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不受宠亲王的庶子一跃而成实权皇帝,李隆基是如何做到的?

从不受宠亲王的庶子一跃而成实权皇帝,李隆基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884 更新时间:2024/4/17 7:42:58

唐玄宗 李隆基(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大政变

李隆基从不受宠亲王的庶子到皇太子再到皇帝,这条路上,主要有三大政变帮助李隆基从权力之外回归到权力中心,其中后两个政变李隆基皆为主导——

神龙政变、唐隆政变以及先天政变。

具体原因

如何做到的?这其中主要便是李隆基

本人出色的个人能力和魄力以及外在因素和时局变化。

唐隆政变及先天政变的过程

景龙四年(710年)5月,唐中宗李显被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李显第四子,十六岁的李重茂继位,改年号为“唐隆”。李重茂便开始成为韦后的傀儡(韦后之子李重润大足元年(710年)因议论武则天男宠张氏兄弟被谗构,被武则天赐死),韦后大权在握,从而逐渐将权力发展到顶峰。(韦后、安乐公主这二人皆想学武则天成为一代女帝,安乐公主更是先让父亲李显设自己为皇太女,未果便狠心决意)

唐中宗 李显(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年6月,当时为临淄王的李隆基与宰相刘幽求定计并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推翻韦后专制,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史称“唐隆政变。”(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儿子李显和李旦的亲妹妹,也是武则天的小女儿)

“唐隆政变”(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政变当日,李隆基被封为平王,三日之后,李旦复位,除了大封功臣,立储势在必行,此事本没有悬念,李成器既是嫡也是长,但他深知三弟李隆基功高,且有威信,杀伐果断,想再来一次政变也不是难事,当年玄武门之变就是前车之鉴(这就是自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历代皇帝太子都怕的事情,可见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之深远),既然如此,不如直接让位给三弟,还可保全兄弟情谊。于是李成器连续几天哭着求父亲立三弟为皇储,再加上刘幽求等人声称

“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

(刘幽求,唐朝宰相,在铲除韦氏集团、辅佐唐睿宗复位等重大事件中发挥过关键作用,为大唐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因受同僚忌妒,61岁死在被流放的路上。)

之后,李隆基便被立为皇太子。 但李隆基并不能高枕无忧,原先不把他放在心上的姑母太平公主开始重视他、打压他、监视他,散布流言,纠集逼迫朝臣,以李隆基非嫡非长为由,屡次要求李旦改立太子。

李旦用宋璟,姚崇办法,调李成器,李成义(李旦次子)出京为刺史,规定亲王、驸马不可统领禁军,调太平公主去洛阳,稳定朝局。但不久,李旦出于保住自己的妹妹和儿子,调回了太平公主,宋璟姚崇(这二人缔造了初代开元盛世,史称“姚宋”,我们下文再聊)被贬出京。随着太平公主实力再次增强,李旦有了传位给皇太子的意思。在群臣反对下,未成,但移交了部分权力给李隆基。

宋璟 唐朝尚书右丞相 代表作《梅花赋》 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姚崇 唐朝时期政治家 名相(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时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太平公主(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景云三年(712)七月,彗星经天,太平公主派术士散布谣言,说这是皇太子当有天下的征兆,要离间李旦与李隆基的父子关系。可李旦已经两让天下,三让又有何妨。于是太平公主偷鸡不成蚀把米,李隆基在八月初三成为皇帝(此时是掌握部分实权的皇帝),是为唐玄宗,李旦成为了有部分实权的太上皇。

李旦当即下诏,完全还政于皇帝(此时李隆基便是掌握了完全实权的皇帝)。太平公主逃入寺庙,几天后出,被赐死,其子薛崇简因屡次劝谏母亲被鞭打,保住了性命和官爵,赐姓李。这一事件,史称“先天政变。”

我们知道从神龙元年(705年)到先天二年(713年),短短八年发动了三次政变,分别为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虽没有证据证明李隆基实际参与了神龙政变(但作为李旦之子,武则天之孙,肯定印象深刻),但唐隆和先天这两次政变,李隆基都是主导者,并且因此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回归到权力中心的掌控者,从临淄王到平王到皇太子再到真正掌握实权的皇帝。

怎么做到的?具体原因已经在开头表示出来了,我们就详细说一下这两点,如下

1.个人能力和魄力

天授三年(692年)十月初七日,李隆基此时七岁,七岁的李隆基出京建府,置官属,每逢初一、十五上朝。金吾将军武懿宗(武则天二伯武士逸之孙)见李隆基车骑严整,心生忌惮,想要打压,大声呵斥李隆基的仪仗队,李隆基年纪虽小,气势却盛,李隆基大声斥责武懿宗:

