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上下5000年历史的大国,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替。古代的中国朝代更替在一些时间段更是十分频繁。古代大一统王朝终结的原因很多。但多与统治者相关联。一般的开国皇帝都是后代子孙的楷模,都在缔造基础。司马开国,在统一方面值得称道,但是后期的荒淫却无疑是自己政治生涯乃至整个晋朝的悲剧。西晋50年就轰然倒塌,实在震撼。司马当国,一方面士族的严重腐朽,缺少敢进言的人才;另一方面,分封制泛滥,诸侯混战不休,似乎比三国时期还动乱;司马开国,也是司马灭亡的开始。
各个皇朝的终结原因各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总的来说,由于制度的演进,他们的生命力都是逐渐增长的。宋朝、明朝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制度或者经济,而是一些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看待中国皇朝的寿命,不能简单归结到一两个要素,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还是有关昏君的话题。
作为秦始皇的女儿,为何嬴阴嫚在最后落得个如此下场,他的哥哥又是为何要如此陷害自己的妹妹如此忍心?
秦始皇是一个让世人褒贬不一的皇帝,在他生前干过许多开天辟地的大事,比如书同文、统一货币等等。据专家和相关的书籍的考证,秦始皇一生共有三十三个子女,其中皇子十二位,皇女二十一位,这么多儿女中,最让他欢喜的还是公子扶苏。可是由于政念的不一致,在很多方面,公子扶苏与秦始皇还是产生了分歧,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偏爱“依文治国”,一个偏爱于“依法治国”。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公子扶苏说了些让秦始皇十分气愤的话,特别是公子扶苏上书劝谏的话与秦始皇当下的执政理念背道而驰,扶苏便被贬谪到上郡监督长城的修筑。但是秦始皇打心底还是十分信任看重扶苏的,所以最后在他将要离世之前,他依然心心念念的是他的大儿子扶苏,毕竟扶苏是具有领导的才能 ,而且饱读经书,胸有大志,把国家交给他,秦始皇也比较安心。
在秦始皇巡游之时,也不知怎的就突发了一场大病,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就想赶紧写信把扶苏召回,好将传位之事安排妥当,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还没等将信寄往扶苏所守之地,他就突然西归了,于是很多事情便没有了着落,用现代词语来形容便是“死无对证”。那时的赵高长期待于秦始皇身边,所以秦始皇的心思他是一清二楚的,由于秦始皇的突然离世,又没留下什么可靠的遗书,他觉得有机会从中作梗,便打起了歪心思。毕竟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他就受到朝中很多人的追捧。如果现在断然将皇位传给扶苏,自然会影响到赵高在朝中的地位,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联合丞相李斯共同谋划篡改继承人,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让当时和自己关系更好的胡亥做了皇帝。
胡亥一上位,首先就将蒙恬与扶苏处死,蒙恬是忠诚于扶苏的一名猛将,在这场尔虞我诈中也受到牵连。但本来胡亥做了皇帝,他好好做这皇帝也就罢了,可是胡亥心思多,在赵高和李斯的谗言下,他更是迷失了心智,一不做二不休,想把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杀尽,从此永绝后患。那些本来就在政治上有些纰漏的兄弟姐妹很快就被他找到理由杀害了,而那些老实本分的,实在挑不出刺的兄弟姐妹,他就想办法将其打入牢中,总的让他们一个都不得好过,即使不能处死他们,也让他们永不能翻身。利益这个东西真的让人丢失了本心。
那么胡亥又是怎样处理他的兄弟姐妹的尸首的呢?特别是他妹妹秦嬴嫚在他哥哥手里落得个什么下场?
后来,在1976年的一次考古发掘中,专家们就发现了胡亥残杀手足的罪证。1976年10月,考古队在秦陵东侧上焦村附近发现一组陪葬墓群,这里的古墓和其他地方的墓地不同,其他地方的墓穴,特别是官家、皇家的墓穴,它们的修建本身就更应该是偏向“奢华”,或者至少让人看着会很威武的感觉,并且墓穴里的东西摆放等都很有讲究,按理说,还会有价值不菲的东西陪葬,但这里的墓穴并不是这样,专家发现,墓穴周边的东西都是杂乱不堪,想当时并没有怎么整理,也没有按照正常的礼仪下葬。
更详细地讲,这里的墓穴有8座古墓中,有7座有人骨,经鉴定是五男二女。尸骨错乱不堪,有的是躯体与四肢分离,有的是头骨与躯干分离,还有的是头骨插着箭头,整个墓穴也设置的十分简单萧条,俨然不像一个皇室墓地。再者,根据其中一座女性木棺出土的文物判断,墓主应该是秦始皇的女儿嬴阴嫚,她的骨头这些完全都是处于错位的状态,所以绝对不是服毒或者是一刀致命这么简单,入墓前应是饱受摧残,可见她死前是遭到何种待遇,让人不禁都能联想到她那种“生不如死”的状态。
结语
胡亥以凶残的手段害死了很多人,不乏那些与自己的十分亲近的人,他可能还以为自己有多聪明,最后依旧落得个国破人亡,时至今日,还要被世人“铭记”唾骂,明君名垂青史,昏君自当遗臭万年。
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也要多关注历史,学史使人明智,我们从一些不堪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学会做人,当我们面对再大的诱惑,都不可跨越自己的底线,失去人心。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