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正朔这件事情,元朝的汉人居然也有双重认知。为什么呢?元朝把帝国的人分为了四种: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汉人指的是公元1234年被蒙古征服的金朝人,南人说的则是南宋人。
我们要知道这个汉人里面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汉人之外,还包括了汉化了的契丹人、女真人等等。金朝后期,人口超过5000万,虽然与蒙古征战损失惨重,但到其灭亡时人口也是千万级别的。在这里面契丹人和女真人相对于我们通常说的汉人而言,比例非常小。
这也就意味着在元朝的语境下,汉人实际包含了两个群体,为了对这两个群体进行划分,我们用广义的汉人来指代汉人和南人加一块这个群体,用身份汉人来指代金朝统治下的那个汉人群体。
我们要讲当时汉人是如何看待元朝的,就一定要注意广义汉人和身份汉人这两个群体,因为他们的认知根本不是一回事。
在忽必烈的时候,大金刚刚灭亡不久,金朝留下的臣民很多,这些就是早期的身份汉人。在南宋灭亡之前,身份汉人是大元帝国的主要人口,而这部分人已经接受金朝统治超过100年,他们对大金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身份认同,在这里面也产生了大量的大金遗民。
这样一来在元朝正朔上就会出现问题,如果把正朔放在大宋,那么大宋包括不包括南宋?如果包括南宋,那么大金怎么办?在忽必烈时期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结果他们很无奈地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把正朔放在大宋,那么大金只能在宋史里面混个身份。
这个结论一出,身份汉人马上炸了锅,谁都接受不了,如果接受了这个结论,那么大金这100多年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身份汉人坚持正朔在大金,并且有一个强有力的理据,就是:南宋曾经提出过可以向大金称臣,奉过大金的正朔。
事情到了这里还没有结束,南人马上又说:“大金也曾经认过北宋的正朔。南宋是北宋的继承人,所以正朔应该在大宋。”
这样一来根本就没法聊了,身份汉人和广义汉人的正朔问题就直接卡在这,一卡就是接近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