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藩王们真是只是寄生虫吗,又有多少人了解他们的郁闷

明朝藩王们真是只是寄生虫吗,又有多少人了解他们的郁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230 更新时间:2023/12/14 5:19:33

这些藩王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绝大多数时间和政治场域中,一直作为一个沉默寡闻的特殊群体而存在。

而且,我们如今的很多人都会把他们理解成“寄生”“腐朽”的脸谱化形象。那么这群明朝王爷真的就只知道,生孩子,吃喝玩吗?

明代官员

当然不是,还是那句话“其实很多历史事件都要回到当时发展的环境去看,很多时候我们如果单一的认为是某些人愚蠢发疯,很大概率就是我们看问题不够全面。”

——明朝奇葩的宗室制度

明朝的宗室政策,奠定于洪武初年,完善于永乐末年,包括宗室政治权力、经济待遇和宗禁等几方面内容。

明朝对宗室的管理,总的来说,在洪武时期较为宽松,永乐之后渐趋严格。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与群臣分析过往历史总结经验,

最终一致认为宋、元两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而臣强”,朝廷需要得到宗室藩屏的支持,于是以史为鉴决定建藩。

并在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开始分封皇子为亲王,并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封藩制度。

靖难之役前的分封地区

具体内容不是我们今天赘述的重点,其实朱元璋搞封藩还有另一重考虑。当时的都城选择在了在南京(金陵),

因为江浙富饶是全国的财政支柱,所谓“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

而且这里有吴王张士诚建好的宫阙,再者朱元璋手下多是江淮子弟,不愿意远离故土家乡。

这就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定都南京,但西北战事未定,为了转饷屯军计,必须有一个军事上的后方重地,以便策应。

所以朱元璋选择的既不是郡县制也不是封建制,而是选择了西汉初期的郡国制,这种折中的选择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一方面设官分治集权于中央,一方面分封子弟,使其保卫国家。这样一来,国都位于东南财政之地,封子弟于东北边防之地,在经济上、军事上、统治权的永久维持上都得到了一个完满的解决。

失算的朱元璋

想的太好没有用,正应了那句话“不要你觉得”。

朱元璋刚去世,燕王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改变了朱元璋之前的所有算计。

明朝王爷们的精神面貌可以把靖难之役作为一条分水岭,之前的王爷们在自己的封地有相当大的权力。而朱棣夺取政权即位后,鉴于前朝之失,对控制藩王极为重视,明朝就逐渐形成了,

有别于汉晋,又不同于唐宋的宗室制度,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

——说他们是国家的寄生虫,但他们又何尝不想一展抱负

藩王也很难的

靖难之役后,随着明成祖朱棣与明宣宗朱瞻基的削藩,藩王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被全面剥夺,皇族宗室不得参与政事,不得议论朝政,几乎处于与朝廷政治相互隔离的境地,藩王们也逐渐沦落成衣租食禄的附庸。

但我们可以从这些藩王们的诗文中感受他们胸中的政治志向与诉求,只不过在政治高压与特务机构的监视下,表达的有点隐晦了。

接下来欣赏一些明代藩王的诗歌:

这些藩王利用诗歌的形式表达着他们内心的感受,

主要在四个方面:首先就是心存“辅国经邦之志”。

比如秦简王朱诚泳曾自白一腔报国热忱:“

报国寸心元自赤,流年双鬂欲成银。

关心政事

还有唐恭王朱弥钳甚至在诗中直接表达他对时局的忧虑和政见:“

乾坤荡荡浩无涯,万里风云际遇时。四海乱离须择将,一身颠沛必求医。爱君日日劳千虑,忧国时时蹙二眉。顷刻不忘忠孝事,此心惟有老天知。

”朱弥钳认为国家离乱需要甄选用人才,这就像人生病寻找好医生一样。不过他也感叹,只有老天明白自己的心意。

生活在嘉靖朝的沈宪王朱胤栘,甚至因为自己丰厚的待遇却不能为国出力感到羞愧:“

自知叨厚禄,徒说济时难。试看幽巢雀,林深能自安?

