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高祖刘邦:雄才大略,智略超人,一生功过任评说

汉高祖刘邦:雄才大略,智略超人,一生功过任评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38 更新时间:2024/3/10 15:39:23

合伙人萧何。萧何是沛县县吏,官位比刘邦要高,但是他发现刘邦为人洒脱豁达,能凝聚人心,且不拘小节,久后必成大事。于是萧何刻意结交沛公刘邦,每次刘邦外出公干,萧何都要资助钱财,且每次总比别人多给几百钱。因为萧何心里清楚,这种政治投资收到极大的回报,萧何成为了功臣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

帝王师张良。张良得到《太公兵法》后精细研读,他遇到的人都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而刘邦听了张良所说的《太公兵法》中的内容却赞不绝口,让张良大为惊奇。从那一刻起,张良就已经认定刘邦是难得一遇的明主,从此屡出奇谋,奠定了自己帝王之师的地位。

打工仔韩信韩信在项羽帐下不过一执戟郎,谋不用,人不重,因此才投靠刘邦。经过夏侯婴、萧何等人的推荐,韩信和刘邦促膝长谈,说出了自己平定关中的谋略,刘邦拜其为大将军,并授予兵权,韩信才能纵横天下,成为国士无双的盖世英才。

坏名声陈平。陈平被世人说成是贪财好色的无耻之徒,他背离项羽投靠刘邦之后,刘邦立即委以重任。面对卢绾、周勃等人的不解,刘邦说:“陈平是个人才,如果我不用,难道让他人去用来攻打我吗?”当陈平要求用反间计来离间项羽君臣的时候,刘邦选择了信任,金钱尽管拿去,只要能达成目标,这些金钱你随意支配我不过问。

真小人丁公。彭城之败,刘邦被项羽打得丢盔卸甲、一路溃败,被项羽手下的悍将丁公追上,丁公拔剑架在了刘邦的脖子上。生死系于一线的时候,刘邦说道:“英雄何必为难英雄!”这句话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但丁公这样的逐利忘义之人,会因为一句话就放过刘邦吗?恐怕是刘邦用实打实的财物诱惑,不管是现金、黄金、支付宝还是信用卡,只要能保命就行。只有这样做才让丁公放过了自己,刘邦随机应变的能力世间少有。

共天下刘邦。刘邦屡次被项羽所败,他有些泄气的说:“只要能够击败项羽,我可以和这样的人共享天下,但是这样的人在哪里呢?”张良进谏道:“普天之下,只有韩信、彭越、英布三人可以做到,但这三个人都不是能够用道义所慑服的!”刘邦听后立刻通知三人,将击败项羽后他们能够得到的土地和利益说的十分清楚,后来,正是凭借这三人之力,才在垓下彻底击败了楚军。

造势者吕雉。刘邦一介布衣,持三尺剑一统天下,没有造势和传说是难以自圆其说的,而这个背后的推手就是他的妻子吕雉。所谓的真龙附体,斩白蛇起义,有天子之气,遇到老人说吕雉和刘盈、鲁元公主贵不可及,这些口口口相传的神异故事,皆出自吕雉之口。

但同时,刘邦也是一个贪财好色、背信弃义,只求利己,好欺辱他人,有一身流氓习气的痞子皇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活着一切就都有可能。

没有什么是不能舍弃的,除了自己的生命。在被项羽击后为了逃命,刘邦不止一次将自己的儿子刘盈和鲁元公主从马车上推下去,如果不是太仆夏侯婴屡次将车停下来,将两人扶到车上,恐怕刘邦的儿女,早就成了楚军的刀下之鬼了。其泯灭亲情的程度,让人不寒而栗。

放诞不羁,傲慢无礼。郦食其去拜访刘邦的时候,刘邦正在洗脚,为了表示自己对儒生的不满,刘邦还把自己的尿,撒到了郦食其的帽子里。英布来投靠刘邦的时候,刘邦也表现得十分傲慢无礼,让英布感到自己投错了人。

剁成肉酱的彭越。对于帮助自己消灭项羽平定天下的彭越,刘邦可以说很不厚道,仅仅因为莫须有的罪名便废除其王位流放蜀地,后来更是由吕雉出手将其剁为肉酱。

被谋反的韩信。韩信居功自傲是有的,但要说他图谋造反却是万万不可能的。在韩信为齐王时不造反,为楚王时不造反,被贬为淮阴侯,手中无兵无权的时候,充其量不过有些牢骚,此时造反岂不是脑袋被门掩了吗?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在楚汉战争的最后时刻,刘邦为拉拢九江王英布,派出了说客随何,随何不辱使命,将项羽的使者杀死,让英布没有了退路只能归汉。但是随何回到汉营后,刘邦并没有封赏,随何讨封,刘邦说道:“你未有尺寸之功,只凭借口舌之利,有什么作为?”随何说道:“如果不是我口舌之利,恐怕英布不会反水归汉,天下属谁也未可知!”

