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鳌拜谋权篡位?作为清朝三代元勋,他最忠心,康熙都替他澄清

鳌拜谋权篡位?作为清朝三代元勋,他最忠心,康熙都替他澄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05 更新时间:2024/2/12 0:47:25

尤其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记》和陈道明老师主演的《康熙王朝》,将鳌拜描述成一个手握重兵,谋权篡位的奸佞之人。

但大家不要被这些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误导了,历史上的鳌拜其实并不全然如此。他或许飞扬跋扈,或许目中无人,但清朝三代元勋,对于清朝,他是绝对忠心的。

虽然说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名留青史的忠臣,可也不能将他说成是一个大奸臣。文学作品里出现的鳌拜,私下里穿龙袍,打算推翻小皇帝康熙,自己做皇帝的桥段,完全是无稽之谈。

鳌拜是满清贵族,早在皇太极时期就跟着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和皇太极之间感情很好。至少对于皇太极,他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都知道,皇太极去世的比较突然,他去世的时候,还没有立下继承人。当时鳌拜等人是支持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的,但多尔衮的加入,让皇位悬而又悬。

豪格和多尔衮背后的集团,谁也不服谁,于是福临就像捡漏一样得到了皇位,暂时平息了这场纷争。

在鳌拜看来,不管是豪格继位还是福临继位,对他而言,都没有任何损失,因为他们都是皇太极的儿子。

可要是多尔衮继位,那么皇太极儿子的正统皇室血脉,会就此中断,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他忠于皇太极,当然还是想让皇太极的儿子继位。

即使福临继位以后,因为过于年幼,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把持朝政,但他并没有屈服于多尔衮。也因如此,多尔衮并不待见他,可以说两个人互相都很讨厌对方。

鳌拜作为臣子,治不了多尔衮,可多尔衮作为摄政王,有的是办法整鳌拜。

但无论多尔衮怎么做,鳌拜的一颗忠心,始终悬挂在顺治皇帝福临的身上。

顺治皇帝临死之前,留下了四位顾命大臣,让他们辅佐自己年幼的儿子康熙,鳌拜居四大顾命大臣之尾。

但鳌拜历经皇太极、顺治,到了康熙时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三朝元老。

而位居四辅臣之首的索尼,虽然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但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都力不从心,也疏于过问。

苏克萨哈原本是多尔衮的人,但多尔衮死后,他回头告发多尔衮,因此受到顺治的重用,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二。和鳌拜虽是姻亲关系,但二人却常常因政见不合而发生争论,宛如仇敌。

再说遏必隆,虽出身名门,但为人庸懦,遇事毫无主见,隶属镶黄旗,常常附和鳌拜。

鳌拜虽然位居四辅臣之末,但军功赫赫,资历老。因此,说鳌拜在康熙时期是最有权力的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点都不为过。

古往今来,权力的奢望往往能令人迷住心窍,鳌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跟着皇太极时,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到了顺治皇帝时,和多尔衮作对,站在顺治这边支持他。到了康熙时期,又是顺治皇帝留下的托孤大臣。

试问,有几人能和皇家的关系密切到这种程度?

当康熙继位以后,朝中已经没有人的地位和权力能与鳌拜抗衡了,所以他生出几分自大和骄傲,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鳌拜忘记了,在一般的朝臣面前,他是可以自大,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如果他把这份自大放在皇帝身上,久而久之引起皇帝的反感,可就不好了。

果然,当鳌拜自大过头,把康熙都不放在眼里的时候,就彻底触到了康熙皇帝的底线。

康熙继位的时候年纪很小,朝政都是四位顾命大臣在处理。

当时的情况是索尼年迈,苏克萨合明哲保身,遏必隆又与鳌拜一个鼻孔出气,这无异于助长了鳌拜的嚣张气焰,走上了专权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鳌拜非常不认可康熙的能力,有些小看他,总觉得一个几岁的毛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治国。

或许康熙太小确实不知道什么是政治,可他自小学习帝王之道,最基本的朝政,到了年纪也是完全可以处理的。但鳌拜根本不让康熙接触朝政,总是想办法阻挠他的亲政之路。

做皇帝的可以容忍一个有功之臣一次两次的狂妄,但次数多了,泥人尚有三分火气,更不要说皇帝了。

何况鳌拜一直不让康熙亲政,擅权自重,这无疑是触碰了帝王的龙鳞。很快,鳌拜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康熙给鳌拜定的罪行里面,最突出的一条就是“结党营私”。皇帝们最看不惯大臣们勾结到一起,组成个小集团为自己谋福利了。

可是到了鳌拜的位置,即使他不去和别人组队,也会有很多官员为了示好或者达成某种不可告人的的目的,自动找他站队。

重点在于,如果鳌拜真的结党营私,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阴谋篡位,那他早就对康熙皇帝下手了。

最好的时机,就是康熙继位之初根基不稳的时候。但那时他并没有这么做,可见他内心深处,并没有想着谋权篡位。

鳌拜在被康熙擒获以后,撕开自己的衣服,露出满身伤疤,意在告诉康熙,他曾经为大清江山卖过命。

其实历史发展到这里,看到鳌拜被擒这一幕,难免让人生出几分兔死狐悲的感慨。

或许是康熙看到这些伤疤动了恻隐之心,又或许是他如此处置鳌拜是逼不得已,最后他只是把鳌拜关进大牢。

如果康熙皇帝是个昏君,或许鳌拜的专制,在他看来还是一件颇有好处的事情。像鳌拜这样有才能的人替自己处理国家大事,睡觉都能笑出声。

可康熙不是昏君,他一心想要向朝臣和百姓证明自己的能力,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治国之才展示给大家看。