”这样的诗句在他的《保和斋稿》中随处可见。虽然朝廷严格禁止宗室参与政治,但在这些藩王的意识里,报国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对于边患,他们也很在意

其次,明代的藩王也

满怀强烈的忧患意识

”。明代北方变化一直都是王朝的主题,而很多藩王也都身处边境要塞和名都大邑,往往都能目睹和经历边境战事。但却由于藩王碍于藩禁,不能亲自戎马,只能寄情与诗文之中。

明代有大量藩王写过边塞诗,如周宪王朱有燉、秦简王朱诚泳、唐恭王朱弥钳、肃靖王朱真淤、蜀成王朱让栩、赵康王朱厚煜、武冈王朱显槐等等。其中要数肃靖王朱真淤写的最好“强欲从军事鞍马,冯唐已老复如何”,被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钱谦益称赞其“博雅好文,诗调髙古,言边塞事尤感慨有意”。但藩王们对边塞只能关心却不能建功立业。

关心倭寇侵扰

除了除了边塞藩王们,连身处内地的藩王对农民叛乱和倭寇侵扰也十分关心,他们同样用诗歌表达自我。楚藩武冈王朱显槐不仅关心北边战事,对东南抗倭也颇为重视,他作有《闻习仪鼓角有感》和《寄张明厓(时以巡抚督兵苏松)》二诗,谈论的就是抗倭之事:“

满耳干戈犹战伐,东南何日寝王师

”,“

先声霍霍气横秋,咤得东洋水倒流。一夜狂奴倶远遯,海门依旧泛渔舟

影射皇帝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这些藩王也会写诗表达“关心朝政,影射帝王

”。藩王经常会借气候反常来批评时政,比如沈宪王朱胤栘也有一首类似的诗,讽刺意味更为浓烈:

“谁识天心变,当朝宰相家。云凝昏白昼,风起乱黄沙。鼎食宁无愧,樗材每自嗟。蓟门非旧俗,满眼事豪华。”

借助气候异常的白昼昏暗,来联想到朝政不善都归因于宰相导致。不知这位嘉靖朝的王爷是否说的是严嵩。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有的更是影射当朝皇帝。明朝禁止宗室出仕,也让宗室丧失了参与政治的最基本途径。

另外,一些藩王也会

渴望参与地方事务的政治诉求

”,

并且对于普通百姓也抱有怜悯之情,由于不能直接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他们在朝廷可能允许的情况下,以赈灾等义举的方式参与地方事务。

——心中苦闷只能通过佛、道的精神来解脱

朱棣确实改变了很多朱元璋的想法

明代从靖难之役后,藩王们的各种政治志向与诉求,都在严苛的宗室政策之下,压抑的毫无施展空间。

他们那些“雄心壮志”也只能以其他类如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有一些藩王,比如土木堡之变后“韩藩襄陵王朱冲秌”、“肃王朱瞻焰”曾经尝试主动上疏,请求参与国家事务,然而无一例外都被朝廷拒绝了。

说白了,明朝藩王所有的“雄心壮志”都会化为一厢情愿,所以他们只能将这些“苦闷”、“无奈”的情绪发泄于诗文当中。导致他们成为这样的特殊群体,究其根本就是明代禁止宗藩参政的藩禁政策。

纵然藩王中有佼佼者,皆不能出仕为官,难怪藩王多有抑郁不能一展抱负。

明朝还有特务机构时刻监视着藩王

而禁止参与政事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藩王终究走上了精神解脱的道路。他们往往会通过三种方式来使得自己在精神世界得以解脱。

第一、就是淡泊名利。

儒家讲究“建功立业”,既然这不可能实现,那么“淡泊名利”便成为化解胸中抱负与现实桎捨之间冲突的思想出路。蜀成王朱让栩,纵情诗酒写下“物外无过诗与酒,此中何用利和名”,在他身上看到了洒脱的情调。

学习陶渊明

第二、推崇陶渊明,然后学习着幽居独处。

比如,周宪王朱有燉就是长年幽居,还将自己的幽居生活描述为“云林清趣”:“几间茅屋隔尘寰,清爱流泉静爱山。采药一僧云外去,巢松双鹤雨中还。床头浊酒从教醉,世上虚名总是闲。赢得幽居多景趣,蓬莱应不比人间”。秦简王朱诚泳、唐恭王朱弥钳、晋藩庆成王朱慎钟、赵藩江宁王朱载墣等等藩王都十分仰慕推崇陶渊明。

