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吐蕃王朝与中土大唐王朝相爱相杀两百多年 吐蕃王朝与大唐王朝的真实关系是什么样的?

吐蕃王朝与中土大唐王朝相爱相杀两百多年 吐蕃王朝与大唐王朝的真实关系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832 更新时间:2024/3/14 12:05:11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延续两百多年。吐蕃最强的时候有多强大呢?吐蕃王朝与大唐王朝的真实关系是什么样的?

唐朝立国以来,凭借强大的国力剿抚并用,分化、压制、收服了周边大多数异族政权。突厥、吐谷浑、高昌、百济、高句丽、回纥等相继衰落,无法与唐朝抗衡。只有吐蕃王朝,雄踞青藏高原两百多年,与唐朝时战时和相伴始终。今天就请朋友们随笔者走近唐朝时代的雪域高原,看看吐蕃何以成为唐朝最顽强的对手。

公元5世纪末以来,地处雅隆河谷的吐蕃逐渐崛起,攻取了青藏高原大部。七世纪前期,一代雄主松赞干布成为吐蕃赞普,恩威并施削平内乱,迁都逻些开疆扩土,经济发展军力大增。羽翼丰满的吐蕃开始对周边游牧部族展开进攻。同时期的唐朝处于贞观之治,政通人和,百业复兴,四夷臣服,丝路畅通。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入长安觐见,唐太宗遣使回访,唐蕃间开始了”相爱相杀”的两个世纪。

由于唐太宗婉拒吐蕃请婚,公元638年,松赞干布以吐谷浑挑拨唐蕃关系为借口,发兵攻打吐谷浑及党项、白兰诸部,又趁唐军不备进攻唐蕃边境的松州,大军压境,唐朝两个羁縻州投降吐蕃。唐太宗派名将侯君集率军反击,吐蕃遭遇唐军突袭死伤千余人。松赞干布趁机请和并再度求亲,为安抚吐蕃稳定西陲,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佛教、汉学、中医、农学等唐朝文明在吐蕃的传播。自文成公主入藏到松赞干布去世后初年,唐蕃之间维持了近20年和平。

松赞干布去世,噶氏家族辅佐其孙执政。吐蕃一面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另一面继续向外扩张。公元663年,吐蕃发动了对吐谷浑的总攻,吐谷浑可汗战败,率残部逃奔唐朝凉州。同年,吐蕃与弓月、疏勒两部合兵进攻于阗,被唐朝安西军逼退。唐蕃争夺河源和西域的拉锯战开幕。然而,此时的唐朝却内忧外患。

高宗武后与元老重臣的权力之争白热化,高宗身体每况愈下,武后忙于稳固权力。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持续了15年,西域地区西突厥诸部屡兴叛乱。唐朝被迫东西两线作战。长期内斗和大规模战争大大消耗了唐朝的军力财力,对付吐蕃扩张力不从心。

公元669年,唐军攻灭高句丽,东线战场烽火暂歇。唐朝将主要精力转向河西、青海方向。如何安置吐谷浑余部并应对吐蕃东扩,唐朝内部意见不一。虽然确定了对吐蕃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但因自然灾害频发、唐军士卒疲惫、远征高原行军困难等因素,高宗君臣举棋不定。

吐蕃则趁唐朝灾害频发内政不稳,出动数十万大军北上,攻陷西域十八州。安西四镇陷落,动摇了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唐朝被迫做出反应:“三箭定天山”的名将薛仁贵挂帅,率大军十万征讨吐蕃。由于副将郭待封贪功冒进,唐军在乌海遭到吐蕃20万大军包围袭击,辎重粮草丧失殆尽;余部退兵至大非川,被增兵至40万的吐蕃大军包围。

吐蕃军以逸待劳人多势众,物资供应充裕;唐军多日行军人困马乏,新遭败绩士气低落,又因高原反应多生疾病,战斗力大降。双方主力交手,吐蕃军依仗天时地利,一举击溃唐军。薛仁贵被迫与吐蕃议和,率残部回朝。折戟大非川,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周边部族战争的首次重大失利,唐军精锐大丧,元气大伤。此后唐朝被迫进行战略收缩,吐谷浑复国之火彻底熄灭。吐蕃控制了水草茂盛的河源地区,得到了进军河西和控制西域的跳板。面对吐蕃的步步紧逼,唐朝加强了河陇地区的布防,名将娄师德等先后率军在河陇、剑南击退了吐蕃的进犯,稳定了唐军防线,吐蕃与唐朝进入了长期对峙的时期。

