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无狐偃,便无晋文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无狐偃,便无晋文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86 更新时间:2024/1/11 6:38:10

还不知道“无狐偃,便无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狐偃帮助重耳成为晋国的国君,陪着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放一般人身上,不要说成就霸业了,估计早就放弃成为国君这一目标了。

一、骊姬想要杀死重耳,狐偃护送重耳出逃

骊姬不满太子申生可以继承国君之位,经常向晋献公说太子申生的坏话。太子申生被骊姬害死之后,骊姬把矛头对准了晋献公成年的儿子们。晋献公对骊姬言听计从,重耳被迫出逃。

重耳仓皇逃离生养自己的晋国,发觉天下之大却无处可去。狐偃一路陪在重耳身边,支持重耳。狐偃建议重耳先去翟国。翟国是重耳母亲的故国,翟国人热情地接纳了重耳。

狐偃当时支持重耳,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重耳没有多少手下,我们看历史就知道,始终是五个人忠诚陪在重耳身边。狐偃其实没得选,狐偃看着重耳长大,在重耳身上投注了巨大的期望。

如果没有出现骊姬,狐偃可能会陪着重耳去封地,因为太子申生素有贤名,狐偃最初的目标不是帮重耳做国君。但是,骊姬想要重耳的性命,多次派杀手追杀重耳。狐偃保护重耳逃过多次追杀,意识到,重耳只有当了国君才能保住性命。

我们觉得重耳这个人没什么主见,他好像没自己拿过主意,都是听从身边人的建议。狐偃全心全意支持重耳,他相当于重耳和身边人联系的纽带,狐偃是重耳不能缺少的人。如果没有狐偃当初拼死护送重耳出国,就没有后来的晋文公。

二、晋文公重耳逃亡多年,狐偃始终相伴左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狐偃始终头脑清醒,提醒重耳大业未成。重耳流亡在外的时间太长了,如果没有狐偃耳提面命,重耳的野心早就随着时间淡去。也许,刚离开晋国的重耳有夺回位的野心,十九年后的重耳恐怕自己都会质疑这个“不切实际”的目标。

我们如果是重耳,能有耐心等待十九年之久吗?我们知道,古人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寿命普遍比现代人要短很多。即使重耳是个贵族,身边有很多人服侍,但是日子可能过得不如一个现代普通人。

重耳虽然是晋国国君的儿子,但他不是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等了十九年。十九年里,重耳在多国之间辗转逃亡,虽然有许多国君对他礼遇有加,但是处在别人的地盘上,实质上是寄人篱下。

漂泊异乡的滋味可不好受,重耳在这十九年里吃尽苦头。一般人早就放弃当国君了,重耳本人都打算在齐国长长久久的住下去。齐国国君把宗室女嫁给重耳,重耳沉迷在温柔乡里,不想再去争夺晋国国君之位。

狐偃是最了解重耳的人,打算强行带重耳离开。狐偃之前一定很正式的跟重耳谈过,重耳既没有答应狐偃离开齐国,也没有直接反对狐偃的提议。重耳不想让狐偃寒心,又实在放不下齐国的安逸生活,就打算拖着这件事。

天真的重耳像极了犯拖延症的我们,重耳的态度让狐偃觉得大事不妙了。狐偃是一定要带重耳离开齐国的,狐偃为重耳付出太多,不能接受重耳的一生止步于流亡,那他们之前的辛苦就白费了。

如果重耳执意留下,狐偃身为手下,不能违逆公子的命令,狐偃用了一个计谋让重耳在不知不觉中离开齐国。狐偃提前让人收拾好行李,叫人把重耳灌醉。重耳酒醒后,发现离开齐国已成定局,转身向狐偃道谢。

我们不能责怪重耳沉迷安逸的生活,如果我们是重耳,一边是齐国的温柔乡,另一边是看不到头的流亡,我们会怎么选?当时的重耳已经觉得回晋国没大有希望了,是狐偃一直在鼓励他。

