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对农民的过度压榨,缔造了李自成起义军的辉煌

明朝对农民的过度压榨,缔造了李自成起义军的辉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0 更新时间:2024/2/1 18:27:58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先例。比如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初始阶段声势浩大,但是一遇上秦军主力,很快就予以瓦解。如果不是属于精英阶层的项羽刘邦,以及其他战国的王室后代接过起义大旗,秦始皇的国依旧能挺过起义的打击,继续统治下去。

还有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刚刚暴发的时侯,由于张角三兄弟多年经营,号令之下,天下响应,百万之众皆戴黄巾,都城洛阳几天之间成为起义浪潮中的孤岛。但是,仅仅十个月,汹涌的黄巾起义就被镇压下去。有人说,东汉军队是最强的军队,以至于分裂为三国混战,尤能碾压外族的入侵,剿灭黄巾当然不在意料之外。但是,明末的军队同样是世界强军,因为同一批军队,曾在朝鲜打的日军望风披靡,逼得丰臣秀吉在忧愁中死去,解救朝鲜于危难之中。两者截然不同的结果,显然与镇压期间的政策调整有关,至少东汉没有在镇压期间加征赋税,继续横征暴俭,为天下沸腾的民怨添火。曹操剿灭青州的黄巾,为什么投降者有三十万?是因为曹操并没有以屠杀为主要的手段,而是遵守承诺, 在黄巾军放下武器后,放他们回家参与屯田,安居乐业。筛选出的黄巾精兵一直真心真意拥戴曹操,在以后的争霸战中成为主力。而明末的许多起义军接受明朝招抚后,却一再反叛,显然是招抚后的农民军,并没有获得安身立命的社会环境。

遣散后的农民起义军士兵回到家乡,处境与之前相比,没有任何改善,反而更加恶化,根本无法活下去,与其饿死,不如继续走着吃。所以,明末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剿不尽杀不光。

减税之下的东南富裕地区继续富裕。加税之下,崩溃的省份却迅速扩大,先是陕西、山西,继而蔓延到河南、安徽、四川。失败后残破的农民军只要窜入这些地区,立马会迅速壮大。李自成仅仅带领五百残兵败将进入河南,用“迎闯王、不纳粮”为口号,即迅速壮大到几十万人马,攻洛阳,饥民为内应,一鼓而入。自此,李自成几年间在河南横行与无忌,歼灭了明军的主力部队。张献忠则横行与长江中游,攻入四川,大明江山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对弱势农民的无度压榨,造就了李自成起义军的辉煌。

唯有东南富裕地区,他们都绕着走,但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独木难撑天,东南官绅的自私,玩完了大明王朝。

到了清朝初期,东南官绅企图继续玩这一手。但是清醒的清朝统治者予以坚决的打击,因为他们知道,把赋税重担压在农民身上是极其危险的,农民反抗的怒火能烧掉一切上层建筑。

纠正明朝的税收政策,使少数满洲人统治广大的中原地区有了稳定的基石。

从明亡的教训中可以看出,享受免税特权却占尽社会发展红利的官绅集团,是最不忠于朝廷的群体。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已的利益,他们所有的叫嚣和操作只是为了维护自已的利益。即使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天下糜烂,也绝不放弃一点点利益去救国。结果他们傻眼了,他们依附的明朝亡国后,北京城里的官绅被李自成的夹棍伺候,一股脑被勒索出七千万两白银,呼天号地,为时已晚。江南官绅的财富则被大清强硬洗牌,颜面丢尽,落了个人财两空。

从此以后,他们是多么的怀恋大明时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宋终于替宋徽宗报了靖康之耻的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靖康之耻宋徽宗图片,靖康之耻宋徽宗最后怎么样,宋朝报靖康之耻的仇了吗

    当年,辽国欺负北宋的时候,北宋和金国还是好朋友,北宋坚决和金国联起手来消灭了辽国,金国反过来欺负北宋。为了巴结金国,宋徽宗只得把北宋的财物和美女源源不断的送往金国,但是,很快北宋就物资溃乏,满足不了金国的胃口了,金国率大军攻入汴州城。北宋灭亡后,宋徽宗和宋钦宗还有很多王公大臣都被掳到金国,北宋的后宫

