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平阳公主: 曾创建娘子军大败屈突通 娘子关也由此得名 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大唐平阳公主: 曾创建娘子军大败屈突通 娘子关也由此得名 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27 更新时间:2024/1/15 11:41:39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第三女,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古代数千年历史中,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几乎都是男性,鲜有女将出现。一提起女将,大家自然会想起花木兰或者以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再有就是唐朝时的樊梨花之类。事实上,杨门女将和樊梨花都是演义上虚构的人物。花木兰历史上尽管实有其人,但她的事迹多半也是被夸大了的。

古代历史上真正的女将军除了花木兰,建立过功勋的屈指可数,仅宋朝的梁红玉、明朝的秦良玉等几人,今天咱们要讲的这位女将,堪称隋唐第一甚至是唯一的天才女将,她曾创建娘子军,大败过隋唐名将屈突通;若没有她,李渊难以称帝。那么此女将是谁?有什么天才之举?

这位女将军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平阳公主,他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母亲为李渊嫡妻窦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母姐。因为她的名字在《唐书》等史料中没有记载,所以后人称其为平阳公主。

1、组建娘子军

平阳公主的天才首先表现在组建军队上,就是创建娘子军。为何要让一个女子组建军队?男人们干什么去了?这首先得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有许多不甘平庸之辈都想在乱世中建立一番功业。雄踞山西太原的李渊也不例外,他对天下的形势已经观察了很久,终于到隋大业十三年时,他认为时机成熟,决定起兵。但他不是像瓦岗军或者窦建德等势力那样,比较盲目,而是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就是直逼隋朝的心脏长安,意图走捷径,迅速拿下长安后称帝。这在当时是比较聪明的做法。

然而,尽管当时的隋炀帝杨广去了南方,不在都城,但想拿下城防坚固的长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事实上是,李渊很顺利地成功了。他能顺利拿下长安,当然跟其麾下的众将,跟他几个能干的儿子,比如李建成和李世民等有很大关系,但他的女儿平阳公主功劳更大,可以说若没有平阳公主,李渊难以拿下长安称帝,至少难度要增大很多。

平阳公主很早就嫁给了其父李渊的部将柴绍,当时平阳公主与柴绍定居在长安。李渊既然要起兵造反,当然要把自己人赶快召回来以防不测了。当李渊派遣使者要秘密召回女儿时,平阳公主却并没有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不愿去太原。柴绍当然得服从主人李渊的命令,因为李渊起兵,柴绍得出力。柴绍很能干,也是智勇双全,后来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24功臣榜第14位。做为丈夫,柴绍当然也希望妻子跟着自己走了,让个女人留在将要发生战争的长安,他如何放心?

可平阳昭公主却坚持说:“你应该赶紧离开,到太原帮着父亲起事。我一个妇人家,遇到危险容易躲藏起来,到那时我自有办法,你不必担心!”柴绍无奈,只得只身一人从小道快速直奔太原。平阳公主就留了下来。不过平阳公主并没有呆在长安,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动荡,面对父亲即将展开的大动作,她岂能无动于衷?她要有所行动,帮父亲完成这件千古伟业。

所以她很快动身回到老家鄠县的李氏庄园。她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然后就开始招募军队。巾帼不让须眉,她也要在这乱世之中显一番身手了。事情顺利,她很快招募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准备当父亲领兵过来时以接应。不久,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后,心情激动,她要赶快行动,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队。

自此,平阳公主展现了她的卓越的军事组织管理天才,数月之内便招来了数万军队,组建了赫赫有名的娘子军。平阳公主先是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她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率领数万兵马。当时平阳公主派聪明机智的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马三宝不辱使命,漂亮地完成了任务,顺利招降成功,自此势力强大的何潘仁心甘情愿地为平阳公主效力。

之后平阳公主又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这当然很快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于是隋朝派大军屡次镇压义军。但义军在平阳公主的率领下,奋勇作战,屡败敌军;而且再接再厉,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军威大震。

平阳公主治军很严,令出必行,她在军中的威信很高。本来这支军队是由数支义军组成的,义军其实都是乌合之众,各自为战,其领军头子多是大老粗,甚至有很大的匪性。然而在平阳公主的带领下,他们都变得服服帖帖的,俨然被训练成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正规军,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拥护,大家都亲切称平阳公主为“李娘子”,她的军队也被称为“娘子军”。