高宗去世,武则天大权独揽,开始对吐蕃的反攻。吐蕃连年征战开疆拓土,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恶化了与唐朝的关系,赞普与权臣噶氏家族矛盾日益加深;吐谷浑等部族不堪沉重的赋役,纷纷弃蕃归唐。武则天以大将王孝杰为统帅,与反叛吐蕃的西突厥等部族联兵,出击西域收复安西四镇,并在凉州、西域开展屯田,加强了对丝路沿线的控制。

此后双方在西域和河源地区反复交手,互有胜负。公元698年,吐蕃赞普赤都松赞以狩猎为名,一举铲除了专权48年的噶氏家族。噶氏残部及其治下的吐谷浑部落1400帐,为躲避吐蕃追剿于第二年投归唐朝。除掉了权臣噶氏家族,吐蕃安内攘外,实力恢复。同时期神龙政变爆发,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复辟。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和亲,唐朝和吐蕃的关系暂时缓和。

公元709年,唐中宗在大明宫梨园宴请了吐蕃迎婚使一行:在唐蕃两国的马球比赛中,中宗侄子临淄王李隆基出场,带领唐朝马球队转败为胜。这场比赛后不久,唐中宗去世,李隆基先后铲除了韦后、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等政敌,开始打造文治武功的开元盛世。唐蕃关系犹如这场马球比赛,上演了战与和的逆转。

金城公主出嫁时,吐蕃通过贿赂送亲使,从唐朝手中求取了九曲之地。此地水草肥美,且距离唐朝河西诸州较近,成为吐蕃东进的根据地。从公元714年起,围绕九曲之地的归属,唐蕃交战多次互有胜负,唐军打退吐蕃多次进攻,基本上稳定了河陇防线。开元前期,唐玄宗李隆基虚心纳谏,宰相姚崇等人不尚边功,吐蕃赞普多次请求会盟和好,加上金城公主的斡旋,公元733年唐蕃双方订立了和约,商贸往来增多,吐蕃派遣贵族子弟入长安求学,河湟一带烽火暂熄。好景不长,开元后期到天宝年间,唐玄宗日益好大喜功,边将趁机挑起战端,加上金城公主的去世,唐蕃之间很快再度战火纷飞。

公元741年,吐蕃军攻取青海石堡,唐蕃双方围绕石堡开始了反复的争夺。多次击败吐蕃、契丹的名将、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认为石堡地势险要,吐蕃倾力固守,夺之伤亡太大且不易长期驻守补给,得不偿失。晚年的玄宗听信李林甫等人的谗言,贬黜王忠嗣,以其部将哥舒翰继任陇右节度使,率军继续攻打石堡。

战争的进展和结局不出王忠嗣所料:哥舒翰以数万唐军将士的性命为代价,6万人马耗费数日才攻下石堡,俘虏400余人。李白无不辛辣地讽刺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天宝末年唐军逐步从吐蕃手中夺回九曲之地,与此同时在西域和中亚也逐步占据优势。

武则天执政时期,唐军虽然收复安西四镇,但吐蕃仍同西域诸部藕断丝连。为对抗唐朝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军力,开元年间起,吐蕃与后突厥汗国和突骑施等部联结骚扰西域,并围绕葱岭以西的小勃律国展开了反复争夺。公元737年,吐蕃大军压境,原本亲唐的小勃律投降,葱岭以西20余国臣服吐蕃。10年后,唐朝名将高仙芝领步骑万余,精兵远征小勃律,攻取了吐蕃连方堡,俘虏了小勃律王夫妇,切断了吐蕃增援小勃律的唯一通道,并于三年后攻破亲吐蕃的曷师国,擒获吐蕃盟友突骑施可汗,威震西域和中亚。

开元年间,云南诸蛮部彼此攻伐,南诏国崛起,利用唐蕃双方在云南的矛盾冲突,争取到唐朝支持,成功兼并了其他五诏。国王皮罗阁死后,唐朝开始压制南诏的扩张,加之唐朝云南地方官的暴行,南诏背离唐朝倒向吐蕃。在吐蕃支持下,南诏击败唐朝数万讨伐军,控制了云南大部。唐朝征讨南诏的失败,预示唐蕃关系将再度发生转折。

