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关之战:刘邦为取得胜利,与赵高密谋策划

武关之战:刘邦为取得胜利,与赵高密谋策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719 更新时间:2024/2/10 5:31:45

武关之战进军时间: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

进军背景:此时秦军大将章邯已向项羽投降,秦室危在旦夕。而武关就好比是关中咽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刘邦如能夺下武关,进军咸阳指日可待。

由于刘邦采取了攻心的超级战术,西征革命大军进展顺利,很快关中南大门武关就宣告失守。

武关告急时,咸阳人心惶惶,自然乱得像一锅粥。秦二世直到这时才感到大事不妙,但已悔之晚矣,那个原本一直在他身边的赵高突然消失了。

他哪里知道,“生病”的赵高此时正在进行复杂的思想斗争呢!刘邦在攻城前,不但向武关的守将攻心,而且还派人向赵高进行策反工作。赵高眼见秦朝大势已去,只得装病不上朝,躲在家里想今后该何去何从。

秦二世剧照

是啊,他原本一介布衣,家境贫寒,从小受尽人间冷暖,十二岁那年,朝廷招收宫人,他瞒着父母报名了。当时他报名时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单纯,只是为了自己有一口饭吃,改变家里贫困的现状。他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次报名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成一个流传千古的人物。

因为他长得眉清目秀,被宫中的官人相中了,先是净身,然后学礼仪,从此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太监。后来他凭着不懈的努力,再加上秦始皇也对他格外赏识,他青云直上,坐上了中车府令。

再后来他感到秦始皇一天一天地老去,他凭着敏锐的感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

他见秦始皇偏爱幼子胡亥,马上把工作重心转到专攻胡亥。就这样,帮助胡亥夺得皇位后,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然而,世上的事风云突变,刘邦的到来把他打回了原形。他知道此时秦朝已无力回天,昨日的辉煌将永远成为过去了。刘邦诱惑的条件就摆在他的桌案上:事成之后,共分关中。

赵高剧照

对于一个即将国将不国臣将不臣的秦王朝来说,这样的条件无疑是很有诱惑力的。就在赵高有所动摇时,秦二世真是识时务,为了早点减轻自己的罪刑,来了个推波助澜。

听说刘邦的革命军都打到武关了,都火烧眉毛了,却老是不见赵高上朝,一直软弱无能的胡亥终于强硬了一回。他直接派人去指责赵高说他镇压不力。

在赵高眼里,胡亥一直是一只温顺的羔羊。羔羊也会怒吼?赵高不干了:胡亥这小子是在追究我的军事失败责任啊。

是啊,现在朝中再无替罪羔羊。难道秦王朝最终倒塌的一切罪名都要我来承担吗?不,担承这一切的应该是你软弱无能荒淫无道的胡亥才对。把胡亥杀了,把一切罪过都推在胡亥身上,再投靠刘邦,还可以弄个除暴君的功名。赵高最终的想法就这样定型了。

于是,他弟弟赵成和他女婿阎乐(其实是赵成的女婿)成了这次刺杀行动的主要负责人。一切按赵高的布置去做:阎高带一队人马入宫,借说宫中发生了变故,受皇帝之命前来捕贼,先杀掉所有阻挡者。硬闯入皇宫后,再把秦二世给就地解决。

事实上证明赵高果然“料事如神”,皇宫大门两边站着的那些卫士,不经抵抗就成了刀下鬼,阎乐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闯进去了。等醉生梦死的秦二世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已经身陷囹囿。

子婴剧照

当然,别看秦二世一生懦弱无能,但死时却大义凛然,不用阎乐出手,居然是自己挥刀解决的,在刀入脖子的那一瞬间,他还拼尽毕生力气说出“丞相误我”四个字,当真是悲壮之极。

秦二世死后,子婴(秦始皇的弟弟)被立为秦王(并没有立为皇帝)。然而,老谋深算的赵高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他精心挑选来当“傀儡之王”的子婴,让他马失前蹄,结束了一切还没实现的梦想。因为子婴上任后非但没有感激赵高,相反心里对赵高深恶痛绝。

他这些年清楚地看到赵高把弄朝纲,致使秦王朝一步一步走向灭亡。赵高不除,大秦的江山早晚要完。但眼见朝中的人都是赵高的人,子婴知道想叫别人来帮助铲除赵高是不现实的。

这时,他两个弱冠之年的儿子派上了用场。别看两个儿子还是少年,但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习武,只为有一天能为秦氏江山效力。现在正是要出力的时候了。

父子三人开始了“清君侧”的密谋。不久,机会来了。

朝拜祖庙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传闻赵高准备再下毒手拿下并不“听话”的子婴的头颅去和刘邦谈判。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子婴知道机会就摆在面前,他和赵高都是一半对一半,生死就在一线间。可惜的是,赵高并不知道这是一场生死较量,在他的眼里,杀掉子婴如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他哪里知道蚂蚁逼急了也有咬人的时候。

拜祖这一天,赵高等人在庙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子婴来。派人去请,说是病了。早不病晚不病,偏生这时候生病!赵高怒不可遏,转身便向宫中走去。

