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的隐秘:战国七雄中最神奇的楚国为何一心北上,从不南下?

历史的隐秘:战国七雄中最神奇的楚国为何一心北上,从不南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806 更新时间:2024/1/5 15:57:57

作为战国前期势力最大的国家,身处南方的楚国一直都是中原国家不愿意提及的噩梦。

在三千多年之前,我国的主要文明中心位于北方中原地区,大致是: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地带。

[var1]

而当时的楚国,国都位于湖北荆州地区,属于一个离中原地区偏远的“边缘国家”。

因此,在那些自以为是“正统”的中原诸侯国里,楚国的地位很是低下,甚至被称为“蛮夷之国”这让楚王很是恼火。

PS:秦孝公也是因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才选择一心一意支持商鞅变法的。

因为受到了中原诸侯国的轻视,所以楚国一直都想改变这个观点,竭尽全力想获得中原诸侯国的重视。

[var1]

因此历代楚国国君开疆拓土的时候,注意力都放在了北边和东边,尤其喜欢灭亡姬姓的诸侯国。

PS:西周初期,受限于“周礼”,楚国的国君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子爵”,爵位很低,而且封地也很狭小。

为了不被宗主国轻视,楚国人甚至只能抢别人的物品来进献给周天子。

迫于生存压力,楚国人养成了极度的危机感,因此也是他们最早开始兼并其他诸侯国和周边原始部落的。

[var1]

强大之后的楚国立刻选择了进军中原,灭亡蔡国之后,他们的大军又马不停蹄地进入了河南。

这个时候的楚国作为作为最强大的霸主国一直都是中原国家的噩梦。

哪怕是“恪守周礼”的老牌强国鲁国也没有逃脱楚国的魔掌。

后来要不是晋国的崛起,大败楚国,逼迫楚国短暂的退出了中原,或许楚国可以在秦国之前一统天下。

[var1]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前进受阻的楚国并没有因此泄气,他们迁都寿春(今天的安徽寿县),企图休养生息,继续前进。

[var1]

之后的数百年之间,楚国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不断的北伐,希望可以问鼎中原,而向南方扩张就不是那么热衷了。

那除了“政治因素”以外,还有什么是让楚国一心北上的理由呢?

地形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交通极度不便利。

古人不仅没有现代的汽车,更没有现代的马路。

而楚国的南边充斥着层层叠叠的崇山绝岭,行走不便,大军更是没法通行。

[var1]

而且战国时期的战争,说白了就是为了争夺土地,发展生产力。

而南方地区当时大多都是未被开化的“原始部落”,他们还在坚持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方式。

楚国就算征服了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利益。

在那个礼崩乐坏、战乱不断的战国年代,人口、城池、粮食才是一个国家生存下去的根本。

而当时的楚国南征需要跨越云梦大泽不说,地区也未被开化,根本就没有发兵的理由。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也是倾注全国的力量,发兵百万,经历惨败、兴修灵渠之后,才终于把这个地方打了下来。

[var1]

而当时的秦朝国力可远不是楚国所能媲美的,而且楚国也不可能有能力兴修那么长的灵渠。

因此楚国没必要,也打不下来这么一块硬骨头,反而是北方的诸侯国正处于战乱阶段,可以趁机捞一把。

综上所述,岭南地区的价值与进攻它的难度不成正比,也就是说,对于楚国来说,进攻岭南地区获得的利益不如他们的损失,“性价比”不高。

而且就算强行攻下岭南地区,统治起来也很麻烦。

秦朝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终于攻下了岭南地区,结果白白便宜了赵佗,让他成了南越武王。

[var1]

参照“性价比”,楚国自然不会放弃北方那些更划算的地区,而花大价钱做一个“冤大头”。

而且楚国本身也有问题,战国时期的楚国早已不复之前的威风,更不是楚庄王的霸主年代。

而且楚国本身也有问题,战国时期的楚国早已不复之前的威风,更不是楚庄王的霸主年代。

后来的楚国境遇和晋国相似,国家大权被三大家族牢牢把持住了,国君的实际权力很小。

吴起变法虽然给楚国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碍于三大家族的力量,最终变法不了了之。

[var1]

图为吴起,现代雕塑作品

战国后期的楚王也选择了彻底认命,早就没有了祖先时期的进取之心。

楚怀王受到秦国的欺骗,更是落得个“客死他乡”的下场。

虽然楚国还拥有“千里的土地”、“百万的雄师”,但无论比起最富强的秦国还是胡服骑射之后逐鹿中原的赵国,楚国都有点不够看。

战国后期,战神白起横空出世,两次攻破楚国的国都,逼迫楚国王室东迁,又回到了寿春。

[var1]

