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是因胡太后废除的?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是因胡太后废除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41 更新时间:2024/1/13 0:39:30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是因胡太后废除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熟悉北魏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北魏有条很不人道的制度,在皇位传承中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这条制度叫做“子贵母死”,具体的实施是从道武帝拓跋珪时候开始的,一直到了宣武帝元恪时代才被终止。这条制度规定,一旦皇子被立为皇太子,他的生母将被赐死,以防止母族做大而掣肘皇权。拓跋珪对此的解释是沿用了汉武帝刘彻的制度,当初刘彻赐死钩弋夫人,就是避免其家族控制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尽管历代皇帝的母亲深受其害,但依旧被延续下来,直到元恪执政时宣布取消,才使胡太后成为第一个活下来的皇帝生母。

对于元恪取消这个祖宗制度的说法在历史上很多,既有主流历史学界的解释,也有很多稗官野史的推测。主流历史观认为,元恪是因为崇信佛教,讲究仁慈治国才取消了“子贵母死”的不人道制度。而民间的稗官野史则不认同,他们认为是因为胡太后外貌美颜,后宫手段厉害,所以深受元恪宠爱,将其迷得晕头转向。元恪取消“子贵母死”的制度是因为舍不得胡太后,而他又只有皇太子元诩这个在世的独子,所以只能取消这个制度以达成两全其美。这两种说法在后世的历史书中都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各种争论众说纷纭。

可是如果仔细的阅读北魏史料,就可以发现这两种说法都是说不通的,也是古代学者们牵强附会的解释。对于第一种元恪信佛的说法,完全是为了给元恪贴金。元恪信佛不假,而且胡太后也是迷信佛教,夫妇俩在位期间大修佛寺,并扩大了龙门石窟的规模,建造无数巨型佛像,成为古代宗教艺术的奇迹。但这些并不代表他们是仁慈,其实这两位在政治斗争中都不是什么善类,元恪尤其心狠手辣。为了夺回皇权,加强北魏朝廷的中央集权,先后处死了受到其父拓跋宏重用并委派为顾命大臣的,元禧、元详、元勰等皇叔,可谓是六亲不认。

为了掌控皇权和加强中央集权,元恪可谓是费尽心思,无所不用其极。他宠信国舅高肇,纵容他诬陷和打压宗王势力与门阀士族,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其中他的第一个皇后于氏便是因此郁郁而死,而于氏所生之子也因为高肇故意耽搁其病情而早夭。其中的原因是作为鲜卑八大门阀之一的于烈于忠父子掌握禁军权力,他担心于氏所生之子成为太子会威胁皇权。元恪连自己亲生儿子和结发之妻都不能放过,他的人性中还有什么仁慈可言?说他因为仁慈而取消“子贵母死”的制度,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对于第二种说法,其实民间并无多少证据,只是主观臆测而已。胡太后并非元恪的皇后,甚至连皇妃都不是,只是贵嫔而已,在北魏的宫廷中地位是不高的。她的地位不但比不上继于氏之后当皇后的高英,甚至比不上比她早进宫的嫔妃。史书中并没有元恪盲目宠爱胡太后的记载,更不要说胡太后用各种厉害手段把元恪迷得晕头转向。实际上胡太后崛起是在元恪去世后,因为儿子元诩被拥立登基,她作为皇太后临听制,所以才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从史料记载来看,元恪并非沉迷女色的皇帝,说他因迷恋胡太后而改变制度并不成立。

从北魏的各种史料来看,元恪既非仁慈的皇帝,也非好色的皇帝,而是善于弄权的皇帝。他从即位开始就玩弄权术,先从以元禧为首的顾命大臣和宗王势力中夺回皇权,得以完成亲政。然后又扶持国舅高肇,借此打击宗王势力和鲜卑、汉族的门阀士族,加强朝廷的中央集权,使朝廷权力集中于他一人之手。

可以说元恪执政时期不一定是国力最巅峰的,但绝对是中央集权最强大的。以他善于弄权的性格是不会完全相信任何人,包括在帮他夺回皇权得以亲政的于烈于忠父子。他扶了持高肇兄弟之后,广泛的打压了鲜卑和汉族的门阀士族,于氏因为是皇后的亲戚反而深受猜忌。