总体来看,唐朝在遏制吐蕃、开拓疆域方面取得了显赫武功。然而外重内轻的兵力分布、对边将的管理失控、唐玄宗的昏聩和野心家的投机,最终酿成了惊天动地的安史之乱。曾经令吐蕃胆寒的名将高仙芝、哥舒翰相继遇害,唐朝河西、安西精锐边军东进平叛令边防空虚,吐蕃得以趁机大举东扩北上,逐步夺取了西域安西四镇和河西、陇右等地,甚至一度攻占长安。名将郭子仪联合回纥汗国的兵马发动反攻,唐朝才得以收复首都。

占领西域和河西陇右,吐蕃也达到了自身扩张的极限:国内的宗教、权贵冲突和奴隶反抗此起彼伏,难以继续长期用兵。深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党争旋涡中的唐朝,也急需缓和与吐蕃的关系。唐宪宗去世后,筋疲力尽的唐蕃双方于822年第八次会盟,激烈的对抗状态基本结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朝和吐蕃这对难兄难弟虽然和解,但各自国内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在人民反抗的浪潮中分别走向灭亡。

吐蕃王朝与大唐王朝的真实关系

在古代附属国的问题上,我们经常翻一个错误——想当然耳,以为纳个贡、和个亲就是附属国关系了。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别说和亲、纳贡,就是受天朝册封都不一定算是附属国。我们先得弄明白什么叫附属国。其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通过武力征服,扶植傀儡政权的半殖民性质;二是通过自己强大压迫感,迫使别国成为自己的保护国。

这两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政治上丧失独立地位,军事上受制于人。以此来看,所谓中国历史上有20多个附属国,就纯属无稽之谈了!稍微剔除一下,真正称得上附属国的也就那么几个,朝鲜、琉球、越南算是附属国。而且我们要明白,附属国这个概念本来是帝国主义殖民政策下的产物, 你能说我唐宋明清是帝国主义?这太政治不正确了吧。我们不能一边炫耀天朝有多少附属国,又一边否认不是帝国主义,那就相互矛盾了。所以,这是经不起推敲的。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所谓附属国,无论是纳贡还册封,本质上都是一种外交手段。我承认自己是附属国的地位,并且隔三差五送点土特产去,所谓纳贡,而你则需要表现出大国气象,赏赐我大量金银财宝。天朝需要受到尊重,外邦小国需要得到实际好处。所以你将这看成是一种交易手段也不为过。

就连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册封,其实也是很水的。外邦小国自己选好了国王,然后跑来让你天朝盖个章,虽然也叫册封,其本质就是通知你一声而已。跟英女王册封印度总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多数时候,中国皇帝并不了解这个新国王是个怎样的人,盖章册封依然是外交手段的延续而已,以示友好。它并不具有实际册封的内涵。

事实上,松赞干布时期的吐蕃王朝实力就非常强大,其势力范围向西到达了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东至四川盆地西缘,南至尼泊尔境内,向北至青海境内。他们完全可以与大唐相抗衡,大有挑战天朝之势,完全不存在附属国一说。松赞干布看到突厥可汗和吐谷浑王都娶了唐朝公主,觉得自己未受到重视,便要求大唐也嫁一个公主给她。唐太宗没同意。

松赞干布便借此机会,率领大军痛打一顿大唐庇护的吐谷浑,然后又相继攻克攻党项、白兰羌。然后又出兵到唐朝国界,进一步威胁大唐,据吐蕃史书《世系明鉴》记载,“赞普致书唐主曰: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

当然,历史上松赞干布是否说出如此大言不惭的话,我是持怀疑态度的。至少有夸大之嫌。

唐太宗不想发动战事,希望息事宁人,便遂了他的愿。将李氏宗亲的一个女儿封为公主,并远嫁吐蕃,这个公主就是文成公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唐朝嫁公主到吐蕃是无奈之举。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十年,唐、蕃两国还算保持着基本友好,没有用兵。但十年之后,松赞干布去世了,此后吐蕃便不断与大唐发生冲突。那时文成公主还在世,她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夫家国”与“娘家国”打的头破血流。吐蕃女人是没有地位的,文成公主说不上话,无可奈何……

