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一大官要给官妓脱籍,县令却拖着不肯办,惨遭弹劾

南宋一大官要给官妓脱籍,县令却拖着不肯办,惨遭弹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72 更新时间:2024/3/12 12:19:28

(图片来自网络)

周密祖籍山东济南,曾祖父御史中丞周秘随宋高宗南渡,后定居湖州。他的父亲名叫周晋。绍定四年辛卯(公元1231年),周晋出宰富春,九月到任。次年5月21日,周密在富阳县衙出生。

在《癸辛杂识》这本书里面,周密写了他在富阳遇到的一些事情。他说,他的父亲在富阳的时候,得罪了一个赋闲在家的大官。

这个大官的名字叫李文清,做过著作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兼给事中,最后做到左丞相兼枢密使,以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致仕。

这个李文清是个强凶霸道的人,他的家仆也十分的嚣张跋扈,在乡里横行霸道,无人敢惹。而周晋这个人呢,又不是那种善于拍马屁的人,所以周晋和李文清之间就产生了摩擦。

周密还特地举了个例子。

李文清李大人看中了富春县的官妓蔡闰,他一心想为蔡闰脱籍,恢复其自由之身。可是这件事情,周晋一直没有给他办好。这让李文清有些不高兴了。

有一次,李文清、周晋、蔡闰三人在一起喝酒。李文清又提及此事,说小蔡这个人啊,我还没有考中进士的事情,她就已经在册了。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蔡闰当官妓的年份不短了,该让她从良了。

周晋听了之后,就问蔡闰,小蔡,你今年几岁了?蔡闰就把自己的年龄说了一遍。周晋一听,李大人考中进士的时候,小蔡才十岁,怎么可能在已经在乐籍了呢?这件事情弄得李文清有点尴尬。

据周密回忆,后来李文清重新入朝,掌握实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周晋给弹劾了。

从周密的记录来看,李文清显然是一个为祸乡里的劣绅了。那么,周密所说的这个李文清究竟是谁呢?

(富阳常安古城李宗勉像)

李文清,其实他的本名叫李宗勉,出自常安古城李氏。古城李氏的老祖宗是北宋初年的太子太师李昭度。李昭度是南唐后主李煜的长孙,致仕后归隐定居富阳,守奉先灵,此后子孙繁衍,人才迭出。在两宋期间,古城李氏共涌现出了十几位进士。

据《古城李氏家谱》,李宗勉的曾祖父是南宋初年著名的清官,有“清节之士”之称的李鞉。祖父是李鞉的长子李材,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累官至宣德郎起居舍人直史馆。

李宗勉的父亲叫李顼,原也是一名官员,可惜触犯了法,在李宗勉年幼时,被刺配充军流放。在临别时,李顼含泪嘱咐妻子,切不可荒废了孩子的学业。李宗勉的母亲郑氏没有辜负丈夫的嘱托,她在繁重的家务之余,教授孩子读书识字。

李宗勉的弟弟李宗简是嘉定十三年(1220年)考中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李宗勉赴临安参加会试,得中第一名。经殿试,登进士第。此后被派到某州任通判。在某州,他居然意外地见到了失散数十年的父亲。父子相认,喜极而泣。

(图片来自网络)

嘉定十四年(1221年),李宗勉经南宋名臣真德秀的推荐,召任礼部架阁,又迁著作佐郎,编写正史。绍定四年(1231年),李宗勉被任命为台州知州。第二年,他为直秘阁、婺州知州。绍定六年冬,他被召赴行在,没成行。端平元年(1234年),李宗勉进宝章阁,不久即任尚书郎中兼左司。嘉熙元年(1237年),李宗勉任工部侍郎兼给事中,仍兼侍读,进端明殿学士,不久又签书枢密院事。次年,进参知政事。嘉熙三年(1239年)拜左丞相兼枢密使。

李宗勉为官的四十余年,正值蒙古贵族步步入侵,外祸不断,内乱频繁。李宗勉为国家大事,常常“秉烛达旦”。他忧国忧民,忠直敢谏,议论精辟。有不少真知灼见的奏章,被载入《宋史》,至今读来,还令人惊叹不已。特别是掌握军政大权以后,他更是以身作则“守法度抑侥幸”,“不私亲党”,“召用老成”,任人唯贤,虚心听取下属的不同意见,时人称之为“公清之相”。

李宗勉以光禄大夫、观文殿学士致仕还乡,于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冬病逝。追赠太子少师,赐谥文清。

周密称其为李文清,其实用的是他的谥号。谥号是对一个人的一生最概括式的评价。根据《逸周书·谥法解》,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洁己自爱曰清,可见这是一个美谥。

然而为什么,在周密的嘴里,李宗勉又是一个为祸乡里的人物呢?

