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著名谈判专家,靠一张嘴撬开辽夏同盟,避免腹背受敌

北宋著名谈判专家,靠一张嘴撬开辽夏同盟,避免腹背受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74 更新时间:2024/3/13 20:07:30

谈到富弼,我们知道他是一代名相,范仲淹曾高度评价他"王佐之才",叶清臣也说"今辅翊之臣,抱忠义之深者,莫如富弼。"苏轼有言:“秉心直谅,操术闳远。历事三世,计安宗社。熙宁访落,眷遇特隆。菲躬正色,进退以道。爱君之志,虽没不忘。"

那么富弼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相的呢?

在此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富弼的一些基本情况,富弼(1004年2月13日 -1083年8月8日),字彦国。洛阳人。别称富彦国、富郑公、富文忠,北宋名相、文学家,主要作品《富郑公集》。

一·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富弼少年笃于学,提笔能文,胸有大度。当时的大文豪范仲淹见到他后十分惊奇,称赞其为"王佐才也。"即辅佐帝王的人才,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当时的宰相晏殊看,晏殊也十分欣赏,对他的才华佩服不已。要知道晏殊在那个时候可是奇才,不到20岁就考中进士,曾经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富弼的文采能入他的法眼,自然不凡。

在拉帮结派的封建朝野之上,晏殊当然不希望这样一位可塑之才日后和他对着干,索性就问范仲淹:"这位洛阳才子婚配了没有?"

范仲淹回答:"尚未婚配。"

晏殊满意地点了点头,心里的如意算盘也算是打得异常完美。当时晏殊尚有一女待字闺中,正托知贡举陈祥帮忙选婿。

陈祥也劝晏殊:我看富弼的文章和为人气度,必有宰相之才。范仲淹见晏殊喜欢富弼,就和陈祥从中撮合了一下,富弼终于成为了晏殊的东床佳婿。

富弼成名后,被誉为"洛阳才子"。富弼有奏议、安边策、文集等作品,今存《富郑公集》一卷。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收录有《两宋名贤小集·卷四十九·富郑公集》。《全宋诗》录有其诗。

纵观古今,"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现象并非寥寥无几,那些天赋异禀的孩童固然难得,但能否成人成事成才,才是封建王朝所看中的。富弼在成才的过程中不断拼搏,再加上老丈人的名气,他的一生也慢慢发生变数。这无论是在他的人生路上还是仕途之路上,都无疑是一大转折点。

二·自有主见,胸有成竹

富弼于天圣八年(1030年)以茂才异等科及第。仕途之路也正式拉开序幕。

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在富弼身上却没有任何体现,在地方为官的几年里,他先后出任河阳节度判官厅公事、绛州通判、开封府推官、知谏院等官职,给当地老百姓只是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没过激到烧什么三把火。

几年后,山东一带屡有兵变,有些地方长官见乱匪势强,不但不派兵镇压,反而主动低三下四地去交往安抚。后来朝廷追究下来,派出官员下到地方来严查,恰好是范仲淹来出面坐镇处理这些事。

富弼对范仲淹说:"这些州县长官都该死!本身都拿着朝廷俸禄,做干着姑息养奸的事情,这与通匪有什么分别?不严肃处理他们的所作所为,今后哪儿有人再去剿匪!"

范仲淹则说:"你不知道啊,他们也有难言之隐,地方土匪势力强大,远在山林僻壤,组织剿匪难度太大,地方关手中的兵力不足,贸然去围剿,结果只有劳师伤财,反倒让老百姓白白受苦。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按兵不动,应该是保护百姓的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

范仲淹对富弼有大恩大德,但是富弼仍然不同意他的看法,与他争辩起来,后来有人批评富弼不该顶撞范仲淹。富弼说:"我和范先生的交往是君子之交。范先生之所以乐于举荐我,肯定不是因为我的观点始终附和他,我倒觉得是因为我遇到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一点何过之有?恰恰是因为面对范先生,我才不能因为要报答他,而放弃自己的主张!"

