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不坚持使用廉颇?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不坚持使用廉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869 更新时间:2024/1/23 0:19:13

秦军灭掉韩国以后,秦王嬴政马上开始考虑下一个进攻目标,那就是赵国。

秦王嬴政对赵国一直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他始终无法忘记童年时在赵国的那些黑暗屈辱的日子。如果只从形势上考虑,灭韩之后,攻打魏国会容易得多,可秦王嬴政此刻只想立即灭掉赵国,以报仇雪恨。

但是,消灭赵国可不像灭掉韩国那么容易。

战国初期韩、赵、魏瓜分晋国之后,赵国分到了山西中部、陕西东北和河北西南一带,地域两千多里。赵国拥有精兵几十万,粮食充足。

赵武灵王时,为了使赵国强大起来,改变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赵武灵王决定进行改革,学习北方少数民族“胡服骑射”的传统。

当时一些贵族们表示反对说:“我们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圣贤辈出,是其他民族无法相比的。现在大王要舍弃传统,却穿上落后民族的服装,学习他们的习惯,这样做是违背民意的。”

赵武灵王说:“服装的功能是为了做事情方便,礼仪也是这样,所以圣人总是因地制宜,目的是利国利民。现在实行‘胡服骑射’,就是为了富国强兵,这是有利于民的事情。”

在赵武灵王的坚持下,“胡服骑射”的改革十分成功,赵国的实力也因此大大增强了。

公元前306—公元前296年,经过长达11年的战争,赵国终于消灭了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山国,除掉了自己的心腹之患。

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也是个有作为的国君,他任用大将廉颇、赵奢,丞相蔺相如等人,使赵国的国力继续保持强盛。

赵国走下坡路是从赵惠文王的儿子赵孝成王在位的时候开始的,他不听蔺相如的劝说,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做统帅,导致了长平之战的惨败。虽然在之后的邯郸保卫战中赵国取得了胜利,但已经元气大伤,只剩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

公元前230年的时候,赵国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许多房屋都被震坍(tān)了,地面裂开了一道深沟,人民死伤惨重,很多老百姓都流离失所。第二年赵国又发生了大灾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荒野上到处都是饥饿的难民。

秦王嬴政此时正坐在咸阳宫中,眼睛紧紧盯着赵国的地图,他感到进攻赵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秦王向大臣们宣布了他经过反复思考后的命令:

“现在是进攻赵国的最好时机,我们就要迈出统一大业的第二步了。本王命令大将王翦率领上党一带的大军由西向东进攻赵国的井陉地区,大将杨端和率领河内地区的秦军由南向北进攻赵国的首都邯郸。”

众位大臣和将军摩拳擦掌,兴奋不已,纷纷表示支持秦王的战略主张,并提出了很多补充意见。

国尉缭进谏:

“大王,赵国和韩国不一样,兵力要强得多。自从赵武灵王施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措施后,赵国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赵军在长平之战的惨败使赵国元气大伤,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轻敌。赵国有两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一位是老将军廉颇,他久经战场,作战经验非常丰富,而且性情刚烈,英勇无比;还有一位是将军李牧,他年富力强,很有谋略。过去秦军也曾经与这两位将军多次交战,虽然取胜过,但是也吃过大亏。这次我们要进攻赵国,应该对这两个人多加防备。”

秦王嬴政点了点头:“国尉说得很对,本王顾虑的也正是这两个人。国尉有什么好的办法制伏这两人吗?”

“臣认为对这两员猛将,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秦王嬴政又点点头:“爱卿说得好。按照孙子兵法所言,不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是上上策,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我们的伤亡。那么国尉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

尉缭说出了自己深思熟虑的想法:“臣认为应该对他们行使离间计。”

“这个主意好,怎么使用离间计呢?你再具体说一说。”秦王对尉缭的建议非常感兴趣。

“臣准备立即派密探去赵国探听情况,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有效可行的离间计。”

“好,立即派精明能干的密探前去赵国。”秦王嬴政马上点头同意。

赵国的中年将领李牧此时正在北方抵御匈奴的入侵,他制定了一套对付匈奴的战略。每当匈奴人入侵时,李牧就下令燃起烽火,部队全部撤到营垒里面,几年来从不与匈奴正面交战,使得匈奴兵认为李牧胆小,并彻底放松了对赵军的防备。正当匈奴兵准备大举入侵时,李牧率领赵军一举击败了匈奴的主力,杀死匈奴十多万骑兵。从这以后,匈奴兵再也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了。

