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受元代祝寿文化的影响,明朝的庆寿文化活动有哪些?

受元代祝寿文化的影响,明朝的庆寿文化活动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40 更新时间:2024/1/25 12:44:33

明中晚期的做寿化,在举办寿宴的过程中,庆寿逐渐也与演剧、乐舞联系在一起。明代人的庆寿方式逐渐从表示祝贺的文字到更直观的图画,再到注入演剧、乐舞这些增加喜庆氛围的活动,让明朝的祝寿文化活动从静态走动态。

明朝初年,贺寿演剧是明代宫廷和贵族生活的重要内容。元明鼎革时期,少数民族的祝寿文化对明初的贺寿活动有很大影响。在前已述及的元代祝寿文化中,我们了解到元朝宫廷贵族贺寿时“结彩香案,呈舞百戏”,按照元代的户籍制度,祝寿的宴会上应由专门的乐户来表演。

元代贺寿时的朝拜礼仪与演剧的风俗被明朝人所继承,如明初朱元璋钦定《祖训录》,其中关于天子皇帝庆寿礼仪有这样规定:“凡遇天子寿日,于殿前台上设香案,具冕服,率文武百官具朝服,行祝天地礼。”究其实,明初祝寿时的演剧具有宫廷化与贵族化的倾向,演剧作为庆寿、宴享时的娱乐活动。明初设教坊司,掌宴会大乐,由专门的乐户担任庆寿戏剧的演出人员,祝寿时使用的演剧题材多为神仙庆贺的历史故事。

明初庆寿时所演的戏剧多为神仙故事的剧目,神仙的形象成为了喜庆吉祥的象征。宫廷贵族庆寿时除了正式的歌舞戏乐,还有杂剧百戏的承应。祝寿时所表演的戏剧主要有《十长生》、《蟠桃会》、《八仙庆寿》、《神仙会》、《宝光殿》、《献蟠桃》、《庆长生》、《群仙祝寿》、《黄眉翁》、《庆千秋》、《群仙朝圣》等以神仙庆寿为主题的曲目,摒弃了神仙超度思想的藩篱,纯粹以享乐吉祥为主。

此时,庆寿场合伴有戏剧、演戏等活跃气氛的活动多发生在宫廷贵族阶层,这得益于朱元璋在制定律令时对神仙庆寿题材的宽宥,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对戏剧搬演的内容有严格限制,反而对庆寿、神仙为主题的内容放以宽限。皇帝贵族同样对短命有所恐惧,庆寿时伴有延寿题材的戏剧,这种活动意涵通常以借喻福禄寿为祈求目标,这种现象在普通仕宦家庭及庶民阶层中不为常见。

纵观有明一代,明中叶为社会经济、风气转变的关键时期,此时演剧、乐舞与庆寿相结合的活动方式,逐渐地向社会中下层移动。明初宫廷贵族阶层擅于在庆寿时搬演戏剧来增加喜庆气氛,明中后期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催生了仕宦家庭蓄养家班,适逢祝寿等喜庆节日侑酒演剧是常有的事。

在这一时期杂剧、弹唱的内容唱词主要是以寿词、歌颂祝愿健康长寿的词语。祝寿发展至明中叶,在庆寿的场合中加入鼓乐等形式活动,是前代都不曾有过的一种新发展。随着这种庆寿活动在民间流传开来,有些地区更进而开始用演戏来庆寿,民间的做寿风气逐渐与鼓乐结合在一起,如监察御史戈尚洁在母亲八十大寿诞辰的前一天为其准备庆寿当天要用的乐曲。

戈尚洁在母亲寿辰的前一天,将寿诗八十首形成大卷,用于明天母亲过寿时的乐曲,并将所做的诗聊“寿于母所”。明中叶以后,明人的日记中同样对社会上盛行的这种新兴的祝寿文化活动有所记载,冯孟祯(1548-1605)在《快雪堂日记》中记载到“沈、二官为内人生日设席款客,亦与焉,吕三班作戏,演《麒麟记》。

”同样日华(1565-1635)在自己的日记中也记述了万历四十四年六月初一他父亲生日这一天“率妇、子称家君之觞,有歌舞,夜得雨爽然。”明末文人的笔记中多数记载了生日这天有歌舞、演戏等情况,冯、李二人皆为浙江地区生人,他们所记载的是那一地区此时社会上普遍盛行的现象,那么在其他地区是否也存在庆寿时钱谦益曾在文章中也曾说过“吴人生辰为寿,徵笙歌,制屏障,多宰杀以供长筵。”而这种做寿的形式,可能在许多地方都是一样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晋“八王之乱”,推行“藩镇”,对唐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段时间里,藩镇之变,在整个历史进程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的人都会提到这件事情,不过只要稍微熟悉一些历史的人,都会发现,藩镇之争,并不是从唐代开始的,而是从西晋开始的。虽然很多王朝都是外强中干,内忧外患,但是在西晋时期,却是最严重的,八大诸侯之乱,也是造成了最大的动乱。在唐朝以前,藩王和皇亲国戚