哪怕到了最后时期,楚国的重心也是选择了江淮地区,也就是东部地区,而不是向南扩张。

而后来无论是陈胜吴广起义,打着“张楚”的称号,还是刘邦项羽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些人也都是江苏、河南一带的人。

他们都是楚国的中东部地区人,而楚国原来的南部地区却一直都没什么“大的作用”。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对于楚国来说,还是向北好。

[var1]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左宗棠之死 晚清重臣左宗棠是被人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左宗棠的真正面目,晚清重臣左宗棠,左宗棠是如何去世的

    1830年,19岁的左宗棠入学长沙城南书院,师从山长贺熙龄,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这年的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1832年,他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但此后的6年中,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时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凋敝,他目睹时艰,在其居室为联自励云:“身无半亩,

  • 「西北胜族」三国时期的凉州,武威太守郭宪力保韩遂让曹操刮目相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NO.0066 - 西北胜族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所作的《赠郭将军》。诗文大意是说唐朝有一位姓

  • 太平天国在广西75:西征的失败,因杨秀清的私心起却让林绍璋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大桂平传奇》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太平天国系列人物之章王林绍璋2:背不起的锅,让湘军崛起,最终葬送太平天国前言众所周知,太平天国有两次西征,第一次全盘失败,第二

  • 养虎为患,明朝为什么会坐视努尔哈赤壮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努尔哈赤为啥反击明朝,养虎的10大忌讳,明朝为什么不肯把东北给努尔哈赤

    彼时的南明还将农民军视为自己的死敌,直到灭亡之前都还将清军当成自己的盟友,甚至想要联合其一起消灭农民起义。但是最终坐稳天下的,却是这个明朝一开始就忽视的家奴部落。满清从崛起到最终夺得天下,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明朝的放纵,或者说是视而不见,明朝自己给自己培养了未来最大的对手。这和明朝

  • 让人意想不到,作为皇帝,乾隆爷一天的生活竟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我们想错了,以清朝乾隆帝为例,凌晨三点,乾隆帝就在太监和宫女的伺候下,起床梳洗,这时紫禁城的天空依然笼罩在夜幕之中,皇帝的洗漱可不像普通人那样简单用水一冲就完了,需要洗脸、梳头、刮脸,过程很繁琐,待全部梳洗完毕,着即更衣,一切就绪后差不多一个小时过去了。这要放在咱们平头老百姓的身上,分分钟就完事

  • 人才的力量:魏国重视人才、成战国首霸,打压人才、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国最强人才,战国魏国名将一览表,战国风云纪录片魏国

    得人才者得天下,在战国时期得争霸中体现得淋漓尽致。[var1]最初做到重视人才、选贤举能的魏国得以称霸七雄,然而由于后来的统治者不善用人,国内的能人志士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甚至遭到打压,无奈之下纷纷逃往其它国家。没有了人才支持的魏国,几乎寸步难行,接连跳下别国准备的陷阱,一步步走向灭亡。魏文侯任

  • 剽悍一只猫:跟曾国藩学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002 精进。不完美,但不断完善——他有很多毛病,好色、浮躁、虚伪等等,但是他会不断反省,不断精进。003 结果。用结果说话——如果曾国藩没有赫赫战功,后人怎会愿意奉他为楷模?004 写作。常年写东西——他写了很多日记和家书,他成功后,大家有足够的材料可以学习。005 忍受。忍得了侮辱,受得了挫折—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3万人大破60万人!一战封神,奉为信平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廉颇简介资料,廉颇长平之战战绩,廉颇打过败仗吗

    说起廉颇,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廉颇姓廉,名颇,字洪野,被赵孝成王封为信平君,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王翦、李牧一样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廉颇对于赵国是十分重要的,廉颇死后没多久,赵国也被秦国灭掉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廉颇。 勇将廉颇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廉颇有这样的点评: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名诸侯。意

  • 和珅将赈灾用的粮食换成芙糠喂给灾民,现在才看明白“良苦用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在看电视剧看电影总把自己带入那些角色,或者是和大众唱反调以显示自己独树一帜。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一段灾区遭遇旱灾,百姓无粮可吃,几乎易子而食,朝廷下发赈灾款救济灾区,结果被大大小小的官员贪污,截流。甚至还把救灾所用的粮食换成喂猪用的芙糠。很多人当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认为和珅明知道各级官员

  • 北望中原空问鼎:为何说楚国成也贵族,败也贵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国为什么没有问鼎,北望中原,楚国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共有几次

    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春秋称霸,战国争雄。他们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辉煌历史,也曾经有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样壮烈不屈的死亡绝唱。在战国中后期的时候,当时天下的有识之士都知道,将来能够有机会统一天下的不是秦国就是楚国。著名纵横家苏秦曾经说过: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也正因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