范仲淹事后感慨说:"没错!富弼这一点做得对,我欣赏他,就是因为他不盲从我的观点。"

富弼遇事有主见,胸有成竹,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即便是在皇帝面前也是这样。富弼为人处世,不趋炎附势,不巴结,不谄媚,就算在政治意见上有所冲突,他也不会把这带到生活中去。也正是这样一个公私分明的性格,为他的仕途起到了很好的奠基。

据《宋稗类钞品行》记载,富弼出任枢密使时,宋英宗赵曙登基后,把他的父亲宋仁宗的遗留器物,都拿来一一赏赐给朝廷重臣。大家叩头谢恩之后,起身告退。英宗把富弼单独留下,想拉拢他一番,在惯例之外,特别赏赐他几件器物。

富弼先叩头谢恩,然后就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拒绝接受这份额外的赏赐。

英宗肯定就不高兴啊,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东西并不是多值钱,让你拿你就拿着嘛,你百般推辞,所为何故?"

富弼恳切地说,"东西虽然不值钱,但性质不一样,它们是陛下额外所赐予我的。我呢,那该属于我的那一份就可以了,如果我今天接受了陛下额外的赏赐而不谢绝,万一将来陛下您做出什么需要臣子劝谏的事情来,我,我哪儿好意思劝谏您呢?"

最终富弼还是推辞掉了这份额外的赏赐。

河朔发生大水,老百姓到处流浪讨饭。富弼规劝辖区的富商富商地主拿出资财,加以官府赈灾的粮食,获得公私庐舍十余万栋,将流民在各地安排,保证供给基本必需品。号召官吏富商到流民中间去,对老病衰弱者给予粮食,并拿小本本一一记载这些官吏的功劳,跟他们说日后就凭记录为你们向朝廷请赏。

按照这条规矩,人人都尽力而为,救活了大批百姓。

自古英雄多磨难,凡成大事者,无不历经考验。在官场逆境中才能更好的彰显为官者的决断能力和意志品质。在功绩面前,富弼做到了谦虚低调,在困难面前,他毫不推脱,知难而上,获得民心。若为辖区百姓,孰能不爱这样的清官廉吏?

三·忠心耿耿,外交得力

凭借着高洁的品质和端正的作风,而后的数十年间,富弼的官职也是步步高升。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升任枢密副使,正式开了宰辅的道路,然而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富弼深知但凡宋与契丹的关系破灭,那么自己的脑袋也就保不住了,因此这个时期富弼的处境可以说是如履薄冰,只能更加慎言慎行。

不过好在最终两国的关系由于西夏的介入而暂时"和平解决"。

富弼多次出访或接访辽国西夏,深刻了解对方的虚实,作为最高级别的宋朝使臣,他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熟悉外交工作,懂得恩威并施,多番打消了辽国的战争挑衅意图,维持住了三国鼎立的基本盘。

标签:

更多文章

  • 庞统临死前,终究看清真实的刘备!宴席曾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庞统为什么带魏延北伐,刘备为什么不听庞统的话,庞统死前给刘备出三个计策

    凤雏为何人?为何会出山?而三国时期在文人志士之间流传着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我们众所周知的是卧龙乃是在湖北襄阳隐居的诸葛亮,那么这位凤雏又是何人?根据消息表示,凤雏乃是卧龙诸葛亮的同门师兄弟,这就令人非常好奇了,而凤雏是诸葛亮之师司马徽为其取的名字,其本名乃为庞统,与诸葛亮同为湖北

  • 1404年,朱高炽被立太子,朱高煦质问:父皇立我为太子,为何反悔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靖难之初,朱棣起兵之时,2子朱高煦,杀伐果决,屡立战功。朱棣非常喜欢,曾拍着他肩膀说:“你大哥身子骨弱,你要努力呀!”这话,让朱高煦燃起熊熊斗志,在战场上为老爹冲锋陷阵。然而,太子之位却与他无缘,还是传给了,他的哥哥朱高炽。他这叫一个憋屈啊!(《明史》:“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