娘子军威名远扬,致使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义军就超过七万人的规模了。这在当时已经是不小的势力了。平阳公主在指挥作战上也颇有军事天才,曾数次击败隋朝名将屈突通。后来屈突通被李世民收服之后,成为大唐开国元勋,位列凌烟阁功臣榜第12位。

2、平阳公主为李渊攻陷长安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17年9月,李渊终于率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女儿平阳公主已在关中为他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为他拿下长安奠定了稳定的基础。李渊派柴绍带几百骑兵去迎接平阳公主。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然后,柴绍与平阳公主夫妻二人各领一军,比翼齐飞,挥动双剑,直逼长安。到了11月份,平阳公主同柴绍等又合兵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使李渊在当时逐鹿关中的群雄之中,占得先机。但是如果没有平阳公主的助力,没有她提前打好的基础,李渊想在两个月内打下长安称帝,简直不可能。

攻下长安,关中平定之后,李渊将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然后,平阳公主再次为大唐的江山的统一和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李渊当时虽然拿下了长安,但是他只是控制了半个关中,中原和其他广大地区还在隋朝或者各个割据势力的控制之下,他的四周都是敌人。大家对关中对长安,这个当时世界的中心,都是虎视眈眈。所以李渊可不敢掉以轻心,稳定长安后,他立马展开了统一全国的行动。

长安之所以叫长安,是因为它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以华为城,以河为池”,不像洛阳那样,几乎无险可据。但这也是相对于中原地区的群雄争霸来说的,如果西北地区一乱,长安也很危险。而当时的陇西之地就有薛举的割据势力,还有凉州的李轨,此二人势力都很雄厚,也对长安形成很大威胁。所以李渊决定先对付后背这两个隐患。于是英勇善战的李世民便奉命征讨西部;拿下之后,接着再对付盘踞在中原的王世充,和占据河北的窦建德等。在李世民征战的过程中,平阳公主的丈夫柴绍都紧随其后,参与历次征战,皆立下大功。那么平阳公主此时在干什么呢?

3、威震娘子关

在李世民为大唐的统一而征战南北的时候,平阳公主当然也没有闲着,不过她并没有跟随李世民、柴绍出征,而是仍然带着她的娘子军单独作战,这时她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被后人更名娘子关。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所以平阳公主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平阳公主率领娘子军驻扎娘子关之后,凭借天险,修筑工事,严密布防,屡败敌军,不给敌人可乘之机。她还曾上演了一出米汤退敌的好戏,被后人津津乐道。一次,刘黑闼部大举进攻娘子关,平阳公主眼见敌人来势凶猛,她一面向太原告急,一面指挥娘子军与居民严防死守。由于关内军队兵力不足,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面对数倍于己的军队,平阳公主心急如焚,她站在城楼上不停地极目远眺,盼望着援军到来。

忽然,她无意中看见远处田野上丰收在望的一片金黄的谷子,顿时急中生智,计上心来。她连忙下令城内军民收割谷子,然后架锅烧火,用新米大量熬制米汤。米汤熬好后,她又令士兵们在夜里悄悄出关,把熬好的黄澄澄的小米汤全部倒入关前沟壑中。

次日,娘子关前的沟壑中米汤横溢,敌人的哨兵远远地发现沟谷中的黄色液体后,疑为是马尿,急忙报告主帅。敌军主帅连忙出帐观望,只见娘子关城楼上旌旗招展,军民喊杀声震天,战鼓擂动,便认为是唐军的援兵已到,而且肯定到了很多,仅战马的尿液就流满了河沟!被吓得不轻,于是仓皇退兵,娘子关之围遂解。当刘黑闼后来得知是平阳公主的疑兵之计时,太原的援兵已到,他们也只能望“尿”兴叹了。这个民间的传说尽管有点夸张,但足以说明平阳公主的足智多谋。

英年早逝,平阳公主成为古代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女子

平阳公主是于唐高祖武德六年2月初去世的,由于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她的出生日期,只说李渊的第三个女儿。而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当时34岁,次子李世民25岁,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姐姐,据有关专家推断,她可能在30多岁去世的,可谓英年早逝。

关于她的早逝,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战死,二是病死。当然也有说是被李建成害死的,因为平阳公主向来跟李世民比较投合,她很欣赏李世民的才气和志向。据说,她临死前曾对李世民有遗嘱,说高祖之后,有意让李世民继承帝位,并且要他当断必断,不可有太多顾虑。也许在暗示他对太子李建成必须要有所动作。当然这只是民间野史的说法,在正史里没有记载。

不过在《新唐书》中则明确地记载了平阳公主的葬礼。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的:“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高祖李渊反驳道:“鼓吹就是军乐,平阳公主生前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何不可?”

