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摆出三大“铁证”,中方用两字回复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摆出三大“铁证”,中方用两字回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32 更新时间:2023/12/17 23:16:34

大家应该有看到这样的新闻,韩国将我们古代木建筑中常用的“榫卯”结构也进行申遗。我想朋友们在看到新闻后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因为韩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我国很多传统文化都有被他们用来申遗,并且在失败之后也没有悔改之心,继续厚着脸皮进行其他申遗项目。其中最为奇葩的是,韩国还曾想要将孔子也归为韩国人。

[var1]

从很小开始,我们都有学习过《论语》中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可以说是先进思想,即便过去上千年之久,他所说的话依旧很有道理,并且在很多学校中,都可以看到孔子的雕像,怎么可能是韩国人 。

众所周知,孔子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如今的山东曲阜,虽然他很有才华,但生前并不被重用,直到死后他的思想才开始慢慢被世人接受。到了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想法,彻底确定了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也间接确立了孔子的地位,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内,孔子的思想都深刻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

[var1]

虽然在封建社会被推翻后,他也曾饱受质疑,但他的思想是没有问题的,非常超前,直到现在都很适用,不得不令人感到佩服。并且现如今在我国山东还有孔林、孔墓等等,都是有力地证明。

那么韩国学者为什么会认为孔子是韩国人呢?首先,他们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是,最早在商朝时期便有朝鲜的说法。当初,周武王起兵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但是纣王的叔叔箕子却不愿意归顺周朝,率领自己家族的其他人一同来到现在的朝鲜半岛,建立了箕子朝鲜。而根据孔子的家谱推算,他应该是箕子的后代,韩国人也是箕子的后代,所以孔子是韩国人。

[var1]

第二个观点便是,韩国人从古至今一直都非常尊重孔子,也非常重视儒家文化,每年都有专门的祭祀孔子的活动,反观我国却没有类似的祭孔活动,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来。

接着,韩国学者又提出了第三个观点,相比前两个更站不住脚。韩国人看来,早在公元前400多年以前,曾有一位长寿圣人建立了古朝鲜国,叫做檀君。除此之外,那个檀君还曾带兵攻入我国中原地区,征服了绝大部分土地。所以,在那片土地上出生的孔子自然就属于韩国人。

[var1]

之所以讲这个说法站不住脚,是因为在我们的历史记载中,根本没有出现类似的人物,那个时期也没有一位叫做檀君的人物出现,因此这个人很有可能只是神话人物,韩国人幻想出来的而已。并且,按照他们的说法,檀君有两千多岁,这更加不可能。

对于韩国学者提出的三大“铁证”,我们的回应既简短又霸气,就是“荒唐”二字。抛开第二个与第三个观点,只有第一个相对来说“靠谱”一些,但同样经不起推敲。

[var1]

根据我们的史书记载,当初箕子所开创的箕子朝鲜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周朝建立后,将天下分封给各个诸侯,箕子朝鲜就是其中之一,与我们所知道的秦国、晋国、齐国没什么差别。而且其实一直到晋朝为止,朝鲜半岛都属于中原政权的势力范围。直到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拉拢生活在那里的高丽人,特意赐名朝鲜建国,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朝鲜与韩国。

[var1]

所以说,韩国学者只不过是跳梁小丑,哗众取宠罢了,故意将历史歪曲,将我国古代圣人孔子归为他们所有。不过,话说回来,持这种观点的韩国人只是少数,大部分民众并不了解这件事。这样看来,只是少部分韩国学者比较闲,或者说想为自己比较空白的历史多增添一些色彩,故意生搬硬拽将我们的历史套在自己身上,像这样的事情他们已经做过很多次了。

[var1]

不过,对于我们而言,也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将自己的文化主动申遗,避免被像韩国这样的有心之人钻空子,从而导致自己的优秀文化被他们偷走。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有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更多文章

  • 若不是楚悼王偶然去世,吴起在楚国推行的变法会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

    有时候,人生的高潮会以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方式到来。仓皇离魏的吴起起初只是抱着避祸的目的出走,否则走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的伤心。他压根没想到自己居然受到了楚悼王最热烈的欢迎!楚国的衰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阖庐和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郢都后,楚国就元气大伤,此后历经楚惠王、楚简王等几代君王都没能振作起来。楚