三、狐偃找准时机,帮助重耳夺回王位

重耳一生中有不止一次机会可以提前回到晋国,但是都被狐偃阻止了,狐偃觉得时机还不成熟,回去晋国也做不稳王位。重耳听从了狐偃的建议,耐心等待,游走各国积攒人脉,寻求外部的盟友。

狐偃很沉得住气,在重耳的父亲死时,晋国的大臣邀请重耳回国执政,面对大好时机,重耳迫不及待想要回国,但是狐偃觉得时机未到。重耳听从了狐偃的建议,打算静观其变。

这其实是对两人关系的一次考验,如果晋国的新君能坐稳王位,以后晋国的王位就与重耳无关了。在这种大事上,重耳虽然内心深处有些不满,但是他选择相信狐偃对局势的分析。

果然,晋国不久又陷入王位争夺,重耳因为没有回国逃过一劫。我们佩服狐偃的高瞻远瞩,没有狐偃的辅佐,重耳恐怕早就死在晋国内乱中了。狐偃知道,凭借重耳的势力,无法平定晋国的乱局,必须等晋国内部相对平稳,才有机会争夺王位。

不少国君对流亡的重耳礼遇有加,狐偃深知,如果让外人介入晋国的内政,贻害无穷。狐偃让重耳谨言慎行,不要随意许诺。秦穆公对帮助重耳夺位很感兴趣,与重耳交谈甚欢。不久,秦穆公暴露出了野心。

秦穆公想要重耳许诺,如果当了国君,要把河西之地给秦国。狐偃极力反对,秦穆公觉得重耳不识抬举,转而支持重耳的弟弟夷吾做了晋国的国君。重耳又一次与国君之位擦肩而过,离开秦国继续流亡。

夷吾撕毁承诺,并没有把河西之地给秦国,反而处处与秦国做对。狐偃觉得时机快到了,夷吾死后,秦穆公又一次起了支持重耳的心思。重耳常年流亡,在各国积累了大量人脉,狐偃积极联系各方势力,流亡十九年的重耳成为了晋国的国君。

我们看,如果没有狐偃替重耳分析局势,找准时机,重耳早就死在各方势力的阴谋诡计之下。狐偃最终目的就是要辅佐重耳做国君,他可以为了这个目标蛰伏十九年。

我们如果是狐偃,能把局势看得这么通透吗?毕竟,重耳很多次可以提前回国,近在咫尺的成功,狐偃说放弃就放弃。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等个十九年。为何狐偃能辅佐重耳成就霸业?狐偃的远见卓识远超其他人。

狐偃觉得时机未到,那些时机未到就回去做国君的人,都没能熬过重耳,那些人早早地死在王位上。狐偃能沉得住气,紧要关头拦住重耳回国。国君之位的诱惑很大,但是狐偃时刻绷着一根弦,他想让重耳做晋国的国君,前提是重耳能坐稳国君之位。

先前狐偃看到晋国内外杀机四伏,重耳回去做国君容易,但是未必能长久。狐偃等到晋国局势平稳之后,才让重耳回国,这是明智的选择。狐偃知道重耳又能把晋国带到一个新的高度,重耳没有辜负狐偃多年的栽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启争强好胜的性格和刘贤的“素骄”导致二人因下棋引出血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他为什么会砸死吴国太子呢?游戏引发的惨案吴王刘濞是汉高帝刘邦的侄儿,因战功封吴王。吴国共计有三郡五十三城,是最大的诸侯国之一,由此可见吴王刘濞的地位是很不一般的。作为地方诸侯,吴国时不时要派人进京朝见皇帝。汉文帝登基后,刘濞让吴国太子刘贤进京朝见。这时吴太子还是个小孩子,汉文帝的皇太子刘启也是小孩子