  • 名初时候,薛显也是个狠人。有多狠呢,就是从朱元璋底下做事,天天作死,朱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明初将领喜欢打梭哈,像常遇春、傅友德这种有事没事就自己冲进上万人的阵仗里梭哈一会,再冲出来。这是真的能打。而薛显,就是一个一直和常、傅类似,带人打冲锋的人,而且老朱一度把他列在了傅友德前面,常遇春也对这家伙很钦佩。北伐时候,徐达带主力,这几个人就打前锋。我家乡临沂,就是这家伙带着前锋部队冲锋解放的,

  • 东吴最大的弱点,导致东吴灭亡——世袭领兵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吴各个时期的兵力,门泊东吴万里船里的东吴是哪里,东吴巅峰时期有多强

    古代的时候,用吴作为国号,是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时期的东吴也是在这一领域。东吴在孙坚和孙策时代,东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两人都为东吴奠定了基础。到了孙权时期,东吴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东吴建立之后,在原来江东地区的地方上,门阀士族肯定是无法消弱的。毕竟东吴能够建立,与

  • 浅析初婚与再嫁:明代女子的婚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在明代,女子的婚姻一般有初婚和再嫁两种形式。初婚通常是在幼时就被定下,而成婚年龄则多集中在16到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岁,高于明代法定的婚龄线。再嫁问题则是明代女性婚姻中另一个重要的议题。明代女子的定婚年龄在明代,女子的定婚年龄往往是在幼时就被确定下来。这种早定婚的现象在明代社会中比较普遍,反映

  • 陆游的蜀道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剑门关 张海摄陆游像□许永强 陆游85年的人生历程中,有8年最富激情的时光是在蜀地度过的。8年时间,陆游第一次领略到了蜀道的雄奇壮美,汉唐蜀道线上建功立业、荡气回肠的壮美历史,改变了陆游的人生轨迹,扭转了他的诗风,也让其澎湃的爱国激情达到了高潮。壹 铁马秋风大散关 大散关自汉魏以后至宋代,一直是军事

  • 明朝内阁揭帖,私下传纸条为何成为朝堂的重要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明仁宗登基后,为了便于自己处理政务以及扩大信息来源,他希望内阁也能主动奏事。但又不能让阁臣像六部堂官一样上呈题奏文书,因为这样会造成管理、执行权力的重叠,妨碍并降低六部处理朝政的能力和效率。仁宗就取了个“巧”,让阁臣通过“传递纸条”这种非正式的方式来和自己交互信息 – 这就是内阁揭帖的雏形。 赐

  • 华佗割开一人的肚子,鼓捣半天,筋疲力尽,就叫老婆打来一坛酒,自斟自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这可把他老婆吓坏了,华佗一向谨慎,从没有喝醉过,今天这是怎么了?莫非是得了什么急症?情急之下,她就学着华佗平时给人治病的样子,扎银针进行抢救。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挨个扎了个遍,可是华佗都没有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摸了摸脉搏,跳动正常,这才稍微放心了些,估计他是真喝醉了。过了好久,华佗才醒过来。

  • 常茂:常遇春之子,朱标妻弟,朱元璋捧他20年,他却选择金蝉脱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乱世之中,想要称王,离不开强大的武力支持,朱元璋的成功,也离不开他手下猛将常遇春的付出。为此,他捧了常遇春的儿子常茂二十年,谁知常茂最后却选择金蝉脱壳,离他远去,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子承父荫 得皇帝盛宠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赏从龙功臣,其中仅有六人位列国公。既为国公,那必是身经百战,资历深

  • 司马懿明明早已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退兵!冢虎终究略胜于卧龙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人们常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但诸葛亮在一次面对司马懿的十万大军时,并未选择跑路,反而以一场空城计逼退了司马懿十万大军,堪称史家绝唱。号称冢虎的司马懿真的没有看出诸葛亮的空城计吗?他既然看出了诸葛亮的计谋,为何还是选择退兵了呢?诸葛亮曾对这一事情做出了解释,倘若司马懿没有退兵,那他将必死无疑。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