而鳌拜却偏偏当了这只拦路虎,阻挠康熙亲政。康熙若要亲政,鳌拜是必须要扳倒的第一块大石头,所以康熙除掉鳌拜,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鳌拜错就错在太过于狂妄自大,没有揣摩清楚康熙皇帝的心思,大权独揽,舍不得放权,又日益骄横,这才引得康熙忌惮。

但于大清而言,鳌拜对于社稷有功,对朝廷是忠心的,所谓的结党营私,当然也只是借口。如果他真的这样做,康熙早就把他弄死了。

说到底,鳌拜是对康熙的皇权,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康熙不得不办他。

康熙晚年的时候,追赐鳌拜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这也告诉世人,他并不是一个谋朝篡位之人,对于大清至少是忠心的。康熙的儿子雍正则更直接,念及鳌拜的功绩,赐予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

从鳌拜的结局可以看出,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要认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要觊觎别人的东西,尤其对于权力而言,到了最后,其实都是虚妄的存在。

能够放手就放手,到了鳌拜那个地位,要什么有什么,待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它不香吗?

参考资料:《清史稿》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标签:

更多文章

  • 《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成果展》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开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var1]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州建城2000多年和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发展和繁盛的重要历史见证和物质载体。南越国宫署遗址包括西汉南越国和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的宫殿和池苑等遗迹。遗址自下而上,层层叠压有秦、汉、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至民国等12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var1]展览现场

  • 百年前李鸿章开了一家公司,100多年后无人不知,如今成世界500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提起李鸿章,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晚清著名的权臣。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鸿章也算得上是一个商人。他在开办洋务运动的时候,其实他自己也开办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发展至今,已经变得家喻户晓。洋务运动期间,虽然的确开办了很多资本主义企业,但是都是官办的,企业属于清朝政府。同时,资本主

  • 山东国际古迹遗址日主场城市活动在孔子故里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山东省2023年度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场城市活动4月17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聚焦“变革中的文化遗产”年度主题,通过特色展览、专家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推动文物古迹的科学保护、有效保护和可持续性保护。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王廷琦出席活动并表示,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是“变革中

  • 中国歌剧舞剧院《孔子》| 顺义大剧院&超低折扣&免费返程大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var1][var1]总导演孔德辛孔子第七十七代大宗户[var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var1]乱世,国君昏庸,沉溺女色,问政孔子,却又形同虚设;群臣奸佞独断,勾心斗角。孔子进谏,推行礼制仁政,却屡屡遭拒。宫廷的争斗累及孔子,雪之中,孔子仿佛见到了理想的大同世界……而现实依旧是战争

  • 安庆之战:太平军与湘军战斗力差距的最直观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安庆,位于长江北岸,西面是皖江,东面是菱湖,南面是长江,只有北面的集贤关通往陆路。清朝时期,安庆是安徽的省会城市,太平军夺取安庆后,清朝将庐州(合肥)作为安徽临时省会。对太平天国而言,安庆是天京的粮食运输中转站,也是西面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太平天国方面,天京事变爆发,精兵悍将要么死于内斗,要么追

  • 曾国藩发明一傻战术,轻易剿灭太平军,欧洲学会后杀死1000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这种笨办法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就是“结硬寨,打呆仗”。 笨方法? 之所以说这是笨方法,是因为它实在是太过简单易懂,甚至可以说毫无过人之处。简单来说,结硬寨打呆仗,就是围城消耗,在城外结营围困,断绝城内的粮草供应,硬生生地拖垮城内的后勤补给和敌人的意志力,最终逼迫对方出城投降。这样的战术毫无过人之处,谁

  • 读书|《大清宪法案》:从多个面向展现晚清的历史剧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大清宪法案》为日本学者研究清末宪法的学术作品。作者在清末起草了一部《大清宪法》,共10章,76条。按照宪法草案的结构顺序,北鬼三郎给每一条都注明所参考的对象,并加上或长或短的法理说明,法律叙事皆植根于晚清的衰变,从多个面向剖析晚清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剧变。《大清宪法案》出版后,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 变法不是秦国“专利”,为何山东诸侯不效仿秦国政策进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什么只有秦国变法成功了,屈原的变法和秦国变法,秦国变法为什么这么彻底

    当魏之方明立辟,从宪令(行)之时,有攻者必赏,有罪者必诛,强匡天下,威行四邻。——《韩非子·饰邪》战国大势,变法则强,不变则灭。奴隶制土崩瓦解的大势之下,诸侯国原本以井田制为基础的上层建筑也开始动摇,为能够生存乃至强大,诸侯国君主皆思强国之道。各个君主面对时局的把握不同,也会采纳不同的治国策略,这就

  • 曹雪芹给她最好的容貌和品德,她却到死不知错,活成最惨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薛宝钗是最令人心疼的红楼人物之一,她努力无效,她自律却委屈,着实可怜。她常被黛玉嘲笑被宝玉怼到下不来台,却仍然要大度要淡定要谈笑风生。关于薛宝钗,细想她也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对她都有些苛刻了。现实要求宝钗完美,相比黛玉、妙玉、湘云、探春等都能展示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实地活着,宝姐

  • 六国人才为何都跑去了秦国?如果六国设置关卡,能否防止人才流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其次就是限制人身自由吗?这种事情,只有现代某些国家才干得出来,我们战国时期的各路诸侯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的。大家都是周天子的子民,还没到全盘翻脸的时候。再者为什么从秦孝公开始,六代秦王都能够吸引大量人才入秦?这是否才是六国需要反思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就想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事情不能都这么办吧?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