  • 秦雍城发现时代最早秦国大型建筑遗址 为春秋时期建筑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var1]春秋时期大型建筑遗址仅存基础部分,由南北向建筑与东西向建筑组成,平面呈曲尺形。南北向建筑基础由3道南北向平行的夯土墙组成,东西向建筑位于南北向建筑北端,建筑基础由4道东西向平行的夯土墙组成,推测东西向建筑可能为两排房屋。遗址出土器物以春秋时期建筑材料为主,均为泥质灰陶,主要有槽形板瓦、筒

  • 除了屈原,还有两个人在端午节这天“投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官方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当年被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汨罗一带,后来听说楚国首都被秦军攻破,悲痛万分之下投进了汨罗江,以身殉国。住在汨罗江边的楚国老百姓,担心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把米撒到江里,还划着龙舟把鱼撵走,这个习俗就发展成为今天的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但是,五月初五那天不仅仅只

  • 为何苏秦能佩六国相印?看他如何对待兄嫂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var1]苏秦出身贫苦,曾到大名鼎鼎的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谋略。学业完成后,他来到秦国施展他的满腔抱负。虽然他十分坚定地为秦惠王提出连横策略,但秦惠王并不看好这一策略,觉得这一策略太不靠谱了,因而冷淡地拒绝了他。后来,他又多次上书劝说秦王,但都未被采用。他的满腔抱负全部落空了。[var1]失落的苏秦

  • 抗战之初韩先楚为何升迁那么快?打仗有办法,还得贵人相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先楚朝鲜电视剧,抗日时期韩家军出兵多少人,韩先楚和姐姐见面是哪一集

    一、韩先楚的升迁有多快[var1](韩先楚上将)1937年初,韩先楚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形势的发展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韩先楚离开学校,披挂上阵。他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呢?韩先楚是红二十五军的将领,红二十五军后来发展成为红十五军团,然后改编成344旅,隶属于115师。韩先楚在3

  • 蔡泽长袖善舞成为秦国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这时,燕国的辩士蔡泽听说了这一情况,便风尘仆仆来到秦国,托人对范雎说:“蔡泽是智辩之士,如果他能见到秦王,秦王一定会拜他为相。”范雎听了,便召见蔡泽。蔡泽见了范雎,分析了天下兴亡、君臣依附的大势,接着对范雎说:[var1]“相国,我听说你有退隐之心,这是十分明智的。你只有激流勇退,才能保住一生的荣耀

  • 司马错三招辩倒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

    作者:何小军《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了一个《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的故事,讲述了司马错与张仪的一场经典争论。这是一段在战国史上著名的辩论,张仪虽然贵为连横派的领袖,这次却败在同样滔滔雄辩、有理有力的司马错口下。01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主张先去攻打蜀国, 张仪说:“不如先去攻

  • 二千年高平古城之七十八,从春秋战国走来的寺庄古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高平寺庄贾村规划,高平苏庄古镇导览图,高平寺庄赶集日期一览表

    [var1]而今寺庄镇管辖的王报村,在汉代时曾置泫氏县,是高平县的前身,北齐省年才将泫氏县迁到现今的高平市。寺庄辖区内的长平村,战国年间即有之,置长平城。战国年代秦统一中国之最大规模一战,即命名为长平之战。长平闻名天下。北齐年间,设长平郡。在秦汉时期,寺庄这一区域曾是高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v

  • 扒一扒端午节的起源-结论竟可能与屈原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var1]各位看官,你们真的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吗?这一天真的只是为了纪念屈原先生吗,还是端午节的背后还有其他鲜为知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度扒一扒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来源有很多法,流传最广的则是用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曾担任楚怀王左徒一职。他在位期间从事变法改革,制订

  • 张宗昌没了任何势力,为何韩复榘还要杀他?一句狂言让他丢掉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宗昌与陈佩瑜,韩复榘和张宗昌哪个更坏,张宗昌和武则天母女的关系

    后来,军阀倒台,张宗昌的势力也不复存在。可即便如此,韩复榘还是决定杀了他。这其间原因,张作霖早就给出了答案。[var1]圆滑世故,混入军阀张宗昌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的头脑极为灵活,情商也比较高。早年时期,张宗昌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16岁那年,张宗昌碰上了胶东饥荒。为了活命,张宗昌和大批流民一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