这也使得避世独居与隐退自守成为藩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相信大家在很多影视剧中也都看到过明朝王爷的幽闭情绪。在政治上无法有作为,使得隐者与隐居成为藩王们赞颂的对象与行为。

他们不只是相仿陶渊明的避世隐居,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避祸方式。

修道,修禅也称为他们的选择

第三、参禅求仙,与僧道来往频繁。

在众多藩王当中数周宪王朱有燉最为典型,他可以既学习禅宗又学习仙家,自称最爱学禅和道:“老来惟爱学禅宗”,“老来惟爱学仙家”;他参禅论道的诗歌也特别多,如:《学佛》、《学道》、《礼佛》、《持经》和《参禅》等。他还经常与人论禅,亲自参禅打坐,并对禅学有一定的研究。同时也信道教,与倒是来往频繁。

其他的藩王对禅学与道仙各有偏爱。唐恭王朱弥钳和赵藩江宁王朱载墣更倾心禅学,朱弥钳与道士交往频繁,对道教方术甚为称赞,其妻服用道士丹药病痊愈后,他特意写了《谢王羽士用药有验》一诗,称赞王羽士“传得轩岐术最精”,但朱弥钳却在精神上对禅宗更倾心。而一些藩王如蜀成王朱让栩和晋藩庆成王朱慎钟则钟情与道教。

也有一些王爷去研究音乐、科学方面了

这些藩王们诗歌中“满腔抱负”,但却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在精神世界寻找解脱。有人以清静无为的生活寻找解脱;有的人效仿陶渊明隐居;有的人只能相信禅宗打坐;有的人却羡慕羽化成仙。

在明代的各种社会群体当中,皇家的宗室一族,最终却成了最“丧”的一群人。

——从明朝宗室的名字看,藩王人生的困顿

朱元璋在搞藩王分封的时候,还想到了子孙一多重名的问题,于是为各藩王每一家都写了一份二十字的辈分表,一家与一家的各不相同,每家都要遵循这二十字的辈分表,而且这一辈用完接着下一辈再用,就这样不断的循环着。名字中的第三个字一定是要按照五行来定的,这个字必须采用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的,比如儿子辈的朱标、朱棣,孙子辈的朱允炆,朱允熞。

化学元素

每个皇子的名字中只有最后这个字是用来区别自己和其他人的,而且这个唯一的字还要求偏旁部首必须一样,每五代偏旁部首就要按照五行来轮回一次。但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的子孙实在太多了,到最后各种生僻字都不够用了,为了不违背组训只能造字了,诸如钠、镁、铝、钴、烯等等。

到了17世纪化学周期表被引入中国,为了汉化推广,

最终朱元璋后人创造的这些生僻字都被清末著名科学家徐寿引用,

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化学元素的周期列表。

如果非说他们是寄生虫,那他们也是被迫成为的

连名字都被锁死的人生,明代的藩王们又怎么会有一个解脱的人生呢?只希望,以后大家再看到明朝的藩王时,不要只记得他们是一群帝国的寄生虫。他们也是过着被生活与王朝压迫的人生。

标签:

更多文章

  • 因弹琴而被崇祯皇帝怀疑的妃子:明思宗田皇贵妃小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崇祯皇帝最后一个皇后,陈圆圆给崇祯弹琴,明思宗崇祯十五年

    明思宗(朱由检)的皇贵妃(须知,“皇贵妃”和“贵妃”是不同的封号、有着不同的等级)田氏,本是陕西人,后家居扬州。朱由检当日为信王时,田氏就侍从于王邸。朱由检登基之后,田氏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被册封为礼妃。她先后生有皇四子永悼王朱慈照、皇五子悼灵王朱慈焕、皇六子悼怀王朱慈灿、皇七子悼良王(名不

  • 复辟成功的朱祁镇为什么不废掉残疾且无子嗣的钱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祁镇复辟后活了多久,南宫复辟严屹宽饰演朱祁镇,朱祁镇复辟都杀了谁

    钱皇后是因为朱祁镇残疾的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御驾亲征,留下了钱皇后一个人独守空房。钱皇后并不敢奢求朱祁镇能够凯旋归来,只是希望他能够平安归来。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朱祁镇这一去就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不但跟随他的大臣十有八九葬身沙场,北京三大营那二十万大军也全军覆没,而他本人则被也先俘获。由于战场的情况

