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华佗割开一人的肚子,鼓捣半天,筋疲力尽,就叫老婆打来一坛酒,自斟自饮

华佗割开一人的肚子,鼓捣半天,筋疲力尽,就叫老婆打来一坛酒,自斟自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43 更新时间:2023/12/27 17:22:40

这可把他老婆吓坏了,华佗谨慎,从没有喝醉过,今天这是怎么了?莫非是得了什么急症?

情急之下,她就学华佗平时给人治病的样,扎银针进行抢救。

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挨个扎了个遍,可是华佗都没有反应,像失去了知觉似的。

摸了摸脉搏,跳动正,这才稍微放心了些,估计他是真喝醉了。

过了好久,华佗才过来。他老婆对他说:“你这醉的也沉了,针都扎不醒。”

就把给他扎针的事讲了一遍,华佗听完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我喝醉了,扎针就感觉不到疼呢?难道是喝酒也能给人麻醉?

二天,华佗又对老婆说:“今天我再喝醉,你再给我扎针,看看我会不会醒?”

结果,刚开始扎时,华佗毫无反应,连扎了几针后,他的肌肉就开始打哆嗦,他自己也能感觉到疼了。

华佗得出结论:酒也有麻醉的作用,虽然效果不好,但也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再给人动手术时,他就先让病人喝些酒,来减轻痛苦。

当时正值战乱四起,很多从战场下来的伤病员,伤情严重。只靠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他又想,有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人麻醉的时间一点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到乡下行医,碰一个很奇怪的病人。

病人紧咬着牙关,瞪着眼,口吐白沫,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华佗上前摸摸脉搏,脉搏跳动正常,又伸手摸了下额头,体温也正常,可病人就是昏迷不醒。

华佗找来他的妻子,询问患者以前有没有什么病症?

结果患者的妻子说:“他身体健壮如牛,重来没有患过什么病,就是中午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也叫洋金花),才出现这种情况。”

“你把那些臭麻子花拿来我看看!”华佗吩咐道。

妇人连忙把那棵臭麻子花拿到华佗面前,华佗过臭麻子花仔细端详了一会。

又从上边摘下一朵花,放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舌头发麻。

“就是它,好厉害的毒啊!”

找到病因,华佗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者抢救了过来。

一家人千恩万谢,拿出不菲的诊金给他。但华佗说什么也不要,只拿走了那株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

回到家,他高兴地对老婆说:“给你看样好东西,这回我终于找到能麻醉人的药了。”

老婆接过一看:“我还以为什么宝贝呢,原来是臭麻子花。这有什么稀罕,在我娘家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铲都铲不完。”

华佗一把拉起妻子的手,说:“快走,快走,我们去多铲些回来,我要拿它配制麻药。”

他老婆把嘴一撇:“你天天试验,家里的药材都快堆成山了,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把麻醉药配制好!”

华佗听了却不以为意,笑着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我一定能把麻醉药给配制出来。”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反复试验。

他不惜以身试药,先尝叶,后尝花,最后连根都嚼了,经过多次对此,臭麻子果的药效最好。

华伦又到处拜访同行,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其它药物。经过不断尝试,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华佗就给它起名叫麻沸散。

自从麻沸散研制成功以后,不论是开刀,还是剖腹,华佗都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进行医治。

这样就为病人就减少了痛苦,华佗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很多人慕名而来。

只可惜,当时战乱频发,他苦心研制的麻沸散配方却没能流传下来。

标签:

更多文章

  • 常茂:常遇春之子,朱标妻弟,朱元璋捧他20年,他却选择金蝉脱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乱世之中,想要称王,离不开强大的武力支持,朱元璋的成功,也离不开他手下猛将常遇春的付出。为此,他捧了常遇春的儿子常茂二十年,谁知常茂最后却选择金蝉脱壳,离他远去,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子承父荫 得皇帝盛宠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赏从龙功臣,其中仅有六人位列国公。既为国公,那必是身经百战,资历深