后来,唐中宗李显又把才十二三岁的养女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却依然没能止住吐蕃与大唐的军事冲突。公元763年,吐蕃竟然趁着唐朝内乱,兵临长安城下,吓得代宗仓皇逃到陕州避难。吐蕃人将广武王李承宏立为傀儡皇帝。后来郭子仪率唐朝大军打来,吐蕃人立刻撤退走了,前后占据长安城共计15天。你看,吐蕃和大唐本是这样一个关系,我实在看不出哪里有一点附属国的迹象。你何时见过这么牛气冲天的附属国?吐蕃与大唐的真实关系就是——新土豪乱拳痛揍老财主的关系,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敌对状态和冲突之中的。

标签: 隋唐历史

更多文章

  • 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特点 用笔肥愚不露锋芒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唐历史

    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其发明的颜体一反初唐书风,其书法以丰腴雄浑为主,外柔内刚,其实恢宏,颜体将人格魅力和艺术进行了揉合并且成功了,可谓是一个创新者。颜真卿书法独具特色,可谓是自成一派,下面开看看颜真卿书法特点是什么?颜真卿最擅长行书和楷书,并自创了颜体,以书法精妙著称。与颜真卿齐名的是柳公权,柳公

  • 苏定方:唐朝最低调的战神 大器晚成 一生功勋卓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唐历史

    苏定方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然而这么一位铁骨铮铮的唐代名将为何被后世一些不明就里的小说“黑化”成是一个阴险狡诈之徒呢?苏定方这个名字尽管为许多人耳熟能详,但往往是作为白脸

  • 李靖: 大唐罕见的全能型的军事天才 可谓文武全才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唐历史

    李靖是隋末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将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李靖,字药师,三原人,大唐的开国功臣,被封为卫国公,人称李卫公。卫国公李靖出身于宦门世家,祖上先后出仕北魏、北周和隋朝。李靖生于北

  • 大唐李光弼: 平叛安史之乱 凭借几千人拖垮了史思明的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唐历史

    李光弼是唐朝中期名将,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史称其“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他虽名气不如郭子仪大,但其军事才能不在郭子仪之下。唐朝是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曾经的唐朝完整的控制了西域,并且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唐朝能够将西域控制,靠的无疑是唐朝的名将,在唐朝时期,最不缺少的就

  • 唐代白居易的诗有什么特点为何被称为诗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唐历史

    在中国诗歌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等,另外还有一人被称为诗魔,那么诗魔是谁呢?1、诗魔白居易被称为诗魔的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他还有另外一个称谓诗王。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河南新郑人。他34岁的时候中进士,开始进入仕途。

  •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文学上的成就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唐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的诗词文化是相当繁荣的,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中,很少有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有如此令人羡慕的诗词文化。而在我国历史上,也出现了相当多的诗词大家,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为后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贺知章。1、贺知章的成就说起贺知章,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成就 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唐历史

    柳宗元是唐朝人,于公元773年生于唐代宗年间。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1、柳宗元的历史背景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

  • 唐代宗李豫:从兵马大元帅做到一国之君 李豫的一生是多情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历史

    唐代宗李豫是唐朝第八位皇帝,唐代宗李豫的一生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不仅在消除余党有为,不仅在巩固帝位做到乱后求治,他的一生也是多情的一生,并且淋漓尽致。李豫自幼性温和敦厚、相貌出众、才情过人。虽然,李亨并非是玄宗最宠爱的儿子。但是,对于这个长孙,玄宗却是宠爱有加。对于自己的父亲并不是特别受祖父所信任

  • 唐德宗李适:统军平定安史之乱 成为最特殊的凌烟阁功臣 本有机会成为一代明君 却昏庸无能 致使唐朝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唐历史

    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第九位皇帝,他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因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画像被放入凌烟阁时,后来才成为大唐天子的。这位皇帝虽然进了凌烟阁,但才能有限,在位时间很长,却搞乱了唐朝的秩序,为唐朝的衰亡埋下祸根。如果说开元盛世是唐朝极致的辉煌,那么安史之乱就是唐朝苦涩的泪水。多少香榭亭台,莺歌燕语,都在连天

  • 唐高宗李治:一位常被后世忽视的明君 做到了自己的父亲李世民做不到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唐历史

    唐高宗李治是大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历史上李治的存在感低,因为在他前面有千古一帝的父亲李世民,在他后面则有千古一女皇帝的妻子武则天和开创盛世的孙子李隆基,李治夹在这些猛人中间,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心软善良,懦弱无能。然而,李治却不是人们所说的那样懦弱无能,而是一个被后世忽视的明君。在大唐王朝璀璨的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