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祭拜孔子,看见碑文后迟迟不动,大臣遮住一个字,他立即跪拜

康熙祭拜孔子,看见碑文后迟迟不动,大臣遮住一个字,他立即跪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34 更新时间:2024/2/12 21:33:05

由于变故发生得太突然,顺治在生前根本没有想着要立太子,毕竟他还那么年轻,而他的孩子们还那么小。

但是生命有时候就是这么脆弱,以至于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便已经到达了终点,尤其是对于顺治来说,生命的过早终结,着实太过惋惜,他贵为一国之君,却只能望洋兴叹,徒留遗憾。

[var1]

他纵然掌握着天下,但也没有办法延续自己的生命,从这点来看,生命似乎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权势地位显赫,就会网开一面。

顺治自知大限将至,在闭上双眼之前,他必须给国家一个继承者,最终在汤若望的建议下,顺治将他的第三子玄烨立为了继承人。

当时玄烨虚岁只有八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娃娃,他的两个哥哥依然在世,为何顺治非要立他为继承人呢,难道他遇见了玄烨将是一个好皇帝?

当然不是,之所以立他为继承人,是因为玄烨出过天花,由于侥幸活了下来,身体里产生了抗体,而当时的天花对于清廷来说,是非常恐怖的,致死率也非常高。

玄烨有了抗体,自然也就不再害怕天花,这对于他们王室来说,也是件好事,就这样,年仅六岁的玄烨在顺治去世后成为了大清的新皇帝,年号“康熙”,一度被后世称之为康熙大帝。

[var1]

康熙确实很优秀,在位整整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他在位这些年里还做了不少载入史册的大事,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三次亲征噶尔丹、驱逐沙俄等等。

康熙如此威猛,他也一心想要彻底融入中原这片热土,于是他便学着中原皇帝去祭拜孔子,可是当他看见碑文后却迟迟不动,大臣遮住一个字,他立即跪拜。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

康熙的小手段。

康熙当皇帝的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而顺治临终指定的托孤大臣们根本不听康熙的指令,反而总想着自己能够专权,最后在四辅臣中胜出的是鳌拜,他简直把自己当成了皇帝。

[var1]

这样的局面令康熙很是头疼,但是他自知根本没有能力与鳌拜对抗,只能一直等待,为了让鳌拜放松警惕,康熙便时常召集一群孩子在宫中联系布库之戏,也就是摔跤,这是他们满清朝廷经常会举行的活动,而不可一世的鳌拜倒也好这一口。

但是他没有想到,康熙根本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要他的命,有那么一天,他暗中吩咐陪他摔跤的玩伴,在鳌拜进宫的时候,直接将他捉拿。

不可一世的鳌拜,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栽在一群孩子的手里,这些少年他们本就是摔跤好手,虽然力气没有鳌拜大,但毕竟人多势众,鳌拜因力竭而被捕,直接被扔进了大狱。

[var1]

眼瞅着鳌拜被捕,本来噤若寒蝉的大臣们,纷纷跳了出来,他们竭尽全力罗列了鳌拜30条大罪,并声嘶力竭请求康熙对鳌拜进行灭族。

康熙大笔一挥,并没有要了鳌拜的命,而是将他拘禁,只是没多久之后,鳌拜便一命呜呼了,在鳌拜去世之后,顺治为他寻找的四位辅政大臣仅仅只剩下了遏必隆一人,而他一向唯鳌拜马首是瞻,康熙也直接将他给削去了爵位,自此完全掌控了朝堂大权。

康熙的小心思

康熙皇帝亲政之后,便开了大帝模式,南征北战,不可一世,直接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开端,但是康熙并不快乐,因为他觉得他的子民根本没有发自内心地将他当作皇帝。

非我族类,这四个字犹如一座大山,压得康熙喘不过气来。

[var1]

