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轿子的历史

古代轿子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31 更新时间:2024/2/10 5:37:45

轿子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隋书·礼仪志》载:“今辇制像轺车而不施轮,用人荷之。”没有轮的“车”,用人抬着走,这便是轿子。据史书记载,轿子的雏形远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尚书·益稷》记大禹治水时自称:“予乘四载,随山刊木。”“四载”当中,就包括原始的轿子。

《史记·夏本纪》中也有类似的记载。1978年,河南固始县侯古堆开掘的春秋战国古墓中曾出土三乘木质肩舆(轿子的古名),制作已较为精巧,说明在此之前,肩舆已有了一段较长的发展过程。

从先秦到两晋时期,帝王和官员们虽主要是乘车外出,但皇室贵族的一些人中已开始使用轿子。晋顾恺之所画的《女史箴图》中,就生动地描绘了西汉成帝与班婕妤同乘一驾肩舆(即“八扛舆”)的情景。但是直到唐朝,肩舆除了帝王乘坐之外,一般仅为妇女和老弱有病的官员所享用。

唐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画的就是唐太宗乘轿的情形。不过这种肩舆在山区用得比较多。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年老退休后,与香山僧名如满者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旧唐书·白居易传》),便说明唐人对轿子的使用已多起来了。

轿子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开始普及是在宋朝。《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北宋京城汴梁大街上就有许多乘轿子的人出游。这些轿子虽仍是两人抬扛,但选材精良,造形美观,样子和近代见到的大致相同。南宋时,轿子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宋史·舆服志》中说:“中兴东征西伐,以道路阻险,诏许百官乘轿。”

到明朝后期,连中小地主也“人人皆小肩舆,无一骑马者”。(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不过明清时期的轿子已大都发展为四人抬或八人抬。王公贵族之所以越來越宠爱轿子,是因为坐在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上,无车马劳顿之苦,安稳舒适。正如清朝诗人王渔洋诗中所写:“行到前门门未,轿中安坐吃槟榔。”于是,轿子便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了。

古代的轿子,大致有两种形制或类型:一种是不上帷子的凉轿,也称亮轿或显轿;一种是上帷子的暖轿,又称暗轿。不同的官品,在轿子的形制类型、帷子的用料颜色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如明清时期的一般官吏,得用蓝呢或绿呢做轿帷,所以有“蓝呢官轿”、“绿呢官轿”之称。

另外,轿子按其用途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种类和名字:皇室王公所用的,称为舆轿;达官贵人所乘的,叫做官轿;人们娶亲所用的那种装饰华丽的轿子则称为花轿。抬轿子的人有多有少,一般二至八人;民间多为二人抬便轿,官员所乘的轿子有四人抬和八人抬之分。

清朝怎么抬轿子

如清朝规定,凡三品以上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等等。至于皇室贵戚所乘的轿子,则有多到10人乃至30人抬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船有多少年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舟船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的人们为着捕鱼、打猎的需要,已学会抱着木头渡水了。后来又把砍下的树干挖空,造成了第一只独木舟。《周易·系辞》说“伏羲氏刳木为舟”,其所谓“舟”,即独木舟。造出独木舟的同时,人们又把几根树木捆扎在一起,载人

  • 中国古代的造船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造船业怎么样?我们从3个时期来说说: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朝时期秦汉时期的造船业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南方的战争中曾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并利用楼船组成的舰队攻打楚国。统一中国后,他又几次大规模巡行,乘船在内河游弋或到海上航行。到了汉朝,以楼

  • 古代运河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的地势两高东低,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流去,因而东西的水上交通比较方便,而南北的水运却困难很大。这样,在南北走向开凿人工河道便是十分必要的了。再加上西东走向的主要河流其支流多是南北走向,而各大河的支流间又往往相距很近,其中下游更是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也十分宜于人工河道的

  • 古代桥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桥梁是道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桥梁,道路就不能畅通,陆路交通就不能发达。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曾利用自然倒下的树木及沿岸生长的藤蔓等来跨越河流和峡谷。至于有目的地造桥始于何时,已不得而知。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此后,我国的桥梁大致有梁桥、拱桥和索桥三种基本形式。梁桥是我国古代最

  •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三省六部制什么时候实行的?本文来详细说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政府执行政务的总机关。晋称尚书台为尚书都省,刘宋称尚书寺,一名尚书省。至南北朝梁代遂改称尚书省。尚书省的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yè)。这样,尚书省便相当于西

  • 古代中央官制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职官,即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关系到对我们这样一个古老文明国家进行管理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中央职官,还是地方职官,其名称、品级地位以及职权范围,都是很值得研究的。了解古代的职官制度,既有助于我们掌握文化遗产,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不无借鉴意义。原始社会是没有官制的。那时的氏

  • 古代地方官职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周实行分封制,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封地称国,大夫封地称邑。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和国土的开发,县出现了。春秋时期邑和县的长官,鲁、卫称宰,晋称大夫,楚称令尹。也有的称公或尹等。迨至战国,各国普遍实行郡、县两级管理,一般称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主要掌军事,县主要掌民政。秦汉是典型

  • 古人有哪些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除名和字外,还有号。号的起源甚早,据说五帝之一的黄帝号有熊,又号轩辕氏,颛顼号高阳,帝喾号高辛。不过号的盛行则是到唐宋以后了。这与后世封建伦理道德的加强,人际关系的讲究,以及文学的发达都是分不开的。号也有种种,如别号、谥号、庙号、年号等。下文分别来讲。别号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由于别号一般由本人

  • 古代人的饮食习惯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一日两餐。早餐叫“朝食”,又叫饔,约在上午九点左右用餐;晚餐叫“哺食”,又叫“飧”(sūn),约在下午四点左右用餐。《左传·成公二年》记鞌之战中齐侯的话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这是说等

  • 古人衣服的装饰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头衣远古时期的人们是没有衣服的。那时,夏天用树叶草蔓遮身,冬天则用禽兽之皮裹体。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大约到母系氏族社会后期,纺织术才发明了,或养蚕织绸,或用麻的纤维织布。而丝绸是一种高档衣料,一般人是穿不起的,故平民所着乃足“布衣”。今天从河南仰韶、陕西庙底沟和西安半坡的仰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