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竞争海洋陆上争霸,中亚霸主妄想成下个成吉思汗,侵占明朝成奢望

竞争海洋陆上争霸,中亚霸主妄想成下个成吉思汗,侵占明朝成奢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87 更新时间:2023/12/27 6:54:28

在15世纪初期的时候,帖木儿在中亚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帖木儿帝国,在十年之间掀起了一场帝国风暴,通过他的不断军事扩张,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地域。

至此,帖木儿变得非常的膨胀,甚至想要将自己的领土逐渐向东方国家延伸,侵占明朝。但是众所周知,历史上只有我国的成吉思汗,曾向西方不断扩张领土,最终还推翻了南宋,成功建立了元朝。

那么帖木儿真的能像成吉思汗一般,将这条扩张之路成功再走一遍吗?如果帖木儿是不是半途死去,他又能否完成侵占明朝的妄想呢?而帖木儿又做了怎样愚蠢的事情,使得他遭到后人的鄙夷呢?

生活磨砺后帖木儿的“崛起之路”

帖木儿在建立自己的政权之后,他便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使得当时中亚混乱不堪的局势结束,完成了统一。

而帖木儿之所以有这样伟大壮举和军事能力,与他的出身经历和生活遭遇是分不开的,帖木儿原本是西察合台的一位富二代公子哥。

但是,当时由于发生西察合台和东察合台发生了矛盾,见风使舵的帖木儿便立即向东察和台“倒戈”,表明自己愿意归顺东察和台,可是东察合台的贵族们根本就不买账,甚至十分轻蔑帖木儿,用言语和行为羞辱帖木儿,这也让贵族出身、从小没受过什么委屈的帖木儿感到十分的不爽。

但是,奈何他手中没有实权,最后也只能被迫流落在外。后来的帖木儿遭遇了生活的磨砺之后,内心变得更加坚韧。

帖木儿也意识到必须自己手握权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帖木儿在1389年发现了一个机会,大举进攻东察和台,当时东察合台的可汗为了能够保留实力,缓解与西察合台的矛盾,甚至将自己最爱的女儿嫁给了帖木儿。

而当时帖木儿之所以那么快答应接受这段婚姻关系,是因为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控制河中族地区,但其实东西察和台都属于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

别看帖木儿是一个骁勇善战、军事政治实力雄厚的人。他还十分的信奉伊斯兰教。在当时建立帖木儿帝国之后,在国家大兴土木,耗费许多的钱财,修建了许多奢华的宫殿,当然帖木儿的这个做法也推动了当时西方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如今帖木儿曾经修建的建筑还是中亚地区的艺术瑰宝,后来还发展成为了伊斯兰教的文化中心所在地。

而当时的帖木儿实力十分雄伟,他所侵占的疆域,甚至覆盖了整个西亚欧洲。在1370年,帖木儿成为了中亚地区的霸主,帖木儿帝国就像是中亚的霸龙一样,所有的生物见到他都要退避三分,不敢惹怒他。

正是因为周围国家对帖木儿的畏惧心理,使得帖木儿的内心逐渐膨胀,对外扩张的野心更加强烈,甚至将魔爪伸向了中国大陆地区。加上当时帖木儿所娶的妻子的特殊地位,使得帖木儿与成吉思汗家族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了。

帖木儿甚至开始打着成吉思汗的名号,开始自己对亚洲大陆的侵略。而正是因为帖木儿突然转换了攻击侵占对象,使得当时的西方国家“松了一口气”,西方的文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留,北非等地区的人们侥幸于难。

那么当时的帖木儿为什么会突然将侵占矛头指向明朝呢?以帖木儿的实力真的能侵占明朝吗,他有没有掂掂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野心不死、企图攻占明朝

在帖木儿的心中,他是比较敬佩当时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但是后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当朝皇帝,并且将明朝的政治、经济发展到了顶峰。

对于帖木儿来说,他认为朱元璋是当时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和政治家,更是伟大的领导者。所以,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帖木儿根本没有想向亚洲扩展自己领域的想法。

但是后来当他得知朱元璋驾崩之后,大明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坟,帖木儿觉得是时候了,机会到了!于是,帖木儿趁着明朝内斗的时期,率领80万大军,准备向亚洲大陆进发,企图用军事手段直接侵占明朝。