  • 西周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西方也是这五个级别,是巧合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时期,周天子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为了对广大的土地进行有效的统治,进而实行了分封制。因为分封制的确立,西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他们之间不仅有明确的等级划分,而且相互之间所属关系也很明确,明确的礼乐制度让所有人都可以在有序的范围内实行自己的权力。其中,贵族共有五种爵位,那

  • 周穆王所会见的西王母,到底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周穆王在哪里见到西王母,周穆王见西王母的主要内容30字,周穆王真的见过西王母吗

    那么,离开文学范畴来看历史:历史上的周穆王是什么人?周穆王会见西王母又是什么情况?1、历史上的周穆王周穆王是西周历史上第五位天子。他的父亲周昭王在和楚人交战的过程中,丧生于汉水。周昭王过世后,周穆王以太子的身份继承西周天子的宝座。周穆王在位期间,也意识到了西周内外环境的情况,于是对昭王时期的一些政策

  • 隆重推荐《红山玉文化、收藏与甲骨文象形文字 : 瑞雪藏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红山文化-古玉器-研究甲骨文-表形文字-研究正如郭沫若先生所指出的,文字起源于“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的历史过程。杨伯达先生在研究中国史前玉文化的《巫玉之光》中提出:“中国文明时代的文字、卜兆、唱歌、舞蹈,等等,表面上看似乎与玉无关,难以找到其中的直接联系,但其基因均能在繁荣的东部地区玉文化中找到其

  • 考古新发现!武王征商与周公东征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征”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追寻夏商周历史真实的演变过程,不仅是中华民族对先辈祖先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辉煌发展历程的重要内容。因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传承至今的、延绵不断的人类文明,还原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类文明,具有更大的历史优势、文化优势与民族优势

  • 《殷商六百年》| 史书上相似的“暴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说夏桀拒谏好贿,“武伤百姓”,桀的无道,绝非虚言。但是史传文献对夏桀、商纣王等上古暴君的鞭挞之词,则过多呈现出程式化、同质化、笼统化的特征。如《尸子》中说:“昔者,桀纣纵欲长乐,以苦百姓。珍怪远味,必南海之荤,北海之盐,西海之菁,东海之鲸。此其祸天下亦厚矣。”《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引《缠子》:“

  • 【历史知识】夏朝历任君王及在位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一共传14代,17后(夏朝君主在位时称“后”),存国471年。禹(约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982年)因治水有功,舜禅让王位,夏朝建立者,与尧、舜、汤并称上古最英明的君王。在《史记·夏本纪》中有大量对大禹治水的记载,很多学者对夏朝的建立者存在争议,一说是禹,一说是启

  • 高空视角看关中“小三峡”,姜子牙为何选择水清谷幽的伐鱼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宝鸡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它承载着众多的文化和历史遗迹。而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宝鸡出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不仅见证了两千年来宝鸡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宝鸡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涵盖了簋(guǐ)、鬲(gé)、卣(yǒu)、簠(fǔ)、甗(yǎn)、觥(gōng)、觯(zhì)

  • 《殷商六百年》:以史料还原殷商之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殷商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然而我们理清殷商王朝的脉络,却是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开始的,至今也只有百余年而已。殷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历时五百余年,为中华文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殷商六百年》一书中,历史学者柯胜雨以考古学史料为基础,结合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等科研成果,主要讲述了夏朝末年

  • 从青岩古镇到红枫湖畔,快乐试驾启辰大V&启辰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启辰大v唯美视频,启辰自驾游视频大全,邻家小姐姐与启辰星的情怀之旅

    用过自助晚餐之后,主办方为第二天的活动提前准备了一场简短的试驾说明会。抛开那些惯常的产品介绍和试驾流程说明,东风日产启辰事业总部商品规划部首席产品专家吴越提到的两个观点,特别能够打动在座的媒体:第一,产品设计需要有一个底层逻辑,所有的功能都应该建立在这个底层逻辑之上,而“快乐”,就是东风日产启辰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