分我一杯羹。对于项羽的威胁,刘邦再一次体现了自己的无赖的一面。项羽威胁刘邦要将刘太公烹吃,刘邦说道:“你我是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非要烹吃父亲,那就分我一杯羹。”项羽对于这样无赖的刘邦,只能无可奈何。

我就这么无耻,讲信义怎么得天下。楚河汉界划分之后,项羽遵守约定撤兵。刘邦则违背盟约,至于是不是张良、陈平的建议就不得而知了。刘邦趁楚军疲惫,企图痛打落水狗,结果反而被项羽击败。

刘邦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甚至是带有悲剧色彩的人。他在击败英布后,回到故乡沛县的时候,所做的《大风歌》体现出的却是一种悲凉,刘邦无时无刻,都在为自己所建立的大汉天下的传承和未来而担忧。

继承人的选择。废长立幼的理由,不仅因为宠爱戚夫人,更因为刘如意类我。但最后理智战胜了情感,刘邦知道天下只有交到自己的儿子刘盈和妻子吕雉的手里,才能保证刘氏天下长治久安,商山四皓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非刘氏不得为王,否则天下共击之。这是刘邦对于吕氏一族的即用且防,为了防止外戚势力做大,刘邦所做的安排之一。不仅如此,刘邦对于相国的人选也早有安排,萧何、曹参,曹参之后是王陵和陈平,周勃为太尉,并断言安汉兴刘的必是周勃!后来的故事说明,一切似乎都在刘邦的掌握之中。

看似矛盾的性格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人生的常态,我们每个人面对问题的态度,决定了自己能达到的高度,汉高祖不凡的人生经历,让书生觉得如此可信而亲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日渐不行,他至死都不清楚,自己原来是被此女掏空了身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叶澜依英姿飒爽、明艳照人。(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叶澜依是圆明园中百骏园驯马女,英姿飒爽、明艳照人,很像当年的华妃,被皇上看上,带回宫中封为答应。因为她桀骜不驯的性格,宫中嫔妃都不喜欢她。▲雍正至死都不知是谁让他身体越来越差。(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早年叶澜依卧病在床,无人问津,命悬一线之时,果郡王伸

  • 常惠随苏武出使被扣留,回国后大败匈奴,并攻打龟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那支出使匈奴的队伍当中,常惠也随着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同样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只是当时常惠的官职比较小,也没有放羊这个戏剧性的操作,所以大家都没怎么听说过常惠。其实当时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去的,而是带了一个使团,带了很多人。后来匈奴扣住他们之后,这些人当中,有的叛变了,有的去世了。所以最后

  • 和珅入狱到死仅5天,临终与嘉庆秘密谈话,道出谁才是大清第一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这个名字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身为宰相的权臣,在他的辅佐下,乾隆皇帝享受着无尽的富贵荣华。然而,和珅自己的命运却在乾隆驾崩之后,迎来了急转直下的结局。嘉庆四年,乾隆皇帝去世,嘉庆继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决定彻底铲除和珅这个祸根。而当和珅最后被捕入狱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命运的

  • 崔琰巨大的家族势力和对曹操未必忠心使其被曹操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易中天曾经这样评价崔琰:“崔琰是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正派儒雅,又有远见卓识,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曹操也被他的一身正气所慑服。崔琰之死,是当时最大的冤案。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其实崔琰死的一点都不冤!曹操为何杀死崔琰?崔琰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是被曹操因为小事情

  • 晚清四大名臣里,左宗棠与李鸿章之争,格局决定了历史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两人究竟谁的人生历史地位较高呢?下面我们就从李左二人的个性和格局出发,看看他们都有些什么差异。李鸿章和左宗棠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李左二人。李鸿章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经着手创办了北洋水师。后来由于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再者本人也存在贪腐

  • 大宛杀汉使并取其财物引发汉武帝大怒并西征,为经营西域打下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汉宛战争是自博望侯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中原王朝第一次对西域地区的大规模用兵。那么,这场汉宛之间的战争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汉武帝的收益仅仅是得到了好马吗?开战前的是是非非一切都要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说起。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寻找联合抗击匈奴的盟友,派张骞出西域联合大月氏,企图东西夹击匈奴

  • 多尔衮生前以周公自况,压制皇权,故去世不久便被清世祖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成宗义皇帝多尔衮,在多尔衮死后追封,但随着顺治帝对多尔衮的清算后,也就褫夺了一切追封,所以皇帝的追封也一行褫夺。从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为福临举行登基大典,在颁给多尔衮的加封“叔父摄政王”的册文中,以明确的语言,将多尔衮比作周公,论其功德,评为“高于周公”;多尔衮所做的一切

  • 三国石亭之战:阴谋与阳谋完美结合的经典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石亭之战的历史背景夷陵之战后,东吴改变了首鼠两端的策略,致力于和蜀汉达成和解,使双方重新回到联合抗曹的轨道中来。同时“乃与魏绝”,拒绝继续向曹魏俯首称臣,将失去了利用价值的曹魏一脚踢开,断绝了外交上的往来。外交政策的变化导致了军事政策的调整,东吴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了和曹魏争夺江淮地区上。石亭之战前

  • 多尔衮曾有三次机会登上皇位但都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多尔衮曾经有过三次机会可以登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但是每一次他都与之擦肩而过,特别是后两次,多尔衮面对近在咫尺的大清皇位,他都是主动选择了“放弃”,这其中既有实力的因素,同时也有多尔衮的那份顾全大局的责任心。一直以来,不少民间野史以及李朝的史料中都有着这样的记载,说努尔哈赤临原本想要将汗位传给

  • 三国四大悍将排名:张飞典韦许褚位列三甲,马超哪一点不如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三国二十四名将”顺口溜肯定是根据《三国演义》来排的,为了合辙押韵,很多应该排名靠前的名将,被甩到了十名之外。比如庞德排在夏侯惇夏侯渊之后位列十六名,就显得十分不公平,庞德曾经跟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都交过手而没输:“庞德力战四将,并无惧怯,各将皆于操前夸庞德好武艺。”庞德无疑是一员悍将,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