作为满清的统治者,康熙看着自己的臣民,内心虽然有些芥蒂,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是天下共主,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要一视同仁,既然汉人众多思想不好改变,那么他可以改变。

在康熙之前,中国大地上出了不少汉人皇帝,康熙便认真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后来他发现,不少皇帝在即位之后,都会祭拜孔子。

他仔细思索了之后,觉得这件事是可行的,毕竟他也是皇帝,他自然也可以去祭拜孔子,于是便将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当时清廷中也有不少汉人,他们对于康熙的这种提议,自然也是非常赞成,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祭祀大典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var1]

康熙内心信不信孔子,这没人知道,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康熙得让其他的民众认为他是信的,所以在祭祀大典开始之前,康熙也做了很多功课,毕竟他不能让民众觉得他只是在做样子。

康熙的小在意

既然要进行祭祀大典,自然得有人主持才行,康熙选来选去,选定了当时的国子监孔尚任,此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子孙。

经过孔尚任缜密的策划,康熙祭拜孔子的仪式正式开始,仪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孔子庙中祭祀,另一部分就是去孔子墓前跪拜。

[var1]

当康熙从孔子庙中出来去往孔子墓跪拜的时候,却发生了变故。

当所有人都齐刷刷地等着康熙下跪的时候,康熙却看着孔子墓碑上的碑文发呆,迟迟不肯动,这场面当真是尴尬到了极点。

就当众人窃窃私语的时候,孔尚任提议仪式先暂停一会,等到众人休息片刻之后,再继续进行。

文武百官很疑惑,但碍于皇帝在场也不敢质疑,便只能静静等待,而当孔尚任宣布典礼继续的时候,康熙在众人的疑惑中,率先下跪,文武百官也紧随其后,祭拜仪式得到了圆满的成功。

[var1]

事后,有人就借机问孔尚任,为何第二次康熙却没有犹豫就下跪了呢?孔尚任回答倒也很直接,他说,是因为他遮住了孔子墓碑上的一个字。

原来,孔子的墓碑上写着:

大成至圣文宣王。

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王”,而康熙认为他可是皇帝,是比“王”还要尊贵的存在,以自己的身份,怎么能去跪拜一个“王”呢?

[var1]

很显然,康熙是很在意这个字的,而孔尚任作为一个聪明人,看着康熙的举动自然就明白了他的真实想法,所以他趁着众人休息的时候,用布将孔子墓碑上的那个“王”字给遮住了,这样,康熙自然也就没有芥蒂了。

回到皇宫之后,康熙对孔尚任的随机应变表示了赞许,并加封他为国子监博士,而为了提高孔子的地位,他还将孔子追谥为“大成至圣先师”。

由此来了一波收拢人心,当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等。

(图网,侵删)

标签: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元气大伤,为何司马懿至死都没趁机攻打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明明没有了诸葛亮的蜀国不仅军心大乱,民众也因为常年征战十分不满。且从实力上来看,经过北伐失利后的蜀国,国力空虚群龙无首,且没有武将能够接替老一辈蜀汉名将的担子,随便打打就能拿下,没看钟会跟邓艾仅一次出击就打得蜀国投降了吗?但为何司马懿自从诸葛亮去世后,至死都没出兵攻打蜀国?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不敢

  • 魏蜀吴各自的第一谋士是谁?司马懿排不上,这3位才是社稷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今天“史书凌轩阁”就用这篇文章来聊一聊魏蜀吴各自的第一谋士是谁,“鹰视狼顾”的司马懿根本排不上,这三位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社稷之臣在评价哪些人是魏蜀吴三国的第一谋士之前,咱们得先明确一下什么是“谋士”,以及什么是“社稷之臣”。在大部分读者心中,谋士是可以跟“军师”划等号的。其实不然,谋士的层次要远高

  • 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十万大军到底能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序言 在三国时期,曾爆发过数场精彩的战役......——其中有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这些战役都集中了超过10万人的战斗,而且都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就连他们的文艺创作作品也一直延续到现在。但话又说回来,若我们结合同时代的背景,无论是东边的罗马帝国,还是西边的日本,他们的战争规模似乎都没