在富阳区档案馆编撰的《富阳古旧地图集》中,收录了南宋《咸淳临安志》中的一张富阳县境图。

(南宋《咸淳临安志》 富阳县境图)

根据这张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县治不远处,有李丞相府。这个李丞相,说的就是李宗勉。由此可见,李宗勉的家和周密的家也算得上是邻居了。他们两家是不是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呢?李宗勉想为蔡闰脱籍,或许就是看她可怜,单纯想做一件好事而已,并没有周密想的这么龌龊呢。

我们回过头来看,周晋在富阳任职的这几年,李宗勉究竟在干嘛。

我们发现,周晋到富阳担任县令的1231年,李宗勉任台州知州;1232年,李宗勉任婺州知州;1233年,李宗勉被召赴行在,没成行。1234年,李宗勉进宝章阁,不久即任尚书郎中兼左司。

这里有两点,与周密的记录不符的地方。第一,周晋在富阳的这几年,李宗勉一直担任地方官职,并没有赋闲在家的记录。第二,即使李宗勉可能有一段时间在家赋闲,当时他的官职也不高。李宗勉真正成为省部级高官,那是从1237年(嘉熙元年)开始的,那时候周晋已经离开富阳了。

周晋在富阳任职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只有三年。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为官勤廉,在富阳的口碑还是不错的,老百姓都称他为“周佛子”。

离开富阳后,周晋又担任了闽漕干官、衢州通判、汀州知州等职,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大的作为。周密把这归结于得罪了李宗勉,这似乎并不十分可信。

周密离开富阳的时候,三岁还不到。三岁以前是没有记忆,这个叫做“幼年健忘”。所以,周密所记录的事情,有些可能是长辈告诉他的,还有些可能是他把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附着在自己的记忆上形成的。心理学认为,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一种反应,但所有的印记都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我们说,记忆其实是一种主观的真实。

这就造成了,周密的记忆中,李宗勉是一个劣绅的形象。

相对而言,元代名相脱脱对李宗勉的评价可能更加客观一些。他说:“李宗勉在庶僚,论事平直,及入相,负公清之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初年的“胡将”集团:北宋与沙陀的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算是中国历史上,胡汉关系最为紧张的王朝,甚至可以说两宋的历史就是胡汉斗争的历史:北宋初年和契丹交战,中期和西夏存在长达百年的战争,到了后期又被金朝所灭;南宋开国就在金朝追击中苟活,到了南宋中后期,好不容易熬垮了金朝,结果遭遇了比金朝更可怕的蒙古人。但是即便如此,北宋初年依旧存在胡将:那就是北宋朝

  • 谋害岳飞后秦桧依旧位高权重,享尽荣华富贵, 他最终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秦桧谋害岳飞,致使天下震动。而岳飞的忠勇、高尚操守、社稷观念,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岳飞虽然已经死去,但是他的精神和事迹,却始终为人所津津乐道。这种对正义的向往和执念,使得秦桧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 在宋室绍兴年间,钦点漕运大使的秦桧深知岳飞心系民间,因此导致坚持要杀掉他。岳飞的家族在秦桧的迫害

  • 刘秉忠既为高僧也居三公之位,建立了元朝典章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元时期全图(一)。(图片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一、刘秉忠的治学与出家刘秉忠(1216—1274 ),原名侃,字仲晦,自号藏春散人,出家法名子聪,从受元世祖所授官爵之后改名秉忠。祖籍瑞州(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卫镇 ),祖先曾仕辽,为当时大族,曾祖在金初任邢州节度

  • 瓷器的五大名窑是:汝窑、哥窑、定窑、官窑、钧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五大名窑 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 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 和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 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 、南宋、明朝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

  • 明朝一度引以为傲的火器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本 文 约 560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min明代是中国本土火器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有佛郎机铳、将军炮、灭虏炮、虎蹲炮等几种性能各异的国产火炮。佛郎机炮源自西方,经国内自行试制成功。单兵火器主要以鸟铳、三眼铳为主。天启年间,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蓟辽、经略辽东战事期间,曾仿效戚继

  • 隐居华严寺,修建少师园,姚广孝为何青睐房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能登基称帝,与姚广孝的谋略有很大关系。姚广孝,字斯道,元顺帝后至元元年(1335年)出生于江苏,14岁出家妙智庵,法名道衍。明洪武三年(1370年)被明太祖挑中,随侍燕王朱棣,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策略,姚广孝密劝朱棣举兵,自己辅佐朱棣世子守御北平。姚广孝与房山颇有因缘,早在洪

  • 朱元璋的“重典治贪”:开启了大明王朝三百年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01 — 悲惨经历 朱元璋早年的悲惨遭遇在很大程度上是贪官污吏造成的,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少时家乡发生灾荒和瘟疫,由于用于赈灾的钱粮都被各级官吏贪污,百姓的生存更加艰难。不多久朱元璋的父母、兄弟相继饿死。自此,朱元璋便过上了无依无靠的流浪生活,甚至一度出家为生。接连发生的家庭巨变,给朱

  • 明成祖朱棣如何对待建文旧臣?一份奸臣名单,照抄朱元璋的老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以“除奸靖难”为名起兵,最初的矛头仅指向齐泰、黄子澄二人。但当他攻破南京城,夺了皇位之后,所谓“奸臣”的名单也就扩大了,从主张削藩的齐、黄二人扩大到了“左班文臣”。一份“奸臣”名单横空出世,从29名增至50多人,之后又增至100多人。那么这些人是如何被处罚的呢?我们来看部分重要人物的处理,即可略

  • 唐诗闲读:“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王昌龄像)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现在的山西太原)人,也有一说他是京兆长安人(就是现在的西安)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年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

  • 刘邦和朱元璋哪个历史评价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和朱元璋谁更狠,刘邦和朱元璋有什么不一样,刘邦和朱元璋同一个时代谁厉害

    功业方面,两人不相上下 刘邦和朱元璋可以说都起于微末,最终成功建立王朝,坐上皇帝宝座,其经历也大体相似。 一个恰逢秦末天下动乱,一个恰逢元末民不聊生。 同样的遇到群雄并起的局面,同样的在争霸当中不占有任何优势,刘邦时期六国贵族仍具有相当号召力,朱元璋起兵时其他义军早已发展壮大。两人早期同样选择了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