  • 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以一首《长恨歌》道尽了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也道尽了安史之乱的无奈。唐玄宗末年,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了一场战争,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唐朝由盛走向了衰落。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它是社会矛盾的集

  • 生丁盛世福运昌,四时为乐允无疆:以史为鉴,看明朝户籍制度优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天顺年间内外形势,明朝天顺六年贡生名单,一句话总结明朝末年

    户籍制度自古有之,在我国古代的国家统治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后人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明朝延续二百七十六年之久,而这当中户籍制度进行了多次的变迁,明代的户籍制度继承了前代的优点,而又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进行了革新。最终具有独属于明朝的鲜明的特点,是我们研究古代户籍制度的一个非常好的典

  • 竞争海洋陆上争霸,中亚霸主妄想成下个成吉思汗,侵占明朝成奢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15世纪初期的时候,帖木儿在中亚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帖木儿帝国,在十年之间掀起了一场帝国风暴,通过他的不断军事扩张,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地域。至此,帖木儿变得非常的膨胀,甚至想要将自己的领土逐渐向东方国家延伸,侵占明朝。但是众所周知,历史上只有我国的成吉思汗,曾向西方不断扩张领土,最终还推翻了南宋,成

  • 明朝最恶毒太监,杀了一千多个小孩,只为重新做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十大太监排名,明朝太监邓瑛,明朝太监赵无极简介

    正是意识到这点,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便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严格控制宦官的权利,将可能的现象扼杀于摇篮中。朱元璋明确规定,宦官不能读书认字,不能干政。甚至在皇宫门口设置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以示威胁,同时警醒自己。可人终有倒下的一天,朱元璋走后,明成祖朱棣便忘了老祖宗的规矩。在靖难之役时,因

  • 李商隐很有才学,朝中还有关系,为何一生不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前途无量李商隐早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但他勤奋好学,“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不仅文章写得漂亮,字迹也十分工整。829年,17岁的李商隐来到了洛阳,凭借出众的才华,立即得到了东都留守令狐楚的注意,他对李商隐非常赏识,亲自指导李商隐“今体、章奏之学”,还让自己的儿子令狐绹跟随李商隐交往,双方形成

  • 《国史粗讲》:元朝的人是如何认知元朝正朔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正朔这件事情,元朝的汉人居然也有双重认知。为什么呢?元朝把帝国的人分为了四种: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汉人指的是公元1234年被蒙古征服的金朝人,南人说的则是南宋人。我们要知道这个汉人里面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汉人之外,还包括了汉化了的契丹人、女真人等等。金朝后期,人口超过5000万,虽然与蒙古征

  • 唐代社会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丧葬礼仪行为中的消费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皇室葬礼规格,礼制简介,礼制是什么意思

    中国人自古就有“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根植于文化传承之中,并衍生出了形制各异的丧葬行为礼制和相关观念,唐代也是如此。唐代十分重视丧葬礼制,不同民族、阶层、地域都有富有各异特色的丧葬礼仪,这些关于丧葬文化的内容是研究唐代礼制的特殊角度。不同丧葬礼制也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消费水平,从唐代丧葬消费中,

  • 以茶买马,互通往来,吐蕃和宋朝的茶叶贸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时制定的专门的茶叶贸易政策,唐朝茶税的出现意味着,西夏皇室购买宋朝茶叶

    引言北宋时期,茶叶受到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追捧和喜爱。由于制茶技术的提升,使得茶叶味道有所改进,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茶叶这种“饮品”在更广阔的地区、更多人群之中传播。北宋时期的制茶行业和茶叶贸易蓬勃发展,在宽松的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茶叶成功为北宋王朝增光添彩,成为北宋政治、经济、外交、

  • 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过程与影响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人口迁移一、南迁的背景战争由于唐朝的独特的制度,节度使是最具唐朝特殊的官职,他们的职责就是守卫边境。长期的镇边生涯,使得各个节度使的兵力、财力,都达到了顶峰。届时唐末的朝廷,国力亏空,朝堂混乱,各节度使开始蠢蠢欲动。安禄山便率先发动叛乱,整个北方随即被战火覆盖。自此刻始,北方民众开始南迁;黄河中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