这一去就成了赵高的永别了。因为子婴的两个儿子就伏在子婴的蚊帐后,趁赵高居高临下地责骂子婴时,就地解决了他。万恶不赦的赵高终于尝到了刺刀刺进胸膛的冰冷感觉。树倒猢狲散,赵高一死,赵氏集团杀的杀逃的逃,随之就瓦解了。

公子婴除去赵高后,调朝中能用之人都来峣关,和刘邦西征革命大军最后的决战一触即发!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称帝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凡开国皇帝,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统一天下后,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地称帝了,但他们还要故弄玄虚推托一番,显得很谦虚的样子。刘邦称帝时也一样。当然,呼吁刘邦称帝最先是由韩信提出来的。韩信在办“家事”的同时,对朝廷的事也很关心。此时他虽然被降为楚王,但楚王好歹也是一个王,而且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王。以他的眼

  • 刘邦定都为什么不选择洛阳而选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汜水称帝这天,刘邦按众人意愿暂时定都洛阳。但就在他准备带领手下的文武大臣们去洛阳时,一个人的出现让定都之事再起波澜。这个人的名字叫娄敬。娄敬是齐国人,此时不远千里赶到汜水来,只是为了刘邦建都的事。这等没身份、没地位的人,本来要见真龙天子刘邦一面很难,但是娄敬因为有老乡虞将军在朝廷为官,因此,很快就

  • 项羽与刘邦决裂: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令项羽始料未及的是,处理掉那二十来万累赘的秦军后,他们前进的速度并没有因此而变快,相反变得更加裹足不前了。因为当时坑杀二十万秦军的事还处于瞒报阶段,关中一带的人还很少有人知道。面对这样一支威武雄壮之师,天下百姓无不翘首以待,项军所到之处,闻风来投的人络绎不绝。于是坑杀了二十多万人,很快在路上又捡到二

  • 田横五百壮士:五百壮士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称帝后的刘邦并没有就此开始享受清福,作为一国之主,他自然有理不完的国事和家事。先来看看国事吧,毕竟家事也就是刘邦后宫的那些事儿,都是女人们争宠吃醋的事,可以缓缓,而国事可是关系到江山社稷啊,马虎不得。韩信兵权被夺,被降为楚王后,刘邦潜藏在心里最大的危机感没有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放松警惕,相反,他时刻关

  • 鸿门宴刘邦大难不死,多亏项伯胳膊肘往外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深夜派人来访项羽,定下了里应外合的绝妙之计。再加上当时项羽和刘邦的军事力量对比实在太悬殊(刘邦兵力十多万,项羽有四十多万),结果似乎毫无悬念了。然而,正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一个人,他的出现不经意间改变了这一切。他的名字叫项伯。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现任左尹一职。曹无伤来项羽这里

  • 刘邦为什么不杀季布而杀掉丁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项羽被围垓下时,钟离昧和季布在韩信的“四面楚歌”的感召下,不得已只好跟着无心恋战的楚军们逃走了,当时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情非得已。楚军们大部分都逃走了,他们两个作为主帅不走也不行了,否则就当个“光杆司令”,死无葬身之地了。项羽在乌江自刎后,钟离昧和季布成了刘邦重点追捕的对象。毕竟刘邦知道他们两个是项

  • 项羽为什么没杀了刘邦:亲叔叔项伯是祸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饕餮这个词在书本上是中性词,说的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带有点粗鲁豪放的意思。项羽和刘邦这场鸿门宴想必不少人有所耳闻,在范增的搅和下,后人一致认为这是一场权力与阴谋的盛宴。参加宴会的两位主角之一项羽,因为是主人公的关系,无束无缚吃得倒是很开心。而另一位主角刘邦却是索然无味,如坐针毡,根本就无心体会那美

  • 钟离眛简介:钟离眛最后为什么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季布很幸运地免除一死,还当了个小小的芝麻官,虽然这个郎中令和当年在项羽手下的“右臂”相比相差太远,但好歹算是保全了性命。要知道他是一个败军之将,一个亡国之臣,一个不折不扣的甲级战犯,能被赦免死罪就已经是老天开眼了,还能继续当个一官半职就更是祖上积德了。同为甲级战犯的钟离昧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了。此时说起

  • 臧荼生平简介:臧荼谋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就在刘邦通缉要犯、消除一切不安的因素时,此时已是燕王的臧荼居安思危,不等刘邦找上门来,就自己先造反了。他造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刘邦对项羽残余势力的追杀过于凶狠。他当年毕竟是项羽一手提拔为燕王的,后来他虽然无奈之下投靠了刘邦,但还是心怀疚意的。而韩信被抓后虽然没有处死,但一贬再贬,这让他这个项羽的“老

  • 张良为什么能够活到最后:功成身退的留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谴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摘自《孟子》相对于韩信的咄咄逼人,锋芒毕露,张良就显得深沉和老练多了。自从刘邦当了皇帝,他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了。据说张良闭门不出原因是因为练武功去了,他练的是养气辟谷之术。按理说他都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