“说干就干”当时的帖木儿立即派密探前往明朝,打探明朝的整个地形分布,以及储备的军事力量,这样可以为帖木儿进攻明朝提供有力的基础,里应外合,才能一局攻下明朝。

所以1404年,帖木儿正式率领80万士兵开始了侵占明朝的道路。从帖木儿企图侵占明朝的这个举动来看,虽然他之前一直在不断地向西欧等地去扩张自己的领域,但是他的内心还是妄图征服中亚地区。

所以在1387年的时候,帖木儿就已经派出过使者去明朝交流,并且向明朝皇帝朝贡物品,表明自己对明朝的喜爱与尊敬,实际上是他想要时刻关注明朝的发展动向,好为以后自己的扩张奠定基础,所以说帖木儿想要侵占明朝的心思肯定不是近一两年才出现的。

当时帖木儿还特别提醒去往明朝的使臣,让他见到明朝皇帝的时候,要夸赞他们的丰功伟绩,这样才能使他们龙颜大悦,放松警惕。

此外,使者之间的往来,也使得当时帖木儿帝国和明朝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双方不但经常相互赠送物品,还经常相互探讨国家事务的发展,那个时期的明朝贸易发展十分繁荣。

但是,所谓说:“人心叵测”,明朝靖难之役爆发的时候,帖木儿是彻底不装了,谈摊牌了,选择在这个时候趁虚而入,侵占明朝。

脑子一热后的无知行为

帖木儿对于成吉思汗内心一直有一种独特的钦佩之情,他渴望像成吉思汗那样一统天下,继续完成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但是帖木儿并不知道他与成吉思汗相比,可谓是差远了。

首先,帖木儿像成吉思汗没有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所以一旦他攻占明朝这个举动失败了,那么他就只只乖乖的能退回帖木儿帝国,并且退回之后再无向外侵略扩张的可能,所以一旦侵占失败,将再无翻身之力!

当时的成吉思汗侵占南宋的整个过程,可谓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之后,才实现了扩张的理念。

而成吉思汗当时几乎是把中原的所有土地都全部侵占了,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所在。

但是当时的帖木儿除了在中原地区安插了几个自己的心腹,到明朝做密探之外,他在中原几乎毫无自己的势力,更别提“根据地”了,所以一旦他侵入中原之后,他所率领的80万大军及其自己,都没有能够驻扎、修养生息的地方。

所以,侵占明朝的这个想法我觉得就是帖木儿脑子一热的后的无知举动罢了。

而当时的帖木儿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他满脑子估计都是侵占明朝后的狂欢景象了,所以当时帖木儿是下定决心要与明朝决一死战,甚至他还下令给还随行的战士们配备将近七年的粮食作为战士补给!

结语

帖木儿在侵占明朝之前,他的丰功伟绩确实值得他人赞扬,但是他册封继承者的时候,却选择了效仿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做法,同样将自己的孙子封为继承者,导致后来叛乱的出现。

此外,帖木儿侵占明朝的这种心理与措施,使得他经常忽略帖木儿帝国内部的政治发展,帖木儿帝国因为长期无人管辖, 帝国内部局势动荡不安,社会黑暗,也会后来帖木儿帝国的瓦解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帖木儿大帝》

《洪武永乐时期明朝与帖木儿帝国外交关系新探》

《论中亚帖木儿成功崛起的原因及影响》

《中亚帖木儿王朝王权合法性的建构》

《元末察罕帖木儿“义兵”研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最恶毒太监,杀了一千多个小孩,只为重新做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十大太监排名,明朝太监邓瑛,明朝太监赵无极简介

    正是意识到这点,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便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严格控制宦官的权利,将可能的现象扼杀于摇篮中。朱元璋明确规定,宦官不能读书认字,不能干政。甚至在皇宫门口设置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以示威胁,同时警醒自己。可人终有倒下的一天,朱元璋走后,明成祖朱棣便忘了老祖宗的规矩。在靖难之役时,因