  • 清平乐:曹评拿衣挡雨撩动徽柔,赵祯棒打鸳鸯,徽柔生气放狠话赵祯气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平乐赵祯生日,赵祯个人简介,宋仁宗赵祯为什么无子

    爱看剧的洋货世界又来啦,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讲一讲《清平乐》,张妼晗仗着君王的宠爱从不遵循后宫规矩,官家还在处理朝政她就在殿外嚷嚷,见到赵祯又开始说这说那,暗示都是皇后要害她,赵祯不恼不罚还宠着,这下更是助长张妼晗气焰了,不仅暗示徐静奴,故意摔碎御赐之物让丹姝难堪,还公然挑衅皇后尊严让丹姝下不来台,更是

  • 牵羊礼到底多耻辱,怪不得蓝玉当初说报宋朝恨,崇祯宁愿杀妻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当时北宋这些皇室到达金朝之后,金朝这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战功,就用了自己民族专门的受降礼,说是礼更是一种受辱。就是让这些俘虏不管是男女老少,都要像羊一样是趴着用四肢行走,而且还要赤裸上身,将羊皮裹在身上,脖子上再绑上绳子,接连着让这些金人们牵着走。这简直将这些宋人当成了牲口一样,任人摆布,没有一点人权

  • 王朝坚盾:强敌环伺下,“积弱”两宋的城池防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古代城池的攻防宋朝以前城池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城池起源较早,《淮南子·原道训》说:“黄帝始立城邑以居”。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就出现了原始城池,这一点也已经得到了大量考古发掘的证实。在夏商时期,筑城的主要材料为夯土,由于筑城技术的提高,商朝时城墙开始加厚,但夏商时期城的规模都很小。到了周王

  • 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瞻基相貌3d复原图,朱瞻基姚子衿有孩子吗,朱瞻基对徐妙锦的评价

    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明史·本纪第九·宣宗》具体什么病,不清楚,史料没记载。 《明实录》中,也记载朱瞻基为病死。 宣德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上不豫免正旦贺礼命百官朝皇太子于文华殿……上在位十有一年寿三十八——《明实

  • 李清照的背景有多大?妹夫秦桧,姐夫蔡京,而母亲是宰相的长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清照家族有多厉害,蔡京李清照赵明诚,李清照为啥没有痛骂秦桧杀岳飞

    她的诗词好多首都被中小学课本收录,可以说人人都会几句“误入藕花深处”或是“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近两年大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是用了李清照的诗词作为剧名和主题曲,寥寥几笔就写出了,富贵人家的小姐,闲情逸致的生活,婉转的词句层层深入,写出了她珍惜落花的浪漫情怀。“千古第

  • 大臣忘恩负义,投靠元朝残杀宋朝皇族,朱元璋大怒:此姓世代严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替宋朝皇族报仇,老妇当街辱骂朱元璋忘恩负义,朱元璋投降元朝后的下场

    这个姓便是“蒲”姓,至于原因,恐怕还要从南宋末年将蒲氏家族发展壮大的蒲寿庚说起。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福建地区长期以来算是边陲之地,而到了13世纪中期,随着宋元战争的爆发和元军的南下,这里却也迅速发展成了重要贸易港口、经济和军事的重心,与此同时福建的泉州,海寇同样猖獗无比,官府不能抵御。至于泉州蒲家,便

  • 金朝和两宋,究竟谁才是华夏正统?北宋无疑拥有正统王朝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金朝为什么打不过北宋,关于北宋金朝的小说,金朝北宋知乎

    但是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五胡大乱中原,东晋龟缩在南方。这个时候“双标”的情况出现了,东晋成了正统,而且美其名曰衣冠南渡。而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却不是正统。为什么呢?因为东晋是汉人政权,再拉胯也保留了汉文化,所以是正统。而北方胡族们,建立的王朝再强大,在这帮士大夫眼里,也是不入流的。不信你看他们的

  • 假如大宋也有朋友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如果问你,你最想穿越回哪个朝代,可能有一半的人,会选择宋朝。 苏东坡在赤壁畅谈古今,辛弃疾骑着马纵横沙场,柳永在佳人的歌声中安然入眠。 这样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 要是大宋也有微信,那么就能在 朋友圈看到苏轼、辛弃疾们插科打诨,王安石、包拯们被集体吐槽,这样的大宋一定更鲜活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