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派遣唐使的原因,遣唐使制度因何废止 如何评价遣唐使制度

日本派遣唐使的原因,遣唐使制度因何废止 如何评价遣唐使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204 更新时间:2024/1/19 4:10:45

遣唐使是日本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在公元630年到公元894年,先后派遣了十多次遣唐使,学习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化,促进了日本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也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那么遣唐使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

说起日本遣唐使的历史背景,得从四世纪中叶说起,当时大朝廷基本统一了日本诸岛,日本国先后多次中国南朝进贡,请求封号。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中国,结束了分裂动乱的局面,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当时日本是由圣德太子摄政,他是个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先后派出了四次遣唐使,学习隋朝的一系列优秀制度,这也成为了后来遣唐使的开端。

公元618年,唐朝灭隋,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唐帝国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非强大的帝国,同时唐帝国也是声名远扬。由于日本在此之前已经派出过四次使团,面对如此强大的唐帝国,他们的倾慕和学习热情也是空前高涨。公元623年,从唐朝回国的日本留学僧惠齐、惠日向日本天皇报告了唐帝国的诸多优秀之处,建议派遣使团进行学习。于是当时的日本政府组织起了规模浩大的遣唐使团,派遣优秀人才担任使臣,并带着留学生和留学僧前往唐帝国。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下令派遣了第一批遣唐使团,总计两百多人,自此遣唐使赴中国学习的道路正式开。以上也就是遣唐使的主要历史背景。

1、遣唐使的意思

遣唐使制度是日本历史上意义非常重大的一项对外学习制度,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那么遣唐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顾名思义,遣唐使的意思就是在唐代的时候,日本派到中国学习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使节团。从公元七世纪末期到九世纪末期,大约二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先后派了十几次遣唐使,不论次数、规模还是时间、内容都可以算得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举。第一遣唐使团是在公元630年的时候,由日本舒明天皇派出的,到公元894年,日本朝廷总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但最后有几次没有来到中国,到达中国的遣唐使总共有十二次。直到894年,也就是日本宽平六年,菅原道真向日本天皇谏阻,自此之后正式停止了遣唐使。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对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的贡献是极其重大的,实际上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遣唐使来到唐朝每次都会受到热情款待,向唐朝皇帝献上贡品之后,会受到皇帝的接见和奖赏,当然当时的唐朝面对日本的主动学习,加之天朝上国的心理因素,每次都会让遣唐使带着丰厚的礼品回去,可谓是满载而归。初期遣唐使人数有二百多人,后来逐渐增加到了五百多人,当然只有其中的主要成员才会被批准进入都城长安。遣唐使一般在长安和内地逗留一年左右时间,可以充分感受唐朝的风土人情,购买他们所需要的书籍等物品,在遣唐使回日本的时候,唐朝为了显示泱泱大国的风度,会派人将他们送到沿海。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遣唐使和别的附属国的使节团是不一样,并不是朝贡使节,是不向唐朝称臣的。

以上就是日本遣唐使的简单介绍,想必大家一定明白遣唐使的意思了、遣唐使对于日本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促进了日本的文字学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当然遣唐使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是功不可没的。

2、遣唐使制度废止原因

遣唐使是日本历史上非常伟大的创举,已逐渐成为一种制度,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总共历时两百六十多年。遣唐使通过在唐朝的学习,回国后模仿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建立了自己的相关制度,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但最终遣唐使制度被废止了,那么遣唐使制度废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遣唐使制度被废止的原因。

首先,遣唐使制度的废止是在公元公元895年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唐朝已经接近尾声,国内政局动荡不安。这就使得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受到很高的待遇,面对动荡的政局自然也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而且就连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所以遣唐使在这个时候是不愿意来到唐朝的,遣唐使制度被废止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第二,遣唐使制度经历了两百六十多年,学习吸收了先进中国文化,并仿效了很多唐代制度,日本国内的改革也已经基本完成,因此日本对于中国文化的需求不再像期初那么迫切了。所以再派遣遣唐使已经不是很必要了。

第三,日本派遣遣唐使来中国花费是非常巨大的,这对于日本政府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挡路艰辛,需要漂洋过海,很多使臣也对此感到畏惧。最后一点是,由于遣唐使促进了中日两国的交流,两国的贸易也不断发展,日本地小资源不足,唐朝赴日贸易不断增加,以前靠遣唐使带回唐货,现在不需要了,所以遣唐使在贸易上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综合上述四点,遣唐使制度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所以在公元894年,宇多天皇接受遣唐大使的奏请,正式废除了遣唐使制度。以上就是遣唐使制度废止的原因。

3、遣唐使的评价

遣唐使制度是中日两国历史上友好交流的一个典范,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将先进的文化、制度、艺术、技艺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变革。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拓展了中国的贸易市场。那么在今天人们都是怎么评价遣唐使制度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对于遣唐使的评价。