以他的这种性格,对于高肇把持朝政也不会完全放心的。前文讲过他选择高肇是因为高肇来历比较单纯,在中原没有势力,于门阀士族的关系也不好,不会担心他们尾大不掉。但高肇长期霸占权位之后,高丽高氏也开始和中原门阀密切交往,再加上高肇的侄女高英成为皇后,这就使得高丽高氏出现了不可控的变化。以元恪多疑猜忌的性格,自然会做出提前的准备,而保住胡太后就是他的重要首手段之一。可以说从政治斗争的策略来看,元恪取消“子贵母死”的制度保住胡太后,其意图与当初扶持高肇打击宗王势力是异曲同工的。

胡太后是河州刺史胡国珍之女,从出身上看连门阀士族都不是,只能算是官宦世家。在南北朝时代门阀士族是第一位的,普通的官宦世家只能是第二位。高肇虽然是高丽高氏,但冒认渤海高氏的分支,也勉强挤进了门阀士族圈子。可胡太后的家庭出身比高肇还要偏,地位更低得多。她家祖上是后秦的贵族,投降胡夏后又受了赫连勃勃的爵位,胡夏灭亡后再投靠北魏。她的父亲胡国珍虽然继承了家族武始侯的爵位,但在贵族圈子中也是低端角色。她并非走官方途径入宫,而是靠当尼姑的姑姑在宫廷讲经说法时走后门入宫的。

当时皇后高英没有儿子,元恪活着的儿子中只有元诩一位,他是胡太后所生。所以在立太子的层面,元恪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立元诩为太子。按照“子贵母死”的制度,元诩立为太子,则必须赐死胡太后,将元诩交给皇后高英抚养。可如此一来,便产生了国家大权失控的风险。当时高肇已经把持朝政,高英是高肇的侄女,形成了内廷与外朝互相呼应的政治格局。如果再把年幼的元诩送到高英手里,那高丽高氏不但掌控了现在,还控制了未来。一旦元恪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高英肯定临朝听制,这就是第二个冯太后

为了掣肘高丽高氏在朝廷中的权力,元恪是绝不会把元诩交给高英的,这就必须保证胡太后活着。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元恪在违背祖制取消了“子贵母死”的制度,让胡太后活了下来。在他看来胡太后的家族比高丽高氏都不如,胡太后凭借家族把持朝政的可能性不存在。如果朝廷中出现胡氏和高氏制衡的格局,他也是乐见其成的。如果能够围绕元诩出现胡氏、高氏、宗王及其它门阀互相牵扯的政治格局,这更有利于元诩控制国家大权,保证中央集权的政治生态。可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元恪的想法太天真,反而给北魏埋下大患。

元恪没有预见到,胡氏虽然不强,但却愿意和宗王势力、门阀士族合作,联合打击高氏在朝中的霸权,使朝廷权力再次被掌握在太后手中。而胡太后利用这种权力临朝听制,使元诩成为了傀儡皇帝。而她与宗王、门阀的联合也铲除了高丽高氏的势力,成为一家独大的执政联盟。从根源上看,元恪多方政治平衡未能实现的原因在于,高丽高氏和胡氏的势力都相对薄弱,又不能联合与宗王、门阀势力抗衡,最终只能各自斗争。由于高肇与宗王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使得胡氏成为宗王势力支持的对象,年幼的元诩只能成为牺牲品。

从元恪对国家大事的安排来看,他明显犯了中国古代守成皇帝最容易犯的错误,过于依赖用权谋手段治国。这种办法充分利用的皇帝身份和皇权的力量,能够以较小的代价,达成较大的整治成果,加强朝廷的中央集权。他扶持高肇也好,废除“子贵母死”的制度也罢,都是为了玩弄权术的需要。可权术这种政治工具都是依托于人存在的,当人不存在了,权术的力量则荡然无存,制衡的效果便完全消失。失去制衡的政治生态,要么使得朝廷在内耗中逐渐衰弱,要么引发一轮一轮的政治斗争,最终走向亡国的结局,北魏的发展正是后者。