“我家朝堂,关你什么事,胆敢压迫我的仪仗。”

就是这件事,让知道此事的武则天大为惊讶,不敢小瞧这个孙子

——《旧唐书·本纪·卷八》

天授三年十月戊戌,出阁,开府置官属,年始七岁。朔望车骑至朝堂,金吾将军武懿宗忌上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上叱之曰:“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寻却入阁。

后来,长大成人的李隆基,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善写八分书,仪表雄伟英俊,不同寻常。

之后,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李隆基扳倒了堵在自己父亲成为皇帝路上的韦后集团和自己成为真正掌握实权皇帝的太平公主集团。

可以看出,李隆基这个人很有头脑,聪明果断,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不得不说有几分很像自己的曾祖唐太宗李世民,这也是后来成为一代英明帝王,开辟开元盛世的一部分因素。

我们也可以从李旦长子李成器执意要让皇储之位给李隆基看出,李隆基有能力有头脑有手段!

2.外在因素和时局变化

先说说李隆基的身世

李隆基出生时,父亲李旦被祖母立为傀儡皇帝已近两年,李隆基两岁被封为楚王,四岁时,被祖母过继给早亡无子的伯父李弘(唐高宗第五子,武则天第一子)为嗣。(李显和李旦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数的两度为帝的皇帝,二人都在武则天称帝之前做过皇帝,李治死后,李显继位,但只做了55天皇帝,便被母亲废掉,武则天便立了李旦为傀儡皇帝)

唐睿宗 李旦(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五岁时即690年,祖母武则天改唐为周,登基称帝,父亲被降为皇嗣,迁居东宫,李隆基和兄弟们被幽禁。

当时的情况对于李隆基来说,完全是个未知数,父亲被降,自己也只是个庶子,纵使自己有通天才能,也无法翻身,所以一切都要看历史的轮回和走向。

圣历元年(698),随着武承嗣(武则天侄子)病死,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十三岁的李隆基和兄弟们一起被解除了幽禁,赐予李隆基的宅邸位于洛阳积善坊。(武则天犹豫自己是立侄子还是立儿子,狄仁杰一席话让武则天坚定了自己立儿子——是侄子亲还是儿子亲?立儿子为太子,您百年后可配享宗庙。如立侄子武三思为太子,哪有侄子为姑母配享宗庙的)

大足元年(701),李隆基随驾来到西京长安。神龙元年(705),李显复位后,李隆基任卫尉少卿。景龙二年(708)四月,兼任潞州别驾,十二月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神龙政变的发生,让权力和帝位重回李家,虽然皇帝是自己的伯伯,但历史的轮回和走向远远没有停止,接下来的唐隆政变则是让二者重回自己这一脉,在唐隆政变积累的声望也是决定性的让这一切归于自己,从皇太子到掌握部分实权的皇帝再到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这条路上最大的障碍——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李隆基则是杀伐果断,先下手为强,尽数扫除,让一切归于安定。

成为皇帝的李隆基也开始在接下来联合姚崇、张说张九龄等人开辟自己的开元盛世!

本文共计3627字,十分感谢您的阅读![憨笑]

历史知识解析:

中书舍人: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隋炀帝时曾改称内书舍人,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掌管起草召令、参议政事,宣旨的权力中枢官职。(依次为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

内客省:属于中书省的下级权力机关。

右散骑常侍:也属于中书省,和左散骑常侍不同,左属于门下省,皆为从三品,为皇帝侍从。负责皇帝出行,规劝过失。

卫尉少卿:源于卫尉寺(寺即官署),中国古代官署,为九寺之一。北齐设立卫尉寺,卫尉改称卫尉寺卿或卫尉卿,副官称卫尉少卿,隋唐两宋相沿。掌管仪仗帐幕,比秦汉时已成闲职。一直延续到南宋被并入工部。(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太仆、卫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之大倾,后世略有改动。)

潞州别驾:潞州,现为潞州区,属于山西长治;别驾,亦称别驾从事、别驾从事史,官名。简称“别驾”。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唐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

另以皇族为别驾

,后废置不常。宋各州的通判,职任似别驾,后世因以别驾为通判之习称。(简单理解:唐初,州相当于大城市直辖市那种,刺史相当于市委书记,别驾相当于市委书记秘书长,后来唐高宗改别驾为长史,长史的地位略微高于别驾)