  • 司马懿明明早已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退兵!冢虎终究略胜于卧龙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人们常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但诸葛亮在一次面对司马懿的十万大军时,并未选择跑路,反而以一场空城计逼退了司马懿十万大军,堪称史家绝唱。号称冢虎的司马懿真的没有看出诸葛亮的空城计吗?他既然看出了诸葛亮的计谋,为何还是选择退兵了呢?诸葛亮曾对这一事情做出了解释,倘若司马懿没有退兵,那他将必死无疑。空城计

  • 霸王项羽举的鼎有多重,连司马迁都羞于记载,网友:我也能举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那在当时,为什么司马迁没有说鼎的重量呢?到了秦末时期,项羽作为当时最厉害的诸侯之一,发生了很多著名的战役。秦朝的灭亡与和项羽有分不开的关系。关于项羽这个人,我们想到的一般也就是英勇无双这样的形容词。作为当时的西楚霸王,他也的确是成就了自己的威名。关于霸王举鼎这件事情,在民间也流传得非常之广。有传言称

  • 大明朝的二十位惊世书画墨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有人说,中国明代文坛有些低迷,只能说,你不了解大明朝。虽不如李唐雄壮亦无赵宋般意韵,但是大明朝依旧星光璀璨,文人墨客或儒雅谦逊或风流狂放,不是一般朝代可比拼的。绵延近三百年,无数风流人物事迹震撼当时,故事传至今世。这里,我们选取20位惊世墨客人物,并呈献其书画墨宝与朋友们共赏之。- 朱元璋-明王朝的

  • 朱标死后,朱元璋不论选朱允炆还是朱棣,蓝玉都必死,除非选晋王朱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蓝玉为什么忠于朱标,朱标之死和朱棣的关系,朱标妻子蓝玉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明朝开国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他的死因可能是因为在洪武二十三年生的一场不轻的病,大致是因为身体虚弱而起的慢性病。而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因为巡视关中舟车劳顿,当地气候又较南京不同,所以导致旧疾复发,最终不治病逝。朱标死后仅仅1年,在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又发生一场“超级大地震

  • 韩非被杀应为秦始皇之意,李斯只是执行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史记》只用了两句话就把韩非的死归咎于李斯,历来都认为李斯是嫉妒韩非的才华,害怕自己失去秦王的“独爱”,而想尽办法杀害韩非。真的是这样吗?韩非与李斯师从于荀子,韩非拜师晚于李斯,算是师弟。在七国纵横的时代里,以口舌称道,然而韩非有口吃,嘴不行,但是十分善于著述。在韩非没来之前,李斯是荀子最得意的弟子

  • 朱元璋问鼎天下的关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1356年3月,朱元璋趁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对江南元军发起攻势之时亲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朱元璋一眼就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为了安抚军心,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第二天,降

  • 韩信心中仍有分封之念,与刘邦的政策大相径庭,悲惨结局已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事实上韩信被刘邦改封为楚王时就已经丧失了兵权。此后多年,直到被杀,韩信都是光杆司令。自污也没有用。萧何可以靠自污自保,是因为他当时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有必要通过作践自己,向刘邦证明,自己这个丞相对汉室没有威胁。也绝无二心。而韩信被刘邦降为淮阴侯后,就丧失了人身自由。此后多年,韩信一直是大门

  • 韩信当楚王后对帮过他的亭长、漂母和使其受胯下之辱的人均行赏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范雎成名后,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他羞辱了陷害他的须贾,追杀鞭笞他并让宾客在他身上撒尿的魏齐。而举荐曾帮助他来到秦国的王稽和郑安平。范雎可以说是恩怨分明了,那么,成名之后的韩信,又是怎么对待微时帮助他和羞辱他的人呢?下乡南昌亭亭长韩信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既没钱做不了小官吏,又没有谋生手段,做不

  • 韩信崭露锋芒后便被刘邦视为潜在威胁,其命运始终被刘邦夫妇掌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身为叱咤风云的将军,韩信创造了无数纵横捭阖的过往,最终却没有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亦或是与刘邦裂土分茅,坐镇一方诸侯,而是被一个女人(吕后)诱杀于长乐宫钟室,死的没有一点儿尊严。其实韩信被以何种方式处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反抗的余地?他的亲兵为什么不来救他?这可能是一部分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