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船有多少年的历史

古代船有多少年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3 更新时间:2024/2/10 4:51:57

舟船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的人们为着捕鱼、打猎的需要,已学会抱着木头渡水了。后来又把砍下的树干挖空,造成了第一只独木舟。《周易·系辞》说“伏羲氏刳木为舟”,其所谓“舟”,即独木舟。

造出独木舟的同时,人们又把几根树木捆扎在一起,载人行驶在水面上,这样,又制成了木筏。木筏的使用面积大,制作起来也更容易,于是,人们在水上运行,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受木筏的发,人们又陆续制成了竹筏、草筏羊皮筏等。

这样,独木舟和筏子便成为我们祖先最简陋也是最重要的渡水工具了。

据考古发现,在距今7000年的浙江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有木桨出土,说明那时的人们已在使用独木舟了。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浙江杭州水田畈和吴兴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都有独木舟木桨出土。目前,虽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尚未有实物出土,但晚于原始社会的独木舟已先后出土20余只。从这些古代独木舟的形制来看,后来的船只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木船的形成,最早是在独木舟的基础上加装木板以增大容量,于是原来的独木舟就变成船底了。早期的木板船仅由一块底板和两块舷板组成,即所谓“三板船”;此后历经演变,始有了尖底或圆底且形制完整的木板船。

1978年在河北平山战国时期中山国一号墓附近出土的五条船,便是最早的木板船实物。与此同时,人们对筏也进行了改造,在它的四周安上木板,又逐步演变成另一种木板船。应该说,由独木舟和筏发展到木板船,这是造船史上的飞跃,它开辟了航海及河运史上的新时期。

继舢板(即“三板船”)而后,人们受木筏制造原理的启发,又造出了舫,即把两艘以上的船体并列连接起来以增加船的宽度,提高船的稳定性和装载量。“舫”也称“方”、“枋”、“方舟”、“方船”、“枋船”,或写作“航”。除了由两只船体构成的舫外,在历史上还出现过由多只船体构成的舫。这种船行驶平稳,上面可以建造庐舍,成为达官贵人出游时的专用船。

周代对乘船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天子乘坐“造舟”,诸侯乘坐“维舟”,高级官员乘坐“方舟”,一般官吏乘坐“特舟”,普通百姓只能乘用“桴”。“造舟”由多只船体构成,“维舟”由四条船构成,“方舟”由两条船并成,“特舟”是单体船,“桴”就是木筏和竹筏。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已有专设的造船工场船宫。诸侯国之间经使用船只往来,并有了战船的记载。战船是从民用船只发展起来的,但出于进攻和防御的需要,它在结构和性能上的要求都比民用船只高。可以说,战船代表着各个时期最高的造船能力和技术水平。

吴国水军的战船是当时最有名的,它包括“艅艎”、“三翼”、“突冒”、“楼船”、“桥舡”等多种舰艇。舱艎又写作“余皇”,是国君乘坐的大型战船,战时作为指挥旗舰。水军的主要战舰是三翼,即大翼、中翼和小翼,有较高的航行速度。其中大翼长10丈,阔1.5丈,可以载士卒90多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的造船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造船业怎么样?我们从3个时期来说说: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朝时期秦汉时期的造船业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南方的战争中曾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并利用楼船组成的舰队攻打楚国。统一中国后,他又几次大规模巡行,乘船在内河游弋或到海上航行。到了汉朝,以楼

  • 古代运河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的地势两高东低,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流去,因而东西的水上交通比较方便,而南北的水运却困难很大。这样,在南北走向开凿人工河道便是十分必要的了。再加上西东走向的主要河流其支流多是南北走向,而各大河的支流间又往往相距很近,其中下游更是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也十分宜于人工河道的

  • 古代桥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桥梁是道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桥梁,道路就不能畅通,陆路交通就不能发达。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曾利用自然倒下的树木及沿岸生长的藤蔓等来跨越河流和峡谷。至于有目的地造桥始于何时,已不得而知。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此后,我国的桥梁大致有梁桥、拱桥和索桥三种基本形式。梁桥是我国古代最

  •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三省六部制什么时候实行的?本文来详细说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政府执行政务的总机关。晋称尚书台为尚书都省,刘宋称尚书寺,一名尚书省。至南北朝梁代遂改称尚书省。尚书省的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yè)。这样,尚书省便相当于西

  • 古代中央官制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职官,即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关系到对我们这样一个古老文明国家进行管理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中央职官,还是地方职官,其名称、品级地位以及职权范围,都是很值得研究的。了解古代的职官制度,既有助于我们掌握文化遗产,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不无借鉴意义。原始社会是没有官制的。那时的氏

  • 古代地方官职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周实行分封制,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封地称国,大夫封地称邑。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和国土的开发,县出现了。春秋时期邑和县的长官,鲁、卫称宰,晋称大夫,楚称令尹。也有的称公或尹等。迨至战国,各国普遍实行郡、县两级管理,一般称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主要掌军事,县主要掌民政。秦汉是典型

  • 古人有哪些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除名和字外,还有号。号的起源甚早,据说五帝之一的黄帝号有熊,又号轩辕氏,颛顼号高阳,帝喾号高辛。不过号的盛行则是到唐宋以后了。这与后世封建伦理道德的加强,人际关系的讲究,以及文学的发达都是分不开的。号也有种种,如别号、谥号、庙号、年号等。下文分别来讲。别号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由于别号一般由本人

  • 古代人的饮食习惯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一日两餐。早餐叫“朝食”,又叫饔,约在上午九点左右用餐;晚餐叫“哺食”,又叫“飧”(sūn),约在下午四点左右用餐。《左传·成公二年》记鞌之战中齐侯的话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这是说等

  • 古人衣服的装饰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头衣远古时期的人们是没有衣服的。那时,夏天用树叶草蔓遮身,冬天则用禽兽之皮裹体。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大约到母系氏族社会后期,纺织术才发明了,或养蚕织绸,或用麻的纤维织布。而丝绸是一种高档衣料,一般人是穿不起的,故平民所着乃足“布衣”。今天从河南仰韶、陕西庙底沟和西安半坡的仰韶

  • 湖北与印度交往的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印度语武汉交往始于春秋时期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陆上丝绸之路有两条,分别是丝绸之路的北线和丝绸之路的南线。丝绸之路的南线也称为楚印商道和茶马古道。据考证,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商人将我国所产的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