银青光禄大夫:隋朝始设的古代官名。初为兼官,无职掌。隋朝以为正三品散官,炀帝改为从三品。唐朝为从三品文散官,宋代以后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受元代祝寿文化的影响,明朝的庆寿文化活动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明中晚期的做寿文化,在举办寿宴的过程中,庆寿逐渐也与演剧、乐舞联系在一起。明代人的庆寿方式逐渐从表示祝贺的文字到更直观的图画,再到注入演剧、乐舞这些增加喜庆氛围的活动,让明朝的祝寿文化活动从静态走向动态。明朝初年,贺寿演剧是明代宫廷和贵族生活的重要内容。元明鼎革时期,少数民族的祝寿文化对明初的贺寿活

  • 西晋“八王之乱”,推行“藩镇”,对唐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段时间里,藩镇之变,在整个历史进程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的人都会提到这件事情,不过只要稍微熟悉一些历史的人,都会发现,藩镇之争,并不是从唐代开始的,而是从西晋开始的。虽然很多王朝都是外强中干,内忧外患,但是在西晋时期,却是最严重的,八大诸侯之乱,也是造成了最大的动乱。在唐朝以前,藩王和皇亲国戚

  • 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以一首《长恨歌》道尽了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也道尽了安史之乱的无奈。唐玄宗末年,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了一场战争,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唐朝由盛走向了衰落。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它是社会矛盾的集

  • 生丁盛世福运昌,四时为乐允无疆:以史为鉴,看明朝户籍制度优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天顺年间内外形势,明朝天顺六年贡生名单,一句话总结明朝末年

    户籍制度自古有之,在我国古代的国家统治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后人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明朝延续二百七十六年之久,而这当中户籍制度进行了多次的变迁,明代的户籍制度继承了前代的优点,而又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进行了革新。最终具有独属于明朝的鲜明的特点,是我们研究古代户籍制度的一个非常好的典

  • 竞争海洋陆上争霸,中亚霸主妄想成下个成吉思汗,侵占明朝成奢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15世纪初期的时候,帖木儿在中亚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帖木儿帝国,在十年之间掀起了一场帝国风暴,通过他的不断军事扩张,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地域。至此,帖木儿变得非常的膨胀,甚至想要将自己的领土逐渐向东方国家延伸,侵占明朝。但是众所周知,历史上只有我国的成吉思汗,曾向西方不断扩张领土,最终还推翻了南宋,成

  • 明朝最恶毒太监,杀了一千多个小孩,只为重新做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十大太监排名,明朝太监邓瑛,明朝太监赵无极简介

    正是意识到这点,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便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严格控制宦官的权利,将可能的现象扼杀于摇篮中。朱元璋明确规定,宦官不能读书认字,不能干政。甚至在皇宫门口设置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以示威胁,同时警醒自己。可人终有倒下的一天,朱元璋走后,明成祖朱棣便忘了老祖宗的规矩。在靖难之役时,因

  • 李商隐很有才学,朝中还有关系,为何一生不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前途无量李商隐早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但他勤奋好学,“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不仅文章写得漂亮,字迹也十分工整。829年,17岁的李商隐来到了洛阳,凭借出众的才华,立即得到了东都留守令狐楚的注意,他对李商隐非常赏识,亲自指导李商隐“今体、章奏之学”,还让自己的儿子令狐绹跟随李商隐交往,双方形成

  • 《国史粗讲》:元朝的人是如何认知元朝正朔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正朔这件事情,元朝的汉人居然也有双重认知。为什么呢?元朝把帝国的人分为了四种: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汉人指的是公元1234年被蒙古征服的金朝人,南人说的则是南宋人。我们要知道这个汉人里面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汉人之外,还包括了汉化了的契丹人、女真人等等。金朝后期,人口超过5000万,虽然与蒙古征

  • 唐代社会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丧葬礼仪行为中的消费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皇室葬礼规格,礼制简介,礼制是什么意思

    中国人自古就有“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根植于文化传承之中,并衍生出了形制各异的丧葬行为礼制和相关观念,唐代也是如此。唐代十分重视丧葬礼制,不同民族、阶层、地域都有富有各异特色的丧葬礼仪,这些关于丧葬文化的内容是研究唐代礼制的特殊角度。不同丧葬礼制也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消费水平,从唐代丧葬消费中,

  • 以茶买马,互通往来,吐蕃和宋朝的茶叶贸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时制定的专门的茶叶贸易政策,唐朝茶税的出现意味着,西夏皇室购买宋朝茶叶

    引言北宋时期,茶叶受到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追捧和喜爱。由于制茶技术的提升,使得茶叶味道有所改进,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茶叶这种“饮品”在更广阔的地区、更多人群之中传播。北宋时期的制茶行业和茶叶贸易蓬勃发展,在宽松的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茶叶成功为北宋王朝增光添彩,成为北宋政治、经济、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