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称帝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称帝?

刘邦称帝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745 更新时间:2024/2/10 5:31:49

大凡开国皇帝,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统一天下后,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地称帝了,但他们还要故弄玄虚推托一番,显得很谦虚的样子。

刘邦称帝时也一样。当然,呼吁刘邦称帝最先是由韩信提出来的。韩信在办“家事”的同时,对朝廷的事也很关心。

此时他虽然被降为楚王,但楚王好歹也是一个王,而且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王。以他的眼光自然知道,此时一统江山的刘邦应该称帝了。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就算他不提出,别人也肯定会提出来的。于是他先下手为强,先后派人联络了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韩信(请大家注意,此韩信非彼韩信也)、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张耳之子)、燕王臧荼等八位刘邦已封的王,提议让刘邦称帝。

他的建议一提出,八大王自然都满口答应了,这样顺水推舟的事他们都乐意做啊!于是联合写了一封奏折强烈要求刘邦称帝。

刘邦早就想坐上皇帝的宝座了。此时正在等着人来提这件事,然后他再顺水推舟而上。此时见了韩信等八位封王的联名“血奏”后,不由大喜过望。

于是他立即召集文武群臣,把这个奏折拿给他们看,但嘴里却是这样说的:“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我现在过的不是挺好的吗,他们干吗非要逼我做皇帝啊。”

群臣又不是傻子,异口同声地叫道:“臣等也是这样想的啊!”

接下来大家纷纷要求在“血奏”上签名,刘邦正求之不得,大殿内虽然有点乱,但刘邦的眉头却是舒展的。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定陶城边的汜水称帝。

当文武百官齐刷刷地跪地叫刘邦“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时,刘邦完成了由王到帝的转变。刘邦即汉高祖,他这一天还做了四件事。

1.大赦天下的罪人,以示皇恩。

2.立吕后为太后,立刘盈为太子。

3.让大量士兵解甲荣归故里,免除他们的赋税。

4.暂时定都洛阳。

隆重而庄严的仪式举行完毕,接下来就是盛宴了。当上皇帝的刘邦这一天特别高兴,酒过三巡,他突然提了一个很有哲理性的问题:“朕有一问题,朕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而项羽又为什么失去天下呢?”

反正此时天下已定,刘邦提出这个问题后就叫大家畅所欲言,无须回避。这等于在开座谈会了。果然在酒精的作用下,群臣们纷纷发言了,不过他们都惜字如金,很简短有力。

“项羽喜好猜疑。”

“项羽为人过于粗犷,坑杀的罪名让他失了民心。”

“项羽妒忌贤能,有功者不能分封,贤能者不能重用,就应该是他失天下的原因。”

……

众人各自发表意见后,刘邦进行了总结性的回答。他说他与项羽相争之所以能得天下,根本在于用人方面。为了证明他的论点。他举出了三个论据: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

2.镇守国家,安抚百姓,提供粮饷,我不如萧何。

3.统帅百万之兵,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三个旷世奇才都被朕所用,所以朕最终取得了天下。而项羽连唯一一个范增都用不好,他能不败吗?

刘邦的分析引来众人的掌声雷动,为了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君臣随之开始痛饮了。这场旷世盛宴比赶集还热闹。在酒精的刺激下,很多人甚至忘了君臣之礼,敲桌子的、哼小调的、猜酒令的、打饱嗝的,声音倒是蛮丰富多彩的。

而他们的姿势更加丰富多彩:半躺着的,斜坐着的,摸脚丫的,加上已喝趴下的,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啊。当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当然,这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场合,所出现的特定的奇观。不久,这种君臣毫无拘束、开怀畅饮的场面就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约束了他们。这种压力叫宫廷礼仪。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定都为什么不选择洛阳而选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汜水称帝这天,刘邦按众人意愿暂时定都洛阳。但就在他准备带领手下的文武大臣们去洛阳时,一个人的出现让定都之事再起波澜。这个人的名字叫娄敬。娄敬是齐国人,此时不远千里赶到汜水来,只是为了刘邦建都的事。这等没身份、没地位的人,本来要见真龙天子刘邦一面很难,但是娄敬因为有老乡虞将军在朝廷为官,因此,很快就

