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的“重典治贪”:开启了大明王朝三百年的辉煌

朱元璋的“重典治贪”:开启了大明王朝三百年的辉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679 更新时间:2024/2/15 13:49:20

01

悲惨经历

朱元璋早年的悲惨遭遇在很大程度上是贪官污吏造成的,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少时家乡发生灾荒和瘟疫,由于用于赈灾的钱粮都被各级官吏贪污,百姓的生存更加艰难。

不多久朱元璋的父母、兄弟相继饿死。自此,朱元璋便过上了无依无靠的流浪生活,甚至一度出家为生。

接连发生的家庭巨变,给朱元璋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漂泊三年的艰苦生活对他的影响很大,他目睹了元朝统治下各地人民生活的悲惨和官吏的贪污腐败、为非做歹,这让朱元璋从内心深处就痛恨贪婪无厌的腐化官员。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初步地结束了元末以来那种极度混乱的社会状况,统治秩序已基本建立,社会开始趋于稳定,但仍然面对着许多的问题。

元末明初连连的战乱,加上饥荒、瘟疫、疾病等,导致了北方大多数地方十室九空,社会经济凋零、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天下有司役民无度,四时不息”更是激起广大农民的不满,出现新的起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稳定民心,要求各级官吏忠于职守,克勤克谨,如有违法乱纪失职等行为,要深究其责,绝不姑息。

更是推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积极发展经济,恢复生产,祛除元末以来的贪墨之风,致力于建立一个吏治清明的大明朝。但令朱元璋痛心的是,这只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

对朱元璋的劝诫,很多大臣置若罔闻,不予理会。从曾为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宿将到各部高官很多都不知自律,贪财枉法。

02

重典治贪

朱元璋在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不但重视反腐法律的制定,不断完善反腐法律体系,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立法保障,而且特别重视反腐法律的具体落实 ,对贪赃官吏他能够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高官功臣,一旦触碰法律,便会遭到严重处罚,不会得到任何的特殊照顾。

功臣宿将自持劳苦功高在封官受爵后,贪婪之心日益膨胀,贪污受贿现象时有发生。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跟着朱元璋征战,多次立下战功,特别是在番阳湖战斗中消灭了朱元璋的头号敌人陈友谅。朱元璋封他为大都督,镇守江西。

但他觉得自己所立下的功劳要远远的大于赏赐。心有不满,开始滋生腐败,居功自傲。因贪赃枉法,最后被赐死。

朱元璋和马皇后有个亲生女儿叫安庆公主,她丈夫叫欧阳伦,官居驸马都尉,在朝中无人敢与他抗衡。

因此,在朝廷三番五次下令不准官吏经商贩运,只有欧阳伦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多次不顾禁令,私下派家奴去陕西偷运私茶处境贩卖。

朱元璋得知后怒火攻心,下旨茶叶充公,将驸马欧阳伦及主管官员一并处死。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北平二司官吏与户部侍郎郭桓勾结大肆侵吞粮税。朱元璋得知举报后,大为震惊,立即下令司法官吏追查,并亲自审理此案。

经多方查证,结果发现郭桓贪污二千四百余万精粮。郭桓等人除了贪污秋粮外,还侵吞了大量的金银和宝钞,案件了结后,朱元璋怕如此巨额的贪污会令世人不相信,只写七百万石,因此追赃牵连到各布政司的官吏和许多地方的豪强地主。

朱元璋在反贪污中认识到,任何一个大案要案的发生,都是上下左右结为网络,互相勾结、互相利用的结果。

所以在处理时,一定要从上到下层层追查,顺藤摸瓜,一网打尽,即所谓的“瓜 蔓抄”。对贪污贿赂案件毫不留情地一查到底,直到全部查清为止。

最大限度的对于官员起到了良好的威慑作用,让官员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也让后续的继任者可以引以为戒,避免了重蹈覆辙,展现了朱元璋对于贪腐官吏的惩治决定。

03

反腐的意义

明太祖朱元璋施行“重典治贪”政策,以求达到肃清吏治、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从实际的实施结果而言,无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朱元璋二十年的整治,对贪官污吏起到了震慑和教育作用,遏制了从元末遗留下来的腐化之风。因此,有了明初的百姓生活安康,社会秩序稳定,吏治清明持续百余年。