标签: 历史古代北魏

更多文章

  • 陈庆之为什么拒绝杀元顥占据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陈庆之为什么拒绝杀元顥占据洛阳?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南北朝时代是战乱频出时代,这个时代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战役和英雄人物。南梁名将陈庆之北伐北魏的战役便是其中之一,此战以少胜多,打得酣畅伶俐,被前辈称赞为“千载之下,令人向往”。陈庆之也因此战成为南梁第一名将,甚至被称为南

  • 高欢脱离尔朱集团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高欢脱离尔朱集团的原因是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刺杀尔朱荣后,北魏并没有如愿的恢复到皇权执政的状态,反而陷入举国大乱之中。在这一轮乱战中不但元子攸被杀,就连控制朝廷的尔朱集团也在战争中覆灭,北魏也被分裂成了东西两个魏国。作为这场乱战的胜利者,高欢不但是

  • 高乾劝高欢称帝,高欢为什么不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高乾劝高欢称帝,高欢为什么不接受?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高欢是北魏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权臣,他不仅在覆灭尔朱军事集团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对东西魏的分裂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还是北齐皇室的奠基人。可以说在北魏末年和东魏时代,高欢是北方军阀中最为顶级的存在,也是有

  • 侯景之乱后,萧绎为什么会在江陵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侯景之乱后,萧绎为什么会在江陵称帝?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侯景之乱几乎摧毁了整个南梁,而平定这场乱局的湘东王萧绎在历史上也留下了骂名。正是由于他拥兵自重且都留不前,才纵容侯景对国家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害。在这场乱局之中,他以勤王的名义起兵,却不是为了营救被困建康的萧衍和萧纲,

  • 周天子掌握的军队远超于诸侯国 周天子最后为何没有做强做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周天子,军队

    对周天子和大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周天子自己不掌握大军而导致诸侯做强做大?原因是什么?周天子在最初是掌握着整个国家最为精锐的部队的,曾经的周天子掌握的部队要远远碾压各个诸侯国,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周朝的分封制度,周天子掌握的大军战斗力极具下降,最终被周边的诸侯做大做

  • 战国时期诸侯国都能壮大 周天子为何没有招兵买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周天子,战国

    对周天子和战国时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时期周天子为何不招兵买马,效仿其他诸侯国壮大自己?周天子在春秋时期都做不到的事,到了战国时期就更不可能做到了。周天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悲哀就在于明明是天下共主,偏偏不能行使天下共主的权力,他唯一的权力大约就是在各种授权书上签下“同

  • 北宋联金灭辽后 北宋为什么还被金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北宋,金国

    对北宋和金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联金灭辽的北宋为什么会被金国所灭?北宋在建国之初就与辽国势同水火,征战不断。辽国比北宋早建国50多年,也早于北宋两年灭国,是被后起之秀金国和北宋联手所灭,准确的说是被金国所灭,因为北宋唯一的一次出战还是以失败告终。就是因为这次出战败于奄奄

  • 北宋初期军队战斗力那么强 军队是怎么一步步变弱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北宋,军队

    对北宋大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初期大军战斗极为强横,为何到末期是大军变得如此羸弱?北宋初建之时,除了北方辽国之外,其大军横扫天下、堪称无敌,然而到了北宋中后期,曾经强悍的宋军却变得羸弱不堪,那么宋军是如何一步步变弱的呢?其实制度才是根本,贯穿两宋的宋代兵制,才是宋代

  • 李世民将薛仁贵调入玄武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将薛仁贵调入玄武门的原因是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从史料上看,薛仁贵的崛起是非常具有偶然性的。他在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驻跸山大战中让李世民见识了他的武勇,于是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如果只是孤立的看这个战役,大家都觉得这是薛仁贵应该得

  • 元恪为什么会纵容高肇诛杀宗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元恪为什么会纵容高肇诛杀宗王?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如果说北魏的灭亡是从六镇起义开始的,那北魏的衰弱便是从宣武帝元恪开始的。正是由于宣武帝重用国舅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才拉开了北魏门阀士族内斗的序幕,激化了朝廷和六镇的矛盾,导致国家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对于高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