于是李渊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按照谥法所说的,“明德有功曰‘昭’”,将平阳公主谥号为 “昭”。所以后世也称平阳公主为“平阳昭公主”。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以军礼举殡下葬的女子。

平阳公主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立下大功的公主,其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被誉为中国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她而得名。明代史学家王世贞曾写诗给平阳公主高度评价:“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平阳公主能在英雄辈出的隋唐时期占有一席之地,确实是位千古罕见的奇女子!

标签: 隋唐历史

更多文章

  • 日本派遣唐使的原因,遣唐使制度因何废止 如何评价遣唐使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唐历史

    遣唐使是日本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在公元630年到公元894年,先后派遣了十多次遣唐使,学习唐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了日本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也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那么遣唐使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说起日本遣唐使的历史背景,得从四世纪中叶说起,当时大和朝廷基本统一了日本诸岛,日本国王先后多次向

  • 吐蕃王朝与中土大唐王朝相爱相杀两百多年 吐蕃王朝与大唐王朝的真实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唐历史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延续两百多年。吐蕃最强的时候有多强大呢?吐蕃王朝与大唐王朝的真实关系是什么样的?唐朝立国以来,凭借强大的国力剿抚并用,分化、压制、收服了周边大多数异族政权。突厥、吐谷浑、高昌、百济、高句丽、回纥等相继衰落,无法与唐朝抗衡。

  • 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特点 用笔肥愚不露锋芒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唐历史

    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其发明的颜体一反初唐书风,其书法以丰腴雄浑为主,外柔内刚,其实恢宏,颜体将人格魅力和艺术进行了揉合并且成功了,可谓是一个创新者。颜真卿书法独具特色,可谓是自成一派,下面开看看颜真卿书法特点是什么?颜真卿最擅长行书和楷书,并自创了颜体,以书法精妙著称。与颜真卿齐名的是柳公权,柳公

  • 苏定方:唐朝最低调的战神 大器晚成 一生功勋卓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唐历史

    苏定方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然而这么一位铁骨铮铮的唐代名将为何被后世一些不明就里的小说“黑化”成是一个阴险狡诈之徒呢?苏定方这个名字尽管为许多人耳熟能详,但往往是作为白脸

  • 李靖: 大唐罕见的全能型的军事天才 可谓文武全才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唐历史

    李靖是隋末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将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李靖,字药师,三原人,大唐的开国功臣,被封为卫国公,人称李卫公。卫国公李靖出身于宦门世家,祖上先后出仕北魏、北周和隋朝。李靖生于北

  • 大唐李光弼: 平叛安史之乱 凭借几千人拖垮了史思明的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唐历史

    李光弼是唐朝中期名将,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史称其“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他虽名气不如郭子仪大,但其军事才能不在郭子仪之下。唐朝是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曾经的唐朝完整的控制了西域,并且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唐朝能够将西域控制,靠的无疑是唐朝的名将,在唐朝时期,最不缺少的就

  • 唐代白居易的诗有什么特点为何被称为诗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唐历史

    在中国诗歌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等,另外还有一人被称为诗魔,那么诗魔是谁呢?1、诗魔白居易被称为诗魔的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他还有另外一个称谓诗王。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河南新郑人。他34岁的时候中进士,开始进入仕途。

  •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文学上的成就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唐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的诗词文化是相当繁荣的,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中,很少有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有如此令人羡慕的诗词文化。而在我国历史上,也出现了相当多的诗词大家,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为后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贺知章。1、贺知章的成就说起贺知章,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成就 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唐历史

    柳宗元是唐朝人,于公元773年生于唐代宗年间。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1、柳宗元的历史背景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

  • 唐代宗李豫:从兵马大元帅做到一国之君 李豫的一生是多情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历史

    唐代宗李豫是唐朝第八位皇帝,唐代宗李豫的一生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不仅在消除余党有为,不仅在巩固帝位做到乱后求治,他的一生也是多情的一生,并且淋漓尽致。李豫自幼性温和敦厚、相貌出众、才情过人。虽然,李亨并非是玄宗最宠爱的儿子。但是,对于这个长孙,玄宗却是宠爱有加。对于自己的父亲并不是特别受祖父所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