朝在中国的底层,虽然也学习了汉人王朝的层级管理,但实际上掌握话语权的是一种叫做达鲁花赤的官员。达鲁花赤在每一层级都设置,作为一种监督的角色存在,汉人充任的总管和回回人充任的同知都要听命于达鲁花赤。能与达鲁花赤接触的,除了这些地方的官员,百姓是没有机会的。 可见,元朝对中原的基层管

  • 元朝的对中国的统治有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失败的元朝统治元朝不是汉人王朝,在进入中原后,没有像过往的鲜卑、契丹、女真一样主动汉化,而是坚持蒙古化,这对于他们统治中原是极为不利的。 语言障碍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语言问题,大部分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都会尝试学习汉语和儒家经典。比如在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孝文帝改革后,甚至将鲜卑族姓,统一改为汉

  •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很少提及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为什么历史上很少提及元朝1.元朝的统治时间很短,只有短短的97年。1271年建立,1279年崖山之战后才扫清残余势力。1350年左右起义就不断了。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元朝宣告灭亡。算一算,总共才和平一统了70多年。和唐宋明清确实没法比。2、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与汉族搞民族融合的少数民族

  • 朱元璋灭蒙元后,是怎么对待蒙古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元璋打败元朝后,不仅没有对蒙古人进行大肆报复。恰恰相反,朱元璋对于关于蒙古人的政策是极为宽厚和优待的。一:蒙古百姓归顺者、加之保护对于那些愿意归顺朱元璋的蒙古族无辜百姓,朱元璋的政策是保护的,在其北伐檄文中就有体现:“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

  • 朱元璋击败元朝之后,怎么对待蒙古战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帝国。随即出师北伐,元军节节败退,8月份明军攻占北京,元顺帝弃城而走,逃回蒙古草原,元朝对中原百姓的欺压宣告结束。在朱元璋清除蒙元的过程中,随着元朝的瓦解,元兵和元朝贵族除了被杀死的外,大部分都逃回了蒙古草原。然而也有一部分因为元朝溃退过快,来不及逃走,被明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