为了抵抗秦国,赵国大臣们主张起用老将廉颇。但是廉颇此时却在魏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廉颇曾经骂过赵王的宠臣郭开是小人,郭开就在赵王面前说了廉颇很多坏话,赵王听信了郭开,不问青红皂白就收回了廉颇的兵权。廉颇回家后越想越生气:“我为赵国带兵打仗四十多年,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可这个刚刚即位的新赵王却听信小人的谗言,把我的兵权夺去了,真让我气愤啊!”他一赌气便去了魏国养老。

见大臣们主张请回廉颇,郭开又向赵王说廉颇的坏话:“廉颇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么老了,哪里还能带兵打仗?再说他认为大王不信任他,就跑到魏国去了,如果现在去请他回来,会有损大王的尊严。”

赵王也并不想请回廉颇,可是现在李牧在北方边境回不来,国内目前又没有别的大将能够担当这一重任,他想了想对郭开说:“本王也觉得请回廉颇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可现在大敌当前,急需人才,我看还是派人去魏国看望廉颇,考察一下他的情况。如果他还行,就请他回来,以解决眼前的危机。”

郭开见赵王这样说,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但他仍在心里盘算着,打着坏主意。

秦国密探探听到了这个情况后,立即回去报告给尉缭。

尉缭向秦王禀告:“大王,赵王想请回大将廉颇。”

“这可不是好消息,我们要想办法阻止廉颇回国。”秦王嬴政看着尉缭,希望他能想出一个好主意。

“回禀大王,臣已经想出一个主意了。”

秦王嬴政心想:这个尉缭,主意就是多。

秦王非常高兴地说:“那你快说说,是什么好主意?”

“我们可以派一个密使,用重金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阻止廉颇返回赵国。”

秦王点点头:“好,我给你三千斤金子,你立刻去办这件事,一定要阻止廉颇回赵国。”

尉缭马上派王敖拿着三千斤金子暗中来到赵王的宠臣郭开的家。

赵王派宦官唐玖带着一副名贵盔甲和四匹快马前去看望廉颇,了解他的情况。

郭开悄悄地把唐玖请到家里,说要给他送行。在酒席上,郭开拿出二十斤金子,请唐玖收下。

唐玖先是一愣,但是惯于察言观色的他马上明白了郭开送金子的意图:“大人是想让我阻止廉颇回赵国吧?”

郭开笑了笑:“你也知道我与他的关系向来不好。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唐玖笑着说:“大人请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唐玖来到魏国,见到了廉颇将军,只见他满面红光,身体强健。

廉颇看着唐玖,朗声大笑:“秦军要攻打赵国了吧?”

唐玖吃了一惊:“老将军是怎么知道的?”

“我来魏国好几年了,赵王从未派人看过我。现在突然派你来看我,又带来这么贵重的礼物,一定是想让我回国带兵抗敌。”

“哈哈,老将军的头脑还是这么敏锐,只是不知道老将军还愿不愿意回赵国呢?”

“我虽然身在魏国,可心里始终记挂着赵国,随时准备听从赵国的召唤。”

“也不知道老将军身体状况怎么样?”

“咱们先吃饭吧,饭后再谈这个问题。”

午饭时廉颇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意在表示自己身体还非常强壮。

吃完饭,廉颇又穿上赵王赠送的盔甲,骑上赵王送来的快马,在马上舞起大刀。他哈哈大笑着对唐玖说:“哈哈,怎么样?我廉颇还没老吧?”

唐玖应声附和道:“将军果然是宝刀不老!”

“那你回去以后对赵王说,我廉颇还能骑马挥刀,愿意为国效力。”唐玖一回到赵国,赵王就立刻召见了他:“怎么样?快说,你见到廉颇了吗?他的情况如何?”