  • 李商隐很有才学,朝中还有关系,为何一生不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前途无量李商隐早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但他勤奋好学,“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不仅文章写得漂亮,字迹也十分工整。829年,17岁的李商隐来到了洛阳,凭借出众的才华,立即得到了东都留守令狐楚的注意,他对李商隐非常赏识,亲自指导李商隐“今体、章奏之学”,还让自己的儿子令狐绹跟随李商隐交往,双方形成

  • 《国史粗讲》:元朝的人是如何认知元朝正朔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正朔这件事情,元朝的汉人居然也有双重认知。为什么呢?元朝把帝国的人分为了四种: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汉人指的是公元1234年被蒙古征服的金朝人,南人说的则是南宋人。我们要知道这个汉人里面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汉人之外,还包括了汉化了的契丹人、女真人等等。金朝后期,人口超过5000万,虽然与蒙古征

  • 唐代社会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丧葬礼仪行为中的消费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皇室葬礼规格,礼制简介,礼制是什么意思

    中国人自古就有“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根植于文化传承之中,并衍生出了形制各异的丧葬行为礼制和相关观念,唐代也是如此。唐代十分重视丧葬礼制,不同民族、阶层、地域都有富有各异特色的丧葬礼仪,这些关于丧葬文化的内容是研究唐代礼制的特殊角度。不同丧葬礼制也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消费水平,从唐代丧葬消费中,

  • 以茶买马,互通往来,吐蕃和宋朝的茶叶贸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时制定的专门的茶叶贸易政策,唐朝茶税的出现意味着,西夏皇室购买宋朝茶叶

    引言北宋时期,茶叶受到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追捧和喜爱。由于制茶技术的提升,使得茶叶味道有所改进,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茶叶这种“饮品”在更广阔的地区、更多人群之中传播。北宋时期的制茶行业和茶叶贸易蓬勃发展,在宽松的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茶叶成功为北宋王朝增光添彩,成为北宋政治、经济、外交、

  • 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过程与影响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人口迁移一、南迁的背景战争由于唐朝的独特的制度,节度使是最具唐朝特殊的官职,他们的职责就是守卫边境。长期的镇边生涯,使得各个节度使的兵力、财力,都达到了顶峰。届时唐末的朝廷,国力亏空,朝堂混乱,各节度使开始蠢蠢欲动。安禄山便率先发动叛乱,整个北方随即被战火覆盖。自此刻始,北方民众开始南迁;黄河中下游

  •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特颁布一条法令,背后竟藏着他的一段辛酸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1368年,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之后,在应天府称帝,宣布国号为大明,并在当年的秋天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朱元璋登基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他颁布的各种法令中有一条比较有意思:读书人不愿意为君王所用,即是死罪。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件朱元璋的心酸往事,而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是刘

  • 明朝一大臣经常穿破衣服,朱元璋直夸是清官,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陌生人见面的时候,明眼人往往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对方的穿着打扮来判断他的身份和地位。有些人则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会特意的在穿着方面下功夫。然而也有些人会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要做出不合身份的事情来。在《宰相刘罗锅》里面有一个叫孙有道的官员,他整日里总是穿着一套破烂不堪的官服,以至于乾隆皇帝把他当做了节俭、清

  • 刺史因为不能喝酒而推辞任命,唐太宗大怒:之前答应了还能反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卢祖尚出身将门,他的父亲卢禧是隋朝的虎贲郎将。等到卢祖尚成年时,正好赶上隋末天下大乱,因为他家中比较富有,一直以来乐善好施,在家乡以侠义闻名,所以当时不少人前去投奔他。卢祖尚考虑到天下已乱,为了保护乡里,他干脆组织起一些勇士,防备周围的流寇。这时候卢祖尚才19岁,但因为出身将门,深知兵法,他率领着勇

  • 三门峡漕运与转载线路是怎样的?唐代中后期的漕运,有何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魏晋漕运图,元代漕运与明代漕运的区别,陕州历史上的黄河漕运

    事实上,基于前代历次的失败和教训,唐朝并没有采取穿凿砥柱的做法,而是变通思路,在黄河两岸的山崖之间又开辟出了新的转载线路,借以绕开砥柱天险阻碍,避天险而运输。毫无疑问,在隋唐时期“河渭漕挽”的运输过程中,受限于地理条件的阻碍,三门峡段已经是整个漕运的“瓶颈”所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关东漕粮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