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中,为何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增加户口可以增加税收

商鞅变法中,为何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增加户口可以增加税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422 更新时间:2023/12/16 20:43:05

商鞅强调用愚民之术来管理老百姓,他把民间开化思想的儒家典籍,全部要求上交焚毁。老百姓就好好为朝廷服务好了,想七想八的不好。什么仁义礼智信,老百姓需要懂这些干什么?

此外,商鞅还强调轻罪重罚,啥意思?就是你在路边摊顺走一把韭菜,可能就要被拉去菜市口砍脑壳。

商鞅建立了监督告密机制,这是干啥的呢?就是鼓励老百姓们自己互相举报、互相监督。老百姓们自己搞自己了,就没工夫跟朝廷作对了。

我想,看到这里,很多朋友都会不寒而栗。商鞅在搞什么鬼?难道就是这么折腾老百姓的吗?其实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国富论和民富论,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讨论的焦点。

要想国家强大富有,那么老百姓必然需要缴纳各种税收,老百姓自然就穷困了。而要想老百姓富有,那么国家必然需要轻徭薄役,那么国家就穷困了。很显然,商鞅是国富论的坚定执行者。

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有这么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条例。商鞅不允许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这是什么情况呢?

[var1]

一、商鞅推行小家庭政策。

在现实生活当中,父子、兄弟居住在一起,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尤其是那种大户人家,一大家子几十号人,全都居住在一起。

可是商鞅却严厉打击这种行为。家中但凡有2个儿子,且到了成家的年纪了,那么就必须要和父母分开居住,自己出去另立门户。

其实这已经是改善过的条令了,此前商鞅曾经颁布了“异子之科”的法令。该法令中要求,家中如果存在两个成年男性,却没有分家的话,那么就要加倍征收户口税。

后来,这条法令又得到了细化,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这种情况。那么问题来了,商鞅变法,为要干涉人家的家庭人口呢?这是不是做得太细致了呢?

[var1]

二、小家庭政策的原因有很多。

这事儿对整个秦国来说,可谓是一剂猛药。因为很多变法的法令,可能涉及不到某一部分人。可分家制度,却涉及到了秦国的每个百姓。而且是让亲人之间分离,这事儿说到底还是有点儿不厚道,那么商鞅为啥要这么做呢?

第一,商鞅为了改变戎狄残留下来的旧俗。

别看秦国是统一六国的强国,其实刚起家的时候,秦国就是专门给周室养马的。所以说,《大秦赋》里周天子才会说秦国国君当年是他们家的马奴。

养马的集团怎么能成为强秦呢?自然是要不断吸纳周围的势力。很可惜的时候,秦国周围全都是戎狄,也就是尚未开化的部落。

因此秦国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自然吸纳了大量戎狄的力量。这事儿对秦国民风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戎狄父子兄弟居住在一起,经常会出现后母改嫁给儿子,嫂子改嫁给小叔子等一系列事情。这在华夏化面前,还是很难接受的。商鞅要改变的,就是这种现象。家里的人,都是直系亲属的话,那么就没这些陋俗了。

秦国一被山东六国瞧不起,主要就是因为他们野蛮的风俗。商鞅变法这么一搞,逐渐提升了秦国的文明程度。

[var1]

第二,分家出去,自然就增加了户口。

商鞅变法时期,秦国是按照户口来收税的。以户口为单位的话,那么分家的优势自然就体现出来了。

儿子分出去单过,那么就等于自立门户了。自然也就要服兵役、服徭役、缴纳户口税。虽然年纪轻轻的儿子负担增加了,可秦国变相强大了,商鞅只管大局。

但是你要知道,不是每家每户,都有钱给娃盖房子、娶媳妇儿的。那么这些没钱的孩子咋整呢?很明显,就成了社会上的街溜子,或者只能跑去入赘到其他人家。

[var1]

第三,小家庭便于朝廷统一管理。

大户人家,人口众多,团结起来,那就是一股不简单的力量。五口以内的家庭,人口比较少,而且以妇女儿童为主,这就很方便管理了。

最关键的是,分户以后,大家的利益就相互独立了,也就不容易团结在一起搞事情了。只有利益一致的大家庭,才会团结起来一起搞事情。

每个老百姓首先考虑的,都是自己这个小家的利益。那朝廷就笑哭了,毕竟再怎么压榨他们,这帮人还是会忍着,力量单薄,又不团结,自然搞不起来事情。

[var1]

第四,增加消费。

现代促进消费的方式是发消费券,发消费券真的能够促进消费吗?没钱的就是没钱,还能变出个花来吗?

商鞅的这一套策略,其实无形中,就带动了秦国所有的产业。成年的小伙子,分出去单过,是不是要娶媳妇儿?没有媳妇儿的话,在外面辛苦干了一天活,回来连顿饭都吃不成。

是不是要盖房子?没有房子,就问你,小夫妻俩住在哪里?那时候建房成本就算不高,好歹也需要人力物力的支出。这么一来秦国的经济不就被盘活了嘛!

是不是要生娃?生了娃还得喝奶粉、上幼儿园,说不定还要给娃准备一套学区房。不买当地的房子,可是不能上学的哟!