唐玖看了看站在赵王身边的郭开,叹了一口气,遗憾地摇摇头说:“廉颇将军已经老了,虽然饭量还不错,但是一顿饭的工夫就去了三四次茅厕。上马时也有些吃力,连刀都拿不动了。”

就这样,秦国使用离间计使赵王打消了起用廉颇将军的念头。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统一六国:秦灭魏国为什么臭名昭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计划灭掉魏国的时候,魏国的领土已经由原来河东地区和河内地区的土地千里,缩小到只有大梁及其附近一些城市的弹丸之地了。现在,为了推进统一大业,消灭魏国已经是势在必行了。秦王嬴政看着王翦说:“王翦将军,此次仍由你带兵前往伐魏,你意下如何?”王翦上前躬身施礼道:“大王,老臣长年征战,浑身伤病,如今已

  • 秦朝法律严格吗?秦律有哪些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轻罪重罚,而且刑罚极其残酷。其种类大致如下。(1)死刑,秦朝死刑分为戮刑、磔刑、弃市、腰斩、枭首、具五刑、族刑等多种,执行方式极为残酷。(2)肉刑,包括黥、劓、斩左趾、宫、笞等。(3)徒刑,是限制罪犯人身自由并强制服劳役的刑罚。秦朝的徒刑有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候。(4

  • 秦国有哪些风俗?行同伦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一切都讲求“一”的秦帝国境内,始皇还推行了试图使人们的风俗习惯达到统一的“行同伦”政策。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杂居,保留了许多较落后的风俗习惯,因此六国长期将秦国视为不知礼仪的野蛮国家。商鞅变法时,就开始对秦人的落后习俗进行改革。“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但是,风俗是人们长久养成的风俗习

  • 李牧是谁 赵国为什么最后要杀掉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王听了唐玖汇报的情况以后,对郭开说:“廉颇老了,指望不上了。那我们只能把李牧将军从北方边境调回来,以抵御秦军。”“大王,看来也只有如此了。”郭开回答。李牧被调回来时,秦军在大将王翦、将军杨端和的率领下已经攻进赵国。李牧的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他仔细分析了军情后对部下说:“我们面前的秦军很强大,士气也很

  • 秦始皇在经济贸易上实施了哪些政策?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的货币出现较早,到了战国时代,各国已经普遍开始使用金属货币。但是,由于长期的分裂割据,各国的货币都是独具特色的,这些货币的大小、样式、重量都不相同,单位也不一样,极大地制约了当时商业的发展和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当时的货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韩、赵、魏三晋地区流通的布币,二是齐国和燕、赵部分地区用

  • 秦始皇大一统的思想渊源:大一统融合了哪些学派学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无论后人如何评价这个王朝,无论后人如何评价始皇帝,都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第一次实践了大统一思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始皇都建立起了一套旨在实现大一统的制度,为后来历代王朝的大一统事业提供了观念上和制度上的范本。大一统思想是由始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内容是什么?度量衡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量制上,各国差异较大。当时粮食是按容积计算的,而不是按重量。因此,在度量衡三制中,量制是最为重要的制度。当时,秦、赵、东周和西周等国都有斛、斗、升三个基本的量制单位。文化和经济都较为发达的齐国,在量制上却与他国不同。在齐国,升以上是豆、区、釜、钟四个等级,而且前三个等级是采用的四进制,从釜到钟又变

  • 秦始皇大一统包含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一统理论是融合各家学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而诞生的一套理论系统。其内容十分丰富,它以宇宙一统为哲学基础,以政治一统为核心内容,以天下一家为社会理想。具体来看,大一统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天道一统。天道一统是大一统理论的哲学基础。这一哲学基础可以说是由道家奠定的。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 秦统一六国:秦楚之战秦国为何战败 李信为何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国灭掉魏国之后,秦王嬴政又把战略重点从中原转移到了南方荆楚地区,并且把下一个攻击的目标锁定为楚国。楚国在战国早期的时候也有过变法活动,当时吴起从魏国来到楚国,受到楚悼王的重用。一年后,吴起担任楚国令尹,开始主持变法。他认为当时楚国兵力弱、国家贫困的原因是“大臣、封君太多”,于是他大力裁减无能的大臣

  • 秦统一六国:王翦击败楚国后为何辞官还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接到李信兵败自杀的消息后,他实在不敢相信,一贯所向无敌的秦军竟然也会失败得这么惨重,沉思了很久,喃喃自语道:“骄兵必败呀!是本王助长了他的骄气,才会有今天的失败。”一直静静地坐在旁边的王后,这时起身安慰他说:“大王,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兵败之后,李信将军已经自杀谢罪了,大王也不要过于悲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