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终于完成《烟雨三国》初稿

终于完成《烟雨三国》初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87 更新时间:2024/1/23 3:54:51

去年的《三十而律》写书用了1个多月,修改却用了半年之久。今年的《烟雨三国》也是如此,至少需要修改3遍才能交稿。第一遍是完善文章的注解,列明出处,并修改错别字;第二遍是调整文章的内容,保证各章节前后观点一致,并对不一致的地方做出合理调整;第三遍是优化文章的语言特色,既要保证历史真实性也要保证文章可读性,这也是我出版《三十而律》时专业性与可读性相妥协之所在。

《烟雨三国》定稿后,先推出“音频版”,我来给大家讲述真实的三国故事。然后会根据听众的反响,推出出“文本版”。至于哪家出版社合适,还是看看半年“预热”的效果。

附:《烟雨三国》目录

1、黄巾起义

2、凉州羌乱

3、洛阳惊雷

4、董卓专权

5、袁绍主盟

6、关东内战

7、长安喋血

8、献帝蒙难

9、争雄河北

10、逐鹿中原

11、君臣蜜月

12、英雄少年

13、吕布搅局

14、袁术称僭

15、英雄相惜

16、衣带诏案

17、曹刘反目

18、官渡决战

19、曹操征北

20、刘表坐观

21、孙权继业

22、刘备求贤

23、托名汉相

24、三皇会战

25、共夺南郡

26、孙刘盟联

27、曹操立嗣

28、马超反叛

29、刘备入蜀

30、曹操谋篡

31、孙权建业

32、马超复叛

33、备欺刘璋

34、操善镇南

35、开拓江淮

36、夺取汉沔

37、关羽惜败

38、曹丕受禅

39、刘备续祚

40、孙权称藩

41、先主托孤

42、文帝留憾

43、孙权登基

44、诸葛出川

45、渭水尽瘁

46、辽东平叛

47、明帝遗祸

48、后主偏安

49、江左图治

50、顾命窃权

51、吴宫相杀

52、权臣废擅

53、姜维北伐

54、孙休拨乱

55、扬州勤王

56、皇袍血染

57、刘禅安乐

58、孙皓黩战

59、西晋立国

60、石头降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支持列宁回国革命,资助孙中山护法,背后“金主”是哪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资助护法运动1917年,围绕着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北洋政府爆发了“府院之争”,谁也没想到之后还出现了“张勋复辟”的闹剧。段祺瑞在平息这件事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同时还准备对德宣战。这让身在上海的孙中山先生非常不满,于是他决定举起“护法”的大旗,来对抗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可是护法运动需要资

  • 汉高祖刘邦:雄才大略,智略超人,一生功过任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合伙人萧何。萧何是沛县县吏,官位比刘邦要高,但是他发现刘邦为人洒脱豁达,能凝聚人心,且不拘小节,久后必成大事。于是萧何刻意结交沛公刘邦,每次刘邦外出公干,萧何都要资助钱财,且每次总比别人多给几百钱。因为萧何心里清楚,这种政治投资收到极大的回报,萧何成为了功臣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帝王师张良。

  • 雍正日渐不行,他至死都不清楚,自己原来是被此女掏空了身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叶澜依英姿飒爽、明艳照人。(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叶澜依是圆明园中百骏园驯马女,英姿飒爽、明艳照人,很像当年的华妃,被皇上看上,带回宫中封为答应。因为她桀骜不驯的性格,宫中嫔妃都不喜欢她。▲雍正至死都不知是谁让他身体越来越差。(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早年叶澜依卧病在床,无人问津,命悬一线之时,果郡王伸

  • 常惠随苏武出使被扣留,回国后大败匈奴,并攻打龟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那支出使匈奴的队伍当中,常惠也随着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同样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只是当时常惠的官职比较小,也没有放羊这个戏剧性的操作,所以大家都没怎么听说过常惠。其实当时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去的,而是带了一个使团,带了很多人。后来匈奴扣住他们之后,这些人当中,有的叛变了,有的去世了。所以最后

  • 和珅入狱到死仅5天,临终与嘉庆秘密谈话,道出谁才是大清第一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这个名字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身为宰相的权臣,在他的辅佐下,乾隆皇帝享受着无尽的富贵荣华。然而,和珅自己的命运却在乾隆驾崩之后,迎来了急转直下的结局。嘉庆四年,乾隆皇帝去世,嘉庆继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决定彻底铲除和珅这个祸根。而当和珅最后被捕入狱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命运的

  • 崔琰巨大的家族势力和对曹操未必忠心使其被曹操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易中天曾经这样评价崔琰:“崔琰是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正派儒雅,又有远见卓识,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曹操也被他的一身正气所慑服。崔琰之死,是当时最大的冤案。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其实崔琰死的一点都不冤!曹操为何杀死崔琰?崔琰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是被曹操因为小事情

  • 晚清四大名臣里,左宗棠与李鸿章之争,格局决定了历史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两人究竟谁的人生历史地位较高呢?下面我们就从李左二人的个性和格局出发,看看他们都有些什么差异。李鸿章和左宗棠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李左二人。李鸿章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经着手创办了北洋水师。后来由于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再者本人也存在贪腐

  • 大宛杀汉使并取其财物引发汉武帝大怒并西征,为经营西域打下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汉宛战争是自博望侯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中原王朝第一次对西域地区的大规模用兵。那么,这场汉宛之间的战争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汉武帝的收益仅仅是得到了好马吗?开战前的是是非非一切都要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说起。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寻找联合抗击匈奴的盟友,派张骞出西域联合大月氏,企图东西夹击匈奴

  • 多尔衮生前以周公自况,压制皇权,故去世不久便被清世祖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成宗义皇帝多尔衮,在多尔衮死后追封,但随着顺治帝对多尔衮的清算后,也就褫夺了一切追封,所以皇帝的追封也一行褫夺。从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为福临举行登基大典,在颁给多尔衮的加封“叔父摄政王”的册文中,以明确的语言,将多尔衮比作周公,论其功德,评为“高于周公”;多尔衮所做的一切

  • 三国石亭之战:阴谋与阳谋完美结合的经典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石亭之战的历史背景夷陵之战后,东吴改变了首鼠两端的策略,致力于和蜀汉达成和解,使双方重新回到联合抗曹的轨道中来。同时“乃与魏绝”,拒绝继续向曹魏俯首称臣,将失去了利用价值的曹魏一脚踢开,断绝了外交上的往来。外交政策的变化导致了军事政策的调整,东吴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了和曹魏争夺江淮地区上。石亭之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