  • 唐太宗所确立的主旋律、宋太宗留下的后患,让两个国家分道扬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太宗的事迹简短,唐太宗的重大措施,宋太宗跟唐太宗

    许多故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大部分的剧情都会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纵然有种种的改变,也是一样的。这一点,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一样。一位帝王,在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体系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对先帝的一些政策进行一些修改。而他所制定的一套体系,在未来的帝王身上也会得到运用

  • 朱棣给子孙留了一条后路,可保大明江山无忧,为何崇祯最后没走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朱棣在迁都之后也给自己的子孙留了一条路,危急时刻可以保住大明,为何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却没有选择这条路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帝国的黎明公元1644年农历3月18日,在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终于认清了现实,明朝大势已去。当天晚上崇祯将自己的三位皇子叫到面前,看到三位皇子仍然衣着光鲜不知

  • 从不受宠亲王的庶子一跃而成实权皇帝,李隆基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 李隆基(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三大政变李隆基从不受宠亲王的庶子到皇太子再到皇帝,这条路上,主要有三大政变帮助李隆基从权力之外回归到权力中心,其中后两个政变李隆基皆为主导——神龙政变、唐隆政变以及先天政变。具体原因如何做到的?这其中主要便是李隆基本人出色的个人能力和魄力以及外在因素和

  • 受元代祝寿文化的影响,明朝的庆寿文化活动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明中晚期的做寿文化,在举办寿宴的过程中,庆寿逐渐也与演剧、乐舞联系在一起。明代人的庆寿方式逐渐从表示祝贺的文字到更直观的图画,再到注入演剧、乐舞这些增加喜庆氛围的活动,让明朝的祝寿文化活动从静态走向动态。明朝初年,贺寿演剧是明代宫廷和贵族生活的重要内容。元明鼎革时期,少数民族的祝寿文化对明初的贺寿活

  • 西晋“八王之乱”,推行“藩镇”,对唐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段时间里,藩镇之变,在整个历史进程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的人都会提到这件事情,不过只要稍微熟悉一些历史的人,都会发现,藩镇之争,并不是从唐代开始的,而是从西晋开始的。虽然很多王朝都是外强中干,内忧外患,但是在西晋时期,却是最严重的,八大诸侯之乱,也是造成了最大的动乱。在唐朝以前,藩王和皇亲国戚

  • 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以一首《长恨歌》道尽了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也道尽了安史之乱的无奈。唐玄宗末年,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了一场战争,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唐朝由盛走向了衰落。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它是社会矛盾的集

  • 生丁盛世福运昌,四时为乐允无疆:以史为鉴,看明朝户籍制度优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天顺年间内外形势,明朝天顺六年贡生名单,一句话总结明朝末年

    户籍制度自古有之,在我国古代的国家统治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后人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明朝延续二百七十六年之久,而这当中户籍制度进行了多次的变迁,明代的户籍制度继承了前代的优点,而又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进行了革新。最终具有独属于明朝的鲜明的特点,是我们研究古代户籍制度的一个非常好的典

  • 竞争海洋陆上争霸,中亚霸主妄想成下个成吉思汗,侵占明朝成奢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15世纪初期的时候,帖木儿在中亚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帖木儿帝国,在十年之间掀起了一场帝国风暴,通过他的不断军事扩张,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地域。至此,帖木儿变得非常的膨胀,甚至想要将自己的领土逐渐向东方国家延伸,侵占明朝。但是众所周知,历史上只有我国的成吉思汗,曾向西方不断扩张领土,最终还推翻了南宋,成

  • 明朝最恶毒太监,杀了一千多个小孩,只为重新做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十大太监排名,明朝太监邓瑛,明朝太监赵无极简介

    正是意识到这点,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便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严格控制宦官的权利,将可能的现象扼杀于摇篮中。朱元璋明确规定,宦官不能读书认字,不能干政。甚至在皇宫门口设置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以示威胁,同时警醒自己。可人终有倒下的一天,朱元璋走后,明成祖朱棣便忘了老祖宗的规矩。在靖难之役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