首先,人们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评价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善于学习,而且学习能力很强。遣唐使就是个典范,当时的日本知道唐帝国的强大,想通过对唐朝文化制度的学习来达到推动自己国内的改革,以及强大自身实力的目的。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遣唐使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都一直认同遣唐使是当时日本政府做出的非常英明的决策。

当然对于那些漂洋过海来到唐朝的遣唐使,人们给予的评价也是很高的,他们不辞辛劳,为了学到先进的唐文化,可谓是不远万里跋山涉水。遣唐使来到长安后也是非常虔诚的,只要是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都会去学习,而且在回国的时候还会带回去重要的史书典籍以及制度条令。

当然对于遣唐使的评价也不都全是正面的,负面的也有,比如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回国之后很多东西都是仿效唐朝的,但没有根据自己的国情加以实质上的创新。毕竟中国的千年文化是博大精深的,遣唐使学到的只能算得上皮而已。

总之,人们对于遣唐使的评价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肯定遣唐使对于两国文化交流以及推动社会进程的贡献,另一方面否定遣唐使只是照搬照抄不加创新的做法。以上就是人们对于遣唐使的一些评价。

标签: 隋唐历史

更多文章

  • 吐蕃王朝与中土大唐王朝相爱相杀两百多年 吐蕃王朝与大唐王朝的真实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唐历史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延续两百多年。吐蕃最强的时候有多强大呢?吐蕃王朝与大唐王朝的真实关系是什么样的?唐朝立国以来,凭借强大的国力剿抚并用,分化、压制、收服了周边大多数异族政权。突厥、吐谷浑、高昌、百济、高句丽、回纥等相继衰落,无法与唐朝抗衡。

  • 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特点 用笔肥愚不露锋芒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唐历史

    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其发明的颜体一反初唐书风,其书法以丰腴雄浑为主,外柔内刚,其实恢宏,颜体将人格魅力和艺术进行了揉合并且成功了,可谓是一个创新者。颜真卿书法独具特色,可谓是自成一派,下面开看看颜真卿书法特点是什么?颜真卿最擅长行书和楷书,并自创了颜体,以书法精妙著称。与颜真卿齐名的是柳公权,柳公

  • 苏定方:唐朝最低调的战神 大器晚成 一生功勋卓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唐历史

    苏定方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然而这么一位铁骨铮铮的唐代名将为何被后世一些不明就里的小说“黑化”成是一个阴险狡诈之徒呢?苏定方这个名字尽管为许多人耳熟能详,但往往是作为白脸

  • 李靖: 大唐罕见的全能型的军事天才 可谓文武全才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唐历史

    李靖是隋末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将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李靖,字药师,三原人,大唐的开国功臣,被封为卫国公,人称李卫公。卫国公李靖出身于宦门世家,祖上先后出仕北魏、北周和隋朝。李靖生于北

  • 大唐李光弼: 平叛安史之乱 凭借几千人拖垮了史思明的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唐历史

    李光弼是唐朝中期名将,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史称其“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他虽名气不如郭子仪大,但其军事才能不在郭子仪之下。唐朝是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曾经的唐朝完整的控制了西域,并且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唐朝能够将西域控制,靠的无疑是唐朝的名将,在唐朝时期,最不缺少的就

  • 唐代白居易的诗有什么特点为何被称为诗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唐历史

    在中国诗歌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等,另外还有一人被称为诗魔,那么诗魔是谁呢?1、诗魔白居易被称为诗魔的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他还有另外一个称谓诗王。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河南新郑人。他34岁的时候中进士,开始进入仕途。

  •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文学上的成就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唐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的诗词文化是相当繁荣的,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中,很少有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有如此令人羡慕的诗词文化。而在我国历史上,也出现了相当多的诗词大家,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为后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贺知章。1、贺知章的成就说起贺知章,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成就 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唐历史

    柳宗元是唐朝人,于公元773年生于唐代宗年间。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1、柳宗元的历史背景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

  • 唐代宗李豫:从兵马大元帅做到一国之君 李豫的一生是多情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历史

    唐代宗李豫是唐朝第八位皇帝,唐代宗李豫的一生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不仅在消除余党有为,不仅在巩固帝位做到乱后求治,他的一生也是多情的一生,并且淋漓尽致。李豫自幼性温和敦厚、相貌出众、才情过人。虽然,李亨并非是玄宗最宠爱的儿子。但是,对于这个长孙,玄宗却是宠爱有加。对于自己的父亲并不是特别受祖父所信任

  • 唐德宗李适:统军平定安史之乱 成为最特殊的凌烟阁功臣 本有机会成为一代明君 却昏庸无能 致使唐朝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唐历史

    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第九位皇帝,他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因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画像被放入凌烟阁时,后来才成为大唐天子的。这位皇帝虽然进了凌烟阁,但才能有限,在位时间很长,却搞乱了唐朝的秩序,为唐朝的衰亡埋下祸根。如果说开元盛世是唐朝极致的辉煌,那么安史之乱就是唐朝苦涩的泪水。多少香榭亭台,莺歌燕语,都在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