明太祖通过百姓的监督来让不法官吏从想法设法贪腐到注重贤能,给那些无视法律胆敢以身试法的官吏以沉重打击。 另一方 面通过严惩害民官吏、贪官污吏以及豪强地主,赢得了民心,使明王朝的统治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成祖朱棣如何对待建文旧臣?一份奸臣名单,照抄朱元璋的老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以“除奸靖难”为名起兵,最初的矛头仅指向齐泰、黄子澄二人。但当他攻破南京城,夺了皇位之后,所谓“奸臣”的名单也就扩大了,从主张削藩的齐、黄二人扩大到了“左班文臣”。一份“奸臣”名单横空出世,从29名增至50多人,之后又增至100多人。那么这些人是如何被处罚的呢?我们来看部分重要人物的处理,即可略

  • 唐诗闲读:“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王昌龄像)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现在的山西太原)人,也有一说他是京兆长安人(就是现在的西安)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年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

  • 刘邦和朱元璋哪个历史评价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和朱元璋谁更狠,刘邦和朱元璋有什么不一样,刘邦和朱元璋同一个时代谁厉害

    功业方面,两人不相上下 刘邦和朱元璋可以说都起于微末,最终成功建立王朝,坐上皇帝宝座,其经历也大体相似。 一个恰逢秦末天下动乱,一个恰逢元末民不聊生。 同样的遇到群雄并起的局面,同样的在争霸当中不占有任何优势,刘邦时期六国贵族仍具有相当号召力,朱元璋起兵时其他义军早已发展壮大。两人早期同样选择了韬

  • 刘伯温:注意南昌!朱元璋:啥意思?刘:注意朱文正!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伯温和朱元璋哪里人,朱文正是朱元璋的儿子,刘伯温为什么倒向朱元璋

    一年前,1363年时,陈友谅和朱元璋大战鄱阳湖兵败后,于泾江口突围时,被一箭爆头,当场毙命。陈友谅死后,张定边舍命护着陈友谅的尸首,和陈理返回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1364年二月,朱元璋亲率大军,派廖永忠做先锋,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势单力孤,而且年幼胆小,投降了朱元璋,至此陈友谅的汉亡。紧接着

  • 刘伯温话中有话,委婉提醒朱元璋侄子朱文正有异心,成功保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文正简介,刘伯温跟朱元璋谈话被画师听见,朱文正治胃病怎么样

    朱元璋一愣,心想刘伯温这是啥意思?难不成朱文正有问题?朱元璋一脸严肃地朝着刘伯温看了一眼,牛人之间的交流,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朱元璋好似想到了什么。朱元璋速速命人前去南昌(当时叫洪都)做调查,恰在此时,按察使李饮冰上奏朱文正有异心。得到消息后,朱元璋连招呼都不打,立即坐船到了南

  • 刘伯温临死前,让儿子送给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成功保全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但刘伯温晚年过得并不得意,朱元璋没称帝前对刘伯温很尊敬,以“老先生”称呼他,但自从称帝后,就对刘伯温淡漠了,而且对刘伯温既利用,又打

  • 被称为明朝第一奸臣的他,也曾有过一颗赤子之心(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接上篇。当严嵩掌握在官场上的秘诀之后,他的事业由此进入黄金期。嘉靖七年(1528),他被升为右侍郎,嘉靖十年(1531),又被升为南京吏部尚书。这样的晋升程度,使得严嵩更加相信曾经的赤子之心事多么愚蠢,他彻底成为了左右逢缘的人。他清楚的知道对于嘉靖来说,需要的只是听话的人,作为手里的剑,指哪就刺向哪

  • 宋朝女子首饰对现代陶瓷首饰设计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宋朝时,经济发展繁荣,文化艺术呈现出繁盛的景象,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的陶瓷首饰,其艺术表现也十分突出。现代陶瓷首饰与宋朝女子首饰一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 明末自然灾害,敲响明朝灭亡的丧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天启辛酉(元年),延安、庆阳、平凉旱岁大饥。东事孔棘,有司惟顾军兴,征督如故,民不能供,道獾相望。或群取富者粟,惧捕诛,始聚为“盗”。“盗”起,饥益甚,连年赤地,斗米千钱不能得,人相食,从乱如归。饥民为“贼”由此而始。——《怀陵流寇始终录》(熹宗天启二年)五月,滑南大风拔木,冰雹伤禾……(四年)八月

  • 二年级孩子适合看《资治通鉴》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1.内容有点可怕她看到这套书插图很少、字很多,一开始兴趣乏乏,翻了几下,看了几个与插图相关的故事就不想看了。于是我给她讲了几个故事,《资治通鉴》一开篇就是兵戎相见、硝烟四起。她听完说:“这些故事好可怕,你自己看吧。”后来就不再翻了。图片与内容无关2.同侪的影响力有一次跟她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顺带提了