老百姓们,可以在分户的过程中,互相赚取他们应得的报酬。自然也就逐渐能够接受分户带来的损失了。

[var1]

总结:都说商鞅变法好,可惜没人愿意做秦民。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现代人总是以上帝的视觉来看待历史问题。他们觉得商鞅变法是真心好啊,因为强大了秦国,使得秦国有了统一六国的资本。

可是如果让你成为商鞅变法下的秦国百姓,那么你会愿意吗?就算嘴上愿意,心里也不会愿意的。虽然普通人始终都是韭菜,可商鞅手里的镰刀似乎特别锋利。

普通百姓,就要以统治者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了,多关心关心民生问题是不是更贴近现实呢?而且商鞅变法的威,也是导致秦朝15年而亡的主要原因,不信你看秦法。

更多文章

  •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摆出三大“铁证”,中方用两字回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的真姓,孔子古尸容貌复原图,孔子金言10句

    大家应该有看到这样的新闻,韩国将我们古代木建筑中常用的“榫卯”结构也进行申遗。我想朋友们在看到新闻后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因为韩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我国很多传统文化都有被他们用来申遗,并且在失败之后也没有悔改之心,继续厚着脸皮进行其他申遗项目。其中最为奇葩的是,韩国还曾想要将孔子也归为韩国人。[

  • 若不是楚悼王偶然去世,吴起在楚国推行的变法会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

    有时候,人生的高潮会以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方式到来。仓皇离魏的吴起起初只是抱着避祸的目的出走,否则走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的伤心。他压根没想到自己居然受到了楚悼王最热烈的欢迎!楚国的衰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阖庐和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郢都后,楚国就元气大伤,此后历经楚惠王、楚简王等几代君王都没能振作起来。楚

  • 秦雍城发现时代最早秦国大型建筑遗址 为春秋时期建筑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var1]春秋时期大型建筑遗址仅存基础部分,由南北向建筑与东西向建筑组成,平面呈曲尺形。南北向建筑基础由3道南北向平行的夯土墙组成,东西向建筑位于南北向建筑北端,建筑基础由4道东西向平行的夯土墙组成,推测东西向建筑可能为两排房屋。遗址出土器物以春秋时期建筑材料为主,均为泥质灰陶,主要有槽形板瓦、筒

  • 除了屈原,还有两个人在端午节这天“投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官方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当年被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汨罗一带,后来听说楚国首都被秦军攻破,悲痛万分之下投进了汨罗江,以身殉国。住在汨罗江边的楚国老百姓,担心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把米撒到江里,还划着龙舟把鱼撵走,这个习俗就发展成为今天的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但是,五月初五那天不仅仅只

  • 为何苏秦能佩六国相印?看他如何对待兄嫂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var1]苏秦出身贫苦,曾到大名鼎鼎的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谋略。学业完成后,他来到秦国施展他的满腔抱负。虽然他十分坚定地为秦惠王提出连横策略,但秦惠王并不看好这一策略,觉得这一策略太不靠谱了,因而冷淡地拒绝了他。后来,他又多次上书劝说秦王,但都未被采用。他的满腔抱负全部落空了。[var1]失落的苏秦

  • 抗战之初韩先楚为何升迁那么快?打仗有办法,还得贵人相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先楚朝鲜电视剧,抗日时期韩家军出兵多少人,韩先楚和姐姐见面是哪一集

    一、韩先楚的升迁有多快[var1](韩先楚上将)1937年初,韩先楚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形势的发展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韩先楚离开学校,披挂上阵。他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呢?韩先楚是红二十五军的将领,红二十五军后来发展成为红十五军团,然后改编成344旅,隶属于115师。韩先楚在3

  • 蔡泽长袖善舞成为秦国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这时,燕国的辩士蔡泽听说了这一情况,便风尘仆仆来到秦国,托人对范雎说:“蔡泽是智辩之士,如果他能见到秦王,秦王一定会拜他为相。”范雎听了,便召见蔡泽。蔡泽见了范雎,分析了天下兴亡、君臣依附的大势,接着对范雎说:[var1]“相国,我听说你有退隐之心,这是十分明智的。你只有激流勇退,才能保住一生的荣耀

  • 司马错三招辩倒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

    作者:何小军《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了一个《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的故事,讲述了司马错与张仪的一场经典争论。这是一段在战国史上著名的辩论,张仪虽然贵为连横派的领袖,这次却败在同样滔滔雄辩、有理有力的司马错口下。01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主张先去攻打蜀国, 张仪说:“不如先去攻

  • 二千年高平古城之七十八,从春秋战国走来的寺庄古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高平寺庄贾村规划,高平苏庄古镇导览图,高平寺庄赶集日期一览表

    [var1]而今寺庄镇管辖的王报村,在汉代时曾置泫氏县,是高平县的前身,北齐省年才将泫氏县迁到现今的高平市。寺庄辖区内的长平村,战国年间即有之,置长平城。战国年代秦统一中国之最大规模一战,即命名为长平之战。长平闻名天下。北齐年间,设长平郡。在秦汉时期,寺庄这一区域曾是高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v

  • 扒一扒端午节的起源-结论竟可能与屈原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var1]各位看官,你们真的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吗?这一天真的只是为了纪念屈原先生吗,还是端午节的背后还有其他鲜为知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度扒一扒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来源有很多法,流传最广的则是用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曾担任楚怀王左徒一职。他在位期间从事变法改革,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