  • 战国七雄中有5国曾频繁迁都,为何这2国那么稳,鲜有迁都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七雄的首都现状,战国七雄为什么不向外扩张,战国七雄各个国家的国都

    自古以来,迁都都不是一件小事。一个国家的首都,是全国的中心所在,迁都之举关系重大,甚至可以决定国家的兴衰。而在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迁都却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情,战国七雄中有6国都曾频繁迁都,这些诸侯国难道不知道迁都的影响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频繁迁都是有原因,有些诸侯的迁都是有所图谋,而有些诸侯的迁都

  • 司马懿:平定辽东,夺权曹魏,杀伐果断,可谓后三国时代第一强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魏司马懿简介,司马懿为什么能夺曹魏天下,司马懿为何夺曹魏江山

    他在后三国时期,与蜀汉的丞相诸葛亮相爱相杀,与诸葛亮生前一直斗法斗到了诸葛亮逝去,诸葛亮逝去之后,司马懿就成为了后三国时期的首席军政界的第一强人。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笔者将结合历史来阐述分析这个问题。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一,司马懿是一个擅于用兵的将帅之才。司马懿在平定

  • 此人打仗比李世民还猛,若不是他暴病而亡,唐朝早就被他给灭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

    薛举出身高贵,家业殷实。薛家非常富有,凭借着雄厚的财力在北方称雄。薛举强壮健硕,在射箭方面非常有天赋。薛家对隋朝十分忠诚,在大业年间担任金城校尉一职,隋朝势力变弱,无法镇压泛滥的流寇,且金城政府腐败无能。薛举被任命为将领,他假意配合县令,在金城起兵,扣押县令等人,在金城建国成为西秦霸王。隋朝末期建立

  • 包拯去世时为什么用21口棺材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其实包拯的家人这么做也实属无奈,因为包拯在世时得罪过很多的达官贵人,以及有权有势的人,他在世时没有可以奈何的了他,而他过世了,这些人肯定不会放过他的,用这21口棺材的目的是为了混淆那些打算破坏包拯墓的人的。包拯的家人也是效仿三国时期的曹操的72疑冢,所以提前准备这多口棺材,在出殡当天先后从合肥的七个

  • 杨广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竟然不是为了享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花费巨大的资金,征调不计其数的民夫,开凿这么长的运河,历朝历代的朝廷其实首要考虑的便是军队运输的需求。其次是加强地区间的交通,更好的促进经济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所谓隋炀帝劳民伤财开挖京杭大运河只为了自己享受生活,这样的评价可能并不公允。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古代的贡献有多大?从历史来看,中国集中开凿运河

  • 武则天为什么喜欢“和尚”?原因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和和尚怎么相遇,武则天秘史和尚要吃酒肉,武则天为什么会出家当尼姑

    武则天在得势后,也开起了一段“逆后宫”感情史,她的第一个男宠就是和尚。那么有人就会问,武则天为什么那么喜欢“和尚”?原因其实很简单,武则天喜欢“和尚”,不过是她掩人耳目的一种方式罢了。武则天是为了把这个男宠光明正大留在宫里,特意让男宠假扮和尚入宫的。这个和尚原本是一个叫冯小宝的街头混混,后来被太平公

  • 朱元璋临终反复念叨4个字,朱允炆装作没听见,太祖最后气绝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的反应,朱元璋几个儿子死在朱允炆手里,朱元璋是不是被朱允炆害死的

    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位一直都是让无数人向往的存在,它不仅仅象征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奢华生活,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为了能够坐上那个宝座,许多人呕心沥血、倾尽所有,甚至不惜兄弟、父子之间刀兵相向。初唐时期的“玄武门之变”、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不外如是,更不要说史上一些叔侄之间,为争夺皇位,大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