  • 项羽与刘邦决裂: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令项羽始料未及的是,处理掉那二十来万累赘的秦军后,他们前进的速度并没有因此而变快,相反变得更加裹足不前了。因为当时坑杀二十万秦军的事还处于瞒报阶段,关中一带的人还很少有人知道。面对这样一支威武雄壮之师,天下百姓无不翘首以待,项军所到之处,闻风来投的人络绎不绝。于是坑杀了二十多万人,很快在路上又捡到二

  • 田横五百壮士:五百壮士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称帝后的刘邦并没有就此开始享受清福,作为一国之主,他自然有理不完的国事和家事。先来看看国事吧,毕竟家事也就是刘邦后宫的那些事儿,都是女人们争宠吃醋的事,可以缓缓,而国事可是关系到江山社稷啊,马虎不得。韩信兵权被夺,被降为楚王后,刘邦潜藏在心里最大的危机感没有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放松警惕,相反,他时刻关

  • 鸿门宴刘邦大难不死,多亏项伯胳膊肘往外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深夜派人来访项羽,定下了里应外合的绝妙之计。再加上当时项羽和刘邦的军事力量对比实在太悬殊(刘邦兵力十多万,项羽有四十多万),结果似乎毫无悬念了。然而,正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一个人,他的出现不经意间改变了这一切。他的名字叫项伯。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现任左尹一职。曹无伤来项羽这里

  • 刘邦为什么不杀季布而杀掉丁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项羽被围垓下时,钟离昧和季布在韩信的“四面楚歌”的感召下,不得已只好跟着无心恋战的楚军们逃走了,当时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情非得已。楚军们大部分都逃走了,他们两个作为主帅不走也不行了,否则就当个“光杆司令”,死无葬身之地了。项羽在乌江自刎后,钟离昧和季布成了刘邦重点追捕的对象。毕竟刘邦知道他们两个是项

  • 项羽为什么没杀了刘邦:亲叔叔项伯是祸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饕餮这个词在书本上是中性词,说的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带有点粗鲁豪放的意思。项羽和刘邦这场鸿门宴想必不少人有所耳闻,在范增的搅和下,后人一致认为这是一场权力与阴谋的盛宴。参加宴会的两位主角之一项羽,因为是主人公的关系,无束无缚吃得倒是很开心。而另一位主角刘邦却是索然无味,如坐针毡,根本就无心体会那美

  • 钟离眛简介:钟离眛最后为什么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季布很幸运地免除一死,还当了个小小的芝麻官,虽然这个郎中令和当年在项羽手下的“右臂”相比相差太远,但好歹算是保全了性命。要知道他是一个败军之将,一个亡国之臣,一个不折不扣的甲级战犯,能被赦免死罪就已经是老天开眼了,还能继续当个一官半职就更是祖上积德了。同为甲级战犯的钟离昧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了。此时说起

  • 臧荼生平简介:臧荼谋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就在刘邦通缉要犯、消除一切不安的因素时,此时已是燕王的臧荼居安思危,不等刘邦找上门来,就自己先造反了。他造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刘邦对项羽残余势力的追杀过于凶狠。他当年毕竟是项羽一手提拔为燕王的,后来他虽然无奈之下投靠了刘邦,但还是心怀疚意的。而韩信被抓后虽然没有处死,但一贬再贬,这让他这个项羽的“老

  • 张良为什么能够活到最后:功成身退的留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谴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摘自《孟子》相对于韩信的咄咄逼人,锋芒毕露,张良就显得深沉和老练多了。自从刘邦当了皇帝,他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了。据说张良闭门不出原因是因为练武功去了,他练的是养气辟谷之术。按理说他都一大

  • 刘邦从轻儒到尊儒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从当了皇帝,刘邦可谓是日理万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就在他不断地考核部下对他忠不忠诚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也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宫中礼仪问题。他手下这些功臣们,倚仗打江山时的劳苦功高,每次入朝宴会,个个都是放纵不羁,场面闹哄哄的像赶集,有时候谈功论战,有时候说朋道友,更有甚者当众脱鞋挠脚……后经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